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

  • 张之洞的危急时刻
    身为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来说,注定是相当难熬的一个月。因为就在这个月的12日,京师大理寺卿徐致祥上书弹劾张之洞的折子,送到了光绪皇帝面前。在大清,弹劾一名封疆大吏算不得是稀罕事。像都察院这种机构,“为风宪衙门,以整纲肃纪为职。凡政事得失,官方邪正,有关于国计民生之大利害者,皆得言之”。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只要你做的事有害于国计民生,都能被弹劾。有意思的是,这次站出来弹劾张之洞的人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一名中央高官站出来弹劾一名封疆大吏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3年2期2023-03-31

  • 张之洞的危急时刻
    身为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来说,注定是相当难熬的一个月。因为就在这个月的12日,京师大理寺卿徐致祥上书弹劾张之洞的折子,送到了光绪皇帝面前。在大清,弹劾一名封疆大吏算不得是稀罕事。像都察院这种机构,“为风宪衙门,以整纲肃纪为职。凡政事得失,官方邪正,有关于国计民生之大利害者,皆得言之”。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只要你做的事有害于国计民生,都能被弹劾。有意思的是,这次站出来弹劾张之洞的人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一名中央高官站出来弹劾一名封疆大吏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3年2期2023-03-31

  • 张之洞与人参的故事
    牛国莲说起张之洞与人参的渊源,还要从其57岁生日说起。彼时张之洞任两江总督,其原督署文案赵茂昌特地坐洋轮来到武昌给张之洞祝寿。张之洞素来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对生日一向淡然处之,从不对外声张,往往是家人团聚一起吃顿饭而已。赵茂昌作为总文案,当然知道总督的生日,但先前也不便送礼祝寿,这次送的礼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高丽山参,对张之洞说:“这支山参非比一般的人参,对身体的好处妙不可言,您不妨试试。”张之洞平时事务繁忙,往往体力精力跟不上来,想提神培气,于是就收下了。没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7期2022-07-07

  • 张之洞的“三不争”
    潘春华张之洞说:“我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凡有志之士,賢达之人,绝不会与庸俗之人计较蝇头小利,也不会与那些“无足观”的无聊文人争夺虚名,更不会与无谓之人生闲气。正是因为张之洞的“三不争”,他才能不谋私利,一生坚守“清正廉明”的为官之道,聚拢大量的人才,专心做实事,最终成为晚清历史舞台上受人尊敬的一代名臣。(摘自《做人与处世》)

    领导文萃 2022年17期2022-05-30

  • 张之洞教育思想及其对湖北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
    陈前摘  要:张之洞在推动湖北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上可谓功不可没,这与他自身始终重视“兴学育人”的理念和秉持“中体西用”的教育革新理论分不开,与他督鄂十七载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更是息息相关。从晚清社会大背景下考察张之洞的教育主张以及他在湖北创办的两湖书院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探究张之洞在推动湖北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文章据此展开案例整体的分析研究。关键词:张之洞;教育思想;两湖书院;自强学堂;高等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张之洞的外交对联
    李云贵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善写楹联而著称。从张之洞所创作的一些对联中,我们足可看出张之洞的学识与机智。有一次,张之洞奉命设宴招待日本国驻华使节横露。席间,横露说出了一句上联:“日本东来,光照大清一统。”张之洞听后感到十分愤怒,但他无法发作,因为这是在外交场合,而且又是在中國,他要表现出外交姿态。既要反击他,又要讲究艺术。此时,只见张之洞端起酒杯喝了口酒,镇定地高声吟曰:“天朝上看,气贯全球五洲。”这副对联对仗工整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1年12期2021-12-24

  • 张之洞的“外交对联”
    ◎文/李云贵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善写楹联而著称。从张之洞所创作的一些对联中,我们足可以看出张之洞的学识与机智。有一次,张之洞奉命设宴招待日本国驻华使节横露。席间,横露说出了一句上联:“日本东来,光照大清一统。”张之洞听后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但他无法发作,因为这是在外交场合,而且又是在中国,他要表现出外交姿态。既要反击他,又要讲究艺术。此时,只见张之洞端起酒杯喝了口酒,镇定地高声吟曰:“天朝上看,气贯全球五洲。”这

