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线
- 井下采动对地表岩层移动的影响研究
采动的前提下,观测线可以设置在盆地的平底部分;如果采动不充分,观测线通常设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位置。观测中将于采动影响范围内设置观测点,在采动过程中该点应与地表同时移动。根据矿区地形特点,选择剖面型线状普通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布置,并设计走向观测线和倾斜观测线互相垂直。2.2 观测线位置的确定3102 工作面长807 m,平均埋深为98 m,沿着倾向推进,则判断倾斜方向为充分采动、走向方向为非充分采动。参照首阳山煤业3102 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以及《煤矿测量规
山西冶金 2023年11期2024-01-07
- 多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变形监测
表布设一条走向观测线、两条倾向观测线、控制点6 个。倾向观测线B 布置测点45 个,倾向观测线C布置测点46 个,走向观测线布置测点113 个。综合计算所有观测数据可得A 线最大下沉值为487 mm、B线最大下沉值为401 mm、C 线最大下沉值为387 mm。2.2 401102 工作面监测设计2.2.1 地表变形观测站布置根据401102 工作面位置和地表地形情况,布设两条观测线,一条走向观测线和一条倾向观测线。同时,将401101 工作面倾向观测线B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22期2023-09-21
- 孟村矿首采工作面开采沉陷监测研究
,最终确定走向观测线的位置向下山方向移动37.5 m.本项目中根据工作面地表建筑物分布,为了更好地预防地表建筑物损坏,布设两条倾向观测线,两条观测线相距250 m,距开切眼距离分别为645 m、895 m.2.2 监测线长度走向观测线和倾向观测线长度一般应覆盖整体采空区,长度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图1 观测线长度计算示意当遇到超长工作面,且长度大于开采深度的0.9倍时,走向观测线可只设半条。为准确获取401101工作面地表沉陷过程、分析地表移动规律,在走向方
煤 2023年9期2023-09-14
- 81621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变形规律探析
位置共布置3条观测线,其中观测线A和B沿工作面走向方向布置,观测线C沿工作面倾向布置。观测线A的长度为1 400 m,相邻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为20 m,共布设3个控制点,71个测点,编号为Z1-Z71。观测线B的长度为200 m,相邻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为20 m,共布设3个控制点,10个测点,编号为Z72-Z82。观测线C的长度为849 m,相邻两个测点之间的距离为25 m,共布设3个控制点,34个测点,编号为Q1-Q34。测点布置如图3所示。图3 工作面
江西煤炭科技 2022年4期2022-11-25
- 基于改进智能算法反演概率积分参数
走向线设计B 观测线,走向线长1280 m。按倾向线设计T 观测线,倾向线长880 m。模拟观测站的点布设如图1。图1 模拟工作面地表监测点位置分布表2.2 DEFPA 反演参数准确性实验分析将DEFPA 算法模型反演的概率积分参数与设计值比较,见表1。根据表1,计算后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不超过5%,DEFPA 算法模型反演的拟合下沉值和水平移动值标准差为5.84 mm,准确性较高。表1 DEFPA 概率积分法反演参数准确性分析2.3 DEFPA 反演参数抗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10期2022-11-05
- S1306工作面开采沉陷“天-地”协同监测方案研究
设计参数为确保观测线沿煤柱一侧的边界不受开采影响,观测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因此,按煤矿测量规程取各种移动角的调整值:Δγ=Δβ=Δδ=20°.2.1.2 观测站位置设计1) 倾向观测线位置设计。为保证倾向观测线通过充分采动区,观测线到开切眼的距离D必须满足公式(1)[4]:D≥(H0-h)cot(δ-Δδ)+hcotφ(1)式中:H0为工作面平均采深;h为松散层厚度,取90 m;δ为走向移动角;Δδ为走向移动角修正值;φ为松散层移动角。经计算得:D≥399
煤 2022年9期2022-08-31
- 煤矿开采地表沉陷预测及其防治研究
满足观测要求,观测线必须布置在地表沉陷池的主体部分,且观测线的长度必须大于地表沉陷池的范围。观测线应根据采矿条件和建站目的控制测点密度,并应有利于观测。测点应埋设在冻土线以下,防止外界非开采影响的移动,观测期间观测站不受邻近矿山开采影响,观测站控制点埋设牢固在移动盆地的范围之外[7]。(2)观测站布置。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和煤柱及煤矿开采规程》,确定走向角、向上角和向下移动角均为70°,移动松散层的角度为55°[8-11]。走向观测线的西端设置4个观测
能源与环保 2022年7期2022-08-02
- 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以曹家滩矿为例
