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

  •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山左口−泗洪断裂活动特征变化及成因分析
    710077)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活动断裂,其活动方式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多期性及复杂性,在不同区段及不同的分支断裂上表现为不同的活动特征[1-2]。有历史纪录以来,该断裂带上曾发生了多次 7 级以上大地震,如1668 年7 月25 日山东郯城8.5 级大地震,1888 年6 月13 日渤海7.5 级地震,1969 年7 月14 日渤海中部7.4 级地震,1975 年2 月24 日辽宁海城7.3 级地震[3]。张继红[4]、翁爱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3年12期2024-01-09

  • 5.5级地震,为何震感传得这么远
    北平原地区,位于郯庐地震带西侧,这片地方不是一个明显的地震带,属于相对来说比较弱的地方。相关资料显示,郯庐地震带是郯庐断裂带上多发地震的一部分,近南北方向分布。郯庐断裂带南起湖北武穴地区,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跨越渤海,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常以破坏性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不过,这样巨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2期2023-08-11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00810 引言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深大断裂带(李家灵等,1994a),在中国境内长2400 km,从湖北广济,向北经过山东郯城,跨过渤海湾,一直延伸到俄罗斯(朱光等,2004;Xu, 1993).郯庐断裂带起源于印支期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的碰撞,并于早白垩世发生大规模的左行平移(Yin and Nie, 1993;Li, 1994;朱光等,2001);在晚白垩世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又发育了强烈的伸展活动(朱光等,2001,2004,2008;

    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3期2023-03-15

  • 郯庐断裂南段怀远—池河北西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 ——来自韭山东北缘的地质证据
    怀远—池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处在郯庐断裂带活动性逐渐减弱的地段。为获取断裂活动的地质证据,选取安徽韭山东北缘进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表明,韭山东北缘的线性地貌受断裂活动控制,在调查揭示的多个剖面中,断层表现出一致的活动性质,走向NW,倾向NE,倾角70°左右,具有正断性质;断层垂直断距在第四系中由下往上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在第四纪覆盖层中,说明断裂具有多期活动,进入中更新世后活动性逐渐减弱。通过跨断层探槽剖面分析及测年结果可知

    地质论评 2022年6期2022-12-03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跨断层短水准形变特征初步分析*
    31200引言因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布设的跨断层水准场地分布于多个省市、场地类型比较复杂、资料使用受限等原因,仅见到针对单个台点测量资料的分析文章散见于相关研究刊物[1-8]。这些研究成果侧重利用单台资料开展异常讨论、地震预测及震例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利用多台点跨断层短水准资料针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开展断层活动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工作还不多,且目前已开展的工作多侧重于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研究[9-12]。相关学者利用多台点跨断层水准资料在其他断裂带上开展了针对断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11期2022-10-28

  • 基于Benioff应变能量释放对郯庐地震带中南段未来地震活动活动分析
    明2008年以来郯庐断裂带中南端地震活动趋于活跃;2019年之后中国地震局进行地震趋势综合分析,明确提出“苏鲁皖交界至南黄海”为全国重点危险区之一,未来郯庐地震带中南段地震危险性有升高趋势[8]。2011年以来该区域相继发生安庆4.8级、桐城3.6级、九江4.6级、合肥长丰3.2级、六安4.3级、天长3.0级和定远3.3级等多次中等强度地震,中等地震活动水平较前期显著增强并持续活跃。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搭建Benioff能量应变释放模型,基于各种方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7期2022-10-25

  • 郯庐断裂带五河段几何展布和结构特征
    230031)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NNE走向的活动断裂带,自1957年航磁大调查中被发现以来,已有50余年的研究历史。郯庐断裂带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在空间上表现为分段差异活动,在时间上则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徐嘉炜等,1992;朱光等,2005)。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学者对郯庐断裂带分布在山东及苏北境内的中段,即昌邑—大店断裂、白芬子—浮来山断裂、沂水—汤头断裂、鄌郚—葛沟断裂和安丘—莒县断裂等5条近平行的断裂系开展了丰富的研究工作,并且认