    恋爱婚姻家庭 2021年33期2021-12-14

  • 张之洞的“外交对联”
    李云贵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善写楹联而著称。从张之洞所创作的一些对联中,我们足可以看出张之洞的学识与机智。有一次,张之洞奉命设宴招待日本国驻华使节横露。席间,横露说出了一句上联:“日本东来,光照大清一统。”张之洞听后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但他无法发作,因为这是在外交场合,而且又是在中国,他要表現出外交姿态。既要反击他,又要讲究艺术。此时,只见张之洞端起酒杯喝了口酒,镇定地高声吟曰:“天朝上看,气贯全球五洲。”这副对联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1年11期2021-12-10

  • 《輶轩语》的学规属性及书院传播
    《輶轩语》为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过程中的产物,既是晚清书院改革趋势中张之洞教育热情的充分体现,也是张之洞早期教育主张的集中表达。出于张之洞学政身份的教士职责,以及配合书院教育的现实目的,《輶轩语》的文本体例表现出明显的清代书院学规属性。《輶轩语》集修身、治学、举业三大功能于一体,受到晚清士人的普遍重视,经多种路径传播而风行海内,对晚清书院的教学内容、治学取向、价值追求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文教转型致使《輶轩语》走向没落,也令《輶轩语》与《书目答问》的关

    大学教育科学 2021年6期2021-11-30

  • 《輶轩语》的学规属性及书院传播
    《輶轩语》为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过程中的产物,既是晚清书院改革趋势中张之洞教育热情的充分体现,也是张之洞早期教育主张的集中表达。出于张之洞学政身份的教士职责,以及配合书院教育的现实目的,《輶轩语》的文本体例表现出明显的清代书院学规属性。《輶轩语》集修身、治学、举业三大功能于一体,受到晚清士人的普遍重视,经多种路径传播而风行海内,对晚清书院的教学内容、治学取向、价值追求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文教转型致使《輶轩语》走向没落,也令《輶轩语》与《书目答问》的关

    大学教育科学 2021年6期2021-11-30

  • 张之洞的外交对联
    ◇文/ 李云贵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善写楹联而著称。从张之洞所创作的一些对联中,我们足可看出张之洞的学识与机智。有一次,张之洞奉命设宴招待日本国驻华使节横露。席间,横露说出了一句上联:“日本东来,光照大清一统。”张之洞听后感到十分愤怒,但他无法发作,因为这是在外交场合,而且又是在中国,他要表现出外交姿态。既要反击他,又要讲究艺术。此时,只见张之洞端起酒杯喝了口酒,镇定地高声吟曰:“天朝上看,气贯全球五洲。”这副对联

    民间故事选刊 2021年24期2021-11-12

  • 张之洞的外交对联
    李云贵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善写楹联而著称。从张之洞所创作的一些对联中,我们足可看出张之洞的学识与机智。有一次,张之洞奉命设宴招待日本国驻华使节横露。席间,横露说出了一句上联:“日本东来,光照大清一统。”张之洞听后感到十分愤怒,但他無法发作,因为这是在外交场合,而且又是在中国,他要表现出外交姿态。既要反击他,又要讲究艺术。此时,只见张之洞端起酒杯喝了口酒,镇定地高声吟曰:“天朝上看,气贯全球五洲。”这副对联对句对仗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0期2021-09-13

  • 张之洞妙语解“赌博”
    清朝光绪年间,张之洞在湖北做制台,由于清王朝吏治腐败,加之大量无业游民涌入城市无事可做,赌风日盛,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尤其明显,赌博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轻者家庭不和,重者倾家荡产,败坏社会风气。为此,张之洞决心抓几个赌棍惩戒他们一下,希望他们迷途知返,各务正业。这天,衙役抓到四个赌棍。张之洞让人将四人收在监牢里,每人发给铜钱一千,并拿出纸牌、骰子,叫他们在牢里赌三天三夜。除吃饭拉屎以外,不许睡觉,不许休息,每人一千铜钱除输赢兑现以外,还要按规矩抽头。四个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8期2021-08-30