(1)地表移动观测线设计本文为研究高强度工作面开采后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在122106工作面沿走向和倾向各布置了一条观测线,各测线长度设计如下:①走向观测线沿采空区中线布置,测线长度按照式(1)计算:式中:H0—回采工作面的开采深度,取330m;δ—走向移动角,取63°;h—土层厚度,一般为140m;△δ—走向移动角的修正值,一般取20°;φ—松散层移动角,取45°。根据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原则,走向观测线的长度应足够控制沉降区的移动特征,依据公式(1)计算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3期2022-07-25
- 交流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区域下方电场影响因素研究
m高度内沿各条观测线的电场强度分布,并分析导线离地高度、相序、交叉角度、相位差、排列方式等因素对该平面内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而研究如何降低或改善交叉跨越线下区域的电场强度。本文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削弱交叉跨越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将其大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并改善下方电场的整体分布;另一方面,可为输变电工程建设中的设计规划提供理论参考。鉴于现有文献对于交叉跨越区域下方电场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3-15],即只观察交叉跨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22年6期2022-07-15
- 黏度时变双液浆盾构壁后注浆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力场与速度场的观测线,所有观测线均处在盾尾间隙水平对称面上。其中,观测线1通过注浆孔圆心且平行于侧面出口;观测线2平行于盾尾间隙前侧壁面且与其相距100 mm;观测线3平行于右侧出口且与其相距100 mm。观测线1将表征注浆入口正前方浆液注入方向的压力场分布与速度场分布;观测线2将表征与注浆方向垂直的横向压力场分布与速度场分布;观测线3的观测结果则反映了出口边界附近的压力场与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图3 观测线布置Fig.3 Observation wire c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7-14
- 锦丘煤矿建筑物压煤充填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不受采动影响,观测线两端延长,不在地表沉陷影响范围之内。根据沉陷观测原则,在162-102 工作面布置80 个观测点T,间距20 m,测线长度1700 m。观测线两端在工作面边界外。同时,沿工作面走向布置观测点,位于主断面巷道两侧,数量为20 个,获取观测线G。整个观测线长度为620 m,平均间距31 m。由此,形成了对沉陷特征和沉陷范围的观测线。3 膏体充填地表沉陷规律分析将观测站数据进行整理,通过origin 软件绘制累计下沉量曲线,如图1、图2 所示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4期2022-05-16
- 基于磁场分布特性的接地网故障诊断研究
及断点,可设立观测线与观测点通过分析地表磁场分布规律进行识别. 设置接地网面积为160 m×160 m,x、y方向分别有17 根电阻率1.7×10-7Ω·m 半径0.01 m 的圆钢导体,相对磁导率为636,相邻两点间距10 m. 接地网埋设于土壤电阻率为100 Ω·m的均匀土壤中,埋设深度为0.6 m. 因变电站磁场环境复杂,为了抑制工频、各奇次谐波以及线路中电流变化等对测量结果的干扰[13],在O点(接地网中心点)施加幅值为10 A的异频电流,频率为8
电子学报 2022年3期2022-05-11
- 厚松散含水层失水沉降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位移法记录覆岩观测线观测点的破断过程及移动变形情况,在W型及O型剪切应力拱的基础上,根据有效应力揭示厚松散含水层下开采地表下沉值偏大的内在机理,为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工程概况潘四东煤矿11111工作面倾向长度为145 m,实际回采走向长度为411 m,松散层厚度为336 m,属于典型的厚松散层。11111工作面上覆新生界下部含水层的成分是砂土和黏土的混合沉积物,富水性弱。顶部为粉砂岩、细砂岩、砂泥岩互层、黏土层,中部以砂岩为主,夹粉
工矿自动化 2022年1期2022-01-25
- 忻州窑矿8308工作面岩移变化测量规律研究
测站,设计走向观测线一条和倾向观测线两条。(2)为准确获取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地表移动观测线设计布置在地表移动变形主断面上。观测线方向布置成与工作面边界垂直。(3)为便于设点和观测,观测线选在地形较为平坦地区,避开冲沟和陡崖。(4)考虑到工作面回采时间及项目的完成时间,综合地形条件为便于进行观测,设计开采沉陷观测线布置工作面中间,分为走向观测线A 线和倾向观测线B线、C线。2.2 观测站设计时所用到开采沉陷参数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所用的开采沉陷参数有:走向充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1期2021-12-24
