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4-05-10 15:27张雅萍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业性优化路径街道

摘要: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推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在推进我国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过程中,乡镇(街道)社工站面临专业性困境:一方面是社工站自身发展不足,驻站社工的专业能力不足以及身份和专业认同度不高,社工站的机制不健全等;另一方面是政府对社工站的支持不足,缺乏对乡镇(街道)社工站的专业性引导和资金支持。提升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需从社工站本身以及加强顶层设计两方面着手:提升社工站驻站社工的专业能力水平并强化其对专业的认同度,加强社工站内部的督导与培训,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促进社工站的职权分明与协作并为社工站提供专业性建设的各种资源,进而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健康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优化路径

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2020年10月,民政部在湖南省召开会议,提出建设发展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社会工作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地位得到普遍认可[1]。截至2022年6月,全国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2.1万余个,5.3万余名社会工作者驻站开展服务,7个省份实现了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17个省份覆盖率已超过50%,全国覆盖率达56%[2]。可见,乡镇(街道)社工站是促进基层民政为民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的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建设面临困境,专业性作为乡镇(街道)社工站的重要属性,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服务性机构的根本。因此,在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时,解决其专业性困境,提升社工站的专业水平尤为重要。

1 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困境

1.1 乡镇(街道)社工站自身发展不足

1.1.1 驻站社工专业能力不足

社工站内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社工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从而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的专业能力,二是社工本身的身份与专业认同。社工的专业能力的提升既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也需要自身实务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目前乡镇(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大多是半职业化的,普遍存在着职业的不专业、专业的不职业的问题[3]。早已驻站的社工缺乏专门的专业培训机会,理论和技巧不能与时俱进,从而难以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而新入职的“新手”则缺乏实务经验,在面对复杂的伦理困境时,通常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社工本身的身份与专业认同也会影响到专业性的发挥,上海地区针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认同调查显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度总体不高[4],上海是社工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其他地区社工的职业认同度可能还要更低一些。当社工本身的身份与专业认同度低时,驻站社工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对专业价值理解的不够深入,存在自己的价值判断缺失问题,因此不能较好地指导实践,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進而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

1.1.2 乡镇(街道)社工站机制不健全

首先,专业培训及督导力量不足。社工专业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社工站的专业培训与督导。近两成的机构尚未配备督导(含专职督导、兼职督导和境外督导),且相似比例的机构在2018年未给员工提供过督导[5]。社工站专业督导与培训的不足使驻站社工缺乏专业经验的传授以及专业服务的指导跟进。其次,社工薪酬保障机制有待改善。由于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相对滞后,社工站存在社工薪酬待遇普遍偏低的问题,乡镇(街道)社工站当然也不例外,以至于乡镇(街道)社工站招到的专业社工较少,而且招到的社工是否会由于待遇偏低而跳槽离开还是未知数。最后,乡镇(街道)社工站的职业晋升机制需要完善。社会工作者是一种新兴职业,社工的晋升通道不清晰,这会影响社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易流失专业人才。

1.2 政府对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支持不足

1.2.1 对乡镇(街道)社工站缺乏制度保障及专业性引导

乡镇(街道)社工站的专业性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与推动。一方面相关的制度保障不健全,从而使社工的薪酬与晋升缺乏制度保障,工作积极性不足。在推进工作的落实,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合等社工相关的制度保障方面有些细节有待厘清并完善。

另一方面对社工的专业性的引导不足。相关部门人员对专业社工认识不全面,认为购买服务就是完成布置的一些行政性事务而不是开展专业社工服务。而且,即便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专业社工服务原则和技能技巧的认识不足,同时还缺乏对专业社工服务进行系统评估的科学方法。因此,政府购买并没有推进社工站专业性的有效发展,反而使社工忙于完成行政性事务,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开展日常的专业社工服务,行政性任务与乡镇(街道)社工站工作没有契合点,会导致社工的专业发展空间不足,缺少专业实践与实务经验,影响专业能力的提升。

1.2.2 对乡镇(街道)社工站的资金支持不足

乡镇(街道)社工站是服务性的基层社会组织,社工站的建设及良好运营离不开上层购买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乡镇(街道)社工站人员驻站社工的数量和质量,工作的基础保障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资金供应不足问题主要是有无资金供应、供应的多少并涉及资金的专项性使用与持续性供应等。有无资金供应决定乡镇(街道)社工站有无组织专业培训的专项经费甚至决定乡镇(街道)社工站能否正常运行,资金供应的多少则决定乡镇(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专业发展的空间,资金的专项性使用与持续性供应影响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发展的长效性和永续性。因此乡镇(街道)社工站依靠政府购买服务得到资金的支持这种模式有其固有的缺点,即乡镇(街道)社工站很容易产生依赖,而且还会附加专业服务低效的问题。目前,乡镇(街道)社工站的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其他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比较少。由于经费保障不足,许多县、市没有把采购社会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或预算数额较少[6]。为保证乡镇(街道)社工站的良好运营与保障其专业性的提高,还需要为其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另外,乡镇(街道)社工站也需要创新资金供应,使资金来源由“一元”变“多元”。