  • 张之洞的外交对联
    李云贵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善写楹联而著称。从张之洞所创作的一些对联中,我们足可看出张之洞的学识与机智。有一次,张之洞奉命设宴招待日本国驻华使节横露。席间,横露说出了一句上联:“日本东来,光照大清一统。”张之洞听后感到十分愤怒,但他无法发作,因为这是在外交场合,而且又是在中国,他要表现出外交姿态。既要反击他,又要讲究艺术。此时,只见张之洞端起酒杯喝了口酒,镇定地高声吟曰:“天朝上看,气贯全球五洲。”這副对联对句对仗

    华声文萃 2021年4期2021-04-29

  • 张之洞治赌
    清朝光绪年间,张之洞在湖北当制台时,社会秩序非常混乱,武汉三镇赌博风盛行,许多人因为赌博倾家荡产妻离子散。面對社会这种恶习,张之洞明白,如果再不尽快制止,受害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一天,衙役抓到四个赌徒,张之洞当面质问他们:“你们为何不务正业,嗜赌如命?”赌徒们并没有把张之洞放在眼里,狡辩道:“大人,我们并没有赌博,小的们只不过是在消遣娱乐而已。”看到对方没有悔过之心,张之洞不动声色地说道:“既然你们如此喜欢打牌赌博,本制台就让你们好好地消遣个够!”张之洞命令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4期2020-04-08

  • 当年你也是这样
    目小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一天,有个姓徐的县令来总督府求见。张之洞见到徐县令时,对他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原来,当天有些热,徐县令在总督面前不停地摇着扇子汇报工作。等徐县令讲完,张之洞没好气地问道:“你讲完了吗?”徐县令没听出张之洞的弦外之音,不知就里地回答:“回禀大人,讲完了。”说完,继续摇扇。张之洞见徐县令如此不会听话,语含讥讽地说:“我没听见你讲了些什么,只看见你手里的扇子在不停地摇。”说完,挥手道:“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回去好好地摇扇去。”遣走县令,张之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9年3期2019-03-22

  • 张之洞:实干家也要懂人情
    战争接连失败,张之洞和袁世凯都意识到,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新式军队才能保卫国家。于是,袁世凯在小站编练北洋新军,张之洞就在南京筹练自强军,聘请了德国教官,并按照德国的营制练兵,后来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能与北洋新军相媲美的南洋新军。编练新军的过程中,张之洞深感人才稀缺。一日,两江总督刘坤一向他推荐了一位年轻人,名叫刘仁。刘仁曾在德国留学,聪明过人,但从小缺乏管教,再加上家境优渥,逐渐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后来,他家道中落,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国。比

    百家讲坛 2018年14期2018-12-28

  • 机智圆场破僵局
    湖北江夏知县,张之洞则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和陈树屏关系还算不错,但和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关系却不太融洽。有一天,张之洞和谭继洵等人在长江边的黄鹤楼举办公宴,当地大小官员都在。席上,有人谈到了江面的宽窄問题,谭继洵说有五里三分宽,并说曾在某本书中读到过,其实只不过是随口吹牛。张之洞听后挑刺说:“这不对,我也在书上读到过,应是七里三分宽。”面对张之洞的挑刺,谭继洵心中自然有数,他岂能轻易认输?于是一个坚持“五里三分”,一个坚持“七里三分”,两人就这样相持不下。最后,

    故事会 2018年23期2018-12-04

  • 张之洞也曾被讥诮
    ●曾昭安张之洞是晚清重臣、名臣,位高权重,风光无限,可他也有被人讥诮的时候。张之洞任两江总督时,总督府设在湖北武昌。他办公经常通宵达旦,有时竟然两三天不睡觉,而睡起来,却又可以两三天不醒,什么重要公事,都要等他醒过来才可以办。鄂人有一联讥他:号令不时,起居无节;语言乏味,面目可憎。张之洞听到了,曾对一班接近他的人说:“起居无节,号令不时,容或有之。至于面目可憎,则生自父母,我不负责。所谓语言乏味,大抵作此联者,未尝和我深谈过吧!”张之洞学问还不错,又名士气

