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水量
- 监控施肥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式中,W为土壤贮水量(mm);h为土层深度(cm);ρ为土壤容重(g/cm3),本试验各土层ρ平均为1.250 g/cm3;ω为土壤含水量(%);ET为冬小麦生育期农田耗水量(mm);P为小麦生育期≥5 mm有效降雨量;W1、W2 分别为生育期某一时段开始和结束时土壤贮水量(mm);WUE为水分利用效率(kg/(hm2·mm)),Y为籽粒产量(kg/hm2)。1.5.2 小麦干物质量测定 在冬小麦返青期(RT)、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及成熟期等生育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11期2023-11-14
- 冀西北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贮水和入渗特征的影响
孔隙度、容重和贮水量等指标,计算公式为[6]:Wt=1 000pth(1)Wnc=1 000pnch(2)Wc=1 000pch(3)式中:Wt为土壤饱和贮水量(mm),Wnc为土壤最大滞留贮水量(mm),Wc为土壤最大吸持贮水量(mm);pt为总孔隙度(%),pnc为非毛管孔隙度(%),pc为毛管孔隙度(%);h为土层深度(m)。分析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贮水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用模型斜率判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特征变化差异,斜率越大则说明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3期2023-03-10
- 起垄覆盖栽培对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的影响
g)(2)土壤贮水量计算公式SWS=Σ(0.1·θmi·Vi·Hi)(SWS:土壤贮水量;θm为质量含水量;V为土壤容重;H为土层深度;i为土壤层)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并绘制图表;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起垄覆盖栽培对果园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由降雨量分布图(图1)可知,试验园区2016年果树生长期内,4—10月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7月(降雨量125.7 mm),8、9月降雨较少(只有4
北方果树 2022年6期2022-12-15
- 黄土旱塬区麦田休闲期降水与土壤贮水的变化特征
主导地位,土壤贮水量显著增加,即土壤水库“水位”上升;从播种到收割,整个生长期土壤贮水量显著下降,土壤水库放水占主导地位[5-6,18]。黄土塬区冬小麦田在休闲期降水的转化效率与生长季土壤水的消耗率呈现极显著的指数相关,降水增加使得土壤水分的补给次数增多,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19]。土壤水库效应的发挥受降水年型的影响较大,枯水年、平水年降水量虽少,但对土壤水分的补充作用较丰水年明显[8]。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分时空动态,尤其是脉冲式降水及其他极端天气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6期2022-11-09
- 秸秆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土壤水分和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以明显提高土壤贮水量,其中配施氮肥300 kg/hm处理在2个试验年份中,最高可分别增加13.6%和22.1%;郑欣荣等发现,秸秆还田在水分入渗过程中具有阻水性,使水分在秸秆层停留时间较长,提高了浅层土壤的含水率;白伟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作用于耕层构造,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还田量13 500 kg/hm效果最好;而也有研究表明,9 000 kg/hm的秸秆还田量效果最好。作物秸
水土保持学报 2022年5期2022-10-10
- 免耕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米轮作模式土壤贮水量、作物耗水特性、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以期为河南省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定位试验于2014—2017年在河南省中部禹州农业试验基地(34.16°N,113.15°E,海拔100 m)进行。该地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4.9 mm,其中60%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份,存在较严重的季节性干旱。该地区的土壤为褐土,黄土性母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均匀,土壤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6
- 祁连山浅山区退耕地土壤质量及植被变化研究
据分析土壤吸持贮水量、滞留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由式(1)—式(3)计算:Wc=1000×Pc×h(1)Wo=1000×Po×h(2)Wt=1000×Pt×h(3)式中:Wc,Wo,Wt分别为土壤吸持贮水量、滞留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mm);Pc,Po,Pt分别为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h为土层深度(m)[11]。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植物生长状态以及植被空间分
林业资源管理 2022年3期2022-08-09
- 冀西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特征
