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T术联合EPBD术治疗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临床研究

2019-07-25 06:58牛静伟申民强马丽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净率导丝胆总管

牛静伟 申民强 马丽娟

(中国人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消化内科 河南平顶山467000)

胆总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绞痛、对穿性背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甚至可引发胆道严重感染、急性胰腺炎,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目前,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2]。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逐渐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等优势,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研究表明,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配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取石更加方便、快捷[3]。本研究主要观察sEST术联合EPBD术治疗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患者6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5例。对照组女146例,男179例;年龄47~76岁,平均(61.64±6.83)岁;结石数目 1~4枚,平均(2.43±0.65)枚;结石直径 0.5~1.5 cm,平均(1.03±0.22)cm。研究组女151例,男174例;年龄48~77岁,平均(62.53±7.06)岁;结石数目 1~4枚,平均(2.50±0.61)枚;结石直径 0.5~1.5 cm,平均(1.05±0.20)cm。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4]中胆总管结石诊断标准;结石直径≤1.5 cm;接受手术治疗;无认知功能障碍,可正常沟通交流;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自愿参与。

1.2.2 排除标准 术前3 d内服用抗凝药物;有腹部手术史;有血液系统疾病;患有感染性疾病;有严重心肺功能损伤、脑血管疾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不能配合完成研究。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完善各项检查,术前禁食8h,手术由同一组高职称手术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

1.3.1 对照组 采用EST术治疗:患者取左侧俯卧位,右侧垫高,全麻;常规置入电子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行乳头括约肌大切开;结合结石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确定切开长度,将双腔乳头切开刀推进;置入导丝,导丝成功进入胆管后退出,注入造影剂(1:1泛影葡胺)充分显影肝内外胆管,明确胆总管结石数量、分布、直径等情况;再次置入导丝,将双腔乳头切开刀退出,沿导丝推进网篮取出结石,必要时可行机械碎石;留置鼻胆引流管,退出内镜。

1.3.2 研究组 采用sEST术联合EPBD术治疗:体位、麻醉同对照组;切开乳头括约肌,长度≤0.5cm;在乳头括约肌处沿导丝置入扩张气囊导管,气囊内注入造影剂进行扩张,直至气囊中间腰线消失停止扩张,保存扩张状态约60 s;抽出造影剂,取出气囊,若有必要可重复扩张;沿导丝推进网篮取出结石,必要时可行机械碎石;留置鼻胆引流管,退出内镜。两组术后24 h内禁食,术后3~5 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撤除鼻胆管。

1.4 观察指标 (1)两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机械碎石率。(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鼻胆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胆管炎、术后急性胰腺炎、出血、消化道穿孔、高淀粉酶血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研究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96.62%较对照组85.54%高,机械碎石率8.62%较对照组24.31%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鼻胆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d,±s)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d,±s)

组别 n 术后鼻胆管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对照组3 2 5 3 2 5 t P 3.6 7±0.6 5 4.0 3±0.5 9 7.3 9 3 0.0 0 0 6.5 8±1.2 4 7.6 3±1.5 8 9.4 2 5 0.0 0 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23%较对照组19.69%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例(%)]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的发病与胆汁排泄不畅、胆道感染、胆汁成分改变等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高达30%。胆总管结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时有效取出结石,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5]。

本研究中,研究组结石一次性取净率高达96.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54%,且研究组机械碎石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张梦然等[6]报道的数据相近。可见,sEST术联合EPBD术治疗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sEST术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根据结石直径选择合适大小的气囊进行扩张,可充分又不过度扩张乳头括约肌及乳头皱襞,有助于结石的整体取出,从而降低机械碎石率,减少机械碎石后细小结石残留及细小结石反流入胰管,提高结石取净率,且能降低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2)对于胆道末端狭窄患者,小切开后进行气囊扩张可将胆道末端扩张到近乎方形,有助于清除EST术难以取出的结石,提高结石一次性取净率;(3)EST术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十二指肠乳头损伤较高,水肿明显,而sEST术联合EPBD术能有效规避这一风险,有助于降低出血、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7~8]。此外,研究组术后鼻胆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sEST术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能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

综上所述,采用sEST术联合EPBD术治疗直径≤1.5 cm胆总管结石患者,能显著提高结石一次性取净率,降低机械碎石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猜你喜欢
净率导丝胆总管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南疆喷施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和采净率的影响
A股市场“黄金”遍地,还需慧眼识珠
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中应用技巧分析
运用Crusade双腔微导管协助开通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一例
玉米种子仿生脱粒机性能试验与参数优化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