    对联 2018年9期2018-10-15

  • 张之洞与众不同的养生法
    孟祥海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官场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在每日为国事操劳、公务繁多的情况下,活到73岁,得益于他与众不同的养生习惯。兴居无时,想睡就睡 张之洞一般是每天下午2时睡觉,晚上10时起床办公,他觉得深夜办公,大脑清醒。张之洞常想睡就睡,毫无顾忌,他从不因公务而影响睡觉。饮食有道,想吃就吃 张之洞最喜欢吃新鲜的水果、糕点和蜜饯等食物。他的办公桌上除了摆放文房四宝和文件档案外,还摆放了十多个盘子,这些盘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水果和零食,随手抓起,想吃就吃。每次进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4期2018-04-11

  • 千万不可小看书生
    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孙中山是什么人。听说是一个书生,張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道:“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并让守门人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把孙中山请了进来。endprint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8年1期2018-01-03

  • 千万不可小看书生
    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學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孙中山是什么人。听说是一个书生,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并让守门人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把孙中山请了进来。endprint

    百家讲坛 2017年15期2017-08-30

  • 张之洞被骗
    杨亚雄张之洞在担任湖广总督时,一次回京述职,得空微服逛街,信步走进一家古玩店。店主见其气度不凡,便殷勤地跟在后边,忙不迭地介绍着店内的商品。他看上了一个看似年代久远,上面还镌刻着兴许是甲骨文之类难以辨认的古文字的罐子,顿时爱不释手。然而,店主却坚定地告诉他,说此物为镇店之宝,恕不买卖。悻悻而归的张之洞心有不甘,次日再次登門,可店主坚持说不能卖,无奈张之洞执拗地掏出二百两银子,店主才极不情愿地忍痛割爱。张之洞满心欢喜地谢过店主,并极为慎重地派专人把罐子护送到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7年8期2017-08-09

  • 张之洞: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杨亚雄张之洞在担任湖广总督时,一次回京述职,得空微服逛街,信步走进一家古玩店,店主见其气度不凡,便殷勤地跟在后边,忙不迭地介绍着店内的商品。当他看上了一个看似年代久远,上面还镌刻着兴许是甲骨文之类难以辨认的古文字的罐子时,顿时爱不释手。然而,店主却坚定地告诉他,说此物为镇店之宝,恕不买卖。悻悻而归的张之洞心有不甘,次日再次登门,可店主坚持说不能卖,无奈张之洞执拗地掏出二百两银子,店主才极不情愿地忍痛割爱。张之洞满心欢喜地谢过店主,并极为慎重地派专人把罐子护

    做人与处世 2017年7期2017-05-20

  • 关于张之洞与贵州三个历史问题的研究
    苗体君关于张之洞与贵州三个历史问题的研究苗体君学术界关于张之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张之洞与洋务运动上,对于张之洞与贵州的相关研究也颇多,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2017年是张之洞诞辰180周年纪念,弄清楚张之洞与贵州相关研究存在的纷争,对张之洞的研究意义重大。张之洞;贵州;三个历史问题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祖籍直隶南皮 (今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按清朝的官场惯例,以籍贯作为官员的称呼,张之洞被人称为张南皮,也

    社会科学动态 2017年12期2017-04-11

  • “书生气”遇到“痞子腔”
    鲍海英张之洞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也是。张之洞与李鸿章的区别是,他的骨子里有书生气,而李鸿章呢,则有点痞子腔。从张之洞向李鸿章“借钱”的事,就可以看出他们处事风格不同。那还是张之洞在当两江总督时的事。他搞城市建设,想把南京(当时叫江宁)建设得更加繁华,于是他决定搞马路扩建,这设想当然很好。可是,搞城市建设,没有钱怎么办?张之洞想尽各种办法,筹了不少,但根据预算,仍有20万两银子的缺口,怎么办?国库里没钱,张之洞想到了南京各大银行。可他不是要去银行借钱,而是带人