能[2]。土壤贮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厚度与土壤孔隙状况,土壤水分入渗与地表径流、表土结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状况、土壤持水量及植被特征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3]。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及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质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入渗特征[4]。因此,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入渗和水分贮存规律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植被保持水土与涵养水源能力、防止地表径流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2年3期2022-07-30
-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小麦水分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土壤贮水量Sw=d×r×w/10式中,Sw为土壤贮水量(mm),d为土层厚度(cm),r为土壤容重(g/cm3),w为土壤含水量(%)。1.3.1.2 耗水量ET=P+W1-W2式中,ET为土壤耗水量(mm),P为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mm),W1和W2分别为播前和收获后0~80cm土层内的土壤贮水量(mm)。1.3.1.3 降水利用效率RUE=Y/P式中,RUE为降水利用效率,Y为小麦籽粒产量(kg/666.7m2),P为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mm
新疆农业科技 2022年3期2022-07-06
- 粉垄与覆膜对宁南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4.5 土壤贮水量[18]W=h×a×b×10(2)式中,W为土壤贮水量,mm;h为土层深度,cm;a为土壤容重(干基),g·cm-3;b为土壤质量含水量,%。1.4.6 气象数据 降雨量和气温等数据来源于试验基地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TRM-ZS2型,锦州阳光气象科技有限公司)。1.4.7 马铃薯产量 在马铃薯收获期,分小区进行测产,根据马铃薯商品薯分级标准分别记录大(单薯质量大于150 g)、中(单薯质量75~150 g)、小薯(单薯质量小于75 g)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年2期2022-03-26
- 不同栽培模式下轻木生长情况与土壤生态效应比较
1]、增加土壤贮水量[12,13]。目前国内外关于轻木可持续栽培模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希望我们的研究为轻木原料国产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研究以2017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构建的4.7 hm2轻木基地进行(21°55′N、101°14′E,海拔510 m)。该地区年平均气温 21.5℃,年平均降雨量 1 500 mm 左右。该地区属于西南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变化明显,一年可分为旱季和雨季,5—10 月为雨季,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1期2022-03-22
- 黄土坡面苜蓿种植比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t不同土层土壤贮水量计算公式:W=10θH。(3)式中:W为土壤贮水量,mm;H为土层深度,cm。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地下水较深,深层土壤水分变化很小[3],坡面小区为多年生苜蓿及自然荒草地,无径流产生,因此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ET=P-ΔW。(4)式中:ET为蒸散量,mm;P为降水量,mm;ΔW为土壤贮水量季初与季末的变化量,mm。3 结果与分析3.1 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雨季前后坡面不同苜蓿种植比例小区0~300 cm土层含水量分布及其变异(图3)表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1年6期2022-01-06
- 旋耕深度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水分特性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深度提高了土壤贮水量和作物地上、下部生长发育。然而, 耕作深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作物而异, 当旋耕深度增加到40 cm 时, 产量反而下降[26]。但对于块茎类作物如马铃薯, 增加旋耕深度一方面能够优化土壤的水分特性, 提高土壤水肥供应能力而增强抗旱性; 另外, 疏松的土壤有利于块茎生长, 这同样是提高产量的一个积极因素。进一步加深旋耕深度将会促进水肥在土壤中的运移, 是否具有进一步提升产量和作物抗旱性的作用, 并通过影响作物的耗水进程以缓解季节性干旱
作物学报 2021年1期2021-12-17
-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景电灌区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田不同土层土壤贮水量随玉米生育期的动态变化,现总结如下。由表1 可以看出,拔节期较苗期,处理1 土壤贮水量增幅最大,达48.89%,这是由于苗期调亏灌溉造成处理1 土壤贮水量降低,复水后土壤水库得到补偿,贮水量显著增加,处理2 增幅最小,仅为17.02%,这是由于拔节期调亏灌溉造成处理2 土壤贮水量降低,造成贮水量增幅较小。该生育期高贮水量为后期玉米正常生长奠定了良好的水环境。拔节期至成熟期,由于大气温度升高,棵间蒸发增大,果树腾发作用造成耗水量增大,因此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0期2021-12-02
- 耕作对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休闲期末期土壤贮水量和休闲期蓄墒率,其中降水年型是休闲末期土壤贮水量和休闲期蓄墒率变化的主导因素。休闲末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表现为丰水年型(430.6)>欠水年型(405.9)>平水年型(381.5);NT(417.4)>ST(402.3)>CT(398.2);丰水年型NT处理休闲末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最高(438.5),平水年型ST处理最低(370.2);休闲期蓄墒率(%)表现为丰水年型(27.1)>欠水年型(26.6)>
