论学生学习中的急躁情绪

1953-08-17 02:16韦君宜
中国青年 1953年18期
关键词:所学课本分数

韦君宜

自从团的三中全会决议贯彻下去之后,大中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工作过多妨碍学习的情形大部分得到了纠正,许多学生,尤其是党、团员,十分勤奋地学习着,成绩普遍上升。这是很值得我们欢喜的现象。但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又产生了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有许多教师,对学生要求得很高很急,作业留得太多。学生们也有的提出了“超额完成任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是要马上超过教师)之类口号。休息很少,四个月不看电影,减少了课外活动,拚命地学习。有的班上提“消灭不及格”,有的班上提“一律九十分”。有的团支部提“团员以八十分为及格”甚至“学不好就是政治觉悟问题,就不能做团员”。有一个学校,两个同学一同学习,后来一个考了九十八分,一个考了九十六分,考九十六分的人就大哭一场:“我为什么比不上她呢?”那考得好的又担心下次不知能不能保持这分数,因此思想负担也很重。此外还有像订生产指标一样地订得分计划的,有因别人都考五分自己考三分而连开会都不敢发言的,有因考不到理想分数而想自杀的。至于考不好就向团支部递检讨书,说是“向祖国欠债”的,那更是多得很。由于这样拚命赶功课追分数,有的学生一看到课本就头疼。平常学习过分紧张,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于是大考一完,很多学生把课本一扔就大喊:“这下子我可要和你分手了,我可要痛快地玩了!”

这样的现象好不好?不好,当然不好。

这表现了对学习过急过高的要求,同时,也表现了对学习目标的理解仍然不够透彻。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学习这件事情是必须循序渐进的,还是学习的基本规律,脱离了这个规律就不能牢固地掌握到知识。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是前人所创造所积累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原来就有着系统的。为着使我们能够从完全不知道它们而逐渐知道它们,牢固地掌握它们,国家规定了一定的教学进程和教科书,学校教师规定了一定的教学计划,来组织我们的学习。这些进程,是按照知识内部的逻辑联系来规定的,下一阶段学的东西,要以上一阶段的东西为基础,而上一阶段的东西,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就必须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学习中间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按照我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来排列学习内容的。人一定要在他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前进,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我们才要分小学中学大学,才要分班,才要一课一课地读下去。这些分别决不是浪费的。没有学过平面几何的就学不懂立体几何,没有学好算术的就不能学代数。如果对於前一阶段的东西没有充分领会就赶着去学下一阶段的东西,虽然学得好像很快很多,实际上所学的将是十分肤浅、模糊,容易忘掉的。正如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好像“一个赶着未曾把货载捆结实的醉酒的车夫,他不往后面看,只是往前赶,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反而夸张他走了很长的路程。”因此,不顾学生的基础,拚命赶进度,贪多务得,决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原有的水平又往往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打得好,准备知识丰富,接受新的知识就容易。有的过去基础差,应有的准备知识很不够,虽然十分努力,他接受新的知识就还是有困难。因此而成绩有差别是必然的。对于这样的基础差的人,我们就不能硬用“组织纪律”“政治觉悟”这些口号去套他。必须分析他的具体情况,了解他的困难所在,使他设法补足他在基础知识上的缺口,渐渐地追上同学。此外,造成人们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差别的,还有许多条件。也许有人身体弱,就不能如身体强的人那样坚持学习几小时。也许有人家庭环境不够好,使他不能安静学习。我们反对那种认为有人天生就没有求学的才能和愿望的资产阶级教育学说,但是人们天性的差异也还是有的。接受新知识有快慢不同。有人在学习中虽然努力也还追不上别的同学的进度,那无论教师或团组织对他就都应该抱一种鼓舞和帮助的态度,帮助他创造最好的最适宜于他的学习条件,帮助他改善学习方法。对他加以打击是完全错误的。每一个青年好像一棵树苗,要天天浇水,逐渐就可以长成大树。有的树苗要的水多些,有的要的水少些。但这些区别并不是根本问题,只要勤浇水,它们是都

