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联合阿司匹林及比索洛尔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2019-07-25 06:58王功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劳力卡托普利比索

王功名

(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内科 淮滨464400)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为临床上心绞痛的常见类型,为冠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暂时性或急剧缺氧缺血所致,劳力负荷增大时易发病[1]。药物干预治疗为心绞痛主要治疗措施,主要药物包括钙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阿司匹林及卡托普利较常用,整体效果与临床预期有一定差距[2~3]。比索洛尔属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儿茶酚胺与神经内分泌因子表达水平,改善心肌细胞β受体敏感性,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逆转心室重构。本研究观察卡托普利、阿司匹林及比索洛尔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 15例;年龄 43~69岁,平均(56.07±4.69)岁;NYHA分级Ⅰ级10例,Ⅱ级19例、Ⅲ级5例。研究组男 21例,女 13例;年龄 41~72岁,平均(55.81±5.01)岁;NYH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明确诊断为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Ⅲ级。排除标准: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者;过敏体质及对研究药物具有过敏史者;合并肾肝功能重度障碍者;近期使用过β受体阻滞剂、ACEI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低脂低盐饮食、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口服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44021139)100 mg/次、1次/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国药准字H37022533)口服,12.5 mg/次,3 次 /d。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国药准字H20023132)口服,5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血清NT-proBNP、CK-MB水平。(1)疗效标准[4]: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均减少≥80%为显效;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V,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减少50%~79%为有效;未至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血清 NT-proBNP、CK-MB水平检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4 ml,离心取上清液,以Bio-RAD550型酶标仪与配套试剂盒(美国Bio-RAD公司),经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长明显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比较(±s)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比较(±s)

持续时长(m i n/次)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发作频率(次/周)治疗前 治疗后3 4 3 4 t P 7.0 1±1.0 4 6.8 6±1.3 8 0.5 0 6 0.6 1 4 2.0 5±0.5 5 4.0 1±0.7 9 1 1.8 7 3 0.0 0 0 8.0 6±2.0 2 7.9 2±1.8 6 0.2 9 7 0.7 6 7 2.1 8±0.7 5 4.1 2±1.1 4 8.2 9 0 0.0 0 0

2.3 两组血清NT-proBNP、CK-MB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NT-proBNP、CK-MB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NT-proBNP、CK-MB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NT-proBNP、CK-MB比较(±s)

C K-M B(n g/m l)治疗前 疗程结束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N T-p r o B N P(p g/m l)治疗前 疗程结束后3 4 3 4 t P 3 1 0 6.2 1±3 6 3.4 5 3 1 1 0.0 5±3 7 8.2 2 0.0 4 3 0.9 6 6 1 0 1 5.3 7±1 7 9.0 6 1 6 5 1.1 7±1 8 6.2 3 1 4.3 5 0 0.0 0 0 5 4.0 4±3.1 8 5 3.8 6±3.3 7 0.2 3 1 0.8 2 2 2 3.3 4±2.1 1 3 8.1 8±2.2 0 2 8.3 8 6 0.0 0 0

3 讨论

临床上对心绞痛患者多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属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阻断血栓素A2,抗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但治疗效果欠佳且副作用明显[5]。ACEI为稳定劳力型心绞痛重要治疗药物,而卡托普利为其典型药物,可增加心脏局部缓激肽含量,提升心脏NO含量,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同时,其可改善心绞痛病情,通过抗血小板功效调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间的平衡,改善心绞痛患者纤溶功能,缓解临床症状[6]。

比索洛尔为β受体阻滞剂,可高选择性结合β1受体,阻滞作用较美托洛尔更强,且无内源性拟交感作用,具有膜稳定作用,生物利用度较高。研究表明[7~8],比索洛尔可改善心绞痛患者心脏功能,减少室性早搏,减缓心率,同时具有轻度降压功效。此外,比索洛尔可不同程度改善心肌重构,抑制过度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管紧张素受体和细胞内皮素间动态平衡产生间接修复作用,阻碍成纤维细胞胶原降解,改善心肌结构;同时能降低肌球蛋白重链α表达,减少异构蛋白生成及交感神经系统递质释放,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脏造成的毒性作用。NT-proBNP为心源性神经激素类型,可扩张血管、拮抗RAAS系统、促进钠排泄,而心绞痛发病心脏负荷增大时,由于心肌细胞受到牵拉,可使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反应性分泌生成NT-proBNP。CK-MB属心肌特异性酶,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其降低幅度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阿司匹林、卡托普利及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更具优势,可有效调节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提高整体疗效。综上所述,联合阿司匹林、卡托普利及比索洛尔治疗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清NT-proBNP、CK-MB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劳力卡托普利比索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效性分析
卡托普利与地高辛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分析
谁为啤酒买单
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对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抗氧化作用分析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年4月墨西哥米却肯州油梨价格上涨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