- 大柳塔煤矿地表沉陷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上方增加1 条观测线(Z72-Z82),走向观测线按原设计点位埋设(Z1-Z71)。3 条观测线总长度2 451 m,共埋设116 个工作测点,6个控制点。主要包括2 个半条走向观测线,观测线Z1-Z71,测线长度1 400 m,测点平均间距20 m,观测线Z72-Z82,测线长度200 m,测点平均间距20 m;倾向观测线Q1-Q34,测线长度849 m,测点平均间距25 m。52304 工作面测点布置如图1。图1 52304 工作面测点布置Fig.1
煤矿安全 2021年11期2021-11-23
- 松软砂岩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测站一般由走向观测线和倾向观测线组成,由于沙吉海煤矿B1003W01工作面走向长度(2 300 m)远大于该地质采矿条件下达到充分开采所需要的最小尺寸(按采深估算约400 m),开采后走向上沉陷曲线应呈对称分布;同时,在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前工作面已经开始回采,开切眼侧地表不宜布设观测站。因此,本次地表移动观测站选择布置在停采线一侧,采用半条走向观测线及完整的一条倾向观测线的布设形式。地表移动观测站位置设计时,考虑走向观测线布设于地表移动盆地的走向主断面上,
矿山测量 2021年4期2021-09-18
- 工作面岩移观测方案设计
向方向各设1条观测线,观测线应设在地表移动的主断面上,并且测点应有一定密度[3-5]。开采煤层为近水平煤层,上述设计完全能够满足今后求各种岩移参数的要求。1) 倾向观测线的布置。根据0707号地质钻孔显示,N1305工作面埋藏深度为503.8~581.4 m,平均埋深542 m,推进长度为2 175 m,采面长352 m,表土层厚度83 m。工作面在走向方向上采动是充分的,倾斜观测线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的位置必须超过开切眼距离,见式(2):D1=(H0-h)
煤 2021年7期2021-07-13
- 浅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分析
一条测线。走向观测线A 长度共计690 m,58 个测点,控制点(KA1~KA3)、工作点(A01~A55)数分别为3 个、55 个,测点间距均为10 m;倾向观测线B 长度共计1010 m,78个测点,控制点(KB1~KB6)、工作点(B01~B72)数分别为6 个、72 个。具体测线布置如图1。测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水平观测,水准仪进行高程观测,其中测线A、B 分别进行6 次水平、13 次高程观测。图1 地面测线布置示意图3 地表测点观测数据及变形规律分析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4期2021-05-13
- 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地表岩移实测分析
向中轴线布置主观测线1 条,沿倾向与走向垂直不等间距布置观测线3 条,每条观测线上均匀间隔布置1 个测点。走向观测线长度1200 m,两测点间隔100 m,共布置测点12 个,编号Z1~Z14;倾向观测线长度400 m,两测点间隔50 m,共布置测点3 组24 个,编号A1~A8、B1~B8、C1~C8。工作面观测点布置如图1。图1 8202 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布点图为保证测点稳定,采用混凝土桩埋入冻土层以下0.5 m,确保基点随岩移同步移动,保证了观测数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3期2021-04-12
- 综放开采条件下某矿地表移动分析
站。走向半盆地观测线(Z线)沿工作面走向方向垂直于切眼,从切眼中心位置起,用长度LZ控制走向半盆地范围,按式(1)计算:LZ≥2hcotφ+2(H0-h)cot(δ-Δδ) ,(1)式中,h为冲积层厚度,取20 m;φ为冲积层移动角,取45°;H0为平均开采深度,取422 m;δ为走向移动角,取75°; Δδ为走向移动角修正值,一般取20°。通过计算得知,走向观测线LZ应大于等于603 m。倾向全盆地观测线(Q线)沿倾斜方向与走向观测线垂直且相交,方向与煤
现代矿业 2021年1期2021-03-07
- 小保当煤矿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裂缝的特征分析
性结构,即倾向观测线和走向观测线的基本布设形式,使走向观测线和倾向观测线垂直于工作面下沉盆地中间。观测线具体布设方案如图1所示。2.1 走向觀测线132201工作面中,布设观测线处煤层属于近水平煤层,所以不考虑倾角的影响,走向观测线布设在工作面回采方向的中心线上。由于132201工作面地表松散层较厚,为确保走向观测线覆盖下沉盆地半长,结合小保当112201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成果综合考虑,最终确定走向观测线长度为900 m,切眼开采边界外侧布设360 m,切
河南科技 2021年23期2021-01-11
- 开采后复杂地形地表下沉变形规律研究
角)。2.2 观测线及观测点的确定根据采矿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的需要,22618 工作面地表共设3 条观测线,如图1,一条走向观测线(A-A’线)、一条倾向观测线(B-B’线)和一条皮带下方地表移动观测线(C-C’线)。图1 22618 工作面观测线平面示意图根据地表移动变形的一般规律,倾斜观测线到开切眼的距离应为:式中:H 为工作面边界开采深度,m;h 为表土层厚度[2],m。由于22618 工作面所采2.3 号煤层属于近水平煤层,所以走向观测线(即A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12期2021-01-09