    特别文摘 2016年21期2016-12-05

  • 张之洞治赌棍
    清朝光绪年间,张之洞在湖北做制台。由于清王朝吏治腐败,大量无业游民涌入城市无事可做,赌风日盛,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尤其明顯。赌博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轻者家庭不和,重者倾家荡产,败坏社会风气。张之洞决心抓赌棍,希望他们迷途知返,各务正业。一天,衙役抓到四个赌棍。张之洞将四人收在监牢里,每人发铜钱一千,并拿出纸牌、骰子,叫他们在牢里赌三天三夜。除吃饭如厕以外,不许睡觉,不许休息,每人一千铜钱除输赢兑现以外,还要按规矩抽头。四个赌徒莫名其妙,但也只能遵制台吩咐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6年6期2016-10-21

  • 张之洞的特殊礼物
    ·程刚/文张之洞的特殊礼物·程刚/文张之洞是清末重臣,清廉勤勉,办实业,兴教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为后人所称道。这一年,年过半百的他又得一子,高兴不已。此时,孩子生母希望能找一个广州有名的酒楼,风光地办一场儿子的满月宴,也是想着自己嫁过来的时候没风光一回,这回补一下。张之洞听了她的打算后,当即表示同意,这位姨太太兴奋异常。一转眼,孩子满月的时间快到了。可张之洞是个工作狂,每天埋头办公,似乎把这事给忘了,姨太太见他没动静,心里非常憋屈。这一

    志苑 2016年4期2016-09-24

  • 张之洞的“新”与“旧”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无疑是有新思想的。他极力推动“洋务运动”,兴建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大批工矿企业,还创办两江书院等新式学校。他支持“戊戌变法”,并资助过维新派报纸。但有一点无须讳言,张之洞的“新”主要是体现在“用”与“术”上,其“体”其“道”还是“旧”的。有两个故事颇能说明张之洞基本价值观之“旧”。清政府庚子后推行“新政”,向外大批派遣留学生,其中,以留学日本者居多。湖北学生出洋前拜谒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张之洞很高兴,告诫说:“生等到西洋,宜努力求

    杂文选刊 2016年5期2016-05-12

  • 张之洞遗言
    4日,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生命走向了终点。这年他73岁。虽然病入膏肓,但张之洞头脑非常清醒,只要看看他在生命即将结束这天留下的遗言便可明了。遗言的一半是他给朝廷上了份奏折,请求朝廷把他身上的诸多要职一概免去,以让他“暂释重负”。另一半遗言,则是他留给几个儿子的。也许写奏折时过于激动和费思耗神,张之洞不久开始大出汗,汗稍止,他又想起要交代一些事。据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记载,当时,张之洞将几个儿子叫到床前,告诫他们,“勿负国恩,勿堕家学,必明君子小人义利之辨,勿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4期2016-04-11

  • “退一步”的智慧
    郑金仔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名声,连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总督大人把这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居然自己掏腰包,把那幅闹得满城风雨的画给买了下来。此举

    幸福家庭 2016年8期2016-04-08

  • 张之洞的学问遇到袁世凯的权术
    要乏术且无术的张之洞伸出援手,才好不容易从鬼门关撤步回头,觅得一线生机。张之洞与李鸿章是对手和政敌,积不相能,互不买账,可谓天下人皆知。张之洞与袁世凯的关系其实远非这么简单明了,他们若即若离,非友非敌,可以利用时彼此利用,可以帮衬时互相帮衬,明里较劲和暗中拆台,这类事情,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质而言之,张之洞对于袁世凯实有救命之恩。张之洞比袁世凯年长二十二岁,行辈为先,资望亦高,在他的心目中,袁世凯乃是行伍出身的粗人,这样的新贵斤两不足。徐树铮致书马通伯,其感