中国农业科学 2021年14期2021-07-30
-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变不同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作物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但高氮肥不利于胡麻产量的增加以及农艺性状的改善[17]。目前,随着对胡麻需求量日益增大,高效的栽培措施至关重要,但关于氮肥运筹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18]、小麦[19-20]等大宗作物上,且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过程的研究较多,针对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氮肥运筹对胡麻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在西北半干旱区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及施肥时期对旱地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从而达到降低土壤耗水
西北农业学报 2021年5期2021-06-28
- 毛乌素沙地杨柴和黑沙蒿灌丛土壤水分状况及水量监测
ΔW为某一时段贮水量的变化值;ΔQ为200 cm水分渗漏或补充;R为地表径流量;W1为测定初期土壤贮水量(mm);W2为测定末期土壤贮水量(mm)。试验地降雨强度弱,无地表径流。由于地下水位埋深(D>8 m),土壤无渗漏和补充,所以灌丛水量平衡方程简化为:G=P-ΔW.土壤某层次的贮水量测定方程为[10]:W=0.1×V×H.式中:W为某层次土壤贮水量(mm);V为某层次体积含水量(%);H为某层次土壤厚度(cm)。1.3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的录入与统计采用
新疆农业科学 2021年5期2021-06-07
- 海南保梅岭自然保护区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水文特性分析
析土壤水分不同贮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Wc为土壤水分吸持贮水量,Wt为土壤水分饱和贮水量,Wnc为土壤水分滞留贮水量;Pc为毛管孔隙度(%),Pt为总孔隙度(%),Pnc为非毛管孔隙度(%);h为土层深度(m)[11]。试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10和SPSS20.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法(SSR)分别检验不同类型林分、不同土壤层次下土壤各物理—水分指标间的显著性差异。2 结果与分析2.1 土壤
热带林业 2021年1期2021-05-24
- 覆膜秸秆还田对旱作农田土壤水温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4.4 土壤贮水量W=∑h×ρ×b×10式中,W为土壤贮水量(mm);h为土层深度(cm);ρ为土壤体积质量(g·cm-3);b为各层土壤质量含水量(%)。1.4.5 土壤耗水量ET=W1-W2+T+R+C-D+I式中,ET为全生育期耗水量(mm);W1为播前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W2为收获后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T为生育期有效降水量(mm),I为灌溉量(mm),R为地表径流(mm),C为地下水流入根部水量(mm),D
西北农业学报 2021年4期2021-05-19
- 绿肥压青茬口麦田贮水量与红蜘蛛、茎基腐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响,而有关麦田贮水量对红蜘蛛、茎基腐病的影响已有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不同海拔高度、建立不同绿肥压青茬口,明确不同海拔夏闲期绿肥压青茬口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的麦田贮水量、红蜘蛛发生量、茎基腐病发病率及麦田贮水量与红蜘蛛发生量、茎基腐病发病率相关性,旨在为实施绿肥压青选择适宜区域及绿肥压青模式提供理论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区概况试验于2018—2019年在2个海拔高度试验点进行。其中海拔459.00 m试验地(以下简称低海拔点)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4期2021-03-24
- 黄土高原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影响因子通径分析
理化性质。土壤贮水量的计算公式为:s=10h(θ10+θ20+…+θ120)。(1)式中:s为土壤贮水量,mm;h为土层深度,cm;θ为土壤体积含水量,cm3/cm3,其下标为土层深度。表1 样地概况3 通径分析原理通径分析是Sewall Wright于1921年提出的分析方法[13]。通径分析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计算通径系数,排除度量单位和自变量变异程度的影响,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区分[14]。通径分析的分析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通径分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21年1期2021-03-03
-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状况及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00 cm土层贮水量和农田休闲效率, BM与PM差异不显著。2015—2018年BM贮水量分别较CK增加了9.5、14.2、25.0和39.0 mm, 定位连作4年收获时, 0~200 cm土层PM、BM、CK贮水量分别为347.5、345.5和320.0 mm。BM和PM降雨休闲效率分别较CK提高39.63%和43.98%。BM在小麦出苗率、有效穗数与成穗率方面与PM基本相当, 显著高于CK。旱年BM出苗数量较CK提高15.87%, 有效穗数除2015年
作物学报 2020年12期2020-11-27