    四川地震 2022年3期2022-09-25

  • 中国东部新太古代末期构造演化 ——来自古老陆核构造恢复的启示
    , 2017)。郯庐断裂多阶段的构造活动,使东部陆块内大量太古宙岩石-构造单元发生较大规模的位移(Zhuetal., 2005)。例如,华北克拉通内太古宙铁矿主要以鞍山型BIF铁矿(Algoma型铁矿)为主,BIF铁矿为后期的变形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标志层。齐大山铁矿和弓长岭铁矿具有相同的矿床地质学特征(Hanetal., 2014),它们被汤河-寒岭左行走滑断层错开(图1b, Tian and Nutman, 2022)。深入剖析这些太古宙铁矿的分布和构造特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7-19

  • 多源遥感揭示的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及邻区特征
    号,430079郯庐断裂带是东北亚一条规模宏大的NNE走向活动断裂,它既是一条构造运动强烈的变形接合带,也是中国东部平行于太平洋西岸的主要断裂之一,对我国东部的地震起到控制作用[1]。郯庐断裂带一般按照构造特点分为北、中、南3段,北、中段一般以渤海湾为分界,中、南段一般以苏鲁交接处宿迁为分界[2]。郯庐断裂带江苏段主要经过徐州、宿迁、淮安3市,区域人口稠密且经济发展水平高,震灾风险较大。多年来,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致,已有成果多是基于地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年6期2022-05-26

  • 郯庐断裂带合肥—宿迁段及邻区大地电磁三维成像
    00360 引言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长约2400 km的巨型断裂带,沿北北东向穿越了多个大地构造单元,控制着中国东部的主要构造格局.位于苏鲁造山带西侧及以南的区段被划分为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晁洪太等,1997; 施炜等,2003).在中生代中晚期,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发生碰撞,古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俯冲(Zhu et al., 2008; Zhu and Zheng, 2009),郯庐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旋走滑运动,将苏鲁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左旋错开400多公里(

    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4期2022-04-08

  • 郯庐断裂带辽东湾段变形特征及展布规律
    ,266580]郯庐断裂带作为中国三大巨型走滑断裂系统之一,发育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由一系列平行或近平行的NNE 向高角度基底断层(带)组成,沿断裂带发育一系列的中新生代盆地。郯庐断裂带自晚三叠世形成以来,经历了左旋走滑、伸展、挤压和右旋走滑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现今表现为右旋走滑特征[1]。前人依据郯庐断裂带所经过的构造单元、露头出露情况、断裂带特征和周缘盆地演化等,将其分为3段:南部的苏皖段、中部的山东段以及北部的沈阳-渤海段[2-3]。郯庐断裂带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年2期2022-03-21

  • 联合安徽CORS分析郯庐断裂带南段地壳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
    号,230009郯庐断裂带是一条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最大规模的断裂带,其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1]。其内部构造复杂,历史上多次发生5.0级以上地震,其中1668年发生的郯城地震达到8.5级。为探究2011年日本宫城地震是否对郯庐断裂带南段的运动性质产生影响,对该地区的地壳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展开研究。李彦川等[2]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分析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地壳形变特征;李腊月等[1]对不同时期的速度场利用负位错模型反演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认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年1期2022-01-11

  • 基于大地热流的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构造控热探讨
    岩。本文主要论述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深层地热能,即传统水热型地热资源。郯庐断裂带早期调查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60年徐嘉炜指出皖苏鲁北北东向断裂系或是庐江—郯城断裂系,阐述了庐郯断裂带位置走向[1]。1992年徐嘉炜、马国峰论述了郯庐断裂带具体特征[2]。2000年王小凤等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构造体系及复合的思路,对郯庐断裂带这一巨大复杂的“断裂系”的形成演化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系统认识[3]。郯庐断裂带地热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李四光考察了天津

    上海国土资源 2021年4期2021-12-21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壳结构分段特征
    期的碰撞、拼合是郯庐断裂带形成的构造背景(王小凤等,2000;朱光等,2003).郯庐断裂带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早白垩世大规模左行平移(朱光等,2001,2003),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强烈的伸展运动以及晚第三纪剧烈的逆冲活动(王小凤等,2000;朱光等,2002).诸多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是切穿岩石圈的深大断裂,是热的软流圈物质和深部流体上涌的通道(Chen et al.,2006;Li et al.,2018;Peng et al.,2020;Tian et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9期2021-09-06

