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距

  • 深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承载性状研究
    00)0 引言小净距隧道是介于分离式双洞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隧道结构型式,具有以下优点:同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和连拱隧道相比更有经济优势且易于控制;于施工工艺而言,小净距隧道相对简单。小净距隧道的中夹岩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应力重分布及二次应力场的叠加,从而出现应力集中。因此,清楚地了解中夹岩的应力变化规律,是科学评估中夹岩的承载性能的基础,对中夹岩承载性状及稳定性的评价都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夹岩合理厚度即小净距

    河南科技 2023年19期2023-11-01

  • 不同桩排间净距的h形抗滑桩的数值模拟研究
    最优前后排桩排间净距的研究,一定限度上影响了h形抗滑桩在实际工程中的选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某大推力滑坡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建立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分析在不同前后排桩排间净距时,h形抗滑桩的支护效果与其内力,并确定最优桩排间净距,为类似工程中h形抗滑桩的设计提供参考。2 工程概况该边坡由风化土、风化岩、基岩所构成,最危险截面见图1;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经现场勘测及计算分析得知,该边坡滑坡推力较大,普通单桩不足以抵抗滑坡推力,故采用h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9期2023-09-15

  •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CD法施工合理净距
    构日益增多,而小净距隧道较之分离隧道与连拱隧道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既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又降低了施工难度。许多隧道进出口为浅埋,容易存在偏压现象[1-2]。隧道如处于浅埋偏压条件下,围岩性质又较差(IV、V级),施工的安全稳定性将面临较大挑战。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施工互相影响,中夹岩柱易出现塑性区贯穿的现象,因此首先需确保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稳定性,才能够进一步地确保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3]。目前关于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施工方法、支护设

    广东公路交通 2022年6期2023-01-16

  • 破碎岩层浅埋偏压双线隧道最优净距研究
    道进行施工时,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取值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状况、隧道断面情况以及具体隧道施工方案等影响因素情况下,按照所处围岩等级进行合理取值,总的原则是避免两洞结构彼此之间产生不利影响。何珺[1]针对于小净距隧道在结构非对称情况下,对隧道围岩的计算理论、近接施工的影响区范围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Sweeney 等[2]探究了处在不同位置的两条隧道之间的互相影响,分析得出施工的先后顺序会对隧道的力学特性产生的影响。王起才[3]等对临近既有隧道处新建隧道开挖运用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35期2022-12-05

  • 浅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稳定性及加固方案研究
    型试验等方法对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稳定性及加固方案进行研究。在理论计算方面,晏莉等[5]参照煤矿开采条带中煤柱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对双孔隧道中间岩柱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李术才等[6]建立中岩墙承载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给出小净距隧道中墙稳定性判据,进而得到中墙合理厚度。夏梦然[7]通过理论推导研究了浅埋超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失稳机理,计算得到中夹岩柱上覆压力,结合土体极限应力公式分析了中夹岩柱失稳破坏特征。李享松等[8]基于普氏平衡拱理论,建立中夹岩力学分析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2年11期2022-12-02

  • 基于探测普查成果的城市地下管线空间净距研究
    响,即管线之间的净距现状分析较少[6]。管线的净距主要起到保护管道自身及周边管线或构筑物的作用,同时还需要满足施工、维修、检查的间距要求[7]。因此确保地下管线的净距符合规范要求对于管线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地下管线相关设计规范已经对各网线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要求,但在实际设计和施工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下管网建设行为[8],给地下管线的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准确掌握城市地下管线的净距现状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是当前城市安全的一

    城市勘测 2022年5期2022-11-08

  • 不同净距下浅埋分岔隧道力学行为研究
    式组合而成,如小净距与大跨的过渡、连拱与大跨的过渡以及连拱与小净距的过渡等。然而,考虑到隧道在变截面处极易产生应力集中,可能导致围岩变形严重,分岔隧道过渡段的设计与施工是隧道建设的重难点之一[1-3]。目前国内对分岔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施工方面,如对分岔隧道反向扩挖法[4]、三台阶临时仰拱法[5-6]、无中导洞施工工法[7]等不同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此外,在分岔隧道施工力学行为方面的研究也不少,如张俊儒[8]等利用“以索代撑”的思想,并结合围岩强度高的特

