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力农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9-07-25 06:58王俊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米力农心室心肌细胞

王俊报

(河南省杞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杞县475200)

高血压病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可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逐渐发展为心肌收缩功能减退,诱发心力衰竭[1]。有资料报道[2],我国高血压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2.0%,其中70%以上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时,多以保护心肌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改善心功能为目的。本研究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米力农注射液治疗,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按非随机非劣效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7.29±5.16)岁;高血压病病程 8~23年,平均病程(15.47±3.16)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29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7.31±5.22)岁;高血压病病程8~24 年,平均病程(15.52±3.2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年)》[3]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技术等综合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4]中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病情稳定,心功能分级Ⅱ~Ⅲ级;(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伴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者;(2)合并精神性疾病、认知异常者;(3)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4)有研究药物过敏史者;(5)退出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米力农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70051)50 μg/kg+5%葡萄糖注射液 20 ml,5~10min缓慢静脉注射,而后以米力农0.5 μg/(kg·min)+0.9%氯化钠溶液50 ml,持续3 h泵入,1次/d,连续5 d为1个疗程,每个月1个疗程,连续6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6 min步行距离(6MWD):在30 m平坦长廊行走,无杂物堆积,地面平整干净,记录步行距离;(3)以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型钠尿肽(BNP)变化;(4)比较两组6个月再住院率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及6MWD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及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LVEDd、LVEF水平及6MW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及6MWD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及6MWD比较(±s)

6 M W D(m)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L V E D d(m m)治疗前 治疗后L V E F(%)治疗前 治疗后5 0 5 0 t P 6 5.1 8±3.2 9 6 5.1 5±3.2 3 0.0 4 6 0.9 6 2 5 4.1 6±3.1 5 6 1.8 5±3.2 0 1 2.1 1 0 0.0 0 0 3 3.6 4±4.1 9 3 3.6 5±4.2 1 0.0 1 2 0.9 8 5 5 4.2 8±4.1 3 5 0.2 3±4.1 5 4.8 9 1 0.0 0 0 1 5 8.2 6±4 5.1 7 1 5 9.5 2±4 5.3 8 0.1 3 9 0.8 9 2 3 4 8.9 3±3 4.7 5 2 6 8.4 6±3 5.2 8 1 1.4 9 0 0.0 0 0

2.2 两组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 BNP水平比较(pg/ml,±s)

表2 两组 BNP水平比较(pg/ml,±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5 0 5 0 t P 5 6 5.2 8±3 4.3 6 5 5 4.3 1±3 2.5 9 1.6 3 8 0.1 0 8 1 5 4.3 9±2 8.7 2 2 2 9.8 6±3 1.6 4 1 2.4 8 9 0.0 0 0

2.3 两组6个月再住院率及联合终点事件比较观察组6个月再住院率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6个月再住院率及联合终点事件比较[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是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终表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高血压病患病率日趋增加,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率随之提高。据调查[5],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发病率增加1倍。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主要集中于去除病因和逆转心室重构。

洋地黄是既往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可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及肾素活性,促进心房利钠肽分泌,起到抗心力衰竭的作用;但洋地黄安全性低,用药期间若未能有效控制药物剂量,容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因此在洋地黄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测用药浓度,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应在严格适应证下使用。米力农注射液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具备与洋地黄相同的正性肌力作用,通过升高心肌细胞中的环磷酸腺苷浓度,刺激蛋白激酶活性,开放钙离子通道,使肌浆网中钙离子大量释放,并进入细胞质中,提高收缩期心肌细胞胞质中钙离子浓度,促进收缩耦联的兴奋性,增强心肌细胞收缩能力。同时米力农可提高心室顺应性,当心肌细胞舒张时,环磷酸腺苷相关蛋白激酶会促进肌浆网蛋白磷酸受体磷酸化,或肌钙蛋白Ⅰ磷酸化,促进钙离子相关通道活性,增强钙离子摄取能力,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使心肌舒张时肌动蛋白解离以及肌球蛋白解离,提高心肌舒张速率;并能维持心室充盈时血流循环,促进冠状动脉血流循环,提高心室顺应性。另外,米力农可扩张外周血管,调整钙离子浓度分布范围,当机体在心肌松弛状态下,可改善钙重吸收功能,并能降低钙离子浓度,抑制收缩耦联途径,扩张外周动脉及静脉血管,降低血压,使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增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LVEF水平及6MWD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可缓解患者心肌细胞受损程度,提高患者心肌细胞耐受性,改善心脏功能。另外,观察组6个月再住院率及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米力农注射液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BNP是现今临床诊断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来源于心室细胞,经心室细胞合成分泌,若心室容量负荷或心室压力负荷严重,则会使BNP表达水平增加,通过监测BNP表达,可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肯定了米力农注射液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作用。综上所述,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可提高患者心脏功能,促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改善,降低再住院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米力农心室心肌细胞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米力农及左西孟旦应用于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米力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米力农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孙爷爷』谈心室为孩子上网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