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共生发展探析

2024-05-10 15:27郭明波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区域物流产业集群乡村振兴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地区农业产业经济将向集群化方向不断推进,加强地区产业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都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健康的共生发展将推动县域地区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文章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以促进两者共生发展为研究目的,在共生理论视角下,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对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共生关系进行探析,并认为两者的共生模式将逐渐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转变。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集群;区域物流

农业产业集群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的经济现象,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运行模式,其具有一定实用的战略属性,因为它能将具有相同和互补发展要素的企业和机构聚集起来,形成稳定有效的组织结构模式,因此,逐渐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关注。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撑产业也快速发展。区域物流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物流活动,县域地区的区域物流和农业产业集群之间的作用是彼此成就的。一方面,县域地区的农业产业想取得良好发展,建立具有良好竞争力的产業优势就需要依赖本地物流产业的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县域地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改善地方区域物流效率低下、规模效应不明显等物流问题,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完善物流产业发展架构,实现产业双赢。

1 文献综述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物流和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曾可昕(2021)[1]等认为产业集群是现代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数字商务的发展不断为产业集群注入新内涵、新动力和新特征。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和数字商务的协同发展呈现多点突破的起步阶段、串联成线的发展阶段、连线成网的成熟阶段,两者的协同发展大大拓宽了马歇尔外部经济源。任阳阳(2021)[2]认为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他以重庆产业集群发展为研究对象,为重庆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建议和对策。王冬屏(2020)[3]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互联网+农村”的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电子商务集群形成的原因包括物流系统环境、互联网环境和相关产业政策等因素。苗慧勇(2021)[4]等以农业产业集群和电商协同发展为研究方向,探索两者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以安徽砀山酥梨产业集群为例证对象,为两者地区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黄青霞(2021)[5]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生命周期为视角对农业产业集群各个发展阶段的协同关系进行了剖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为江苏省农业产业集群和物流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理论探究。崔敏、魏修建(2013)[6]在分析农业产业集群和第三方物流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创建了农业产业与第三方物流协同发展指标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选择适合我国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樊锐(2020)[7]等在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指出了其协同发展对该地区发展的重要性,针对湖北省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现状呈现的问题,从协同对象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马刚(2023)[8]等认为农产业和物流协同发展能够构建高效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农业融合的有效措施之一,他以产业协同为视角,提出了“农业+物流”的产业联动形式,并构建了联动的具体发展路径。

从上述文献可以总结出: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物流业务的保障支持,产业集群也会成为物流发展的主要业务来源。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集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发展方向,县域地区区域物流将在农产品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区域物流的整合优化升级是提升农村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在县域地区通过对农产品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实现该地区的产业经济双赢,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过程。

2 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2.1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地方政府持续为乡村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出台支持政策,打造重点农业产业集群,推动相关资源聚集,提高乡村农业产业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在政府政策和市场等要素的驱动下,乡村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新的乡村产业模式不断涌现,乡村农业产业转型优化能力持续增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集群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除了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较为普遍的问题外,我国县域乡村地区农业产业链延伸长度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政府一直在加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2019年,国务院发文提出,以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路径,稳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9]。2020年,农业农村部编制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要求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还提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集群政策的落地,有效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并预计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将达到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有望达到80%左右[10]。

2.2 农村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县域地区区域物流是链接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目前每天有1亿多个快递件在农村地区流动[11]。高效的农村区域物流是我国物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地区人民消费和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发展必要性。2023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将加快完善农村地区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地区客货邮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即时零售、共同配送等新的物流模式,推进冷链物流在农村地区的持续下沉[12]。

3 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共生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都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不僅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也包括内部的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如果只靠县域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单方面去解决有很大难度,这需要从二者之间共生发展的角度探索解决方法。

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包含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类型。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要想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必须推动当地农产业集群走向正规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同时,目前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大多受限于冷链储存和冷链物流设施的短缺,高质量的配套物流服务成为县域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需求。基于此,县域地区提供配套物流服务的企业应紧密围绕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创建适合县域当地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的配套物流业。

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在市场中具有供需匹配、利益一致、价值趋同的产业互补性,通过在县域地区进行信息、能力和利益的合作互动,凭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合作,进而促进县域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深度协同和融合。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物流的外部服务支持,县域农业产业集群的大批量、高趋同的物流需求也为当地物流产业的高效率优化升级提供助力。因此,无论是县域地区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各自摆脱发展困境的需要,还是后续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县域地区都需要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协同共生发展。