- 长期定位免耕和施有机肥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耕能够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作物产量[5,6]。传统深翻、耙耱保墒等技术在夏季休闲期蓄水率为35.%-38.6%[7],而免耕和少免耕能减少径流和蒸发[8,9],提高播前土壤有效水分含量[10]。近年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农业研究的主要方向,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贮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更明显[11]。前人对免耕和施有机肥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侧重于土壤呼吸速率[12]、土壤酶活性[13]、微生物[14,15]等方面,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生育
节水灌溉 2020年10期2020-10-19
- 不同肥料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膜覆土穴播小麦贮水量,耗水量的变化规律,揭示不同施肥条件对春小麦干物质累积、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区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田间试验于2017~2019 年在甘肃中部旱作区进行,是从2013 年开始布置的定位试验。该试验研究区土壤类型为黄绵土,0~200cm 土壤平均容重为1.25g/cm3,土壤肥力中等,农业类型为雨养农业,但该区年均降雨量少,大多集中在7、8、9 三个月。2017 年全年降雨量4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5期2020-09-27
- PAM与SAP联合施用对旱作坡耕地的水分保蓄影响
间含水率、累计贮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找最佳施用方式、施用量,为旱作坡耕地种植马铃薯保水、稳产和增产提供技术模式和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试验地位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卓资县福生庄乡,地处北温带,海拔1 4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2.9 ℃,最低气温-38.2 ℃,极端最高气温为35.2 ℃,无霜期90~110 d。年均降水量为100~300 mm,年均蒸发量为2 900~3 100 mm,年平均湿度45%,年均风速2.8 m/s[1
节水灌溉 2020年8期2020-08-24
- 免耕直播对谷子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播种条件下土壤贮水量的变化,对比两种处理下的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探讨气象因子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黑龙港地区谷子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本试验于2011—2013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试验站进行,供试品种为衡谷10号,前茬为小麦。试验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旋耕播种(CT,麦茬粉碎还田后旋耕播种谷子)和免耕播种(NT,麦秆粉碎灭茬后直接播种),各处理小区面积为6.4 m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年3期2020-07-28
- 喷灌水肥与种植密度互作对水氮利用效率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计算时段末土壤贮水量的变化量.土壤贮水量计算公式为W=0.1rvh,式中:W为土壤贮水量,mm;r为土壤质量含水量,%;v为土壤平均干容重,g/cm3;h为土层深度,cm.产量及构成因素:在成熟期测产,测产小区面积为1 m2,脱粒风干后调查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籽粒质量含水率计为13%,最后折算成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计算公式为WUE=Y/ET,式中:Y为冬小麦籽粒产量,kg;ET为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mm.1.4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20年6期2020-06-28
- 覆膜和补水灌溉对旱作马铃薯田水分利用的影响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结合补灌能提高0~200 cm土层的贮水量[22];覆膜结合补灌能显著改善谷子群体结构,谷子产量较露地提高10.1%~18.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7%~19.4%[7,8]。王亚军等[25]研究表明,当补灌量为45 mm时,既可提高西瓜的水分利用效率又不降低西瓜的含糖量;当补灌量大于67.5 mm时,土壤贮水利用率明显降低且随灌水量增加,灌水经济效益降低。冀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滴灌已然成为区域规模化灌溉马铃薯生产的高效替代方式,
节水灌溉 2020年4期2020-05-28
- 地表覆盖对大豆田土壤水热盐及产量的影响
农田覆膜的土壤贮水量都高于裸地处理。同时,也有相关研究认为地膜在降雨充足的年份里具有良好的保水作用,在缺水年效果则不显著[9]。相似地,秸秆覆盖的作物增产与减产效应也因生产条件的不同而各有展观[10]。土壤水分和温度紧密相关,温度影响着土壤水分循环,而水分又牵制着温度升降。基于研究角度的差异,地表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有所不同。目前,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和秸秆覆盖的降温效应已得到普遍认可[11-13],但也有研究表明覆膜处理并非在全生育期都具有增温效应,只
水土保持通报 2020年1期2020-04-15