    高速铁路技术 2022年4期2022-09-24

  • 偏压隧道合理净距及中夹岩柱稳定性分析
    工程逐渐增多,小净距隧道相较于连拱隧道在工程造价及施工难度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在山区狭窄地形得到广泛应用[1-2]。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复杂的地形条件时,容易出现隧道偏压现象[3],因此对偏压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及安全稳定性的研究,具有十分关键的现实意义[4]。有关偏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柱的研究涉及围岩参数的选取、中夹岩柱支护结构设计及围岩稳定性分析等。在确定隧道围岩力学参数方面,李耘宇等[5]考虑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开挖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推导得到浅埋小净距

    铁道建筑技术 2022年5期2022-06-02

  • 公路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覆土厚度、隧道间净距及土体强度条件下对既有隧道沉降变形的影响;严鹏飞等[2]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隧道三维模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埋深隧道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得出随着隧道埋深和沉降槽宽度的不断增大,在隧道开挖中影响周围土体范围增大,表现出拱顶地表沉降先增大后减小;张青等[3]利用ABQUS建立近距离小角度斜隧道三维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下穿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稳定性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数据对比,在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及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2-07

  • 服役期迷流影响下不同净距地铁双洞的电位分布特性
    道双洞之间的合理净距时,大多只关注双洞应力场的相互影响,较少关注双洞渗流场的相互影响,几乎没有考虑双洞电场的相互影响[2~9].鉴于此,本文以采用盾构法修建的相邻双洞水平平行布置的某段地铁隧道为原型,针对8 种不同的双洞净距,研究服役期迷流影响下地铁双洞的电位分布特性.这不仅对于确定迷流的危害程度与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可为确定地铁隧道双洞之间的合理净距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要考虑相邻双洞电场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影响,解析计算很难达到目的,开展试验的代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28

  • 不同净距双洞隧道上下台阶法同时开挖数值模拟分析
    洪星架为研究不同净距双洞隧道在上下台阶法同时开挖下的围岩变形、受力及支护受力情况,文章基于Midas/GTS软件平台对10 m、14 m、18 m、22 m净距双洞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中岩墙一侧拱腰水平位移相比左侧拱腰大,拱顶处、仰拱处水平位移较小,且随着净距变化其值基本保持不变;(2)隧道拱顶及仰拱位置处围岩竖向位移较大,拱腰处较小,随着隧道净距增大各部位竖向位移均减小;(3)随着隧道净距的增大拱顶及仰拱处的水平应力及竖向应力逐渐

    西部交通科技 2021年7期2021-11-02

  • 复合型互通立交方案研究
    复合式互通立交;净距;辅助车道;交织段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交通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强,高速路建设中对于互通立交的设置密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在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加密过程中,枢纽互通立交与服务型互通立交距离过近的情况也普遍出现。本文将借助作者曾参与的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方案研究,对枢纽互通立交与服务型互通立交设置间距过近的情况进行浅析。1 方案研究 某高速公路为新建项目,终点与A、B两高速连接,并对原A、B两高速间的枢纽互通进行改建。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1期2021-09-10

  • 高速公路中分带视距与平曲线半径关系的研究
    车视距所需要的横净距。左转方向驾驶人员视线被中分带护栏、防眩板或植物防护等设施阻挡,视线透视性较差,存在停车视距不足的问题。1 停车视距与横净距计算停车视距与驾驶员视线如图1所示。图1 停车视距与驾驶员视线1.1 停车视距的计算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1],停车视距为:式中:f——纵向摩阻系数,依车速及路面而定;t——驾驶者反应时间,判断时间1.5 s,运行时间1 s。计算停车视距与设计速度关系如表1所示。表1 停车视距与设计

