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优化研究

2024-05-10 21:46冷静雅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面对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各地如何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的路径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在生计、组织与文化三方面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已拥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的生计系统、完善的组织系统、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明竹编”建设的文化系统。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新时代当地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全面乡村振兴需坚持系统发展观,通过推动三系统协调整合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坚持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着重加强生计系统与文化系统两个主系统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当地乡村振兴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有效性,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乡村振兴;优化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在新时代,乡村旅游仍然是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就现有研究成果而言,学界已有研究对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机制的理论分析较少[3],暂未将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引入两者关系的分析框架中。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流派,帕森斯作为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的代表者,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系统论,该理论视角认为:一切的社会行动系统均需要满足四要素,即适应(A)、目标达成(G)、整合(I)与模式维持(L)要素[4],四要素分别承担了从环境中获取必须的资源与能量;将人力、物力组织起来实现目标;将系统各部分联系,协调统一发挥整体功能;当运行中断保存原有模式,保障系统恢复后能够继续正常运行的功能。在该社会系统论的基础上,帕森斯又进一步提出了系统控制论,系统控制论认为,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处于一种等级关系中,信息和能量流通于四系统之间,信息流指引或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动,能量流则为整个系统的运动提供物质基础;信息流从模式维持系统流出,经由整合、目标达成子系统而流向适应子系统,形成了信息控制等级;能量流则从适应系统流出,经由目标达成、整合子系统而流向模式维持子系统,形成了能量控制等级,在信息控制路径和能量控制路径的双重影响下,社会行动系统内部达成有机整合[5]。文章选取乡村振兴示范点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为研究对象,该村落依托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典范,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6]。如何引入社会学分析范式分析当地乡村振兴现状,在此基础上,立足已有的乡村振兴成果和经验,进一步优化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推动当地可持续性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竹艺村乡村振兴现状

文章试图运用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角,分析竹艺村振兴示范点的乡村振兴现状,了解当地发展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地乡村振兴优化路径。

1.1 生计系统:适应功能

农村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生计系统的适应功能可以有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就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的谋生方式结构而言,当地已形成了以第一、三产业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就第一产业而言,由于该村位于丘陵地带,耕地分散且总面积较少,当地居民积极适应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通过畜禽养殖业与林业收入补充家庭收入。2016年后,竹艺村真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尤其表现于当地的乡村旅游业高速发展,基于适应乡村旅游消费的需要,当地村民积极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家禽养殖、山货采集等进一步丰富了生计方式,已形成了以林业、畜禽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为辅助的第一产业结构。

就第三产业而言,道明镇竹艺村通过从“道明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得文化资源,围绕“非遗竹编”主题进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形成集旅游业、零售业、餐饮业、康养服务于一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取得良好成果,大幅提升了村民收入。据统计,道明镇竹艺村2016年第三产业产值为280.24万元,2019年为2 309.7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6年的1.588 5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3.212 2万元[7]。综上所述,其生计系统的发展符合帕森斯对行动需要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取支持系统发展的資源和能量的观点。

1.2 组织系统:目标、整合功能

明确的目标、有效的组织体系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与村团支部运行有效。除此之外,该村由于在2016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生计系统适应环境,结构更加多元化,因此,村落内部对社会整合的要求上升。相较于该市其它非乡村振兴示范点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村落,竹艺村中的社会组织形态也适应环境变化更加多元,如拥有有效运转的竹里儿童社会工作站、竹里社区工作站、创新社区治理促进会、第五空间等农村社会组织。在完善社会组织系统的过程中,竹艺村能够快速地明确以文旅融合导向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向和目标,将当地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整合,提升当地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1.3 文化系统:模式维持功能

良好的文化系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具有模式维持功能的文化系统能有效助力文化振兴与人才振兴。同时,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道明竹编”为当地的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了较高的模式维持能力。围绕“道明竹编”文化,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建设了大量竹编文化景观,如竹编技术知识展板、竹编艺术装置等;道明镇竹艺村内建设了大量竹编文化空间,如国际竹艺创作工坊、竹编体验馆、竹编美术馆、竹艺主题餐厅“竹里”与竹艺民宿等。除此之外,道明镇竹艺村内会定期举办推选星级文明户、家风家训示范户等文化活动。与此同时,竹艺村的集中安置小区附近配备了道明幼儿园、道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且在校内定期开设竹编活动与竹编文化体验课程。另外,道明镇竹艺村积极开展文化交流,该镇举办道明国际竹文化周竹编创新设计和公共艺术大赛,征集以“竹”为主题的竹编创新设计、公共艺术作品和方案,吸引外界竹编艺术人才[8]。当地依托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建设高水平的文化系统,达成了模式维持的功能,推动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2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振兴优化路径探索