- 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对谷子田间土壤贮水量、温度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试验探讨了不同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5 年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西庄村进行。试验田0~20 cm 土壤有机质含量17.9 g/kg,全氮含量1.65 g/kg,铵态氮含量6.03 mg/kg,碱解氮含量66.2 mg/kg,有效磷含量18.9 mg/kg,速效钾含量154.0 mg/k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12期2019-12-19
- 等高反坡阶措施对滇中红壤坡耕地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2-3]。土壤贮水量可以系统地研究不同时段坡耕地的土壤水分利用情况,反映了土壤水分的真实值[4],可通过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厚度的乘积得到[5]。已有研究[6]表明,采取合理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轻风蚀和水蚀,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如郭清毅[7]和郑洪兵[1]等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结合深松能有效改善耕层结构,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及贮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杨永辉等[8]研究认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入渗性能和坡面降雨利用潜力。贺慧丹等
水土保持研究 2019年6期2019-10-19
- 铁尾矿不同复垦模式土壤贮水能力及入渗特征
1-2],土壤贮水量和入渗率是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水文参数[3]。研究表明,土壤入渗性能越好,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水越多,植物生长发育越有利,还可以形成壤中流,减少地表径流,抑制土壤侵蚀的发生[4-5]。目前,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工矿区,土壤水分的运移维系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6-8]。研究水分入渗规律对合理利用调控矿区水资源、降低水土流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铁尾矿是矿区开采矿石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国作为全球第2大铁矿石生产国由于选矿技术限制铁尾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年4期2019-09-04
- 穴播条件下地膜覆盖及播种量对春小麦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不同土层的土壤贮水量(mm)及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消耗量[5,18-19]。(4) 土壤盐分。在采集土壤水分样品时,以10 cm土层为1层,分层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电导法测定不同土层的土壤电导率,然后换算为不同土层的土壤水溶性全盐质量分数[5,18-19]。Y=3.471L+0.015(1)式中:Y——土壤盐分质量分数(g/kg);L——25 ℃时待测土壤1∶5土壤水浸出液的电导率(mS/cm)。(5) 春小麦经济性状。成熟期以1.0 m2为单位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6期2019-06-14
- 增施有机肥对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3.1 土壤贮水量和耗水量测定 分别于播前及小麦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测定0~300 cm土壤含水量,每20 cm为1个步长分层测定,计算水分利用效率和各生育时期贮水量。计算公式:SWS=Ws×b×d/10。式中,SWS为土壤贮水量(mm),Ws为土壤含水量(%),b为土壤容重(g·cm-3),d为土壤深度(cm)。△ET =SWSa-SWSb。式中,△ET为生育期阶段耗水量(mm),SWSa为某生育时期开始时的土壤贮水量(mm),SWSb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2期2019-03-15
- 立式深旋松耕对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00 cm土壤贮水量,全小区收获计算块茎产量。图1 马铃薯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技术Fig.1 Potato micro-furrows on ridges and planting with plastic mulching1.3 试验区2016-2017年降水量根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气象资料统计,试验区2016年属严重的欠水年份,马铃薯生育期内降水量为179.3 mm;2017年为平水年(未计11-12月降水量),马铃薯生育期内降水量为353.5
草业学报 2018年12期2018-12-20
- 海绵植物对提高温州高铁新城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数据分析土壤贮水量计算土壤贮水方式可分为滞留贮水量和吸持贮水量,2者所持水量之和即为土壤饱和贮水量,公式为:式中:Wc、Wnc、Wt分别为吸持贮水量(mm)、滞留贮水量(mm)、土壤饱和贮水量(mm);Pc、Pnc、Pt分别为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h为土层厚度(m)。用SPSS18.0软件对不同种植模式各土层的土壤渗透性能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土壤渗透性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植物土壤的贮水特征土壤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2期2018-10-26