    智能城市 2021年14期2021-08-14

  • 不同净距双螺旋公路隧道衬砌动力响应分析
    半径为800m,净距分别为10m、20m、30m和40m的双螺旋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不同净距螺旋展线隧道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不同净距螺旋展线隧道模型图(二)计算参数确定计算模型的本构采用摩尔-库伦本构,在岩土工程的数值模拟中,该本构模型是最贴近真实土体的本构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岩土工程,模拟结果较符合实际情况。金家庄双螺旋隧道中Ⅳ级围岩占73.33%,故模型的围岩材料选取Ⅳ级围岩的相应参数,隧道二次衬砌在设计中仅作为安全储备,故与

    中国公路 2021年11期2021-08-06

  • 邻域基坑开挖卸荷对既有隧道位移影响规律研究
    、隧道与基坑水平净距和竖向净距4 个因素对于基坑开挖卸荷引起隧道位移的影响规律。表2-1 隧道侧方邻域基坑工程实例注:①竖向净距为“隧道拱顶埋深-基坑底部埋深”,所以负值表示隧道拱顶在基坑底部以上位置;②水平位移正值表示隧道向基坑方向移动;③竖向位移正值表示隧道隆起,负值表示隧道沉降。2 不同基坑开挖卸荷因素对既有隧道位移影响规律分析2.1 基坑开挖面积对隧道位移的影响根据表1,隧道水平位移xd 的数据主要集中在基坑开挖面积A<20000 m2,xd<6

    四川水泥 2021年6期2021-06-27

  • 浅埋并行大断面隧道群合理净距研究
    展线等因素使得小净距隧道群洞由此应运而生[1]。根据JTJ 026-9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一般可将净距小于1.5倍洞径或净距介于分离式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隧道视为小净距隧道[2-5]。相较于分离式隧道,小净距隧道中岩柱较为薄弱,且相邻洞室间相互影响较大,选择合理净距可确保在不采取过多加固措施的情况确保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鉴于此,国内学者对不同净距对隧道围岩-支护体系的影响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孙闯等[6]通过FLAC3D软件分别对不同施工方案小净距隧道开挖

    四川建筑 2021年2期2021-06-04

  • 净距隧道中夹岩柱应力、应变特性及合理净距数值模拟分析
    隧道不得不采用小净距隧道等特殊结构形式。然而影响小净距隧道稳定的因素众多,如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施工方法、开挖顺序,以及加固方式等,为保证其施工质量与安全,合理设计隧道左右线间距,选择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控制施工过程中关键点的应力、应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研究控制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的规律为隧道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结合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项目,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净距下该隧道中夹岩柱应力、应变特性,

    交通科技 2021年2期2021-04-29

  • 亚吉铁路牵引变电所进线相关电气参数的研究
    中查询到电气安全净距等相关参数。因此,在牵引变电所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需参考电力工程设计手册及IEC 相关标准重新计算并校验电气安全净距和导线相间距等参数。1 电气安全净距参数及计算常用的电气安全净距参数如表1 所示。表1 常用电气安全净距参数及适用范围1.1 B.1及B2值的确定B1和B2值的确定如式(1)、式(2)所示。以上两式中,B1值主要是指带电部分对栅栏和运输设备的外廓至无遮拦带电部分之间的安全净距。一般运行人员手臂误入栅栏时的臂长不大于750

    电气化铁道 2021年1期2021-03-29

  • 公路中央分隔带曲线外侧行车道停车视距分析与对策
    落台,弯道内侧横净距一般能满足规范要求,而中央分隔带外侧车道由于护栏和防眩设施的阻挡,停车视距一般不满足规范要求。文章以兰溪市330国道改建工程为例,分析中央分隔带曲线外侧车道停车视距和横净距,并针对停车视距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1 项目概况此项目为330国道兰溪永昌至建德交界段改建工程,主线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干线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为26m。项目终点段位于诸葛镇,部分为利用游埠连接线进行改建,部分为新建段。为充分利用现状道路资源、避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4期2021-03-12

