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跨学科学习载体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5-02-21 00:00:00杨仁光王能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5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实施设计

【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跨学科学习,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跨学科学习是零散且缺乏系统性的。因此,有必要借助跨学科学习载体来优化跨学科学习。以校刊《漫画科学》为例,跨学科学习载体的设计策略包括:注重以生为本,确定学科锚点;分析学科特点,完成学科融合;建立保障体系,完成载体设计。跨学科学习载体的实施策略包括:厘清学科关系,确立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有效引导学习,加深问题理解;融合多种学科,实现问题解决;评价学习成果,促进持续学习。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载体;设计;实施

跨学科学习是以学科学习为立足点,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或方法,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或理论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深化和拓展学习者对学科知识与学科方法的理解,以更好地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技能。[1]跨学科学习可以促进新的心智模式的发展,促进知识之间的组织理解,促进强烈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3]。可见,跨学科学习在义务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然而在实践中,“为跨而跨,生拼硬凑”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跨学科学习显得零散且缺乏系统性,无法持续地促进学生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尝试以编制校刊《漫画科学》的方式研究跨学科学习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小学跨学科学习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跨学科学习载体的设计策略

(一)注重以生为本,确定学科锚点

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小学生年龄较小,兴趣众多,学习注意力难以保持。为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学习载体时,应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建立学生兴趣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锚定相关学科。

经过调查发现,相较于文字类的读物,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漫画。他们会尝试自己创作漫画,并用漫画讲述自编的故事。教师意识到,与其用漫画讲琐事,不如用漫画讲科学知识。于是,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布置了一项作业——用漫画的形式总结“电和磁”的知识。教师意外地收到了许多设计美观、内容有趣的漫画,这些漫画生动形象地呈现了科学知识。这为设计跨学科学习载体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析学科特点,完成学科融合

设计跨学科学习载体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锚定相关学科,保持学科立场,处理好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4]26-27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深度融合所选学科,构建跨学科学习载体的核心学科体系,并在核心学科体系之外,构建由其他学科组成的外围学科体系。核心学科体系应作为整体,与外围学科体系中的学科进行融合,保障跨学科融合的系统性。

以漫画的形式呈现科学知识,需要同时用到科学、美术和语文三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用科学知识丰富漫画内容,用凝练的语言解释科学知识,用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优化漫画设计。由此,教师以这三个学科为基础,搭建了跨学科学习载体的核心学科体系,有效组织跨学科学习。然而,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各有差异,因此跨学科学习载体的构成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喜欢都江堰的历史,教师就引导他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思考都江堰运行的科学原理,将历史学科纳入外围学科体系,实现跨学科融合。此外,体育、音乐、数学等学科也可纳入跨学科学习载体的外围学科体系。教师从学科立场出发,完成了相关学科的融合,建构了主次分明、逻辑清晰的跨学科学习体系,有效避免了“为跨而跨,生硬拼凑”的情况。

(三)建立保障体系,完成载体设计

一个良好的跨学科学习载体还应包括完整的保障体系,具体可以从问题、实践和评价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设计。首先,教师可以学科或学生为中心设计问题,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支架,引导学生发现、界定问题,明确需要运用哪些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最后,要建立与跨学科学习相匹配的评价体系,维持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师先设计了与教材拓展、科学故事、科学原理、科学实验相关的问题库,保障跨学科学习的顺利开启。而后搭建了学习支架,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撰写脚本、完成构图、绘制图画,助力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完成科学漫画。师生模仿真实期刊的格式,创立了校刊《漫画科学》。在此基础上,教师致力于建立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编辑、学生读者、校内外教师、科普作家等主体的评价作用。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促进跨学科学习的顺利实施。《漫画科学》(如图1)既是呈现学生成果的载体,也是融合科学、美术和语文等学科,实施与促进跨学科学习的载体。

二、跨学科学习载体的实施策略

(一)厘清学科关系,确立学习目标

跨学科学习目标指的是通过跨学科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方法。对于“以主学科为支点,其他相关学科为辅助”的主从型跨学科学习,主学科目标定位的重要性大于辅助学科,而对于学科关系平等的并重型跨学科学习,各个学科的目标定位都要做到清晰明确。[5]

