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蓉细蓉

2025-02-21 00:00:00黄超鹏
微型小说月报 2025年1期
关键词:羊城兄弟俩面馆

羊城人爱吃,最出名的面食,当数云吞面。

云吞面又名芙蓉面,两个面饼加八个云吞。云吞入水煮熟,如金鱼摆尾,漂浮在沸腾的汤水上;又像一朵朵盛开的水中芙蓉,因此得名。在码头等劳动力聚集的地方,常开有云吞面馆。

一日,码头边的云吞面馆走进一对兄弟,十来岁模样,两人相差几岁,高大粗壮的是哥哥周大,矮小瘦弱的是弟弟周二。两兄弟自幼父母双亡,相依为命,在码头扛麻袋做苦力为生。兄弟俩为了省钱,跟老板说饭量小,只要了一碗云吞面和一只空碗。云吞面上来,周大拿起勺子,把云吞面里的八个云吞尽数舀到空碗中,再倒出些汤水,就成了一碗净面和一碗云吞。哥哥把云吞推到弟弟面前,嘱咐趁热吃。弟弟没动筷,反而把面和云吞的碗对调了下,把云吞移到哥哥面前。

哥哥说:“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肉。”

弟弟说:“你下午得扛沙袋,吃肉耐饥。”

哥哥说:“我吃面一样饱肚。”

弟弟说:“我爱吃面。”

两人推来让去,碗里的面都快成了面坨坨。

坐在隔壁桌的食客看不下去了,出言道:“这还不简单,这碗夹一半面过去,那碗舀四个云吞过来,不就平均分配了,谁也不用争让。”

两兄弟一听有道理,就依言分配,一人得了半碗云吞面。

面馆老板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中多了点启发。第二天,面馆招牌上多了一项选择,云吞面分成大小碗,小碗的分量是原来的一半,即一个面饼加四个云吞。店家管大碗叫大芙蓉面,小碗叫细芙蓉面。顾客们图省事,以大蓉、细蓉略称。久而久之,大蓉、细蓉便成了大小碗的代号。也有人叫大用和细用,取其粤语谐音,大用者,干体力活的汉子吃得多;细用者,饭量小的人和孩子吃得多。

此分量煮法渐渐推广开去,成了行规,每家云吞面馆都有这样的配置。有些店家还进行改良,以鸡蛋液和面再擀成云吞皮,皮更薄口感更佳,用肉末、虾仁以及韭黄切碎拌成馅料,取代粗肉,汤底用大地鱼和虾熬制,替换掉白水汤,做出来的云吞皮滑馅鲜汤美,价格上去,档次也跟着上去,细蓉摇身一变,成了西关小姐和东山少爷们爱吃的高档小吃和夜宵。

再说回那吃云吞面的两兄弟。

两人后入面馆打工,拜师学艺,成年后用积攒下来的钱财,合力在码头附近开了家兄弟面馆,专卖云吞面。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兄弟面馆的生意蒸蒸日上,规模越来越大。

没几年,哥哥周大娶了个媳妇。弟弟周二仍跟哥嫂住一块,日子久了,嫂子颇有意见,便提出分家的话题。

入夜,店铺关门,兄弟俩坐在一起盘点账目,商量如何分配家产。嫂子在后厨收拾,听兄弟俩互相谦让,半天都算不清,嫂子就端了两碗云吞面上来,一大一小,小的放在小叔子面前,大的推到丈夫跟前。周大一愣,平日做夜宵都是两碗大蓉,为何今日不同?她解释说今天生意好,厨房里就只剩下这些材料,不够做两碗大的,大的吃大碗,小的吃小碗便是。

周大脸色一沉,明白妻子在含沙射影。

周二不生气,显得十分痛快,大方表示一切都听哥嫂安排,毫无怨言,移过小碗就要吃起来。

周大连忙止住,拿起勺子筷子,从大碗里舀了两个云吞,夹了一些面条到小碗中,对妻子说道:“这样不就平均了?”

她冷着脸不搭话。

周二脑子灵,转身去厨房取来一副碗筷,又从大小两碗云吞面中各舀了两个云吞,夹了些面条,倒点汤,凑成了第三碗。

周二说:“嫂子辛苦一天,也得吃碗夜宵。瞧,这不正好,一大一小分成三份,不多不少。”

嫂子笑了笑,心里痛快了,见小叔子如此明白事理,便不再说什么。三人吃起云吞面来,痛快淋漓。

几天后,兄弟俩分家完毕,没有任何纠葛。

旧面馆归哥哥所有,弟弟分了点钱,跑去羊城西关的富商高官聚居区开了一家新的云吞面馆,专走高档路线,和哥哥的平民路线有所区别,生意红火。

兄弟俩的面馆后来都成了羊城的知名老字号。羊城人不叫他们招牌上的名字大周面馆和细周面馆,倒喜欢叫他们大用面馆和细用面馆。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24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羊城兄弟俩面馆
乡下兄弟俩的旅行
兄弟俩
羊城颂
都市人(2021年11期)2021-12-20 02:20:16
羊城夜色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38
管毅宏:从小面馆到上市公司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0
“越吃越有劲”面馆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0
午夜面馆
趣味(语文)(2018年7期)2018-06-26 08:13:48
喜欢学数学的兄弟俩
米和厘米兄弟俩
风起羊城
汽车观察(2016年12期)2017-04-22 19: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