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育研究

2024-05-10 16:54张彬李砚忠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数字乡村农民

张彬 李砚忠

摘要: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关键,是农民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参与数字经济的基础。然而,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与城市存在“数字鸿沟”等问题,导致当前农民数字素养整体水平较低,限制了农民在数字化社会的参与,阻碍了数字乡村发展的进程。文章阐述了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提升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相关建议,为农村地区数字化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数字乡村;农民;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1],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2]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3]国家的系列文件将数字乡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对农民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的数字素养,体现为农民拥有使用数字产品的意识和能力,即农民能够通过使用数字技术获取、理解、甄别并分享数字信息,随之将信息与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中的能力[4]。在数字乡村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然而,由于信息获取困难、数字技术认知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民数字素养的不足,数字乡村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发展机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而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3.08亿,占网民整体的28.9%[6],因此,研究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成为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1 农民数字素养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

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是推动数字乡村内生发展的关键。只有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调动农民参与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更高效地建设数字乡村,才能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红利,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目标。

1.1 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可以使其更好地应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工具,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民可以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农田管理、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例如,通过数字化的农田管理系统,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数据、土壤水分情况等关键信息,从而精确控制灌溉、施肥等农业生产环节,实现高效农业管理。此外,还可以将数字技术广泛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气象预报、精准农业等方面,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品质,稳定农业产量。同时,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可以帮助其掌握市场信息,开拓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收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电子商务渠道,农民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避免了中间环节带来的成本提高和利润压缩,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1.2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获取信息和享受便利的生活服务。在数字化时代,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各种生活信息,如医疗服务、教育资源、文化娱乐等;可以在线查找医疗机构、预约医生,方便就诊;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利用在线购物平台购买所需商品,节省时间和精力。农民通过使用这些数字技术,无需出远门就能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样的便利服务,提高了生活质量。其次,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可以优化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数字化平台,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服务、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方便农民获取和使用各类服务。例如,在线政务服务可以减少农民前往政府办事大厅的频率,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数字健康管理系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远程医疗服务,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

1.3 实现乡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农民数字素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例如采用数字技术实现精确施肥、精准灌溉等精细化农业管理。通过监测仪器和无人机等设备,农民可以及时获取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等关键信息,合理调控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利用传感器技术、气象预测等数字化手段,科学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气候变化趋势,判断适宜种植作物种类和播种时间,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灾害风险,保护生态平衡。同时,农民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提供的精准解决方案,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民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农业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绿色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 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民数字素养提升面临的问题

当前广大农村地区依然面临着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数字人才短缺、乡村产业难融合、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育困难重重。

2.1 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覆盖、宽带接入、电子设备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农民获取和使用数字工具所必需的支撑环境,然而由于地理、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网络覆盖不完善、宽带接入速度慢等问题,导致农民无法通过在线视频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进行数字学习和培训。其次,数字化基础设施不足还制约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导致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无法充分地利用现代技术,也使得政府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无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2.2 城乡发展存在“数字鸿沟”

农民的信息获取权利状况反映着一个国家的信息获取权利的保障与发展水平,是信息社会中信息获取权利实现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导致农民在数字技术应用和信息获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欠缺,无法有效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经营和生活,这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数字鸿沟”,阻碍了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城乡发展的“数字鸿沟”还导致资源、信息和机会的失衡。由于数字技术在信息获取、教育、创新和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数字鸿沟”限制了农民在数字时代中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2.3 农民普遍缺乏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

随着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市场销售、乡村治理等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农业生产方面,农民需要掌握精准农业、远程监测等数字化农业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在市场销售方面,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数字渠道进行推广和销售已成为常态,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市场风险。同时,缺乏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也限制了农民参与数字化社会的便利和福利,导致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分配不均。

2.4 传统观念和习惯对农民数字素养提升构成阻碍

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通常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他们可能更加关注土地耕种和农业生产,对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需求较少,这使其对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缺乏认知,从而抵触或不愿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此外,一些农民可能面临技术设备的缺乏和使用困难。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的限制,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数字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这使得农民在获取和应用数字技术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3 数字乡村背景下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7]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民情,农村是我国科技进步、科学普及与公民科学素养的“洼地”。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养为核心,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3.1 优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农民接触和利用数字技术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政府和网络运营商应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农村地区的光纤网络铺设,提供更好的宽带接入。同时,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建设农村无线网络覆盖,弥补网络覆盖薄弱地区的空白。只有保障农村地区稳定和高速的网络接入,农民才能畅通无阻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等政策途径,普及和推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设备,降低农民的数字设备采购成本,使农民能够方便地使用数字技术工具。

3.2 统筹弥合城乡发展“鸿沟”

首先,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推动高速互联网接入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政务服务、文化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在推动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城乡间数字发展的公平性和包容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农民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的数字机会和福利,同时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加速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

3.3 加强农民数字教育培训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2]政府应将数字教育培训作为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策略,加大对农民的数字素养培训力度和教育方向上的投入,开展面向农民的数字技术培训课程及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教材和学习资源,提高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运用能力。鼓励数字技术企业与社会团体合作,为农民提供实際操作和应用的机会,通过实践提升他们的数字技能。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数字学习中心、培训基地等方式,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学习机会,持续关注农民的特殊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帮助农民逐步掌握并应用数字技术。

3.4 宣传和推广数字技术应用价值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农村地区的数字农业展览会、农产品电子商务节等活动,为农民提供了解数字技术应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直销平台,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同时,开展相应的电商培训,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电商技巧,如网店运营、物流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地区数字化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身边的数字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这将有助于农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8]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数字乡村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乡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农民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及传统观念和习惯等问题,都对农民的数字素养提升形成了阻碍,难以应对和把握数字化带来的变化和机遇。因此,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将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育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通过优化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加强农民数字教育培训及推广数字技术应用价值等举措,积极推广和应用数字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23-02-27)[2023-12-27].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eqid=9b5c072700014660000000066460825d.

[4]程薇薇.新生代农民工信息获取权利实现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3.

[5]石清华.农民数字素养提升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村实用技术,2023(08):1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从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工作成就综述[EB/OL].(2023-07-15)[2023-12-15].https://www.cac.gov.cn/2023-07/15/c_1691068439899834.htm.

[7]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EB/OL].(2021-06-03)[2024-01-03].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23051.htm.

[8]谢茹.以数字化提高乡村善治水平[N].人民日报,2022-08-05(5).

基金项目: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农村社会治安治理研究”(BJ2020063);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河北省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20200101005 );保定市202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保定市农村治安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043)。

作者简介:张 彬(1995—),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乡村治理数字化。

通信作者:李砚忠(198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治安治理现代化。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数字乡村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提升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趋势研究
挪威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
数字素养路径下青少年数字素养与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