《漫画科学》涉及科学、美术和语文三个学科,属于并重型跨学科学习。以“微生物和我们”这一主题为例,教师确立了如下跨学科学习目标。

科学:知道微生物有很多种类,一般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至少1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存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语文:能够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厘清关键信息之间的逻辑;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撰写插图脚本,阐述微生物知识。

美术:能够发挥想象,创作富有个性的插图,呈现微生物知识。

跨学科学习载体的引入使得各个学科的学习目标变得清晰明确,为跨学科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跨学科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因其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多元性和限制性的表现特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6]27-30教师可依托载体,创设符合学习目标和学情的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微生物和我们”主题为例,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

最近,很多同学得了甲流,这是由一种被称为甲型流感病毒的微生物引起的。事实上,很多微生物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漫画科学》杂志将以“微生物和我们”为主题征集一批科学漫画,优秀作品将被发表在《漫画科学》上。请你创作一幅科学漫画,要求符合主题,文字工整,语言凝练,科学知识准确无误,插图生动形象。

教师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认真查阅知识,参与漫画创作。

(三)有效引导学习,加深问题理解

跨学科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涉及的学科以及需要调动的知识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界定问题的能力。

师:怎样完成一幅介绍微生物的科学漫画呢?

生:查阅科普类书籍,然后把微生物的知识画成插画。

师:只有插画的话,能完整地呈现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吗?

生:我看漫画书里既有文字,又有对话。

师:介绍微生物的科学漫画,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生:介绍微生物知识的文字和对应的插图。

师:这些要素分别跟哪些学科有关呢?

生:文字运用跟语文学科有关,插图绘制跟美术学科有关,微生物介绍跟科学学科有关。

师:可见,要创作一幅科学漫画,至少要运用科学、美术、语文三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需要运用的学科知识,认识到了单一学科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以跨学科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动机。

(四)融合多种学科,实现问题解决

教师要注重跨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将学习内容转化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按照问题序列,选择相应的方法,融合不同学科,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分析和综合[4]31,逐一解决子问题,实现深度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反复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支持。

针对如何完成一幅介绍微生物的科学漫画,教师提供了如表1所示的学习支架。

学生依托学习支架,充分运用科学、美术和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有效运用文字、插图,以色彩丰富、生动有趣的漫画呈现科学知识(如图2)。在提升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同时,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五)评价学习成果,促进持续学习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维持学习动机,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学生感受到的学习价值就越多[6]27,学习动机也就越强烈。素养导向下的评价具有主体多元和方法多样的特征,关注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以及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与引导功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由此激发学生持续参与跨学科学习的内在动机。

学生的科学漫画要经历四轮评价。第一轮由学生编辑根据评价表对作品进行初评。第二轮由教师对照作品审核学生编辑的评价,做好复评工作。B类作品张贴在班级“漫画科学角”上,A类作品刊登在《漫画科学》上,并向作者发放“稿费”,颁发奖状,赠送《漫画科学》样刊。第三轮由学生读者阅读《漫画科学》,评出当期最佳作品。第四轮由外校教师或科普作家评选——编辑部将《漫画科学》发布到网络教学论坛,收集并反馈外校教师的评价,同时邀请科普作家进行点评。其中,前两轮为定量评价,后两轮为定性评价。两年多的时间里,《漫画科学》共推出了26期,诞生了259篇优秀的科学漫画作品,未刊登的作品更是数以千计。学生的字迹越来越工整,叙述越来越严谨,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越来越牢固,漫画创作水平也越来越高。

以上评价实现了创作者、学生编辑、学生读者、校内外教师、科普作家、科学漫画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的学科素养与跨学科素养得到了有效评价。学生感受到了跨学科学习的价值,获得了充足的信心和极大的成就感,有更强烈的意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持续参与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载体的设计与实施,推动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有效保障了跨学科学习的系统性。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富有创造性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培养了一批善于运用跨学科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的学生。利用这一经验,有助于设计更多跨学科学习载体,建构跨学科学习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万昆.跨学科学习的内涵特征与设计实施:以信息科技课程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5):59-64.

[2]夏雪梅.跨学科学习:一种基于学科的设计、实施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4]程龙.重申跨学科学习的学科立场[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3):25-3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21.

[6]刘徽.真实性问题情境的设计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26-44.

猜你喜欢
跨学科实施设计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人力资源管理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有效实施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1:57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