- 寺河煤矿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角量参数实测研究*
,本次设计走向观测线与倾向观测线各一条,且互相垂直,均布置在下沉盆地的主断面上。2.1 观测线位置及长度确定(1)倾向观测线位置的确定:根据山西寺河矿采矿地质条件,其4307工作面沿走向属于地表非充分采动,沿倾向属于地表充分采动,本次设计的倾向观测线布置在采空区的中心。观测线位置的选择考虑地表地形以及地下开采情况。(2)走向观测线位置的确定:如图2所示,根据4307工作面采矿地质条件,本次观测站只设一条走向观测线。图2 4307工作面观测站平面设计示意图为
矿山测量 2020年6期2021-01-07
- 东滩煤矿3306 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分析
共计布设3 条观测线,即1 条走向线(Z 观测线),布设观测点39 个;1 条倾向线(Q 观测线)布设观测点39 个和1 条建筑物下沉观测线(J 观测线),布设观测点50 个。在走向观测线东端布设3 个基准点;沿倾向观测线北端布设3 个基准点。本项工程水准观测首次和末次采用三等水准进行测量,首次独立进行2 次三等水准测量,单次观测线路长约5km。日常观测施测四等水准,单次观测线路长约4.6km,共计观测30 次。平面观测,开采前进行一次观测,稳定后进行一次
煤矿现代化 2021年1期2021-01-06
- 煤矿开采中岩移观测地表观测站的建立
一般在地表建成观测线。地表观测站的观测线一般可设与煤层走向平行的走向观测线和与走向垂直的倾斜观测线各一条,设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位置。并应设置成直线,在受地面建筑物阻碍的情况下也可设置成折线。如果回采工作面的走向长度大于1.4Hο+50m(式中Hο为平均开采深度),也可设置两条倾斜观测线,但至少应相距50m,并且应距开采切眼或停采线0.7H 以上。观测点的间距根据工作面的采深不同而变化,实际埋设时可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观测线的长度应覆盖整个沉降影响的范围。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0年13期2020-12-22
- 煤矿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观测与分析
动观测1.1 观测线的布设设计参数:因该煤矿以前未开展过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相关工作,没有工作区内的实测变形参数可供参考,因此,设计中采用的参数是由临近开采地质条件相似的煤矿的现有参数来计算的。按照已有参数结合相关测量规范规定,设计参数取值为平均厚松散层厚度h取200 m;基岩移动角β、γ、δ介于70°与75°之间,取72°;冲积层移动角φ为45°;煤层倾角α取2°;最大下沉角θ=90°-0.6α=88.8°;移动角修正值Δδ、Δγ、Δβ均取值为20°;平均开
陕西煤炭 2020年6期2020-11-23
- 首采工作面地表沉陷变形特征
断面各布设一条观测线。在采动过程中,对倾向观测线和走向观测线共进行了12次观测,并且最后几次观测数据表明,地表已趋于稳定。第m次观测时,n点的地表沉陷计算公式如下:(1)走向观测线和倾向观测线绘制的下沉曲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当工作面推进151 m时,地表开始形成微小的下沉盆地,地表最大下沉点为A27号,下沉量为108 mm,距离开切眼(A22)75 m,符合一般开采沉陷规律,即最大下沉值往往滞后于工作面推进的位置[4-5]。随着工作面不
山西煤炭 2020年3期2020-09-24
- 重复采动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分析
工作面3号倾向观测线地表裂缝的实际发育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实测裂缝发育数据,对3号倾向观测线的拐点位置进行计算,并根据拐点位置的动态移动情况,验证根据11123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划分的拉伸—压缩变形分区以及3号倾向观测线地表裂缝的动态发育规律。1 研究区概况11123工作面下顺槽位于该矿东一采区,走向长1 320m,倾向长155m,上顺槽标高-437~-456m,下顺槽标高-463~-488 m。11123工作面平均采厚为4.8m,煤层倾角为10°,平均采深
金属矿山 2020年8期2020-09-19
- 曹家滩煤矿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线观测站和网状观测线2种。剖面线观测站是目前矿区应用较多的一种布站形式,即在主断面上(倾斜与走向)方向上布点成直线形[7-9],如图1所示。剖面线观测站一般由2条观测线组成。一条沿煤层走向方向,一条沿倾斜方向,互相垂直并相交。图1 剖面线状观测站网状观测站:网状观测站是在地表设立较多测点,组成网状观测站,如图2所示。网状观测站可观测整个采动范围,观测资料比较全面、准确,可进行全盆地移动变形分析。但是网状观测站测点数目太多,观测工作量大,因而这种方法一般只在
陕西煤炭 2020年4期2020-08-05
- 采煤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方法设计
析2.1 煤矿观测线概括由于所研究的煤矿并没有在开采过程中对地面沉降的数据进行统计,因此所研究的煤矿地面变形观测线的设计参数可以选用同矿区地质、水文以及地形等条件相类似的矿井的数据进行比对和计算。根据所收集到的参数,结合国家所出台的相应规定,可以计算出部分基岩移动角约为73°,层积岩移动角为55°,煤层倾角为10°,最大下沉角为47°。从所获取的数据结构可知,地面变形观测线可以设置为直线,使其与煤层垂直分布或平行分布。地面变形观测线一般可设置两条,分别为观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0年7期2020-07-25