2 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困境的优化路径

2.1 乡镇(街道)社工站自身发展的对策

2.1.1 促进驻站社工提升专业能力

驻站社工的专业性代表社工站的专业性,是社工站专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首先,促进驻站社工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在乡镇(街道)社工站方面需培养专业的驻站社工:一是可与高校合作对社会工作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并安排专业服务实践,二是通过专业培训与督导促进驻站社工提升专业能力。在驻站社工培养方面,驻站社工一方面应该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社会工作专业提升的培训,主动参与各种专业服务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锻炼服务技巧,在实践中积累实务经验,增强实务能力;另一方面社工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积极寻求督导的专业指导,适当采纳督导的建议与意见,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其次,强化驻站社工自身的身份与专业认同,促进社工提高专业自信。据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的“三高”(高工作负荷、高社会压力、高服务风险)与“三低”(低薪资、低认可度、低归属感)之间的矛盾与不平衡是影响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实质原因[7]。因此,提高专业认同可以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薪资待遇保障、相关补贴、职业晋升机制上需要为乡镇(街道)社工站提供更多保障。另一方面,社工提升自身专业性,不断内化专业价值观。驻站社工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需要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因此,社工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时俱进,除此之外,还要在服务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不断增强专业认同,提高自身职业效能感,以提高职业自信。

2.1.2 完善乡镇(街道)社工站相关机制

建设健全常态化专业督导机制与培训机制。社会工作督导是保障专业服务品质的基础,督导的专业性影响着驻站社工的服务质量。因此,建设专业督导团队、充分发挥督导的功能、健全常态化专业督导机制对乡镇(街道)社工站的专业性提升而言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常态化督导,传授驻站社工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其增强专业价值内化,提高专业认同度,为其提供心理慰藉,从而促使驻站社工顺利开展工作。

首先,由于乡镇(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缺乏专业培训与专业实践,因此驻站社工在面对复杂的伦理困境时,应对与处理的能力不足,督导可以开展团体督导传授驻站社工伦理知识及应对技能,针对特殊个别事件进行个别督导,以提升其专业能力。其次,针对乡镇(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的专业认同不高的问题,专业督导应针对不同原因开展个性化督导,给予驻站社工心理上的支持与慰藉,及时安抚驻站社工由于工作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再次,应该建立督导持续跟进机制,督导应定期地了解工作进程与情况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最后,乡镇(街道)社工站应提高薪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督导提供支持,为提高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提供保障。另外,社工站应主动与其他社工机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工作服务经验,驻站社工之间分享日常经验,改善自身的不足,积累专业服务经验,丰富专业支持网络,提高服务的专业性。

2.2 增强对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支持

2.2.1 加强对乡镇(街道)社工站制度保障及专业性引导

应完善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建设的相关政策,为增强驻站社工的专业性提供制度保障,加强专业性引导。首先,完善驻站社工的相关薪酬与职业晋升制度保障,为驻站社工提供福利保障。在提高乡镇(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的薪资待遇方面,应出台相关薪资等级制度以及激励机制标准,根据社工的不同资格等级,提高各级社工的工资待遇并发放职业津贴,同时为乡镇(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缴纳社会保险,确保各种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在改善乡镇(街道)社工站驻站社工的晋升渠道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协同乡镇(街道)社工站结合实际情况为驻站社工创造晋升空间,厘清、畅通、规范晋升的渠道,帮助驻站社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清晰的目标,增强驻站社工提高专业能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加强对乡镇(街道)社工站的专业性引导。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得还不成熟,政府购买服务具有行政化倾向。因此应在购买服务时重视社工服务专业性,为其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并在乡镇(街道)社工站提供服务时,强调要让乡镇(街道)社工站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性,使乡镇(街道)社工站展现其独特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要针对乡镇(街道)社工站建立专门评估专业社工服务的评估标准与评审机制。评估要系统,不仅包括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服务效果,还要对其服务过程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反映出乡镇(街道)社工站的专业服务效果以及取得的服务成效。

2.2.2 保障乡镇(街道)社工站有充足的资金供应

乡镇(街道)社工站的专业性发展是一项长久事业,需要持续的、稳定的资金支持。应大力支持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发展,将采购社会服务的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一方面,应加大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力度,扩大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规模,落实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资金保障。安排专项经费,整合各部门、各领域的项目资源,形成多部门、多领域购买乡镇(街道)社工站的社会工作服务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协调乡镇(街道)社工站拓宽资金支持的来源渠道,鼓励乡镇(街道)社工站创新资金供应,通过引导乡镇(街道)社工站申请公益慈善事业的资助、组织社会大众募捐、争取企业购买服务等获得资金支持,使资金支持的来源由“一元”变为“多元”。

3 结束语

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建设是社工站建设的重要一环,保障专业性,是社会工作服务保持自身独特性、长期发展的关键。尽管专业性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境,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职业逐渐被大众认可,乡镇(街道)社工站专业性建设有着强大的发展动力与活力。因此,乡镇(街道)社工站应克服困境、循序渐进,同时,乡镇(街道)社工站也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获得资金、资源、专业能力的支持。这样,乡镇(街道)社工站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在长沙召开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J].社会与公益,2021,12(02):1.

[2]閆薇,徐蕴.全国乡镇(街道)社工站2.1万余个覆盖率达56%[N].中国社会报,2022-07-13(1).

[3]马媛媛,张庆军.县级市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8(04):26-30.

[4]李正东.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2):66-76.

[5]梁昆.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问责、绩效、能力与专业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3):9-29.

[6]刘晓萌.乡镇(街道)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发展路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国际公关,2022(20):49-51.

[7]李正东.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2):66-76.

作者简介:张雅萍(2000—),女,满族,河北唐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

猜你喜欢
专业性优化路径街道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热闹的街道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热闹的街道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