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人类传播生态急剧变化,已然从国际传播生态转向全球传播生态。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球化趋势的日渐深化,让往昔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以“我”与“他者”对立的国际传播生态,转向多元传播主体共在的、以“共同体”为目标的全球传播生态。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传播力日益增强,中文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全球传播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全球传播生态下,中文阅读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挑战与机遇?中文阅读对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何在?本文拟就这三个问题进行探析。
全球传播生态下中文阅读的价值意义
全球传播生态是指全球化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各种信息、文化、思想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渠道进行传播和交流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既包括传统的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也包括新兴的社交媒体和智能媒体。全球传播生态呈现出信息内容多元化、传播渠道全息化和传播方式互动化的特点。
其一,中文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伴随着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文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其全球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中文教育,中文学习者遍布全球各地。根据国家汉办的数据,全球已有超过1亿人学习中文,这为中文阅读的全球传播提供了庞大的受众基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全球会说中文的人口大约为16亿,占全球语言使用者总量的1/5。截至2024年,全球已经有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中文的使用范围广泛,仅次于英语和西班牙语,位列第三。
其二,中文的丰富性足以满足多元需求。当前,海内外的中文阅读涵盖了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网络文学到学术研究的广泛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丰富多彩的中文数字形态作品层出不穷。中文阅读的多样性不仅满足了国内外受众的多元信息需求,也为全球传播生态下的中文阅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能够满足全球受众的“浅阅读”与“深阅读”“轻阅读”与“重阅读”。
其三,中文阅读的智能化趋势与时俱进。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中文阅读的数字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书籍、在线阅读、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平台,为中文阅读的全球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中文阅读进入定制化、批量化阶段。首先,帮助用户解决“选书难”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内容、基于内容或社交属性的相关推荐,提升内容分发效率。其次,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信息提炼、文本分析、翻译等功能,提升了用户的阅读体验,帮助用户加深对中文信息的理解效率。
中文阅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长期以来,中文阅读全球传播中存在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并未消失。与英语、法语等国际通用语言相比,对于非中文母语者来说,学习中文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中文阅读的全球传播。同时,中文阅读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还存在着理解和接受的较大难度。文化差异可能带来新鲜感和丰富性,更容易导致误解和隔阂,影响中文阅读的全球传播效果。
在全球传播生态中,版权保护不力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迭代加剧了版权保护的难度,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轻而易举,同时破解和规避版权保护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极大困难。二是市场挑战让版权保护面临窘境,数字内容的商业化实现和付费模式普及难度大,影响了作者创造的动力;侵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全球传播生态下的侵权行为普遍且隐蔽。三是版权保护机制落后,当前中外版权相关法律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文图书和一些新兴数字作品的合法传播。现有的版权法律对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版权归属规定尚不明确;国家之间版权保护存在差异,缺少相互协调和互认制度,使得数字版权跨国保护更加困难,跨国侵权难以追责。四是公众版权意识淡薄。很多公众对数字版权的认识不足,缺乏尊重版权的意识,时有随意传播和使用未经授权的数字产品。
直面中文阅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也着力通过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实践,不断增强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借力“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中文阅读的传播领域。截至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时,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文阅读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文阅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其次,广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丰富中文阅读的推广方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为中文阅读的翻译、推荐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降低语言障碍,提高中文阅读的可及性和吸引力。
再次,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助推中文阅读走向全球。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提出加强国际人文交流;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再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后疫情时代,国际人文交流项目不断增多,大大推动了中文图书和其他数字形态作品的翻译和传播。通过国家间合作,可以促进中文信息的多语种翻译,扩大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传播力,真正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
中文阅读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自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现已更名为“全球传播部”)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并将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确定为“国际中文日”。至今15年来,“国际中文日”为各国民众了解中国、体验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新窗口,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增进理解搭建了一个新平台。
中文阅读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扩大中国的朋友圈。对于国际受众来说,中文阅读有助于了解中国,更深入地认知中国的历史、哲学、艺术,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中文阅读能够促进中外跨文化对话。中文阅读不仅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通过阅读和讨论中文作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交流思想,增进相互理解。
中文阅读能够增强国内外公众的全球意识。在全球传播生态下,中文阅读有助于增强全球意识。文化践行呼唤不同文化主体间的对话,只有在对话与互动中,才能让彼此充分认知文化差异,形成互鉴互学互促互融。阅读中文作品,有助于促动全球读者了解中国的发展动态,从全球视角思考问题,促进全球问题的共同探讨和解决。
全球传播生态下,虽然中文阅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只要积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应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必将有助于通过技术赋能,破解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问题,切实提升中文阅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百年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1AXW00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