    领导文萃 2016年5期2016-03-23

  •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idong (张之洞) still felt that there was a place withi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for new thinking from afar.“Scholars today should master the classic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urpose of our early sages and teachers in establishing

    汉语世界 2016年2期2016-03-14

  • 张之洞的B面
    [文/尹成刚]张之洞,26岁考中探花后宦途顺遂,作为晚清重臣,将洋务事业和各项新政搞得有声有色,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辉煌的A面之外,他也有颇使人诟病的B面。◎屠财张之洞手笔很大,每担任一地长官,“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不仅大兴土木,还挥金如土,很多人指责他太浪费,送他一个“屠财”的外号。难能可贵的是,他屠财而不图财,为官清廉,“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足可为当今贪者鉴。1884年,政声良好的山西巡抚张之洞擢升两广总督,粤中舆情

    文苑 2015年25期2015-12-25

  • 张之洞考梁启超
    赵荣霞张之洞考梁启超赵荣霞一次,梁启超来到湖广总督府,投递名片,求见总督张之洞大人。张之洞是朝庭一品大员,为地方上办了不少实事,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德高望重。而当时的梁启超还不到20岁,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书生。张之洞本人曾考中过探花,见梁启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书生,有点看不起他,就打算给他一个下马威。张之洞穿着朝服,威严地坐于正厅,然后让梁启超进来。梁启超昂然而入,只向他作了一揖。看到梁启超年纪轻轻,气质不俗,张之洞心中一惊。为了考梁启超的才学,张之洞吟出了一付

    人生十六七 2015年25期2015-11-19

  • 梁启超妙答对联
    名片,求见总督张之洞大人。当时的张之洞是朝庭的一品大员,而且为地方上办了不少实事,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德高望重。当时的梁启超还不到20岁,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书生。张之洞本人曾考中过探花,见梁启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书生,有点看不起他,就打算给他一个下马威。张之洞穿着朝服,威严地坐于正厅上,然后让梁启超进来。梁启超昂然而入,只向他作了一辑。看到梁启超年纪轻轻,气质不俗,张之洞心中一惊。他说要考考梁启超的才学,便吟出了一副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

    文史月刊 2015年9期2015-10-31

  • 张之洞的B面
    尹成刚张之洞,26岁考中探花后宦途顺遂,作为晚清重臣,将洋务事业和各项新政搞得有声有色,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辉煌的A面之外,他也有颇使人诟病的B面。◎屠财张之洞手笔很大,每担任一地长官,“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不仅大兴土木,还挥金如土,很多人指责他太浪费,送他一个“屠财”的外号。难能可贵的是,他屠财而不图财,为官清廉,“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足可为当今贪者鉴。1884年,政声良好的山西巡抚张之洞擢升两广总督,粤中舆情大欢。谁

    文苑·感悟 2015年9期2015-07-05

  • 张之洞的“三不争”
    汤贵成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大力向朝廷举荐他,对后者有知遇之恩。然而,几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让袁世凯怀恨在心。有一次,袁世凯到张府做客,两人相谈甚欢,可是聊着聊着,张之洞居然趴在椅子上睡着了,让袁世凯非常尴尬。事后,张之洞登门谢罪,却在酒桌上再次睡着。张之洞素来有“兴居无节,号令不时”的毛病,想啥时睡就啥时睡,作息时间特别不靠谱,经常是下午三点睡觉,凌晨三点起来办公,官员想见他,就得整夜不眠。这已经成为官场内公开的秘密了,袁世凯虽然早有耳闻,但两次

    意林 2015年5期2015-05-14

  • 张之洞被“教育”
    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无论是学识,还是为官处世之道,皆在众人之上,他为清廷所立下的功劳,受人敬仰。可也正因为他才华过人,官居高位,所以他平日里待人便有些倨傲。凡在张之洞手下谋事的下属,素日来,深知他的这一特点,只因他权高位重,也不好说什么。可是,有一个布政使却偏偏对张之洞的傲慢无礼看不过眼,处心积虑地想“教训”张之洞一下。正巧一日,这位布政使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便告辞。按清朝的礼仪,张之洞应当把客人送至仪门。可张之洞只把他送到门厅就停下了。这时,这位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10期2015-01-29