可以长成浓荫蔽日的大树的。决没有一个园丁见一棵树苗长得慢就砍掉它。

因此,在学习中有的学得较好,有的较差,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就是大家都学得好了,必然还是有考第一的,有考在后面的。那种强求一律的说法,是不符合学生们学习的实际情况的。我们自然应当鼓舞同学,使大家都学得更好些。如果班上真是大家都把习题答对,都考九十分以上,自然是好现象。但是如果把这作为行动口号,一定要“一律九十分”,做不到就必须检讨。这就不叫做鼓舞学习,而叫做违反学习规律的强迫命令干法。不及格现象自然不好,但也必须是如上所述,找出不及格者的原因来,设法解决,而决不能对不及格的人施行讽刺、孤立、打击。

所有的学生,将来都有无限宽广的发展前途。我们青年应该胜过以前的人,胜过我们的上一代,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但这所谓胜过以前的人,也是要在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基础上,再加以发展。而不是说在还没有将前人积累的知识弄清楚以前,就性急地要求超过前人,要求今天在学校里的学生统统在今天就胜过正在教他们的教师,要马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各种口号是实际上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提得不对的。

这些违反学习规律的急躁作法,很容易造成大家拚命学习,拚命要求“完成任务”,以勉强记住课本为能事。这就很容易造成神经紧张,影响身体健康,也妨碍大家对所学的东西作深刻的思索。而在学习当中,要真正深入理解所学的东西,创造性的思索是决不可少的。因此,采用急躁的做法,即使做到了人人得到很好的分数,实际上是不一定真正觉得很好的。

为了进一步解开横亘在学生思想中的结,我们还得谈谈我们学习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办学校招收我们来学习?那就是为了培养我们青年成人,为了要“使青年获得基本知识,使他们具有独立养成共产主义观点的本领,应该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知识的人”(列宁语)。我们学习,一方面怀着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知识能力的责任心,一方面怀着对于知识、对于学习、对于发展自己智力的浓厚兴趣。使出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眼光远大、思想开阔的人,真正能胜任为国家的栋梁,这才算真的完成了祖国所给予的学习任务。抱着这样的学习目标,我们会觉得学习是严肃的同时又是十分有兴趣的劳动。许多青年都读过“普通一兵”这本小说,马特洛索夫读历史课本的时候是这样读的:

“在他的想像中,许多世纪前的各民族和出众人物底命运,模糊地一幕幕揭过去。一会儿,他仿佛看见了古代埃及法老王的数不清的财宝。一会儿又像看见了那些被主人底凶残和饥饿所折磨的受压迫的奴隶和农民起义来反对自己底压迫者,并捣毁皇帝底宫殿,……他的面前一点点更广阔地展开了各民族的生活和斗争的情形。他已经感觉到了求知识的好处,因为每一页书,每一小时,每一天都在他面前展开一些什么新的,动人有趣的事物,于是他的求知欲也一天比一天大。现在他甚至已经想着赶快知道古代的印度、中国、希腊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一边读着书一边想:“哎,马卡尔老爷爷底话说得多么对呀!地上曾有过很多人,就像海边的沙子那么多;他们生活过,为自巳的幸福奋斗过,后来一个一个地都死了,但是他们谁也末曾知道只有苏联人才能得到的现在这样的幸福!”