- 五沟煤矿充填CT103工作面地表沉陷规律
移动角量参数;观测线;动态变形参数;地表沉陷一 矿井概况五沟煤矿位于安徽省濉溪县五沟镇境内,井田面积为15km2,地质储量1.25亿吨。五沟煤矿揭露的地层有奥陶、石炭、二叠、第三和第四系,其中含煤地层为石炭和二叠系,石炭系煤层薄而不稳定,且煤质量较差;二叠系含煤地层总厚度为970m,煤厚度约为15.27m,主采煤层72、81、82、102总厚10.69m,占可采煤层的70%。五沟矿地下水含水层段可划分为第三、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期2020-04-01
- 杭来湾煤矿塌陷区地面沉降监测方案设计
影响范围内布置观测线,并沿线设置观测点,回采过程中连续观测地表的位移和高程变化及监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移,分析和总结地表变形规律和相关岩移参数。岩移参数的确定:由于该矿井还没有开采沉陷方面的实测资料,地表观测站的设计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和《煤矿测量规范》的规定执行[6-7],参考其他开采条件类似矿井的地表移动观测经验来确定。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采用的岩移和采矿相关参数取值如下:①基岩移动角δ=β=γ=72°;②松散层移动角φ
陕西煤炭 2020年2期2020-03-31
- 黄土山区叠加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总共布设了5条观测线,其中A观测线布置在N1114工作面中部,主要反映该工作面走向移动变形及N1206采动对其影响。B观测线布置在N1206工作面中部,与观测线D和观测线E分别交于D01(B24)和E01(B24),考虑到B观测线地面几乎为沟壑区,较难布置测点,最终在地面布设了33个监测点。在N1114工作面沿倾向布设一条观测线C,该测线不仅控制N1114工作面开采在倾向方向半盆地的移动变形情况,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在N1114工作面和N1206工作面开采后倾
山西建筑 2020年5期2020-03-20
- 采煤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方法设计
。1 地面变形观测线设计由于下峪口煤矿近10年未进行过地面开采沉陷相关的数据统计。此次地面变形观测线的设计参数,选用同矿区地质、采矿条件相似的矿井已求得的角值进行计算。根据收集到的已有参数,结合《煤矿测量规程》及《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有关规定[3-5],具体取值如下:基岩移动角β=γ=δ=70°~75°=74.8°;冲积层移动角φ=45°;煤层倾角α=4°;最大下沉角θ=90°-0.6α=87.6°;移动角修正值(走向Δδ,
陕西煤炭 2019年5期2019-09-06
- 亿欣煤业15#煤综采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的设计
状观测站,走向观测线和倾斜观测线。回采工作面顶板在充分垮落的情况下,观测线可设置在移动盆地的平底部分;非充分垮落的情况下,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设置观测线。观测线两端长度应保证超出采动影响范围,以便观测线控制点的建立和采动影响边缘的测定。采动影响范围内的工作测点应保证其在采动过程中与地表一起移动,从而反映地表的移动状态。本观测站采用剖面线状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布设一条倾斜观测线AB和一条走向观测线CF,走向观测线CF和倾斜观测线AB互
山西煤炭 2019年2期2019-08-29
- 现代测绘技术在矿山开采沉陷中的应用
直下沉曲线图、观测线地质断面图及观测区域地形图等[2]。由此可见,定量评估指标分析地表移动规律以地表沉陷预计理论为基础,是以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性为前提条件。从测量工作角度来看,主要通过灵活运用测量技术取得地标点沉陷数据绘制出相关定量指标曲线,便于快速找出沉陷预测规律,充分发挥自身指导矿山开采作业的作用。总而言之,矿山测量作为矿产开发过程的基础技术性环节,贯穿于矿山开采过程始终,而现代化测绘技术出现促使测量仪器更为小巧智能,利用现代化测绘技术能保证矿山开采工作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7期2018-06-27
- 浅埋煤层地表岩移观测分析
布设足够长度的观测线。本次设计采用全站仪、RTK技术等方法开展岩移观测工作[3]。观测站平面位置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走向观测线1条和倾向观测线l条,含布设位置、观测线长度和工作点间距[4-5]。沿着81201综采工作面分别设计1条走向观测线和1条倾向观测线,观测线的长度应保证两端超出采动影响范围。如图1(a)。走向观测线长度HF的计算公式,见式(1)。图1 地表观测线布设原理式中:H为采深,m;h为表土层厚度,m;L为工作面走向长度,m。经计算,81201综采
山西化工 2018年1期2018-05-11
- 浅谈如何做好煤矿地表移动观测