  • “高考状元”的艰难成功路
    汤园林张之洞15岁参加乡试,就高中举人,成为轰动一时的“高考状元”。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在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时,一系列的打击接踵而至。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战火纷飞,最后一场京城的考试自然无限期延后,张之洞只好回老家。两年后,考试恢复,张之洞喜不自禁地北上。没想到,刚到京城不久,他便得知父亲战死的噩耗。按照祖制,他必须为父亲守孝三年。三年守孝期满,张之洞再次北上。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此次阅卷的考官居然是他的族兄张之万。张之洞欲哭无泪,因为按照有关规定,他必须回

    意林·少年版 2014年16期2014-10-21

  • 梁启超妙联巧对张之洞
    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梁启超到广州后,张之洞差人将一上联送于梁启超。联文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这上联狂傲无礼,且拒人千里之外。梁启超气度不凡,坦然对了下联,请来人回送给张之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名气更

    文史月刊 2014年5期2014-09-24

  • 张之洞的“三不争”
    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曾为自己立下“三不争”信条: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之人争闲气。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作为洋务派及早期改良派的基本纲领和总结概括。因此,毛泽东同志对他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评价甚高。张之洞不但在经济上促进洋务运动,在教育上更是推陈出新,政绩斐然。其兴学育才的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不与俗人争利,就是不与凡夫俗子、平庸粗鲁之辈争权夺利,以免落入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4年18期2014-09-22

  • 张之洞被“教育”
    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无论是学识,还是为官处世之道,皆在众人之上,他为清廷所立下的功劳,受人敬仰。可也正因为他才华过人,官居高位,所以他平日里待人便有些倨傲。在张之洞手下谋事的下属,深知他的这一特点,只因他权高位重,也不好说什么。可是,有一个布政使却偏偏对张之洞的傲慢无礼看不过眼,处心积虑地想“教训”张之洞一下。正巧一日,这位布政使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便告辞。按清朝的礼仪,张之洞应当把客人送至仪门。可张之洞只把他送到门厅就停下了。这时,这位布政使一脸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4年11期2014-05-14

  • 张之洞送客
    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之洞,因官居高位,又满腹经纶,所以一向自命清高,对僚(liáo)属多不放在眼里,失礼之举时有发生。僚属虽然心怀芥蒂(jiè dì),但又都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有一位姓肖的布政使对张之洞的这种做派大为不满,多次想直言张之洞的这一缺点,但碍于自己是张之洞的下级,不便直言犯上。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巧妙的点拨办法。一天,肖布政使又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向张之洞告辞。按清朝官场礼仪规定:总督在送布政使这一级别的官员时,应该送至总督府前的仪门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4期2014-03-22

  • 张之洞的“三不争”
    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曾为自己立下“三不争”信条: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之人争闲气。他不与俗人争利,就是不与凡夫俗子,平庸粗鲁之辈争权夺利,落入下流。张之洞自视甚高,严以律己。深知“利”字身旁一把刀,为官之道,应该清正廉明。故此,他对钱财势力看得甚淡,更不喜好参与官场争斗。有传张之洞睡眠从无定时,故此常常闹得随从幕僚苦不堪言。也因为睡眠问题,他得罪过不少人,袁世凯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张之洞身为长辈,曾力荐过袁世凯。因此,这位袁大人为了感恩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4年2期2014-02-18

  • 张之洞:一代名臣以退为进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连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把这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自掏腰包,把那幅画给买了下来。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从此对