  • 陡倾结构面下小净距隧道开挖中间岩体受力分析
    及用地的限制,小净距隧道被采用的越来越多。山区地带在地壳运动及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常存在复杂结构面切割地层的情况,结构面是隧道施工中的难题之一。结构面的存在导致围岩完整性差,影响围岩的工作性能,隧道开挖时还可能出现楔形体,导致严重事故。目前,在小净距隧道研究中,对存在多组结构面下小净距隧道施工中间岩体受力特性研究的文献尚少。中间岩体在小净距隧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十分必要。本文依托贵州某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陡倾结构面存在情

    中国公路 2021年3期2021-03-05

  • 立体交叉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立体交叉隧道不同净距对立体交叉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程度,本例取净距为0.5D、1.0D、1.5D、2.0D(D 为最大洞径)4 种不同工况进行地震作用下正交立体交叉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下面仅列出1.5D 模型如图2。3 立体正交隧道不同净距X 方向激震计算结果与分析图2 立体正交隧道1.5D 净距计算模型本节采用峰值加速度为0.32 g 时程曲线, 从模型底部开始沿X 方向一致激震,进行动力响应分析。 主要分析衬砌关键部位(拱顶、拱底、两侧拱腰及2 条45

    福建交通科技 2020年6期2021-01-22

  • 某水电站泄洪洞和引水隧洞并行段最小净距研究
    的是针对不同隧洞净距条件下的围岩应力位移影响模拟计算,获得最佳泄洪洞和输水洞净距。显然,影响隧道净距的因素较多,围岩条件、埋深条件以及开挖和支护方法均会产生比较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以背景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和相关工程设计为基础,保持其余因素不变,分别建立净距为隧洞直径0.5倍、1倍、1.5倍、2倍、2.5倍、3倍等六种不同净距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净距对隧洞位移和应力的影响模拟,获得最佳净距值。由于泄洪洞和引水洞的直径均为4.2m,计算上述六个净距值并取整

    水利技术监督 2021年1期2021-01-21

  • 考虑施工爆破振动影响的小净距隧道设计参数优化研究
    件越来越复杂。小净距隧道由于其地形适应能力强、利于桥隧衔接、提高线形标准等优势,其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施工中逐步得到推广。然而,由于小净距隧道的先、后行洞在施工过程中对中岩柱产生多次力学影响,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地段,受施工爆破振动的影响,中岩柱的稳定性较低,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影响施工进度。目前,学者们针对小净距隧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李桂江[1]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手段深入研究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净

    山西交通科技 2020年4期2020-09-30

  • 关于公路停车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修正的探讨
    41)停车视距横净距是指道路平曲线段(弯道)内侧,驾驶者对前方障碍物的视线(成直线)与沿车道的视线(成弧线)之间的最大横向间距,是驾驶员为保证前方视距而对应的横向净空范围。在该视野范围内,影响视线的全部障碍物应予以清除,包括平曲线段内侧的树木和建筑物等;遇有挖方边坡阻碍视线时,则应按横净距计算值和视线高开挖视距台,以满足道路视距需要,保证行车安全。目前,最大横净距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绘制视距包络图,由该图量取横净距,确定边坡或障碍物清除范围;另一种

    公路与汽运 2020年4期2020-08-10

  • 城市浅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
    610045)小净距隧道是指两隧道之间夹岩的最小宽度小于分离式隧道最小净距值,该最小净距与围岩等级有关[1]。与分离式隧道不同,小净距隧道中某一洞室的开挖都将改变另一洞室附近的应力场,即双洞施工存在相互影响[2]。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影响处于都较低水平,只有当净距小于某特定值后,这种影响才会迅速增大,使围岩的稳定性大幅降低,给施工过程带来巨大风险,通常将该特定值称为合理净距。围绕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3-6],但这些研究都是将开挖后的支护效

    四川建筑 2020年1期2020-07-21

  • 横琴隧道主洞与匝道施工相互影响研究*
    展要求,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建设越来越多,洞内分叉隧道结构形式日渐增多。由于这类低扁平率隧道结构形式的特殊性,其双洞施工相互影响较大。针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龚建伍、夏才初等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控量测,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设计施工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普氏围岩压力理论,提出了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围岩压力与荷载分析模式,指出了施工开挖对围岩变形和稳定性影响的时空效应及影响范围,提出了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施工的合理净距取值的判断准则,在最小合理

