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联合醋酸泼泥松片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

2019-07-25 06:58李云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6期
关键词:突发性利多卡因耳聋

李云霞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焦作454000)

突发性耳聋是指不明原因的突然发生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患者单侧听力水平下降,并伴有耳堵塞感、恶心呕吐、眩晕、耳鸣等多种症状。目前临床根据听力程度与听力损失频率范围将突发性耳聋分为低频听力下降型、中频听力下降型、高频听力下降型、平坦型听力下降型、接近全聋、全聋等,而中高频下降型是发病率较高类型之一。相关研究报道[1],突发性耳聋表现类型不同,其发病机制也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故临床通常根据其分型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近年来,临床针对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主要采用神经营养类药物、扩血管、糖皮质激素、抗凝与高压氧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改善听力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利多卡因联合醋酸泼泥松片在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4例,女27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68±10.05)岁;病程 1~20 d,平均病程(10.56±4.25)d;双发性耳聋15例,单发性耳聋3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75±10.23)岁;病程1~20 d,平均病程(11.12±4.00)d;双发性耳聋16例,单发性耳聋3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2]:符合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且中高频听力下降;签署知情同意书;声导抗检压力正常。(2)排除标准: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中耳病变者;有听力下降史者;伴有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蜗窗破裂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进行生化、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接受维生素与血管扩张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63371)治疗,2%利多卡因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治疗10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醋酸泼泥松片(国药准字H36021023)治疗,1 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60 mg,连用5 d后逐渐减少服用剂量直至停药,持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中高频听阈(≥2 000 kHz)完全恢复至健耳水平或达到患病前水平;显效:中高频听阈提高>30 dB;有效:中高频听阈提高15~30 dB;无效:中高频听阈提高<15 dB。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显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听力恢复时间。(3)采用临床听力计(产自丹麦),以升5降10法进行纯音听阈测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听阈变化。(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采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估,主要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机能6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听阈值及听力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听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听力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听阈值及听力恢复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听阈值及听力恢复时间比较(±s)

组别 n 听阈值(d B)治疗前 治疗后 听力恢复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5 1 5 1 t P 7 1.1 4±3.1 0 7 0.2 0±3.1 7 1.5 1 4 0.1 3 3 3 4.0 2±8.5 6 4 9.5 6±1 0.1 2 8.3 7 3 0.0 0 0 8.4 9±2.0 5 1 0.3 1±3.9 6 2.9 1 5 0.0 0 4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维度 观察组(n=5 1)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 1)治疗前 治疗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机能5 2.5 6±4.7 8 4 9.7 5±5.1 0 5 0.8 9±4.1 3 4 7.5 2±6.1 1 5 1.3 6±5.1 5 5 0.0 0±5.3 2 8 5.3 6±5.9 1*#8 8.1 2±5.7 8*#7 9.4 1±7.6 2*#8 5.5 2±5.1 2*#8 9.4 7±4.1 0*#8 0.1 4±5.6 9*#5 1.1 0±4.9 6 4 8.8 9±5.1 6 4 9.8 6±4.2 4 4 8.5 6±5.9 6 5 2.4 1±5.4 7 4 9.1 2±4.9 7 7 4.7 8±6.8 4*8 0.3 6±4.4 1*6 8.4 5±6.6 9*7 4.5 8±6.4 7*7 2.1 4±7.4 9*6 8.3 6±7.9 2*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属于临床多发急性病症,且临床普遍认为其发病多与耳供血不足、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相关。突发性耳聋患者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造成听力永久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方法较多,且疗效各异,其中药物联合治疗是临床治疗中常用方案,在缓解临床症状、遏制病情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3]。

利多卡因是一种离子通道阻滞剂,经静脉大量输注后,可对血管纹细胞、内毛细胞与感觉细胞传入神经突触离子通道进行离子转运产生影响,进而缓解耳堵塞感、耳鸣等症状[4]。此外,利多卡因通常用于麻醉与心律不齐的治疗,也可对机体自主神经功能产生调节作用,同时可扩张外周小动脉,进而缓解耳动脉痉挛,降低内耳淋巴压力,减轻耳廓迷路水肿,最终达到缓解眩晕症状的效果[5]。有研究表明[6],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与机体靶组织内糖皮质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改变特异性靶基因表达水平,进而起到抗炎与促进新陈代谢作用,同时,口服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公认的突发性耳聋标准治疗方案。醋酸泼泥松片是临床常见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风湿、抗过敏、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可有效调节细胞膜,减少炎症外渗,提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同时可直接作用于组胺,抑制其毒性形成,降低毒性释放量[7]。李寒冰[8]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抗炎、促代谢作用,而醋酸泼尼松作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较为有效的常药物,且利多卡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听力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听阈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联合醋酸泼泥松片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利多卡因联合醋酸泼泥松片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确切,在改善听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猜你喜欢
突发性利多卡因耳聋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