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期
刊物介绍
本刊创办于1957年5月,历经《安徽师范学院学报》《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等几次更名,文革期间曾一度停刊,1973年复刊,迄今出版38卷168期。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文史见长,严谨求实,体现师范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诠释学、中国诗学、徽学等栏目,被《美国Ulrich国际期刊指南》、Bower国际连续出版最新资料数据库、日本《东洋史研究》等介绍。先后被选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等。 入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龙源期刊数据库。四度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三度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0年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2009年两度获“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9年被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抗日战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毛泽东与抗战时期“学术中国化”运动*
- 福柯与马克思: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 “革命”与马克思理论*
- “天下为公”:墨子墨学公德伦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 “礼治秩序”建构视阈下的先秦儒家礼教思想价值*
- “道德教育”与“道德的教育”*
- 符号互动论视角下的他律剥夺式德育
- 我国农村五保供养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 二战期间美国对德军战俘的处置——兼评艾森豪威尔的“战俘新思维”
- 明代的庶吉士教习官
- 铁路交通对近代蚌埠金融业的影响*
- 两种《胡适年谱》之校读
- 郑天挺隋唐史研究的成就与特色
- 清倌人、坤伶和女学生*——张恨水20年代小说女性社交的想象与转型
- 革命写实:民族危局中现代史诗性营构*——20世纪上半叶现代汉诗的写实叙事形态之一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
- 重构诗意:基于形式的语文教育*
- 回归“哲学性”的哲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