  •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郯庐断裂带北段 沈阳附近地区横波速度结构
    辽宁省地震局)郯庐断裂带是贯穿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断裂带,总体呈NNE 向延伸,总长度达 2 400 km,南起长江北岸湖北广济,经安徽庐江、江苏宿迁、山东郯城和渤海,过沈阳后分为西支的依兰—伊通断裂带和东支的密山—敦化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北段是中国大陆历史强震活跃区和现今地震重点危险区之一。前人从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及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获得系列研究成果,如:郯庐断裂带分支依兰—伊通断裂全新世以来存在7 级历史强震活动;区域岩石圈速度结构具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2期2021-07-03

  • 郯庐断裂带稳定性特征与区域金矿化化的关系研究
    230000)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也是一条巨大的强震活动带,沿郯庐断裂带城市与重大工程分布较多、人口密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郯庐断裂带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1 郯庐断裂带基本概况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上发育的一系列北东-北北东走向左行平移断层中规模最大、构造位置最特殊、演化最为复杂的一条巨型断裂带。它南起湖北武穴,经安徽太湖、桐城、庐江、嘉山,江苏泗洪、宿迁、新沂,山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5期2021-05-21

  • 走滑强控型盆缘洼陷控洼机制及主烃灶预测 ——以渤海盆地庙西南洼为例
    的构造活动下,受郯庐断裂带活动、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深部地幔上涌等区域构造应力的影响,体现出走滑-伸展断裂的叠加复合效应及多期构造隆升的改造[7-8],使洼陷的沉降中心发生多次迁移,从而对优质烃源岩展布范围及主烃灶发育位置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洼陷对周缘圈闭的油源贡献尚不明确,严重制约着该区的进一步勘探评价。本文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剖面特征分析、古地貌恢复及水平方差切片分析等技术,对庙西南洼的走滑、伸展等控洼断裂的活动期次、活动性质、活动强度进行研究,分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29

  • 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及邻区b值时空特征研究
    800一直以来,郯庐断裂带中段及北段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1-6],而南部苏皖段的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1-2],对于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地质结构和块体作用形式的认识存在分歧[3-4,6]。本文从可准确观测记录的震级和频次入手,借以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区域内近50 a的G-R关系变化和b值时空演化特征,并对研究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和构造应力状态进行分析。1 G-R关系及b值古登堡-里克特关系(Gutenberg-Richter)是地球物理学中描述震级与频度的重要统计公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1年2期2021-01-27

  • 郯庐断裂带白垩纪伸展活动对合肥盆地的制约
    230000)郯庐断裂带中段是区域上重要的控盆构造,合肥盆地是郯庐断裂带所控制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一,位于该断裂带西侧。其沉积格局受郯庐断裂带中新生代伸展活动的制约。本文通过断层擦痕应力场反演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时期的拉伸方向及其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晚中生代时期,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与合肥盆地沉积格局之间的制约关系,结合盆地地层的沉积格局、沉降中心分布等特征综合分析,深入了解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伸展活动对合肥盆地的控制。1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2期2020-12-08

  • 合肥盆地东缘北西向断裂活动性
    0031;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点研究室,合肥 230031)0 引言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由北向南活动性逐渐变弱。淮河以北江苏范围内的郯庐断裂带研究程度较高,普遍认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还在活动[1-5];向南穿越淮河至安徽嘉山(明光)一带断裂带,仍然具有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如郯庐断裂带安徽赤山段[6]、淮河以南至女山湖段[7]、浮山段[8]、紫阳山段[9]等段落均发现有晚更新世—全新世断层;明光(嘉山)以南至池河段,郯庐断裂带的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3期2020-08-14

  •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031)0 引言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较大的NNE 向断裂带,为区内重要的控制性构造,自20世纪50 年代被航磁大调查发现以来,已有近60年的研究历史[1]。 郯庐断裂带由多条近平行的主干断裂组成,在安徽嘉山(明光)以南,自西向东发育由4 条主干断裂,依次为合肥-五河断裂、石门山断裂、池河-太湖断裂和嘉山-庐江断裂,其中,合肥-五河断裂和石门山断裂主要发育在合肥盆地内,呈隐伏状态,往南消失在大别造山带内;池河-太湖断裂经桐城构成大别造山带东缘与潜山中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7-11