马特洛索夫是具有了从他所学得的知识自己达到共产生义观点的本领了。

必须是这样学习,让知识的宝库在自己面前打开,兴会饱满地钻进去。试想想,对这个巨大的神妙的宇宙,人类原来是什么也不知道的,现在一个小小的自己,能够知道宇宙有多么宽,地球有多么厚,知道天地间一切山川树木日月星辰的奥秘,知道几万里外的情形,知道几十万年来的变化,知道过去,知道未来,而且自己将去创造这个光辉的未来。能够去探索这一切,这是多么饶有兴味的事情啊!要经常怀着这样的抱负去学习,经常感到追求知识的乐趣,感到追求知识、思索,成了自己的强烈需要;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所学的全部知识永久变成自己的。而且不单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别人的督促检查时,自己也能够充满兴趣地不断学习,主动地追求知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这样的人,今天在学校里学课本固然会学得好,将来在更其宽阔的知识领域中一定会学得更好。这才是祖国所需要的国家栋梁。如果在学习中成天像被人鞭挞着似的,提心吊胆愁眉苦脸的,只怕少了一分两分要见不得人,抱着“欠了债还债”的态度去学习;那怎么能不使人厌恶学习,厌恶所学的知识呢?这样学法,纵使在学校里能拿到好分数,但是要他在出学校之后再想去摸书本都会是困难的了。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学校能把人们在一生工作中所需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你,要想进步,出学校以后是必须继续主动地去追求知识的。如果在学校里就把你知识的胃口给弄倒了,那将来怎么办?应当说,在学校里如果养成了道种对于知识的厌恶,那比一回两回分数考坏了还要坏得多!

学校要经常举行考试,那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检查学生在哪些地方没有学好,察觉缺点,以便教师想办法纠正。也便于学生正确估计自己学习的成果,了解自己应该在哪些地方再多加努力。不是为了给学生过关。分数,是检查的一种记号,是可以由此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情况的分数考得坏,如上所述,往往有着许多原因:有的固然是由于学生自己不努力;有的则由于学习条件不好,基础差等等情况所造成的,并不只是他不努力的问题。前一种学生受批评是应该的,对于后一种学生则应多加帮助。何况由于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学习中的分数是不可能像工厂中的生产指标那样精确的。一个学生考一百分,另一个考五十分,这很显然地是考五十分的人没有学好,以致一半的考题都答不出。考一百分的是要比他学得好得多。但是,一个学生考九十八分,另一个学生考九十六分,那很可能是这一次教师出的某一题目正是第一个学生所记得的,而恰恰是第二个学生记得不够完全的。很难由此断定第二个学生的知识质量一定比第一个学生差到哪里去。为了这样的一分二分而痛哭流涕闹情绪,那实在是思想太狭隘了,也忘却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究竟是什么。分数是学习成绩的记号,学得好,自然会有好分数。而学好又是为了培养自己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观点的国家建设人才。如果为了分数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了分数而互相嫉妒,搞坏了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为了分数而自杀,那还要这分数做什么呢?更何况学习本来是长期的事,学校的功课也还不能包括人的才能的一切方面。(譬如,办理行政事务的才能就不能包括。)我们也见过,有过去在学校里分数中常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能比分数高的学生工作得更好的。今天分数好固然很好,分数稍差也决不能由此断定这个人一辈子就没有什么大出息了。我们批评那种偷懒不学习老是考不及格的学生,同时,也不能鼓励这种认为分数就是一切的思想。至于有的学校教师为了使本校学生分数好看起见,甚至故意降低课业的水平,那就更是一种对祖国对青年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必须反对的了。

为了真正能成为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知识丰富、眼光远大、思想开阔的国家建设人才,单单学好课本是还不够的。因为课本还不能供给我们以成为这样一个人才所需要的全部教养。苏联的国民教育制度分成四个部分,除了学前教育机关和学校之外,就还有校外儿童教育机关和成人文化教育机关两大部分:包括着数量巨大的俱乐部、公园、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讲演所、少先宫、旅行站等等。人们从这里学到许多在社会生活中非常必要的东西。看电影、看报纸杂志、参加自己所爱好的社团活动,这决不是浪费。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决不会对于当前的问题不会分析,对于艺术作品不知欣赏。在这里,重要的是要把眼光放远些,从祖国长久的需要去想问题。这将是对我们有益的。

猜你喜欢
所学课本分数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非所学
可怕的分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算分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