4 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共生理论分析

4.1 共生单元分析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系统的基本能量生产与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外部物质条件。在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共生体中,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行业中的各个企业为微观共生单元,而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行业为中观共生单元。在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融合发展体中,作为共生单元的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博弈以及相互斗争的发展内涵,县域农业产业集群需要地区物流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物流服务,以保证自身在市场中的成本竞争力。此外,县域地区物流企业依赖当地产业集群的物流需求来保证自身企业的发展,它们在这段共生关系中均有自己的目的,县域农业产业集群的需求是低廉的物流成本、优质的物流服务、较好的风险规避等。区域物流企业则追求的是稳定同质的物流需求、良好的收益回报率。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在当地关于劳动力、相关人才资源、政府政策资源等方面也存在竞争关系,对两者之间矛盾的平衡和协调也是至关重要的。

4.2 共生环境分析

共生环境是指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共生系统的外部条件,共生环境是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共生关系及其共生单元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的共生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它们各自共生单元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导致的结果也是变化不定的。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共生系统的共生环境包括国家政策、基础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各种相关资源。

县域农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的共生关系是在一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县域农业产业集群的生产、销售和区域物流的业务关系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运行的,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必然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才能产生。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共生关系受到它们共生环境的约束,共生关系不能脱离共生环境而单独存在,县域农业产业集群的生产活动受自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制约,区域物流的运行也会受到这些市场的约束,没有合适的共生环境,县域地区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之间的共生关系将无法建立。

4.3 共生模式分析

县域农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的共生模式是指双方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内部在资金使用、信息平台、生产技术、劳动力资源等内部因素之间通过共生界面进行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关系形式。共生模式按照县域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共生关系的方式和强度可以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四种类型。这四种共生模式中寄生是不产生新的能量,能量只是有一方向另一方转移;在寄生模式下,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会有一方获利一方受损。偏利共生模式中会产生新的能量,但能量只会向一方转移;在偏利共生模式下,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会有一方获利,另一方不获利。互惠共生模式会产生新能量,且能量能够在两者中进行分配,如果均等分配能量则是对称互利共生,如果不均等分配能量则是非对称共生;在互惠共生模式下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能够通过共生得到效益,对称互惠共生就是平分效益,非对称互惠共生就是不均分效益。目前,我国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的物流业务外包的情况还不普遍,县域地区区域物流发展处于较为弱势地位,二者的共生模式还是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但随着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发展政策的优化,两者的共生模式将会逐渐向更为理想的对称互惠共生模式转变。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从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自身发展及后期实现两者间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双方进行有效的融合共生发展。文章从确认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各自发展及共生发展现状,促进两者共生发展为目标,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在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三方面分析了两者间的共生关系。从各自企业物流业务的供需匹配到产业的共生发展的需要,都在表明两者之间建立共生关系、进行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县域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可持共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可昕,张小蒂.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外部经济协同演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种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6):53-62.

[2]任阳阳,邢青松,彭鑫.重庆产业集群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1(20):24-26.

[3]王冬屏.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7):128-131.

[4]苗慧勇.農业产业集群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14-21.

[5]黄青霞.农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21.

[6]崔敏,魏修建.我国农业产业集群与第三方物流协同发展模式选择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3(06):68-72.

[7]樊锐,段雅丽.湖北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策略分析[J].物流技术,2020,39(08):12-15+24.

[8]马刚,何耀辉,骆世侠,等.产业联动视角下农业与物流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航务周刊,2023(27):52-55.

[9]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7)[2023-12-2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

[10]中国政府网.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EB/OL].(2020-07-09)[2024-01-09].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7/content_5527720.htm.

[11]光明网.每天1亿多件快递包裹进出农村 我国正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EB/OL].(2022-11-13)[2024-01-13].https://m.gmw.cn/baijia/2022-11/13/36155871.html.

[1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2024-01-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eqid=9f2f924f00000d8300000004648179ea.

基金项目:2023年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共生发展驱动机理研究——以四川广元市为例”(xy2023047)。

作者简介:郭明波(1993—),男,汉族,四川广元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北京市区域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控制研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