  • 基于多源数据的郯庐断裂带安徽段遥感解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009)0 引言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由五河—合肥断裂等多条深大断裂组成的断裂构造破碎带。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北起明光市嘉山、南到庐江县,沿大别山东麓延展,全长约400 km,宽度约20~40 km,在地貌上呈NNE向延伸的低山丘陵[1-2]。关于郯庐断裂带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尽管存在较多学术争议[3-8],但目前普遍认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主要由五河—合肥断裂、石门山断裂、池河—太湖断裂以及嘉山—庐江断裂等4条主干断裂共同组成。其中,五河—合肥断裂为郯庐断裂带安徽

    自然资源遥感 2019年4期2019-12-02

  • 渤海海域辽西凹陷北部走滑断裂特征及地质意义
    300452)郯庐断裂带是贯穿中国东部的巨型断裂带,控制或影响了一系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如中生代合肥盆地、胶莱盆地[1],中新生代渤海湾盆地[2-3],新生代伊通地堑(盆地)[4-5]等。正因其特殊的区域位置和控盆效应,郯庐断裂带在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的研究中广受关注[3,6-11]。郯庐断裂带在演化上大体经历了中生代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新生代早期伸展活动和新生代中晚期的右旋走滑活动几个阶段[2,6-8,11-12],在对相应盆地的影响上普遍表现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沂沭断裂带研究进展综述
    带[2-4]——郯庐断裂带的山东段,呈NEE 10°~25°方向,沿着沂河、沭河及潍河展布*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山东沂沭断裂带的结构力学性质及形成历史的研究报告, 1985年。[1],长约330km,宽20~60km。其纵贯山东中部,是鲁东和鲁西的分划性断裂(图1),沂沭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影响了该区的构造格架、地层建造、岩浆活动、成盆成矿作用等[2,5]。1—以古近系为底的断陷火山—沉积盆地;2—以中生界为底的断陷沉积盆地;3—古生代构造层;4—核部岩浆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5期2018-05-10

  • 郯庐断裂带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分析
    5037关键字:郯庐断裂;发展现状;发展态势;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分析0 引言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大陆上的一条巨型断裂带,其形成、演化及构造特征对我国东部的地质构造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重要的成矿带和油气勘探带。自1956年发现以来,针对郯庐断裂各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认识,有待开展全面的、统计性的梳理。文献计量学方法以数学、统计学为基础,对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达到

    安徽地质 2018年4期2018-02-23

  • 郯庐地震带分段特征与小震序列活动分析
    110034)郯庐地震带分段特征与小震序列活动分析李彤霞,王 岩,郭晓燕,翟丽娜,张 丽 (辽宁省地震局,辽宁 沈阳 110034)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上升,郯庐地震带内的小震序列活动增强显著。根据郯庐断裂带的分段特征,将郯庐地震带划分不同分段,结合分段内不同小震序列活动变化,研究不同分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分析郯庐地震带分段之间的地震活动性的相互关系。郯庐断裂带;小震序列;地震活动性参数0 引言中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2期2017-07-20

  • 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活动特征初探
    230031)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活动特征初探赵 朋, 姚大全*, 杨源源, 郑海刚, 王行舟, 疏 鹏(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以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淮河以南段为重点,开展地形地貌、断层露头等调查工作,并开挖地质探槽,发现该段断层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对比淮河以北段的断裂活动特征,认为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在淮河以南虽然第四纪仍有过活动,但其活动强度较弱,而该地区其他方向的断裂截切作用是其活动性减弱的一个可能原因。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中更新世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4期2016-12-27

  • 郯庐断裂带中段中上地壳介质非均匀性
    江苏省地震局)郯庐断裂带中段中上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中国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利用山东省和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24个台站的269个小震记录, 采用散射S波包络展宽法对郯庐断裂带中段中上地壳小尺度介质非均匀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郯庐断裂带中段中上地壳介质呈现强烈的横向非均匀性, 该断裂带为不同强度、 不同尺度介质非均匀体分布的边界; 强弱介质非均匀性边界往往与深部构造发育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中强震孕育与强弱非均匀体的分布有关, 地震多发生在强弱非

