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4-05-10 00:07沈莉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莉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我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与场所,承载着人类智慧与历史文明。本文将以唤马剪纸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现阶段我国非遗文化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保护体系不够薄弱、文化经济效益不足、文化传承局限性明显等,并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包括培养技艺传承人、形成文化市场品牌、组织文化艺术活动等,以此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其更好适应全新的市场环境,推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增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唤马剪纸

我国在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实现非遗保护,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弘扬[1]。乡村振兴则在一定程度上为非遗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创新机遇。因此,笔者将以黄河流域唤马镇剪纸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阐述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提出对策,以期促进非遗的保护与发展。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唤马剪纸发展现状

唤马剪纸是四川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其特点在于乡风民俗极为浓郁,题材广泛,风格明快,线条流畅。一件剪纸作品,只需利用构思、定点设计、修饰、裱装等工序便可完成。在非遗传承方面,更多采用自发式与家庭式,且不单纯局限在剪纸领域,还通过延伸至编织、陶瓷等行业,加深艺术行业间的融合与衍生,使艺术独立性更加明显,并逐渐打破传播界限,形成多门艺术相互发展的格局。唤马镇在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建立了作品展厅、多功能培训室,为游客提供剪纸操作的休闲区域,通过打造培训教育基地,进行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加深群众对剪纸文化的内涵认知,产生增强文化覆盖范围的效果。同时,县级政府加强基础建设,注重文旅资源的开发,加快乡村文化的转型升级,利用文化博览会,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借助多样化的文旅活动,使唤马剪纸成为地方民俗文化招牌。

1.2 唤马镇剪纸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唤马镇能够利用剪纸文化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2.1 唤马剪纸传承与保护体系薄弱

随着县级政府对唤马剪纸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并采取构建传习所、加强乡村振兴建设等措施,非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但相关工作的实施仍缺少理论支持,缺少群众基础,对于民间艺人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在唤马剪纸的政策宣传方面,也存在保护体系薄弱、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部分人员由于缺少深入探究的精神,无法向地方群众讲解唤马剪纸的魅力与特色,甚至在传承基地的教学环节,也出现管理措施流于表面的問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金不够充足。

1.2.2 文化经济效益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逐渐向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以往的农耕模式已难以契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导致剪纸本身携带的功能性也逐渐丧失,剪纸作品更多表现为人们茶余饭后用于欣赏的佳作,只有少部分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传统文化逐渐脱离大众视野,艺人团队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实际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的剪纸文化经济效益偏低,传承人更多依靠政府补贴,获取的收入也只够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导致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逐渐放弃剪纸艺术。

1.2.3 唤马剪纸传承局限性明显

唤马剪纸传承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剪纸材料采购价格较高,制作成本超出一般人的经济承受范围,商品属性不够明显,使剪纸产业发展严重受阻。即便经过多年发展,技术人员能够初步实现成品的长时间储存,也能有效避免纸张褪色,但装裱费用仍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剪纸的传统意蕴不断流失,传统题材作品难以吸引人们的观赏兴趣,虽然唤马剪纸可以凭借创新题材的形式,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努力追求市场价值,但在此过程中,也会逐渐淡化传统的民间艺术,使传统文化逐渐向快餐文化转型,导致唤马剪纸的审美功能衰退,不利于发展传承。

1.2.4 唤马剪纸研究力度有待提升

对于唤马剪纸数据来说,有关部门的整理方式不够合理,没有对剪纸样式进行系统分类,资料记录缺乏条理。站在学术层面来看,有关唤马剪纸的研究较少,只有几篇学位论文、期刊文献对唤马剪纸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梳理,至于剪纸文化底蕴则缺少深层次分析。

2 乡村振兴下非遗传承与保护措施

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可从剪纸文化经济效益转化、破除唤马剪纸传承局限性、唤马剪纸的研究等层面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能够弘扬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实现剪纸产业的稳定发展,具体的工作路径可分为以下几点。

2.1 完善保护与传承体系,培养技艺传承人

在保护与传承体系方面,首先,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角色义务,明确地方文化馆的建设工作,不断健全管理机构,重视剪纸基地的规划管理,坚持保护为先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抢救措施。在此过程中,遵循非遗传承理念,保留唤马剪纸独有的艺术风格,并充分考虑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思想理念,站在群众精神层面进行思考。其次,制定政策时,要给予唤马剪纸更多的支持与帮助,适当进行资源的倾斜,切实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丰富资金筹集渠道,重视传承发展系统建设,实现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最后,政府部门需要推动剪纸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传播,一是通过开放传习所,帮助人们了解民间艺术的重要性与重要意义,在充满艺术环境的气氛下,实现艺术素养的培育与升华,达到促进文化艺术高速发展的目的;更好地吸引外地游客,使其在亲自完成剪纸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唤马剪纸的魅力。二是促进民间活动组织的成立、发展,通过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如举办展览会、邀请剪纸手艺人、开展志愿者活动,丰富唤马剪纸艺术的传承渠道,使我国传统艺术得到有效推广与弘扬[2]。