    公路与汽运 2020年2期2020-06-05

  • 弱节理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及围岩稳定性研究
    建设迅速发展,小净距公路隧道因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逐渐成为山区狭窄地形条件下修建隧道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在弱节理复杂地质条件下对小净距隧道进行设计、施工及安全稳定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在弱节理小净距隧道研究中,关键科学问题是合理确定弱节理围岩的力学参数,提出准确的计算分析方法并采取可行的支护和加固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系列研究。孙闯等[3]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评级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确定了隧道节理岩体的GSI

    公路交通科技 2020年5期2020-06-03

  • 八达岭长城站小净距三洞隧道中岩柱受力特性与支护优化研究
    )0 引言深埋小净距三洞隧道是高速铁路隧道中出现的新型结构形式,由于其中岩柱宽度小且需要承受较大荷载,因此在隧道施工扰动作用下,中岩柱内部应力极容易达到围岩强度而屈服。因此,有必要对小净距三洞隧道的中岩柱受力特性和不同支护参数对中岩柱的支护效果影响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力学特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应国刚等[1]基于预留支护假设研究岩柱厚度、隧道半径对中岩柱竖向应力分布的影响,发现岩柱厚度越小、隧道半径越大,中岩柱内的最大竖向应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9年12期2020-01-01

  • 复杂断面上下重叠隧道的安全净距研究
    )1 工程概况小净距双线隧道在城市地铁中非常常见,隧道间的相互影响和安全净距方面开展的研究较多。例如,李强和曾德顺通过研究新建隧道垂直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过程,得知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在到达前、经过时和通过后的影响是先増大,后减小到稳定的过程[1]。孙钧和刘洪洲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海明珠线二期工程上、下行线盾构交叠区间隧道近接施工过程中(先下后上)的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张志强和何川等综合采用现场试验、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南京地铁平行近接盾构

    四川建筑 2019年6期2019-07-20

  • 软弱围岩浅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影响因素探讨
    程学院)当前,小净距隧道成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上下行导洞开挖对围岩稳定的影响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近年来,小净距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一直得到较多学者的研究,针对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讨论也有比较多的成果,研究者们大多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中间岩柱塑性区的方法来确定合理净距,有研究者采用屈服接近度、中间岩柱应力应变等方法来确定合理净距,也有学者尝试推导简化的解析解。现行隧道设计规范中以隧道跨度和围岩等级两个因素来界定小净距隧道与分离式隧道,考虑的因素较

    中外公路 2019年3期2019-04-16

  • 基于ANSYS的长距离小净距重叠盾构隧道施工模拟研究
    道建设中,由于小净距隧道净距小,隧道围岩稳定性受中夹岩柱稳定的影响较大,选择合理的净距,可以有效的加固中夹岩柱保证其稳定性。因为影响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因素较多,通过数值计算法可以将围岩的应力、变形、塑性区分布等情况精确的计算出来,通过有限元模拟和强度折减原理二者的有效结合,并根据不同净距中安全系数的突变,从而科学的确定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1 有限元计算方法1.1弹塑性破坏准则。文章按照弹塑性材料考虑并模拟中岩体,利用岩土工程中经常使用的D—P屈服准则,

    新商务周刊 2018年3期2018-12-08

  • 软岩大变形隧道小净距段变形及受力分析
    软岩大变形隧道小净距段变形及受力特性尤为重要。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软岩地质环境下的隧道小净距段的变形与受力特性。1 小净距隧道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分析国内公路建设的现状能够得出,现今道路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中西部区域的道路建设。而中西部区域的地形及地质环境具备显著的复杂性及特殊性,鉴于此,在隧道项目施工中一定要重视软岩大变形隧道项目中小净距隧道施工工艺的实际运用。在软岩大变形隧道项目的实际施工中,受力强度、施工材料及支护架构的形式等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