    地震学报 2016年1期2016-11-30

  • 江苏郯庐断裂带断层气测量与地球化学特征
    10014)江苏郯庐断裂带断层气测量与地球化学特征戴波,张杨,王凯(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断层气体CO2、Rn以及Hg浓度进行测量,选择在重岗、晓店、桥北和何庄四个跨断层测点。确定了各剖面上断层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然后计算出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断层气异常衬度值数据结果。断层气体的浓度值异常主要集中分布在断裂带内及附近,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性和断层气体的浓度值异常有很好的一致性。背景值;断层;衬度0 引言大规模的地

    华南地震 2016年3期2016-11-29

  • GPS揭示的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闭锁及滑动亏损
    0GPS揭示的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闭锁及滑动亏损李彦川1,2,单新建1*,宋小刚1,姜宇1,2,甘卫军1,屈春燕1,王振杰21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2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 266580利用华北地区2009—2014年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反演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深部滑动速率、断层闭锁程度分布、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分布及地震矩积累率,结合地表应变率分布,对郯庐断裂带中

    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11期2016-11-24

  • 郯庐断裂带中段嶂山东侧断裂的活动特征
     300180郯庐断裂带中段嶂山东侧断裂的活动特征杨源源1)郑海刚1)姚大全1)*疏鹏1)赵朋1)沈小七2)1)安徽省地震局,合肥230031 2)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目前对于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该段北侧构造地貌条件较好的嶂山段开展研究,充实了该段的晚第四纪活动证据与古地震事件序列。嶂山段总体位于宿迁市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长约7km。构造地貌研究显示嶂山段晚第四纪活动具有逆冲右旋的运动性质。古地震探槽研究揭示:

    地震地质 2016年3期2016-11-02

  •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与沂沭断裂带衔接关系
    ,黄 松,胡卫剑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与沂沭断裂带衔接关系徐盛林1,2,张交东2,周新桂3,丁伟翠2,李冰2,毕彩芹3,王玉芳3,任凤楼4,黄松5,胡卫剑5(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3.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4.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

    地质力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9-06

  • 郯庐断裂带南段重力异常及不同深度的横向构造特征
     266590郯庐断裂带南段重力异常及不同深度的横向构造特征王鑫1)张景发1)姜文亮1)蒋洪波1)田甜1)高敏1,2)付萍杰1,2)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5 2)山东科技大学, 青岛266590为研究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周边构造的深部特征、 空间展布、 交切关系, 文中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布格重力场进行场源分离, 剖析不同深度下的地壳横向构造; 同时采用Parker变密度模型对莫霍面深度进行反演分析

    地震地质 2016年2期2016-08-22

  • 基于探槽剖面证据探讨1668年郯城地震地表破裂南延问题1
    区,这进一步表明郯庐断裂活动断层具有分段性,不同段落的活动性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对郯庐断裂不同段落开展活动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段落分别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尤为重要。郯庐断裂郯城地震地表破裂探槽剖面活动断错引言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支大型断裂带,南起自长江北岸的广济地区,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跨越渤海,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在我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该断裂在1668年发生过山东郯城8.5级大地震,形成上百公里的地表破裂(方仲景等,1987;高

    震灾防御技术 2016年2期2016-08-16

  • 郯庐断裂带鲁苏晥段未来强震可能发生地段初探
    州 730000郯庐断裂带鲁苏晥段未来强震可能发生地段初探熊 振1)李清河1)*张元生2)侯康明1)金淑梅1)周彩霞1)1)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 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 730000郯庐断裂带 深部速度结构 强震 地震预测0 引言郯庐断裂带亦称郯城-庐江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1条巨型断裂带,亦为重要的大地构造分区界线。郯庐断裂带向下延伸切穿了地壳,到达上地幔,其下莫霍面埋深较两侧明显加大,达35~36km(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

    地震地质 2016年4期2016-02-13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岩石圈精细结构
    言横贯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深大断裂带之一,有着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对中国东部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现代地震活动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根据航磁异常确定了郯庐深大断裂带以来,地球科学家围绕郯庐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和活动机制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关于郯庐断裂带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印支期的碰撞、拼合是郯庐断裂带启动的构造背景(徐嘉炜,1980;徐嘉炜和马国

    地球物理学报 2015年5期2015-12-12

  • 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习性
     230031)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习性沈小七姚大全*郑海刚杨源源翟洪涛郑颖平王俊赵鹏肖伟鹏(安徽省地震局,合肥230031)活动断裂最新错动与地震事件的关系是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文中选定郯庐断裂带泗洪县重岗山—王迁段,开挖大型探槽,识别编录晚第四纪以来变形和史前地震事件,分析其活动期次和特性。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第四纪以来曾发生强烈的挤压逆冲活动,在重岗山表现为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向西高角度逆冲于晚更新世黄褐色黏土之上