在培养技艺传承人方面,剪纸艺人作为民间艺术的学习者与推广人员,政府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改善艺人的生存环境,适当给予资源倾斜,为剪纸产业找到更适宜的发展空间,持续不断培养文化守护者。一方面,政府要解决传统艺人的生计问题,找到提升剪纸艺人经济收入的工作体系,有效调动传统艺人的创作热情与欲望,深入挖掘剪纸艺术的内涵价值,避免出现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政府则要保证剪纸艺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开展文化活动,调动基层群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关注剪纸艺术,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形式,掌握大量数据资料,使剪纸艺术能够在地方城镇、乡村开花结果,保证剪纸技艺后继有人。

2.2 加强唤马剪纸文化经济效益转化

若想解决以往非遗文化收益较低的问题,需要注重唤马剪纸作品市场价值的开发,积极影响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一方面,加强文化宣传,形成文化市场品牌。一是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加大剪纸文化的宣传力度,促进各方交流,使唤马剪纸能够走出去,通过技艺培训会的形式,走进大众。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关部门可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借助多媒体手段,制作有关唤马剪纸的短视频与宣传片,增加唤马剪纸的影响力,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创新宣传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表现。二是适当调整资金的投入形式,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举办剪纸文化艺术节,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构建全民关注的良好环境。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唤马剪纸系列的文创产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增长,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推动剪纸作品的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剪纸本身属于民俗工艺品,在实用性上逐渐挖掘民间市场价值,拓展社会价值,通过衍生大量的生活用品,如鞋垫花样,以此增强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是制作窗花门神,彰显节日的喜庆气氛,将其作为赠送亲朋的礼品,进一步加强唤马剪纸的经济效益转化。

2.3 破除唤马剪纸传承局限性

第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重新审视唤马剪纸,加强文化传统的创新,使其有效推广到基层群众生活,使唤马剪纸文化成为21世纪的财富瑰宝,挖掘传统文化的商业价值,要求传承人养成良好的保护意识,能够承担角色责任,为唤马剪纸传承贡献力量。唤马镇需要进一步增强居民参与剪纸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举办艺人社团组织,比如剪纸协会、文学社,使其树立良好的保护意识,弘扬剪纸精神,实现艺术的不断升华。在学校层面,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剪纸工艺,掌握剪纸作品的实际用途,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剪纸的图案花样代表含义,还要保证唤马剪纸能够展现民族文化,帮助地方学生了解自身的义务,持续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民族使命感。至于学校负责人则要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利用,注重剪纸的学术研究,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3]。

第二,要以创新为核心,促进传统技艺的更新与升级,使传统文化永葆生机,在创新活动中,增强唤马剪纸的影响力,丰富制作形式,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革新艺术面貌,立足于传统文化,迎合时代发展潮流,促进时代特征与艺术技术的融合。一是采用全新的创作形式,积极吸纳现代艺术,在形式上则要使其更充满鲜明、个性化的主题特色。例如,将体现核心价值观主题的剪纸,与时代政策融合,把握时代内涵,并在设计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拓展发展层面。二是将网络技术、激光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媒体,将民间剪纸与影视动漫融合,以此契合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广大群众深入领略传统文化的价值情趣,激发人们的观赏兴趣,真正意义上喜欢上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四是进一步增加市场覆盖面,丰富艺术的宣传路径与宣传形式,采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互联网平台,引发大众讨论,并结合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化手段,制作关于唤马剪纸的短视频,契合现代人碎片化信息接收的特性,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并保证剪纸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设计的共通性,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符号,使其真正意义上走入社会生活,保留剪纸艺术的传统价值与实用性,并为现代艺术注入活力[4]。

2.4 加大对唤马剪纸的研究力度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一方面,要注重学校的课程建设,适当提高教育经费,做好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剪纸环境,鼓励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支持学校组建课程研讨小组,加强与民间研究组织的沟通协作,探寻文化价值内涵,找出与其匹配的学术性资料。以唤马当地的小学作为研究对象,该小学通过将传统艺术与剪纸课程有机结合,使剪纸艺术可以走入校园,走入生活,不断拓展普及范围,学校领导在培养学生对剪纸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传统文化的保护人,为唤马剪纸的有效传承持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深刻感受剪纸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底蕴,将其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以此产生对非遗的喜爱之情,并树立良好的剪纸文化理念。

另一方面,要强化艺术与市场的关联性,开辟乡村经济道路,加强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深入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将其与群众生活有机结合,比如与骑马、放风筝等活动,一同组建为地方产业链。将唤马剪纸作为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开发工艺品,实现剪纸工艺的产业化建设。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当地于2018年开展的唤马剪纸研讨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且经济效益增长显著[5]。

3 结束语

唤马剪纸的艺术气息浓郁,创作风格更偏向于基层群众,农耕文明显著,因此能够传递劳动人民的思想,加强对非遗的研究与讨论,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保护项目的落实,也实现地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人们从剪纸艺术中了解乡土文化的演变。除此之外,剪纸作为物质载体,充分见证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文章通过以黄河流域的唤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阐述当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完善保护与传承体系,培养技艺传承人等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焕发区域经济的新光彩、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罗丽,李文路.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36(12):1410-1415.

[2]张帅帅,徐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困境与发展进路——以大运河山东段高校为例[J].济宁学院学报,2023,44(05):84-91.

[3]曹红宝,彭金蕊.基于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现状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05):24-29.

[4]高金燕.媒介融合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132-139.

[5]刘超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处理思路探索[J].大众文艺,2020(21):1-2.

作者简介:沈 莉(1987—),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学。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