    四川水泥 2018年5期2018-06-01

  • 地铁小净距隧道净距影响分析模型试验
    筑的影响,盾构小净距地铁隧道不断增多。小净距隧道间相互影响复杂,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田志宇[1]以都汶公路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为依托,对小净距隧道最小合理净距进行了研究。冯义[2]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手段,对大跨度小净距隧道随净距改变的围岩和衬砌破坏的特征影响进行了研究。程芳卉[3]综合模型试验、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净距变化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姜汶泉[4]研究认为小净距隧道的“合理”净距是一个动态范围值。姚勇[5]通过模型试验对小净距隧道

    四川建筑 2018年2期2018-05-09

  • 城镇排水管道电视检测管道评估若干问题的探讨
    量;n1——纵向净距大于1.5m的缺陷数量;n2——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缺陷数量;Pi1——纵向净距大于1.5m的缺陷分值;Pi2——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的缺陷分值;α——结构性缺陷影响系数,与缺陷间距有关。当缺陷的纵向净距大于1.0m且不大于1.5m时,α=1.1。(2)当管段存在结构性缺陷时,结构性缺陷密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SM——管段结构性缺陷密度;L——管段长度(m);Li1——纵向净距大于1.5m的结构性缺陷长

    建材与装饰 2018年52期2018-03-26

  • 净距变化时的大偏压隧道施工力学特性研究
    性与分离式隧道的净距要求,小净距隧道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2]。因小净距隧道结构型式特殊,在偏压复杂的地形或地质条件下施工难度较大[3]。基于此,笔者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大偏压小净距隧道在净距变化时的受力与变形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结果可为同类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1 计算模型与工况设计本文数值模拟计算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4],图1为地层模拟范围,横向距隧道中心的距离均取为45 m,模型两侧边界施加法向约束,模型下边界施加

    湖南交通科技 2017年4期2018-01-23

  • 西安地铁双线平行盾构隧道净距优化
    双线平行盾构隧道净距优化张 婷1,周 慧2,赖金星2,汪 珂3,冯志华2(1.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现代制造产业系,广东广州 510220;2.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3.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43)为了探究双线平行盾构下穿古建筑时的合理净距取值,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区间双线盾构下穿和平门城墙及护城河工程,通过建立三维弹塑性模型,对双线隧道在不同净距工况下地表沉降、围岩塑性应变及管片变形等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线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7年10期2017-11-30

  • 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300350)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杜 飞(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350)鉴于小净距隧道的特点,研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石家庄至冀晋界曹家庄公路曹家庄小净距隧道为研究背景依托,采用FLAC3D有限差分法,模拟不同的净距、埋深、施工顺序等影响因素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影响程度,得出有用结论,为类似工程做参考。小净距隧道; 有限差分法; 稳定性1 概述围岩失稳模式和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修建过程中的关键

    四川建筑 2017年1期2017-03-13

  • 对称基本型平曲线横净距精确计算的新算法研究
    称基本型平曲线横净距精确计算的新算法研究冯阳飞(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实验室, 辽宁 沈阳 110006)对对称基本型平曲线横净距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利用对称基本型平曲线属于凸型曲线的特点、应用视点连线斜率快速准确地寻找计算点位置的新的横净距简化计算方法,可对平曲线上任一点位进行较精确横净距的计算。应用VB6编制了计算程序,可精确计算该型曲线任意位置时的最大横净距。横净距; 视点轨迹线; 缓和曲线; 坐标系统; 斜率公路对称基

    公路工程 2016年6期2017-01-12

  • 施工顺序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分析∗
    顺序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分析∗凌同华1,谢伟华1,周凯1,何瀚1,李洁2(1.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新余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西新余 338000)为深入分析小净距隧道围岩在不同施工顺序下的稳定性,以浙江省苍南县藻溪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进行模拟计算。隧道深埋侧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浅埋侧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针对不同隧道净距的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对采用“深—浅”和“浅—深”两种施工顺序下围岩位移变

