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列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政课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立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教学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局面,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要讲好新时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思政课要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依托。一是要通过全面、深入、客观地展示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探讨和讲授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必须要讲清楚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帮助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二是选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伟大成就中的中国力量,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在课程设计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让青年学生明白这条道路怎样才能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使他们能够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使学生坚定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一是要阐释基础理论发展脉络,深入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原理,阐述这些原理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如何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系统梳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以时间为轴,展示每一个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作出的理论创新。二是通过比较教学方式,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理论进行比较。例如,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中国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应对全球性危机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不断强化理论教育,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理论素养的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使学生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自信。一是要选择合适的中国故事素材。例如,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从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明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通过讲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国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剖析中国故事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例如,在讲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时,让学生分析短时间内建成医院背后的制度因素,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应对突发重大事件时的体现。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以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发展的蓬勃活力。
思政课要讲好中国绵绵不断的文明历史
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文脉与国家的脉搏同步跳动。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坚定信念。一是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全面展现历史的脉络。从华夏文明的起源讲起,展示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厚重。讲述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化和甲骨文等标志性成果,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早期发展轨迹。深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讲述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的辉煌成就,如汉朝的丝绸之路、唐朝的诗歌文化、明朝的科技著作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展示中国古代的文明史。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的文化遗产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二是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化教学,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例如,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展现中国古代人民坚韧不拔、勇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展现中国人探索未知、开拓进取的勇气。播放有关故宫建筑艺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图片,让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和宗教文化的魅力,以此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本栏编辑/肖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是增强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筑牢青年学生的信仰基石,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问题。青年学生确立坚定信仰、坚守理想信念的逻辑起点是具有科学正确的理论认知。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是增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筑牢青年学生信仰基石、推动新时代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客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