    地震地质 2015年1期2015-10-12

  •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震源参数及应力状态
    250102)郯庐断裂带山东段震源参数及应力状态王 鹏 郑建常* 刘希强 徐长朋 李 霞(山东省地震局, 济南 250102)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7—2014年的郯庐断裂带山东段ML≥1.0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值, 借助三角形图解法和平均力轴张量法, 并结合b值等参数, 综合分析了该区近年的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主应力场方向为NEE-SWW向, 是受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作用的共同影响的结果

    地震地质 2015年4期2015-07-01

  • 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大红山探槽特征
    230031)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大红山探槽特征赵 朋 姚大全 杨源源 方良好 郑海刚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活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苏皖交界的泗洪—明光一带,作为郯庐断裂带上的一个“节点”,其活动特征研究尤为重要。郯庐断裂带大红山段位于江苏泗洪县峰山乡,南滨淮河(图1)。郯庐断裂带在大红山一带表现为断续延伸、呈北北东向展布的低矮山丘或岗地地貌。为了深化对该段断层活动性的分析和认识,在靠近淮河北岸的峰山乡大红山的西南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5-13

  • 郯庐断裂带嶂山段探槽古地震研究
    230031)郯庐断裂带嶂山段探槽古地震研究杨源源 姚大全 赵 朋 郑海刚 疏 鹏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为揭示郯庐断裂带在嶂山段的新活动特征,在该段进行了构造地貌调查与古地震探槽开挖。嶂山段位于宿迁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段落长约7 km,走向NE10°,倾角60°~80°。该段为郯庐断裂带F5断层通过地段。以梁庄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亚段,北亚段沿着嶂山东麓发育,构成山体与平原的分界断层,表现为白垩系青山组地层逆冲于晚更新统地层之上;南亚段发育于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5-13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GPS精化处理与跟踪分析
    300180)郯庐断裂带中南段GPS精化处理与跟踪分析梁洪宝 冯胜涛 吕志鹏 (天津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 300180)历史记录表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附近,先后发生了公元前70年诸城—昌乐7.3级地震、1668年莒县—郯城812级地震和1829年益都—临朐614级地震,具有发生强震的构造背景,已有GPS结果显示该区域近期相对形变量较小,约为1~2 mm/a,处于闭锁状态,另外,近几年各种观测手段也均显示出苏鲁皖交界地区出现异常,成为中国地震局每年划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5-13

  •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230031)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 震 张 军 李军辉 孙盼盼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基金项目: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XH13010)资助。郯庐断裂带庐江段是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震前兆重点监视区域之一,NW向梅山-龙河口断裂、金寨-东汤池断裂、青山-晓天断裂都与郯庐断裂带交汇于此段,该段有大量的温泉出露,温泉水氡测项记录到了一些大震的同震响应、震后效应,也捕捉到了一些区域地震的前兆异常。为了更好地监视郯庐断裂带断层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3-29

  • 黄骅井水位突变异常地震远场效应初探
    位多次突变异常与郯庐带上的地震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呼应关系。黄骅井井深1250 m, 观测层系奥陶系灰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于1100 m深处穿越羊二庄断裂带,断层两侧地层差异较大,构成了流体运动的通道。水位微动态清晰,潮差达9 cm的清晰固体潮,同震效应明显,系水位观测灵敏点位。郯庐断裂带内NEE向主压应力方向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NWW 向挤压应力方向存在差异,这是太平洋板块NWW向俯冲产生的挤压作为一级应力场斜向作用在NE—NNE走向的郯庐断裂带上,其剪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3-29

  • 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征
    州 730000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征金淑梅1)李清河1)熊 振1)张元生2)毕雪梅1) 1)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 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 730000采用多震相走时反演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及附近(30°~37°N,113°~122°E)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郯庐带在0~2 km层速度分布可分为5段:①35.3°N 以北段,与郯庐断裂带安丘段位置大体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3-29