    北方人 2014年2期2014-02-12

  • 大气香帅 小气老袁
    汤小小张之洞和袁世凯曾经一起共过事,作为长辈,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向朝廷举荐过他。当时,张之洞已是晚清督抚之首,有权有势有名望,袁世凯对他崇拜有加,也曾举荐他做军机大臣。俩人惺惺相惜,好得像亲兄弟,很有英雄相见恨晚的味道,然而,几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摧毁了他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友谊。有一次,袁世凯跑了老远的路,专门去拜访张之洞张之洞自然非常开心,万分感动,不仅列队欢迎,还好酒好菜招待。酒足饭饱,依然意犹未尽,相携着到屏风后密谈。正谈得不亦乐乎,张之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3年8期2013-12-16

  • 张之洞:一代名臣以退为进
    汤园林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也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此画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连属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把这个画家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自掏腰包,把那幅画给买了下来。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

    意林 2013年21期2013-05-14

  • “鍚荼壸”的故事
    明的呢?是清人张之洞。据《清碑类钞》记载,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一位监考生出身的候补知府进见,张之洞写了“鍚荼壸”三字说:“做官必须识字,你认得这三个字吗?”那位应声回答:“锡茶壶”。张之洞大笑。次日那位即回原籍。张之洞在咨文中写:“该守能识‘锡茶壶’三字尚可造就,让他读五年书再来应差吧。这位堂堂候补知府,也真是蠢才,不认识‘鍚荼壸’,还不认识”锡茶壶吗?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3期2012-08-15

  • 张之洞的B面
    尹成刚张之洞,26岁考中探花后宦途顺遂,作为晚清重臣,将洋务事业和各项新政搞得有声有色,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辉煌的A面之外,他也有颇使人诟病的B面。屠 财张之洞手笔很大,每担任一地长官,“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不仅大兴土木,还挥金如土,很多人指责他太浪费,送他一个“屠财”的外号。难能可贵的是,他屠财而不图财,为官清廉,“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这足可为当今贪者鉴。1884年,政声良好的山西巡抚张之洞擢升两广总督,粤中舆情大欢。

    百家讲坛 2012年12期2012-02-11

  • 肚量决定成败
    汤小小张之洞和袁世凯曾经共过事,作为长辈,张之洞非常欣赏袁世凯的才能,曾向朝廷举荐过他。当时,张之洞已是晚清督抚之首,有权有势有名望,袁世凯对他崇拜有加,也曾推举他做军机大臣。两人惺惺相惜,很有相见恨晚的味道。然而,几件小事却摧毁了他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友谊。有一次,袁世凯跑了老远的路,专门去拜访张之洞,张之洞非常感动,不仅列队欢迎,还好酒好菜招待。酒足饭饱后,二人依然意犹未尽,便相携到屏风后密谈。正谈得不亦乐乎,张之洞却靠在椅子上睡着了,谈兴正浓的袁世凯好不

    百家讲坛 2012年15期2012-02-11

  • 锡茶壶
    张之洞当两湖总督的时候,常常使他的下属官员感到难堪。由于他自己很有才学,便常出些“歪点子”捉弄下面的人。有一天,有个候补知府要拜见他。张之洞看了他的履历,知道这个人是监生出身,就有几分瞧不起他了。等到接见时,让手下人拿过纸笔,写了这样三个字:锡荼壸锡(yáng),指马头上的装饰物;荼,指苦菜;壸(kǔn),指宫里的道路。这三个字连在一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张之洞说:“做官必须得识字,那你认识这三个字吗?”候补知府一看,便说:“这是‘锡茶壶呀!”张之洞哈哈大笑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09年3期2009-04-10

  • 张之洞两遇“文抄公”
    黄郁南张之洞是清代重臣,外任督抚近三十年,光绪末年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有趣的是,张之洞先后两次遇上“文抄公”。一次使他声名大振,另一次则令他尴尬不已。1852年,十六岁的张之洞参加乡试,所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一文,深受考官欣赏,结果高中第一名(解元)。八年之后,一位名叫徐致祥的考生入京会试,所写《大学之道》一文,得到读卷官一致首肯,取为第一名(会元)。由于张之洞的解元卷与徐致祥的会元卷曾先后刊印颁布,细心的人终于发现,徐致祥的会元卷有三分之

    知识窗 1997年9期199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