-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补灌对土壤水分利用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物生育期的土壤贮水量,进而提高作物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及籽粒产量等[8]。沟垄集雨结合农作物需水关键期进行有限补灌,能大幅提高作物的产量、灌溉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12-14],从而减少灌溉用水,是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技术途径[8-9,13-14]。已有诸多研究关注于旱作农田垄膜沟种栽培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2-14],而将农田沟垄集水种植技术与限量补灌相结合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基本设想,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分析不同时期补灌对半干旱区土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年4期2018-08-08
- 两种土壤质地麦田贮水量与表层土壤水分的关系
不同,这对土壤贮水量及其纵向分布亦会造成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尚缺乏不同质地麦田土壤贮水量与表层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报道。我国黄淮和北部冬麦区土壤质地多属壤土, 其中以砂粉土最多, 黏土所占比例很小[17]。本试验选择粉壤土和砂壤土两种土壤质地麦田,在冬小麦生育期间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溉时期和拟湿润层深度实施补充灌溉,制造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及其纵向分布的差异,探讨冬小麦生长期间一定深度土层土壤贮水量变化与表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黄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7期2018-07-27
- 高寒草甸土壤贮水量对封育措施的响应
但较少涉及土壤贮水量、持水能力及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本研究以三江源玛沁县高寒草甸为研究区域,针对土壤贮水量对封育措施响应的问题,选择封育和自然放牧地为试验区,在定期测定土壤湿度、持水量、容重、孔隙度等指标的基础上,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封育措施下土壤容重、持水能力、贮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机制,以期为生态治理工程实施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本研究在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进行,玛沁地区位于青海
水土保持研究 2018年3期2018-04-11
- 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对土壤水分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机质,提高土壤贮水量,改善果园立地环境,渭北旱塬开展了人工生草,但人工生草存在着与果树争水[26-29]及争肥的问题[30-31],国外雨养果园也有相似报道[32-34],导致果园人工生草难以开展。自然生草经过多年的自然汰选,春季萌发早,秋季枯黄迟,耗水量少,能够有效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促进果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35-37]。果园自然生草投资少,易管理,目前已成为国内果园土壤管理发展的新方向[35-37]。渭北旱塬苹果园以乔化密植为主,果园郁闭度高,通
农业工程学报 2018年3期2018-03-01
- 覆膜、沟垄作对旱作农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叠加效应
渗, 增加土壤贮水量, 提高了降雨利用率;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覆盖技术[8-9](地膜、沙田、秸秆)减少了土壤蒸发, 提高了土壤水分有效性, 具有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10-12]。近年来, 甘肃省发明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地膜覆盖与垄作沟播技术的集成, 创造了垄上覆膜集雨区与沟内作物种植区两个微生境, 具有良好的集雨、拟蒸、保墒作用, 有效地解决了半干旱区水热资源不足问题。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较半膜平作产量提高26.8%,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
作物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1
- 黄土旱塬的农林用地土壤水文特点
再对样地的土壤贮水量、地区降水量等进行测定。2.1 选择合适的样地 因为当地的苹果产业发展迅速,农作物种植主要以苹果种植为主,所以果园样地选择苹果样地,在选择合适的苹果园后,要在果园内进行定期的病虫害防治和杂草清理。农田用地则以玉米地和小麦地为主,适时播种收获。2.2 土壤中含水量的测定 应布设监测点,不同的样地分别布设相同的监测点,一般设置6~7个监测点。监测仪器采用中子仪,连续测定210 d,每个月测定2次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以供分析研究。2.3 测定降雨
江西农业 2018年11期2018-02-11
- 不同覆膜时期对宁南山区土壤水热环境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平种相比,不同覆膜时期下尤其是秋覆膜可增加马铃薯地土壤表层温度,增加幅度可高达1.0 ℃。秋覆膜处理增加了早春时期土壤温度、降低马铃薯苗期土壤日温差。不同覆膜时期尤其是秋覆膜处理下马铃薯苗期土壤贮水量增加41.5 mm,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后20~60 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且在平水年和欠水年不同覆膜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秋覆膜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可达34543 kg/hm2,增产40.8%。土壤水分利用
草业学报 2017年12期2017-12-22
- 牧压梯度下高寒草甸实际蒸散量及植物生产水分有效利用率的研究