  • 郯庐断裂带南段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201014)郯庐断裂带南段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黄 耘 李清河 王俊菲 孙业君 (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01014)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最大的深断裂带,按构造习性和地震活动又可分为北、中、南段,江苏段位于中段南部,北起新沂,南至安徽嘉山。已有的研究表明,郯庐带江苏段具有发生大震的危险。大震震源区常常是介质非均匀性变化强烈的地区,由于震源区位于地下数十千米内,因此,只能用地震波才能探测到其非均匀尺度。泊松比比速度本身更容易反映介质差异的物理量,地壳泊松比分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3-29

  • 地球化学温标在郯庐南段流体震情跟踪中的应用∗
    1地球化学温标在郯庐南段流体震情跟踪中的应用∗孙盼盼1)方 震1)汪世仙2)李玲利1)王 俊1) 1)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 2)庐江地震台,安徽庐江 231511∗基金项目: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攻关项目(XH13010)和2015年度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15010302)联合资助。安徽省地处郯庐断裂的南段,历史地震活动较弱,频度、强度与郯庐断裂北段、中段的差异较大,因此作为未来可能的发震区引起足够的关注。2014年安徽地区地震活跃,MS3.0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2015-03-29

  • 郯庐地震带:中国大地“不安定分子”
    为,海底隧道处在郯庐地震带上,这将给工程的安全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并且由于郯庐地震带长期以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这更加大了人们对于隧道安全问题的担忧。抛开工程问题本身,海底隧道所处的地震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闻之色变?历史上这条地震带又发生过哪些地震呢?郯庐地震带的地质构造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郯庐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

    地球 2014年9期2014-12-24

  • 郯庐断裂带中段东西两侧地壳结构差异及构造意义研究*
    450002)郯庐断裂带中段东西两侧地壳结构差异及构造意义研究*林吉焱1)嘉世旭1)段永红1)刘保金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450002)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东西两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西侧属于华北板块的鲁西隆起区,东侧属于扬子板块的苏鲁块体。从两大板块开始碰撞一直到后期的地壳强烈改造,鲁西隆起与苏鲁地块在地壳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利用反射率方法对深地震测深宽角折射/反射记录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两个块体的一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通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年5期2014-09-20

  • 郯庐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性与深部地壳电性结构关系的探讨
    009内容提要: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强震沿该断裂带中段局部发生,弱震不均匀分布,一些部位为无震区。本文利用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断裂带中段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带切穿整个地壳,地壳电性结构显著不均一,但普遍出现陡立的低阻带与高阻带相间排列的现象,从而成为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带。该断裂带上3处≥Ms7级强震的地壳电性结构实例显示,带内上地壳中、下部出现刚性高阻层

    地质论评 2014年1期2014-09-09

  • 郯庐断裂带金刚石找矿平台建立
    郯庐断裂带金刚石找矿平台建立5月26~2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召开郯庐断裂带金刚石找矿工作部署研讨会。会议决定,建立华北克拉通郯庐断裂带金刚石找矿平台。省厅副厅长祖耀升、南京地调中心副主任郭坤一、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主任薛迎喜出席了会议。在郯庐断裂带金刚石找矿平台下,计划项目将统筹部署,及时发布国内外金刚石找矿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等信息,引领、指导整个郯庐断裂带的金刚石找矿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相关研讨会、交流会、现

    超硬材料工程 2014年1期2014-03-27

  • 郯庐断裂中段新生代右行走滑位移
    00310 前言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发育在欧亚大陆东部的巨型陆内走滑断裂,其构造演化对整个亚洲大陆及周边板块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自1957年发现以来,郯庐断裂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大多数学者认为郯庐断裂形成于印支期由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产生[4-7],且整个中生代和新生代持续活动[8]。尽管郯庐断裂带左行走滑的距离尚存在很多争议(Xu[9],740km;万天丰等[10],300~430km;王小凤等[11],中南段300km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12-25

  • 新生代郯庐断裂活动在莱州湾地区的响应
    0452)新生代郯庐断裂活动在莱州湾地区的响应吴国强1,2,吕修祥1,2,周心怀3,余一欣1,2,田 亚1,2,蒋子文1,2(1.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3.中海石油 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运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南部海域郯庐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刻画,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在研究区内活动演化史及其对该区域内沉积和圈闭的影响。郯庐断裂在研究区渤海南部