    公路与汽运 2016年4期2016-09-14

  • 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运营隧道的力学影响分析
    与既有隧道之间的净距增大,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逐渐减小,当净距超过20m时,新建隧道的开挖引起衬砌位移、受力变化相对较小,既有隧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据此判别杭金衢高速公路新岭隧道净距设计是科学合理的。新建隧道;既有隧道;净距;影响1 概述在现代公路、铁路工程的隧道建设中,分离式隧道因力学机理简单明确、施工技术十分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中规定了分离式隧道的最小净距,一般情况可按表1确定[1]。表1 分离式独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11期2015-12-19

  • 某浅埋大跨隧道小净距段中隔墙厚度优化研究
    越来越多地选择小净距隧道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相对于连拱隧道,施工工艺简单、工程造价节省;相对于普通分离式隧道,可增加路线布线的自由度、减小分离式路基的规模、减少隧道洞口的开挖工程量及有利于环保。因此,小净距隧道对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加快经济建设发展等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小净距隧道是继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后出现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新型隧道形式,我国已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表现出其良好的安全、经济和实用性。根据国内外成果,确定小净距隧道最小安全净

    安徽建筑 2015年4期2015-11-26

  •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研究★
    710018)小净距隧道在现有工程实际中应用广泛,拥有适应性强而且造价较低等诸多优势。然而其出口段的特殊浅埋偏压情况使其较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对于浅埋偏压下净距隧道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尤其是其净距大小,由于一般小于其围岩代表级别确定的两洞最小净距,中夹岩厚度较小,隧道中夹岩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隧道整体的稳定性。因此,对合理净距的研究关系到影响隧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规律。采用现有的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安全系数的概念,通过对不同净距经多次强度折减后分

    山西建筑 2015年20期2015-11-18

  • 对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探讨
    7)对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探讨符 进(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510507)使用数值分析手段,对不同净距未支护条件下小净距隧道的受力状况、变形、围岩塑性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到:当两隧道的净距小于B(B为毛洞开挖宽度)时,在两隧道中岩墙较大范围内将产生塑性区,且位移量明显大于单洞状态。中岩墙部位产生了明显的应力叠加现象,处于很不利的受力状态,中岩墙需进行特殊加固处理。而当净距提高到1B及以上的时候,塑性区的产生范围基本接近单洞状态,所

    四川水泥 2015年11期2015-07-10

  • 爆破震动条件下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研究
    地区迈进,由于小净距隧道能够更好地适应山区的地形地貌,因此小净距隧道修建规模越来越大,但其在修建过程中多次扰动围岩,其围岩应力多次重分布,且小净距隧道结构受力体系复杂,极易引起隧道局部塌方、变形、基地失稳等病害。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祁寒[1]等人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15种工况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开挖进行了模拟,对均质硬岩、均质软岩和竖向半软半硬岩中不同净距隧道的拱顶沉降、中岩墙的水平位移、中岩墙最大主应

    山西交通科技 2015年6期2015-01-14

  • 盾构隧道近接浅埋式矩形隧道合理净距的研究
    可避免的出现了小净距重叠隧道的情况。隧道开挖使围岩受到扰动,继而波及附近围岩,当隧道之间距离很接近时,附近的围岩又会对已建成隧道造成影响,这使得土体力学行为变得极为复杂。因此,对小净距隧道的研究变得极为重要。国内外已经对该类工程进行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王明年等人[1]以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为背景,对34种工况进行模拟分析后,对小净距重叠隧道重叠段近接分区进行研究,为重叠段区间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撑;李朋等人[2]对武汉地铁

    铁道标准设计 2014年1期2014-11-27

  • 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道形式,这就是小净距隧道[1-4].设计中对最小净距条件及围岩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方面,韩同春等[5]针对雷公浦小净距隧道后行左洞洞口段具有半硬岩层半软岩层的特点,在开挖过程中,按照新奥法对隧道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中间岩柱的位移、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和钢拱架应力等项目进行监测;林从谋等[6]研究了高速公路扩建大断面特小净距隧道爆破稳定控制技术;K.WLo[7]等作了多隧道相互影响的现场量测;唐仪兴[8]等对京珠国道沿线近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27