地、重复地测定观测线上各测点在不同时期内空间位置的变化。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工作可分为:观测站的连接测量,全面观测,单独进行的水准测量,地表破坏的测定和编录。一、观测站的布设(一)设站时间要求在工作面开始回采之前,将设计好的观测站标定到实地上。控制点和观测点的标定和埋设,最好埋设后能经过雨天,使点位下沉稳定,避免观测期间测点自身下沉。(二)布设方法根据矿区地面控制网,按近井点测量的要求测量观测线交点。或某一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其余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可用
商情 2018年11期2018-03-30
- 煤矿深部开采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布置走向、倾向观测线理论上是在工作面上方沿走向、倾向布置两条垂直观测线,根据夹河煤矿-1000m以下煤层赋存和地面村庄、农田、道路等实际情况,为了不占用地面土地.降低观测站的建站费用,观测点将来易于保存和使用,我们沿河汉公路大寨路各布置一条观测线,观测点间距50m左右,控制点间距50~80m,计103个测点。考虑监控李场村变形发展情况,在村内布置半条观测线,点间距30~50m,测点20个。2.1移动角值确定本设计所用参数采用徐煤局(1990)898号文规定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2018-01-15
- 地表岩移观测在断层构造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位置的确定。观测线位置、观测线长度以及测点数目、观测点点位等都十分重要。例如:观测线位置确定的依据为主断面,观测线的位置的选取,一定要慎而又慎,要考虑到邻近地区的情况,以免在实际观测工作中受到临近地区施工作业的影响。而主断面的位置是由准确的角度参数以及已知的采矿条件共同决定的。总而言之,观测线的位置要保证与一条线重合,这条线就是主断面和地表的交线。位置确立后便要对其长度进行规划确定。观测线的长度一定要做到其两端超过地表移动盆地边缘些许距离,其距离的掌握一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24期2018-01-03
- 程庄煤矿2305工作面开采沉陷观测站设计
的主断面上设置观测线,其长度应大于盆地范围;②观测线上测点的密度由采深和设站的目的而定;③观测期间测点尽可能不受其他采区影响;④测线的控制点应牢固地埋设在盆地范围以外。2.2 观测站的类型及布置形式观测站的布设形式有网状观测站和剖面线状观测站[1]。根据井田特征,2305工作面观测站应设计为剖面线状观测站,其测线沿走向和倾向布置,并且位于盆地的主断面上。为了准确观测2305综放面回采过程中地表岩层移动规律,最终能够绘制出地表三维沉降曲面,首先拟布置3条测线
河南科技 2017年3期2017-04-15
- 官地矿重复采动造成地表破坏程度分析
7°.2.2 观测线位置1) 29401工作面为规则矩形工作面,在其地表可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布设两条相互垂直的工作线[2].走向观测线到工作面下山方向边界的距离为:L×cosα/2-H0/tgθ=81.7-13.6=68.1 m式中:L—工作面倾向长,m;H0—平均采深,m;α—煤层倾角,(°);θ—最大下沉角,(°).2) 倾斜观测线到开切眼的距离D应满足公式:D≥(H0-h)ctg(δ-Δδ)+hctgφ且D≥H0ctgφ.综合地形情况确定为309 m
山西焦煤科技 2017年1期2017-04-14
- 矿区地表和岩层的移动观测应用分析
循的原则第一,观测线要设置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第二,进行初次观测时,要保障观测线不受煤矿开采工作面的影响。第三,在观测线的方向内,不能有观测障碍存在,牢固控制观测线的两端,两端的控制点要设置在移动范围之外。第四,观测线的长度大于移动盆地的范围,若设置半条观测线时,观测线的长度要涵盖移动盆地的边界点以及最大的下沉点。第五,观测站建站时选择准确的切眼位置。1.3 观测站的设置与观测工作依据观测站的设计确定控制点的位置。若附近已经存在矿区的测量控制点,可以利用
科技尚品 2016年1期2016-05-30
- 煤层开采在不同地层引起地表塌陷范围研究
理分析。在倾斜观测线上沿1302皮带布置地面岩移观测点,原始起算观测点A点数据位于未开采区域,可以保证起算数据的准确性,因此,以倾向观测线的观测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2)通过作图,求得该区域岩层移动的相关参数2.4 地表观测资料分析(1)从观测资料分析,在4104采面回采初期(该采面从5月10日开始回采),倾斜观测线上P1点高程基本没有变化,观测点P2点高程在5月16日-5月27日变化较明显(推测为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边缘,采煤沉降活动剧烈),观测点P4、P
地球 2016年12期2016-02-05
- 建筑荷载作用下老采空区上方覆岩与地表残余变形规律研究
上到下布设5条观测线,其中1号水平观测线布设在近地表松散层内,2号、3号及4号观测线自上而下依次布设在主关键层上,5号观测线布设在C13和B11b煤层间的亚关键层上。观测线上相邻监测点间距离约为10 cm,采用0.5″全站仪进行监测点位移观测,监测点位精度m<0.20 mm。各观测线设计参数见表1。2)模型中共布设14枚压力盒,其中沿煤层倾斜方向共布设5层,第1层2枚,间距0.62 m;第2、3、4、5 层各 3 枚,间距分别为 1.01 m、0.62 m
测绘通报 2015年5期2015-12-11
- 矿区地表观测站辅助设计与数据处理程序实现
中的参数查询、观测线长度计算、观测线布设、数据输出、后期观测数据处理及绘制曲线等一系列功能。首先在AutoCAD软件中快速进行工作面上方地表、线状路线观测站的布设;然后采用Excel软件自动化处理观测数据并绘制变形曲线图,并改进了Excel软件中绘制带平滑线散点图坐标轴的标注功能;最后将上述2个功能模块集成到同一程序中,从而克服以往程序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差、修改不便等缺陷。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布站需求,满足绘制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图的特殊要求,有
