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复杂的环境,我们看到很多的书店,卖书早已经不是其单一功能,而成为具备城市休闲甚至社交属性的平台,举办各种各样线上线下丰富的活动。能看到全国各地书店知名的主理人已经非常好地完成升级,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未来的书店应该怎么去发展,当下应该如何定义书店呢?书评人、作家、书店人大会策划人绿茶老师认为——
深圳读书月自2000年开展以来,到今年已经25届了,这25届读书月给深圳以及中国的图书出版业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气和面貌,并且在整个文化、文学、学术、出版、传媒等领域都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去年更是开创性地新增“书店人大会”单元,把书店纳入了读书月的阅读版图中来,可见深圳读书月对整个阅读领域的影响面是很广泛的。
我应邀担任书店人大会策划人。为什么叫书店人大会,而不叫书店高峰论坛或者书店盛典之类?因为我们邀请的是一个又一个非常具体的,在书店做着很日常工作的一线书店人。我觉得“人”才是书店的灵魂,只因有了他们,这个书店才能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坐标,所以把这些书店人请过来,表示我们对整个书店行业的一种致敬。
我们知道,今天书店这个业态面对着超乎想象的困难。有很多朋友问我:你怎么不开书店?我说,开书店太难了,我干不了这个事。但即便难,还是有那么多人坚守在书店业中,这个赛道真的是一个特别独特的赛道。
我也在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非得在这个赛道上孜孜不倦?这个赛道一定有它美妙的地方,有它独特的幸福感,只有开了书店,你才知道其中的滋味。这次书店人大会我想探讨“书店何为?”这个主题,我觉得书店是大有可为,每家书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这种有为。今年我邀请了3位在书店业非常独特的分享嘉宾,他们是布衣书局的胡同、有杏书店的张丰以及慢书房的鹿茸。去年我请他们来参加书店人会议,胡同说“我在直播,分身乏术,我必须得日复一日”,这就是书店人的日常,他没来;张丰说“不好意思,我要去美国”,我说开书店的怎么能去美国呢?结果他一去就将近一年,他也没来;鹿茸去年已经答应来了,来的当天说“不好意思,我的书店突然接到法院传票,我要跟人打官司”。这三个人今年都来了,而且胡同今年主动要来,为什么?他怕今年不来,明年书店没了就来不了了。
我们还邀请了对书店业有着非常深入持久观察的专家,王芳老师、孙谦老师、刘柠老师、韩浩月老师、猫助老师,他们几个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些见解,也会在论坛分享环节跟大家分享,希望通过分享,能给书店业以及给整个出版行业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和视野。书店人处在整个出版环节中很重要的一环,他们跟读者有着最直接和密切的接触,他们传递的信息更直观、更清晰。
孙谦老师这些年拍了很多书店打卡视频,在拍视频的时候,她每次都会忧心忡忡的问书店人,你觉得书店有未来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也很难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但是我觉得通过我们书店人大会,看到现场那么多的有理想、有坚守的书店人脸上的光芒和内心的热情,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变得很乐观了,未来是可期的。所以,我期待这次书店人大会能够把我们这样一种乐观的、美好的愿景呈现出来,跟大家共勉!
(本文系作者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书店人大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