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机性访谈式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19-07-25 06:58王志芬柴晓燕邢红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延续性负性动机

王志芬 柴晓燕 邢红霞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 河南新乡453100)

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吞咽困难、肢体偏瘫等严重功能障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还增加了患者家人经济与心理负担[1]。随着城市化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加强对脑卒中的治疗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探讨基于动机性访谈式的延续性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28例,女 32例;年龄 26~67岁,平均(42.5±3.4)岁。研究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7~65岁,平均(43.6±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者;(2)能进行正常交流者;(3)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障碍者;(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3)对此次研究不知情或家属不同意参与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出院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动机性访谈式的延续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小组。组建由神经内科护士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医师、责任护士、心理医生等,小组成员间各自分工又相互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均经过动机性访谈式护理培训,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小组成员间还定期开展研讨会,相互交流学习,进而更加完善护理过程。(2)动机性访谈的实施。访谈由责任护士在心理医生的参与下执行,采取个性化访谈,具体包括与患者进行深入交谈,尽量消除他们对护士的距离感,建立相互信任的桥梁,并对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纠正;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帮助他们增强改变行为的动机;让患者参与行为改变计划的制定,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的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并以鼓励性语言敦促他们进行行为改变;访谈时,持续时间以30~40 min适宜,下次预约时间应与患者商量后再做决定;动机性访谈过程中若发现患者产生负性情绪,应及时让心理咨询师介入。(3)动机性访谈延续护理的具体运用。第1次访谈,出院前1天,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健康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叮嘱按时服药,交待营养宜忌及提醒按时回院复查等,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手册。第2次访谈,出院当天,责任护士对患者经过第1次访谈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强化,根据评估效果制定下一次的康复目标,康复目标制订要合理,需在家属的陪同下执行;责任护士与患者共同分析第1次访谈后取得的成效,首先肯定患者的努力与成效,再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讨论,增强患者改变行为的信心。第3次访谈在出院后两周实施。责任护士和其他护士共同完成随访,评估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给予适当鼓励与纠正指导;认真倾听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困惑及障碍,并及时给出科学的建议;随访过程中以他人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责任护士与患者一起总结前两次访谈的效果,并与出院时的情况进行对比,让患者感受到康复训练的成效,以增强他们坚持改变行为的动机。继续访谈,社区护士根据责任护士提供的患者个人资料继续进行访谈,通过电话或家庭访视在患者出院后1~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巩固指导,为患者碰到的疑惑做出解答并给出科学建议。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恢复评分:采用神经功能恢复评分(MRS)量表评定,分为0~5级,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越严重。(2)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焦虑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越严重。(3)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定,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4)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6 0 6 0 t P 4.3 0±0.2 5 4.2 6±0.3 4 0.7 3>0.0 5 3.1 6±0.1 6*2.7 6±0.4 2*#6.8 9<0.0 5

2.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分,±s)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H A M D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H A M 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6 0 6 0 t P 5 6.4 5±2.4 6 5 7.1 3±3.2 7 1.2 8>0.0 5 4 2.1 3±6.4 5*3 0.7 6±7.4 3*#8.9 5<0.0 5 5 8.1 3±6.4 1 5 7.6 2±4.2 1 0.5 1>0.0 5 4 5.3 1±4.5 6*3 0.1 7±5.4 2*#1 6.5 6<0.0 5

2.3 两组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后,两组希望水平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希望水平比较(分,±s)

表3 两组希望水平比较(分,±s)

注注::与与本本组组干干预预前前比比较较,,**PP<<00..0055;;与与研研究究组组干干预预后后比比较较,,##PP<<00..0055。。

总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积极行动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n 积极行动治疗前 治疗后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治疗前 治疗后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治疗前 治疗后对目前及未来的态度治疗前 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对目前及未来的态度治疗前 治疗后6 0 6 0 6 0 6 0 t P t P 7.9 4±1.0 3 8.0 2±1.0 1 0.4 3>0.0 5 7.9 4±1.0 3 8.0 2±1.0 1 0.4 3>0.0 5 8.5 6±1.2 4*#1 2.3 4±1.1 5*1 7.3 3 1<0.0 5 8.5 6±1.2 4*#1 2.3 4±1.1 5*1 7.3 3 1<0.0 5 8.0 3±2.0 1 8.1 2±1.3 4 0.2 9>0.0 5 8.0 3±2.0 1 8.1 2±1.3 4 0.2 9>0.0 5 9.4 5±3.1 4*#1 2.3 5±3.0 6*5.1 2<0.0 5 9.4 5±3.1 4*#1 2.3 5±3.0 6*5.1 2<0.0 5 8.3 2±4.1 1 8.2 9±4.1 0 0.0 4>0.0 5 8.3 2±4.1 1 8.2 9±4.1 0 0.0 4>0.0 5 9.6 4±3.4 5*#1 2.6 3±2.3 1*5.5 8<0.0 5 9.6 4±3.4 5*#1 2.6 3±2.3 1*5.5 8<0.0 5 2 4.3 6±1.3 5 2 4.6 7±1.5 6 1.1 6>0.0 5 2 4.3 6±1.3 5 2 4.6 7±1.5 6 1.1 6>0.0 5 2 8.7 5±3.8 4*#3 9.4 3±4.0 2*1 4.8 8<0.0 5 2 8.7 5±3.8 4*#3 9.4 3±4.0 2*1 4.8 8<0.0 5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两组WHOQOL-BREF比较(分,±s)

表4 两组WHOQOL-BREF比较(分,±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6 0 6 0 t P 3 8.4 3±5.3 1 3 8.6 5±5.5 6 0.2 2>0.0 5 5 9.3 4±5.6 4*6 8.4 6±6.1 2*#8.4 9<0.0 5

3 讨论

动机性访谈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人性化访谈方式,旨在帮助患者思考、分析与解决各种健康问题,促使患者改变行为,进而达到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有资料显示,动机性访谈通过强调患者思想观念与行为之间的矛盾,改变他们对不良行为的认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及改变不良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加强患者改变不良行为的动机[4]。

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实施基于动机性访谈式的延续性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减轻了患者负性情绪,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证实了基于动机性访谈式的延续性护理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组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原因可能是动机性访谈护理不仅使患者在出院后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科学指导,还在护理措施执行过程中增强了患者对自身行为改变的信心和动机,同时责任护士与其他护士进行的家庭随访让患者态度及观念走向积极,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了康复训练在恢复患者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调动了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有资料显示,脑卒中发病后3~6个月为最佳康复时期,越往后恢复速度越慢[5]。研究组神经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这说明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康复动机,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组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心理干预贯穿于整个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科学的心理指导使患者意识到负性情绪对自身的伤害及改善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患者心理康复的动机。此外,责任护士及其他护士在随访过程中经常鼓励患者,使患者治疗信心得到大大增强。有资料显示,希望水平的高低影响到患者能否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积极配合治疗[6]。研究组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在动机访谈式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及心理咨询师经常鼓励患者,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同时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的生活自信心得到显著增强,同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经上述优质护理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进一步证实了动机性访谈式延伸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这一结果也与刘玲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采用基于动机性访谈式的延续性护理护理脑卒中患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延续性负性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