金属矿山 2015年5期2015-03-20
- 大采深非充分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实测分析
向布置一条走向观测线,测线长1470m,工作测点48个,测点间距30m;在工作面西侧设半条(下山)倾斜观测线,测线长735m,25个测点,测点间距30m。图1 22071观测站布置1.3 观测站观测观测时间为2005年11月至2008年8月,历时34个月,共观测了35次。观测频率视地表下沉速度大小而定。在连测后、地表开始移动之前,独立进行两次全面观测,两次观测间隔1d,取两次测量数据均值作为各工作测点基准值。地表移动初始期为判定地表是否开始移动,在预计可能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5年5期2015-03-11
- 程庄煤矿23501工作面地表移动参数探讨
的布设2.1 观测线设计所用角量参数由于程庄二号井煤矿尚无实测资料,根据老矿岩移观测站实测求得的角量参数为参考,由《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可以得出以下数据。2.2 观测线设置及观测点的密度为了准确观测23501综放面回采过程中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本次研究拟布置三条测线,即沿煤层倾向布置1条倾向主断面观测线B,沿煤层走向布置1条走向主断面观测线AⅠ和半条走向观测线AⅡ,如图1所示。图1 23501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线布置示意图根
中国矿业 2015年1期2015-03-05
- 矿井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与研究
向设置一条走向观测线,方便控制点和监测点监测;而两观测线构成矿山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5]。观测站共设置控制点9 个(各条观测线两端分别设置3 个控制点,间距50m~100m),监测点93个,观测线总长度2300m。表1 观测站情况统计表选用开采沉陷参数[3],为:移动角:γ=65°38',β=65°38',δ=60°54';最大下沉角:θ=89°。1.2 走向观测线的位置和长度的确定从采空区中心用最大下沉角划线与地表相交于点,通过点作平行煤层走向的垂直断
价值工程 2014年24期2014-11-28
- 某矿8102工作面岩移观测站方案设计
表移动观测站、观测线、观测方法、精度要求及观测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案进行了设计,成果具有现实意义。开采沉陷;岩移观测站;观测线;数据处理1 引 言为合理、妥善安排采动区上方临近村庄搬迁时间和顺序,需要提供本矿区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为此,建立某煤矿8102工作面的岩移观测站,并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获得该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下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同时为下一步的生产决策服务。2 8102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8102工作面位于该矿北一
城市勘测 2014年5期2014-07-01
- 祁东煤矿7130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性的观测数据,观测线的布置应完全满足《观测站设计书》的五大原则。根据观测站设计原则,在7130工作面上方的地表共布置了两条观测线,走向观测线长度为 680 m,倾向观测线长度为 1 220 m,共计约 1 900 m。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煤矿开采工作面的移动观测站的控制点间距为 50 m,测点间距为 25 m,由两条观测线的长度可得测点点数76个,控制点点数5个,共计81个点。所有测点和控制点全部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而且钢筋须露出混凝土桩的高度约为
城市勘测 2014年2期2014-02-08
- 山区重复采动下地表沉陷移动分析
面布设半条走向观测线(Z 线),沿倾向主断面布设1条倾向观测线(O 线),走向和倾向观测线测点间距30 m,控 制 点 9 个,监 测 点 43 个,总 测 线长度2 119 m。2 山区重复采动下的地表移动规律分析根据现场实测资料,通过计算及分析地表移动变形的动态和静态分布规律,获取了开采13#煤层的各种角量参数和地表移动概率积分法变形预计参数。另外,斜沟煤矿于2008 年6 月在该矿区8#煤18111工作面开展了地表沉陷观测,8#煤和13#煤的具体参数
山西焦煤科技 2014年1期2014-01-13
- 梁宝寺煤矿地表移动参数综合分析
采共布设了五条观测线,其中沿走向布设三条观测线,沿倾向布设二条观测线,共埋设测点230 个,观测线长度超出工作面边界的长度均大于400m。3107 工作面开采周期17 个月。 3111 工作面开采周期5 个月。3201、3202、3204、3206、3208、3212、3216 工作面条带开采与全采共布设三条观测线,其中走向布设一条观测线,倾向布设两条观测线,共埋设测点80 个。3201、3202、3204、3206、3208 工作面全采共布设4 条观测线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14期2013-08-03