    石油实验地质 2013年4期2013-12-09

  •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及现代应力场特征①
    500)0 引言郯庐断裂带斜贯中国东部,总体走向NNE,绵延上千公里[1],是一条规模巨大的活动断裂带[2]。从1957年的航磁资料确认其存在以来的50多年里,对郯庐断裂带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本文研究的郯庐带安徽段,北起宿迁,向南经泗洪、五河、嘉山(明光)、肥东、庐江、太湖、宿松和黄梅,止于湖北广济附近,范围在34°~30°N之间。该段及两侧的邻近区域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以上地震;现代也曾发生过1979年安徽固镇MS5.0地震、2011年

    地震工程学报 2013年3期2013-09-06

  • 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
    的上地幔剪切带-郯庐断裂带被认为是软流圈物质上涌的通道[10],Chen等利用P波接收函数偏移成像得到郯庐断裂带下方岩石圈,软流圈边界(LAB)深度精细变化,发现LAB呈现出穹顶状的结构,最浅部的顶点位于郯庐断裂带下方[11],这可能是软流圈物质上涌破坏岩石圈的有力佐证.接收函数是目前获得地震台站下方间断面深度的最有效手段,它是利用远震入射到台站下方的Ps或Sp转换波来探测地下速度间断面[12].因此,P波接收函数在研究地壳波速结构、莫霍面深度、地幔过渡带

    地球物理学报 2012年11期2012-09-22

  •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性
    州 730000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主要是沂沭断裂带,该段自东向西分布着5条断裂。该段及邻区在大地构造平置上跨越中朝断块、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褶皱带3个一级构造单元,是多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平。本文采用多震相地震走时成像法,获得了该带及附近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分析了该带南北方向和东西两侧速度结构特点。(1)浅部0~2 km深,自北向南可分为5段,即35.5°N以北,在郯庐带属于安丘段,该段速度较高;34.7°~35.5°N,在郯庐带为莒县—郯城段,速度低;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4-02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现代构造应力场
    比联拟方法计算了郯庐带中南段2001~2010年以来M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进行特征分析,继而采用Gephart提出的应力张量方法反演了该区域的现代构造应力场。根据地震活动分段特征,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分为安徽庐江至江苏泗洪(南段),郯城至渤海(北段)两段分段考察。从震源结果看,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主要为走滑型和逆断型,占了全部地震数的80%,反映了地震破裂主要以挤压和剪切破裂为主。南段的正断型比例相对较高,说明该段拉张力的作用较为明显。P和T应力轴优势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2012-04-02

  • 利用遥感、重力多源信息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构造特征
    与重力多源信息对郯庐断裂带苏鲁段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应用构造地貌学方法分析了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地貌特征; 基于Parker界面反演法, 利用变密度模型计算了莫霍面深度; 随后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局部重力场进行分离, 进而分析研究了苏鲁段地壳密度非均匀性及深部地壳结构。沿苏鲁段断裂带发育的水系错断、断层陡坎、地层错断、线性构造等构造地貌特征, 表明了断裂带在晚第四纪经历了明显的右旋逆冲走滑运动。通过对布格重力场的反演分析可知, 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底部

    地球学报 2011年2期2011-04-19

  •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断裂活动差异性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
    资源与信息学院)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断裂活动差异性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宗 奕1邹华耀2滕长宇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采用断裂活动速率方法对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主干断裂活动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活动差异性对该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渤中段南部和莱州湾段主干断裂晚期活动性较强(>20 m/M a),晚期较强烈的主干断裂活动为油气晚期充注提供了垂向运移的条件,围绕主干断裂分布了一系列新近系

    中国海上油气 2010年4期2010-09-25

  • 从航空重力看郯庐断裂系(渤海)及其围区构造几何学特征
    83从航空重力看郯庐断裂系(渤海)及其围区构造几何学特征李文勇, 周坚鑫, 熊盛青, 郭志宏, 徐剑春, 周锡华, 安战锋, 李 冰, 罗 锋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北京 100083本文以我国首次试验的渤海西、南部海陆结合带航空重力测量资料为依据, 探讨了郯庐断裂在渤海西、南部海域的空间展布及其围区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 (1)渤海南部和西部两个明显的 NNE向重力异常梯级带属于区域不同重力场的分界线, 分别是郯庐断裂带东支断裂(主干断裂)

    地球学报 2010年4期201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