G)试验地土壤贮水量和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植被实际蒸散量动态变化,并对不同牧压梯度下高寒草甸的水分有效利用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牧压梯度下土壤贮水量在生长季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表现为5月、6月高,7月低,8月以后缓慢升高。5月8日到9月28日0~5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为CK>HG>LG>MG,分别为(222.82±7.07),(199.71±4.52),(189.00±4.37)和(187.69±3.93) mm,表明放牧使土壤贮水量减小,统计分析
生态环境学报 2017年9期2017-10-16
-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区休闲期土壤贮水效率及其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m土层多年平均贮水量半湿润区为9 1mm,贮水效率为30.7%,半干旱区为32 mm,贮水效率为16.5%,且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气候区休闲期贮水量和贮水效率差别较大;(2)黄土高原旱作区1 m土层贮水量从土壤解冻至封冻期间基本呈波谷型分布,休闲期为主要贮水阶段,冬小麦返青—开花期为休闲期贮水的主要消耗阶段。半湿润区休闲期土壤贮水量主要消耗在起身至开花期,半干旱区主要消耗在越冬至拔节期;(3)黄土高原旱作区播种—越冬前消耗0—40 cm土层贮水,越冬-起身期
生态学报 2017年17期2017-10-13
- 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贮水量和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集雨种植对土壤贮水量和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宋兴阳1,王 琦1,胡广荣1,李富春1,王鹤龄2(1.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2.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土壤结皮)和不同沟垄比(60∶30,60∶45和60∶60
草原与草坪 2017年3期2017-07-19
- 秸秆覆盖与深松垄作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
对于土壤水分及贮水量的影响,同时,希望得到灌溉后深松处理及秸秆覆盖对于不同深度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这些结果对于探索适宜该区域生产和生态的耕作方式以及秸秆覆盖模式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 试验区概况试验设在黑龙江省肇州县双发乡,该处为黑龙江省典型的玉米种植区,地处45°17′N,125°35′E,属于大陆性温寒带气候,5-9月多年平均降雨量393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733 mm,大于10 ℃有效积温2 845 ℃,无霜期138 d。属于黑
节水灌溉 2017年11期2017-03-21
- 两种利用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贮水特性研究
复垦地土壤饱和贮水量和非毛管贮水量明显低于普通农地,但毛管贮水量高于普通农地。(3) SL样地和GL样地1 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和总贮水量分别较CK样地高7.8%,12.3%和23.5%,34.9%,但两种复垦地与普通农地1 m土层含水量和贮水量的差异在60—100 cm最大。煤矸山; 重构土壤; 土壤贮水能力; 植被恢复煤矸石是井工开采和洗煤排放的废弃物,其产生量约为原煤产量的15%或更多。当前,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累计已超7.4×1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2期2016-10-25
- 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了123.4 mm,优化了土壤水分状况。黑色地膜;覆盖;土壤水热效应;马铃薯;产量陇中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1],水资源短缺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2]。地膜覆盖能够显著降低棵间蒸发而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明显改善旱地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3-6]。对于喜温作物而言,它实现了土壤水分和温度对作物发育的协同作用。但是,对于马铃薯等喜凉作物而言,透明地膜覆盖造成的土壤温度过高会对其生长形成胁迫
生态学报 2016年16期2016-10-25
- 祁连山区林地的土壤贮水量坡位响应
山区林地的土壤贮水量坡位响应王彬1,于澎涛1†,王顺利2,王彦辉1,刘贤德2,金铭2,张学龙2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100091,北京; 2.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734000,甘肃张掖)摘要:同一坡面上不同坡位土壤贮水量差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坡面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指导坡面植被恢复和坡面治理。对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阴坡上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分析表明:1)生长季平均土壤贮水量自坡上到坡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年3期2016-07-19
- 滨海设施黄瓜的减蒸技术研究
黄瓜品质、土壤贮水量变化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滨海设施黄瓜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于2013年7~12月在滨海(宁河)核心示范区进行。供试黄瓜品种为津禧5号,2013年9月14日定植。土壤为重壤质潮土,含有机质25.26 g/kg、水解氮 355.5 mg/kg、速效磷 483.2 mg/kg、速效钾992.5 mg/kg、全氮 1.556 g/kg、全磷 1.187 g/kg、全钾26.63 g/kg。1.