  •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分析
    始出现了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三车道及三车道以上的小净距隧道)。对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研究目前较少,现结合刘家峪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对其施工方法及技术进行分析。1 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特点1)小净距。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中,洞室之间的间距小,洞室开挖会相互影响,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过程中所受到的应力较一般隧道更为复杂。2)大断面。隧道断面积增大,扁平率低(隧道开挖高度与其开挖宽度之比),一般都是三车道及三车道以上的隧道。这种扁平结构隧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致使围岩和衬砌结构

    山西建筑 2013年24期2013-11-09

  • 电气安全净距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A,A包括相地最小安全净距A1和相间最小安全净距A2[1]。标准中指出:220 kV及以下配电装置的A值采用惯用法确定,330 kV及以上配电装置的A值采用统计法确定,但标准中并未给出A值的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探讨电气最小安全净距A和最小电气安全距离DU的关系,从而得到电气安全净距的计算方法。1 国标与IEC标准最小电气安全距离计算方法比较GB/T 19185—2008《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给出最小安

    综合智慧能源 2013年3期2013-10-19

  •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合理施工方法和工序分析
    519030)小净距隧道是空间近距离双线隧道在同一参考平面的布置形式之一,其结构介于双洞分离式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并行双洞断面大小不一即是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的界定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日本铁道技术学会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表了《关于平行隧道研究的报告》,认为平行隧道的中心距在可以把地层看作完全弹性体时,约为开挖宽度的2倍,而在粘土等软地层中,则为开挖宽度的5倍,并且规定平行公路隧道的中心距为30m(约为开挖宽度的3倍),国铁单线隧道的标准净距

    山西建筑 2013年29期2013-08-20

  • 扩建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分析
    现了许多大跨度小净距隧道,且存在着隧道边施工边通车的现象。围岩的应力场在原隧道开挖过程中已受到多次扰动,而扩建大断面隧道的开挖将对围岩进行再次扰动,围岩多次扰动的叠加[2-3],使其强度变低、完整性和自稳能力变差[4],这对扩建隧道的施工将造成很大的困难。小净距隧道也成了近几年隧道工程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不同情况下的合理净距[5-8]。以渝州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二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净距下扩挖隧道的围岩、锚杆以及初期支护的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6-29

  • 三孔小净距隧道群极限状态下围岩破坏特征研究
    杨小礼三孔小净距隧道群极限状态下围岩破坏特征研究陈 鹏, 吴 贲, 杨小礼(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5)平行三孔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开挖时, 围岩应力场经过多次扰动叠加发生重分布, 不再是单个隧道的简单叠加. 利用强度储备法求得极限状态下的隧道围岩各点的安全系数, 绘出开挖断面附近围岩的点安全系数分布图, 并对不同净距与埋深对围岩极限状态的破坏特点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净距的增大, 洞周达到强度极限的围岩范围增大, 围岩自身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5-09

  • 高速公路小半径圆曲线停车视距分析
    者对行车道外侧横净距要求较为严格,当行车道外侧的建筑物、树木、路堑边坡等在行车视距以内阻碍了视线,则采取加宽路基、清除边坡、开挖视距台等方式处理,保证路线有足够的横向净距。但在高速公路设计中,往往对视距的考虑不够全面。高速公路行车道的右侧由于设置了硬路肩、土路肩、边沟和碎落台等,公路横向净距至少在4.0 m以上,一般不会因障碍物侵入净空而阻隔视线,可以满足对应设计车速下停车视距要求,而行车道内侧的横向净距要求往往被设计者忽视。如圆曲线半径选用过小,会使横净

    山西建筑 2010年10期2010-07-30

  • 净距公路隧道的研究现状
    间设计的很小,小净距隧道作为特殊地形条件下解决公路隧道布线很有效的结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施工工艺和普通双洞隧道相似,造价又比连拱隧道低,且利于防排水控制。本文以在建或已建工程为背景,总结了小净距隧道在建设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其中包括合理净距,围岩压力,中夹岩加固及爆破控制。1 小净距公路隧道的合理净距我国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埋深等方面对小净距的合理取值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1为刘伟依托京福高速公路的小净距隧道,对考虑支护状态下的

    山西建筑 2010年22期20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