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春节哪里过?来东北,到辽宁,嬉冰雪,泡温泉,“老铁”热情暖心田,男女老少喜开颜!
一碗香甜软糯的腊八粥,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面,一块酱香飘逸的腊八肉,一罐碧绿鲜脆的腊八蒜,微熏着冰雪的清甜,揭开年的氤氲气氛。在沈阳鸟岛,“小南极”冰雪奇缘场地迎来在辽宁过春节的首批游客,憨态可掬的帝企鹅陪着人们过腊八节,呆萌的样子让人们忍俊不禁。
丰年留客足鸡豚,辽宁也拉开了新春文旅大幕。穿着绿色军大衣、系着大红围脖的巨型雪人站在沈阳各大广场上,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最有年味的地方当数辽宁的古城古镇。白雪覆盖的屋顶,檐下挂着透亮的冰溜子,盘锦市黑风关古镇景区里一排排整齐的民宿充满了东北人家的气息;在辽河口田庄台古镇,或是鞍山海城牛庄,烙馅饼、烤果子,满街飘香,匠心不变的老手艺为过年增添了丰盈的烟火气……踏雪寻古镇,风光各不同,年的气息日渐浓郁,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大街小巷的商铺里堆满白花花的灶糖,大红的对联福字、洒金的门神年画,随处可见。
俗语道:“二十六,炖年肉。”家家户户杀猪炖肉,外地游客来辽宁,都要尝尝满族特色食品白肉血肠。在许多乡村,至今仍保留着邻里相邀吃猪肉血肠的习俗,这一民俗源自满族的“吃肉大典”。满族原为狩猎民族,养猪的历史也很悠久,过去,在重大节日或祭祀之时,人们以猪来祭神、祭天、祭祖,并设有隆重的肉食宴会。在沈阳故宫的后妃住所,每间屋的门边上都有一口大锅,便是年节之时祭祀煮肉用的。除了猪肉血肠,过年时常见的满族美食还有很多:苏叶饽饽、高粱面馓子、萨其马、大黄米做的黄米酒、海鲜酸菜铜火锅,等等。别致的满族风味,值得细细品尝。
“二十七,宰公鸡。”“鸡”谐音“吉”。古人过年时有讲究,这天只宰公鸡但不吃,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再吃。而说到吃鸡,便可以去锦州北镇转一转了,这里的沟帮子烧鸡起始于清光绪年间,已有百余年历史。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到了年根儿底下,丹东的街市上已摆满了各色面食,丹东花饽饽带着浓厚的闯关东印记,明丽鲜艳,不仅好吃,观赏价值也很高;在沈阳西塔街头,朝鲜族特色小吃打糕也“上新”了,咀嚼着年糕,品尝着面花、面鱼,辽宁各地的饮食文化传统尽在其中。
旗鼓隆咚锵咚锵,过呀过新年!盛大的除夕之夜,年夜饭开张,无论是在家团聚的亲友还是在外旅行的游人,老少围坐,投箸举杯,通宵达旦,四海欢庆。热情的辽宁“老铁”开启“花样宠且(客)”模式,不仅端出丰盛的辽菜,也奉上亲情的滋润,团圆饭的节日氛围让来辽宁过年的人们觉得:“家的感觉太好了!”
是夜守岁,孩子们抖空竹、抽陀螺、掷骰子,大人们则坐在一起包饺子、斗纸牌,共同等待辞旧迎新的午夜钟声。在辽宁过大年,可以集中体验到最正宗、最丰富的辽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的满族八大碗,还有沈阳鸡架、四喜丸子,兴城的全羊席,抚顺的山野菜,阜新的蒙古族黏豆包,鞍山的海城馅饼,锦州的什锦小菜,大连的咸鱼饼子,丹东的草莓,铁岭的大榛子……菜果的香气弥漫在除夕之夜的每个角落。据说,“年”字最初在甲骨文里是“丰收”的意思,丰盛的年夜饭,体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物阜年丰、衣食有余的梦想。
锣鼓敲响,大戏开场。大年初一,各地庙会热闹非凡。沈阳老北市皇寺庙会、鞍山娘娘庙盛会、朝阳喀左天成观庙会、锦州古塔庙会……从清晨起,大街上便人潮涌动,头戴虎头帽、手拿糖葫芦的孩子被大人高高举过头顶,人流两旁,极尽讨喜的贺岁景象依次铺开:耍狮子的、扭秧歌的、踩高跷的、说相声的、吹糖人的、炒胡桃的、卖拨浪鼓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一应齐聚在庙会上。一条街走到头,就听“嘭”的一声巨响,甜脆的爆米花飞溅出炉,香气扑面而来。
若是在沈阳的老北市,逛庙会出来,可以到旁边的锡伯族家庙转转。辽宁是多民族汇聚的省份,也是满族与锡伯族的发祥地。正月初一,锡伯人家的屋里挂起长长的丝绳,上面系着小弓箭、小靴鞋、布条、铜钱等各色吉祥小物,寓意粮食丰收、多子多福。如果对锡伯族历史文化感兴趣,也可顺势来到沈北新区的“中华锡伯第一镇”,参与锡伯族雪地“村超”活动,踢雪地足球,骑马射箭,与锡伯族青年人一起玩雪圈游戏“铁锅炖大鹅”。
“破五”迎财神、吃饺子,商铺开张,过年里的“禁忌”一一破除。熙熙攘攘的沈阳中街商圈,巨大的萌蛇花灯吸引着来往人们的目光,不远处便是有名的老边饺子馆,皮薄肚饱的“煸馅饺子”创自清朝道光年间,至今依然每日顾客盈门。
待到正月十五,自腊月起就已开启的各地大型灯会,在元宵之夜迎来高潮时刻,赏花灯、猜灯谜、滚元宵、看舞龙……火树银花,应接不暇。家家户户也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自制灯笼,纸糊的、面捏的、萝卜雕的……在辽阳一些地方,至今依然保留着“送面灯”的习俗,用面粉做成碗形或倒挂金钟形的灯盏,捏好之后上屉蒸熟,中间放上灯捻,用于祭祖与祈福。
凤箫声动处,一夜鱼龙舞。元宵节后,大年的欢歌渐次落幕。然而正月尚未结束,人们心头依然荡漾着节日的欢愉,兴意未尽之际,下一个寓意清新美好的时刻也接踵而来:二月二,龙抬头,炒新豆,理新头。这是年的结束,也是春的开始。蛰伏于冻土之下的生命渐渐苏醒,乡野之间,农人开始备耕,沉睡的北方大地经历了年的祝福,即将迎来又一个欣欣向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