长江蔬菜 2015年2期2015-12-12
- 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对马铃薯耗水规律的影响
00 cm土层贮水量均超过试验设计灌溉量,因此,2013年只有全膜覆盖双垄沟播(PM)和裸地种植(CK)2个处理。1.4 试验测定及方法用烘干法在2穴马铃薯中间位置分别测定播前、收获后及全生育期0~300 cm土壤含水量(20 cm一层),并根据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块茎生长期0~100 cm平均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灌溉。马铃薯成熟后,全小区收获并考种,称鲜薯质量,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制表绘图,DPS 11.5软件进行分析方差
长江蔬菜 2015年4期2015-12-08
- 黑土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土壤孔隙与贮水特性
用公式计算土壤贮水量:Wc=h×Pc×10Wac=h×Pac×10;Wt=h×Pt×10式中:Wc、Wac、Wt分别为土壤吸持贮水量、土壤滞留贮水量、土壤总贮水量;h为土层深度;Pc、Pac、Pt分别为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3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复合模式土壤容重土壤容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土壤的孔隙状况和土壤的贮水能力。一般土壤容重低,说明土壤结构疏松、孔隙较多,从而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由图1可以看出,各复合模式和纯
防护林科技 2015年6期2015-06-10
- 马铃薯滴灌效益试验研究
土壤含水量及贮水量。①供试马铃薯播种前在整个试验地块均匀布设3个测定点,按照每20cm一个取样层,测定0—200cm深层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②马铃薯生育期间每半个月一次,分处理按照每20cm一个取样层,测定0—60cm深层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③马铃薯收获后分处理按照每20cm一个取样层,测定0—200cm深层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2.2 马铃薯生育期。分处理记载马铃薯播种期、出苗期、团稞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膨大期、成熟期和收获期。2.3 马铃薯生长状况
科技视界 2014年17期2014-07-07
- 松华坝水源地不同植被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
壤的非毛管孔隙贮水量式中:V非——土壤的非毛管孔隙贮水量(t/h m2);P非——非毛管孔隙度(%);D——土层深度(m)。土壤的最大贮水量式中:V——土壤的最大贮水量(t/h m2);P——土壤的总毛管孔隙度(%);D——土层深度(m),本文按0.6 m 计算[10]。3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尤其是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土壤容重的大小与土壤紧实致密情况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土壤的孔
水土保持研究 2013年4期2013-09-14
- 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时土壤剖面初始贮水量;W2为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贮水量。公式(2)可以简化为ET(mm)=P-(W2-W1)。2 结果与分析2.1 长期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2.1.1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玉米籽粒产量结果(表3)表明,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和秸秆养畜粪肥还田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主要是因为秸秆还田能使玉米苗全苗壮,根系发达,植株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提高,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增加,可较好地解决深施肥与春季保墒捉全苗的矛盾和秸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年2期2013-09-12
- 地面不同垄沟形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5 土壤贮水量计算与数据分析式中:W为土壤贮水量(mm),h为土层深度 (cm),ρ为土壤容重(g/cm3),b为质量含水量。利用完全随机模型分析不同沟垄比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将3次重复收集的数据用SPSS 15.0与Excel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P<0.05)。2 结果与分析2.1 膜垄的土壤水分比较试验处理分为两组,第1组为膜垄(MR),第2组为土垄(SR)和平作。根据沟垄集雨土壤水分特征将集雨时期分为集雨前期(4月下旬至5
草原与草坪 2012年5期2012-06-04
- 黄土旱塬区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盖处理下的土壤贮水量均高于不覆盖,M 600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0~1m和 0~2 m),显著性水平 P﹤ 0.01,秸秆覆盖量越大,保水效果越好,整个生育期内,0~1m土层土壤平均贮水量M 600较CK提高了 12%,0~2m土层土壤平均贮水量 M 600较 CK提高了 13.6%。其中秸秆覆盖处理能明显增加产量,m300处理的增产效果表观上高于 M 600处理,但差异不显著,M 300处理能明显增加水分利用效率(P﹤ 0.05),而地膜覆盖的增产
地下水 2011年1期2011-01-27
- 陕北生态退耕区植被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用,可通过土壤贮水量和入渗性能来表征[1]。土壤贮水量作为评价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和水文参数,其大小与土壤厚度、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2]。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等土壤物理性质密切相关,同时受植被类型、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坡向、坡度及坡位等立地因子的制约[3]。以往研究缺乏对不同植被层间系统和深入研究且缺乏重复检验。本文以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对县城周边典型生态退耕区植被群落土壤贮水量和入渗率进行比较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0年4期20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