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已拥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的生计系统、完善的组织系统、围绕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建设的文化系统。道明镇竹艺村整体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但三系统的整合程度仍有待提升,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上仍有待突破。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乡村振兴优化路径探索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2.1 坚持系统发展,推动三系统协调整合

基于上述分析,良性运行的生计、组织与文化系统是道明镇竹艺村蓬勃发展的保障。而文章认为,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即保障生计、组织与文化系统的协调整合;在三系统协调整合下,发挥竹艺村在因地制宜开发本地资源,建设乡村组织体系以协调人力物力,提升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和发展韧性等方面的功能。

2.2 立足资源禀赋,建设乡村振兴主系统

在乡村生计、组织和文化系统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关部门更应关注乡村振兴系统中的两个控制级的建设,即生计系统与文化系统的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应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将控制级,即生计系统与文化系统建设作为主系统,从而提升乡村振兴路径的结构稳定性,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激活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功能。按照帕森斯的功能分析模型,在四系统的关系中,存在两条方向相反的控制路径,信息控制等级从模式维持系统向适应系统降低,能量控制等级从适应系统向模式维持系统降低,因而,在一个完整的乡村振兴路径系统中,如果能维持与提升模式维持系统的信息控制能力的同时,维持与提升适应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即着重建设发展生计系统与文化系统,将生计系统、文化系统作为当地乡村振兴路径系统的主系统,发挥两系统的主要功能,即能有效提升系统内部的整合程度与功能强度,进而提升当地乡村振兴路径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有效性。以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为例,有关部门需要关注当地乡村振兴路径的优化方向:一是完善生计系统建设,形成林地、耕地、林木、集体建设用地构成的资源共同体,围绕“竹资源”,开发出围绕“赏竹”“食竹”“居竹”与“学竹”的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体;二是加强文化系统发展建设,立足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地理标识文化资源禀赋,设置有效的竹艺文化景观、竹艺文化空间;加强与当地中小学的合作,在校内开发竹编文化特色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发展当地职业教育,积极引导“道明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育机制与职业教育接轨;积极参与和举办国内外竹编艺术文化赛事、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对两个控制级系统的建设,把握新阶段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从而提升竹艺村乡村振兴路径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有效性,达成乡村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3 结束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要坚持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着手,而乡村振兴战略本质是一种系统发展观。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功能分析模型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分析社会行动的要素,也同样可以为优化乡村振兴路径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践证明,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范式已表现出了其独特的实用性。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不仅要关注当地生计、政治、组织与文化系统的协调整合状态,更要立足当地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将生计和文化系统作为主系统着重建设。有关部门需立足当地乡村振兴的成果,通过系统整合发展和主系统建设提升其乡村振兴路径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有效性,推动乡村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4-01-21].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3]銀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5):182-186+193.

[4]丁赛姮,高亚佳,吴珊珊.结构功能理论视阈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路径探索——以绍兴市新昌县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38-43.

[5]吕付华.系统视角中的社会分化与整合——卢曼社会分化思想研究[J].社会理论,2008(1):39.

[6]郑诗琳,黄焕,张晓梦,等.全球地方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地治理模式转变与发展要素互动——以四川省成都崇州市竹艺村为例 [J].地理科学,2022,42(08):1474-1482.

[7]红星新闻.道明竹艺村“变形记”:从普通小村落,到“网红”乡村新模样[EB/OL].(2020-12-09)[2023-12-25].https://cddrc.chengdu.gov.cn/cdfgw/ztlm039005/2021-05/08/content_77150554ef9a40c1b3a40b7d9afbc846.shtml.

[8]红星新闻.如果地标会说话|非遗竹编助推乡村振兴,道明镇竹编产业去年创收超1.3亿元[EB/OL].(2021-10-25)[2024-01-25].https://sc.cnr.cn/scpd/rdzt/xczxkcz/xczxkcz4/20211025/t20211025_525642520.shtml.

作者简介:冷静雅(200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