- 嵩山煤矿关于赵城区域地表岩移沉降的监测设计方案
。二、岩移沉降观测线位置的确定1.设计参数的选取。为准确反映地表岩移情况,观测线应设置在能够达到充分采动的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故根据临近矿区地表移动规律选用设计参数。各参数的选取:上山移动角γ=75°,上山移动角的修正值△γ=20°,下山移动角β=78°-0.6 α,下山移动角的修正值△β=15°,走向移动角δ=75°,走向移动角的修正值△δ=20°,最大下沉角θ=90°-0.4α,松散层移动角ψ=45°。2.倾斜观测线位置的确定。用公式:公式(1)中
河南科技 2012年21期2012-12-19
- 嵩山煤矿关于赵城区域地表岩移沉降监测设计方案
。2 岩移沉降观测线位置的确定2.1 设计参数的选取为准确反映地表岩移情况,观测线应设置在能够达到充分采动的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故根据临近矿区地表移动规律选用设计参数。各参数的选取:上山移动角γ=75°上山移动角的修正值△γ=20°下山移动角β=78°-0.6α下山移动角的修正值△β=15°走向移动角δ=75°走向移动角的修正值△δ=20°最大下沉角θ=90°-0.4α松散层移动角ψ=45°2.2 倾斜观测线位置的确定D1≥(H0-h)cot(δ-△δ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2012-12-19
-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实测研究
站,设计走向主观测线1条,长度约为1192.8m。为获得详尽的观测数据,取34个测点,其长度为1200m;倾斜主观测线3条,长度为716.8 m,且2条倾斜观测线间隔大于50m,取41个测点,其长度为750m(布点情况可根据地表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为更详尽地观测地表移动情况,在运输顺槽对应的地表加设1条走向观测线,布置图及各测点编号详见图1。测量工作均按照《煤矿测量规程》的有关精度要求进行。3 观测成果分析3.1 地表移动变形值分析图1 F6201工作
采矿技术 2012年3期2012-11-17
- 兴能电厂管状皮带排灰通道沉降观测
管状皮带。3 观测线和观测点的布置情况根据《煤矿测量规程》第257条:地表移动观测站一般可设走向观测线和倾斜观测线各一条,设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位置。如回采工作面的走向长度大于(1.4·H0+50)m,亦可设置两条倾斜观测线,但至少应相距50 m,并且应距开切眼或停采线0.7H0以上。此次在布置观测线时,考虑到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埋点和观测条件比较困难,应以管状皮带作为重点观测目标,共布置倾斜观测线2条,走向观测线1条,管状皮带观测线1条,控制点6个,观
山西焦煤科技 2012年11期2012-08-15
- 顾北煤矿1312(1)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测站的设计包括观测线的位置及长度的设计、测点和控制点的密度、编号、布设方式等。顾北煤矿1312(1)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由一条全走向观测线,一条全倾斜观测线组成。2.1 观测站设计采用的开采沉陷参数设计顾北煤矿1312(1)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时,取用综合开采沉陷参数为:走向移动角δ=69°,下山移动角β=65°,上山移动角γ=68°,松散层移动角 φ=49°;最大下沉角 θ=86°。最大下沉角θ是一个重要的移动参数,它的取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走向主断面
城市勘测 2012年3期2012-02-08
- 孔庄矿湖堤下采煤沉陷规律实测研究
庄河河堤上设置观测线并进行了27次地表沉陷观测。由于观测目的和地形限制,观测线未布设在7339工作面主断面上,为非正规观测站,而煤矿开采沉陷的预计参数大都是根据移动盆地走向和倾向主断面上观测线的实测资料求得。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地表任意点拟合求参的方法,获得了该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各种角值参数和预计参数。开采沉陷;非规范;移动变形;预计参数Subsidence Observation of Mining Coal under Lake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1年4期2011-03-08
- 确定矿区地表岩层移动参数的方法
介绍如下:1 观测线位置的确定观测线设置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且不受邻近采区开采的影响。主断面的位置,用本矿区现有的角度参数和已知的地质采矿条件以做图的方法来确定。主断面与地表的交线就是观测线的位置。观测线位置的确定,是在观测站设计图上进行的。1.1 确定倾向观测线的位置倾向观测线的位置的确定。倾向观测线的位置,在观测站的平面图和走向主断面图上来确定。在观测站的平面图上,做采区走向的中分线,此中分线即是倾向观测线的位置。在平面图上,按比例尺量取由中分线到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5期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