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要想写好记叙文,必须掌握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六要素如同一根根支柱,支撑起整篇记叙文的骨架,让故事更加完整、富有逻辑。今天,我们就以小学五、六年级的课文为例,一同探索记叙文六要素的读写技巧与方法,并通过仿写练习,让大家的写作技能更上一层楼。
一、时间:让故事有序展开
技巧解析:时间是记叙文的脉络,它帮助读者理清事件的先后顺序,使故事的发展有条不紊。在记叙文中,有明确的时间及其延续标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读性。
例文分析:以五年级课文《草船借箭》为例,文中开篇即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里,“有一天”这个时间表述虽简洁,却为整个故事展开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起点。随后,文中多次提及“第三天四更时候”“天还没亮”等具体时间点,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紧张刺激的夜晚,跟随诸葛亮的智慧一步步揭开“草船借箭”的奥秘。
仿写练习:
题目:《一次难忘的郊游》
开头:阳光明媚的周六早晨,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和同学们相约去郊外野餐。清晨6点,当曙光稍稍改变了卧室的明暗度,我就迫不及待地穿上衣服跳下床,开始为这一天的行程做全面的准备。
评析:通过“周六早晨”“清晨6点”等具体时间的描述,不仅为野餐故事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起点,还营造出一种期待与兴奋的氛围,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二、地点:构建故事的舞台
技巧解析:地点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它赋予故事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影响人物的行为和情感。选择合适的地点描写,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例文分析:再以《草船借箭》为例,文中虽对地点的描述不多,但每一笔都恰到好处。在原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宽阔的江面上,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整个船队在江上绵延开来。接着,他又命令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这里的“江上”,不仅为读者描绘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而且通过“一字摆开”“擂鼓呐喊”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江面的壮阔景象和战前的紧张气氛。在这“江上”的舞台上,一场智与勇的较量正在上演。
仿写练习:
续写:我们一行人乘坐大巴车缓缓驶入郊外的森林公园。一下车,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和花草的香气扑面而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新脱俗。沿着蜿蜒的小径,我们穿过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最终来到了一片开阔的林间草地上。这里,就是同学们野餐的绝佳地点。
评析:通过“森林公园”“蜿蜒的小径”“郁郁葱葱的树林”以及“开阔的林间草地”等地点描述,构建了一个自然、舒适的野餐环境,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片美丽的草地之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三、人物:塑造故事的灵魂
技巧解析: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共同推动着故事的发展。细腻的人物刻画,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故事的温度。
例文分析: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尤为鲜明。他“神机妙算”,从接受任务时的胸有成竹,到借箭过程中的从容不迫,再到最终的成功归来,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他的智慧与胆识。
仿写练习:
人物刻画:在这次郊游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班长李昂了。他个子不高,但总是精力充沛,像个永远不知疲倦的小太阳。在汽车奔驰的路上,他不仅负责组织大家玩猜谜游戏,还时刻关注着每个人的情绪,给每一位同学猜谜机会,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猜谜的乐趣。
当大家在草地上铺开野餐布时,李昂更是主动承担起了烤肉的重任,他那熟练的烤肉技法和不时传来的笑声,让整个野餐充满了欢声笑语。尤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看到有些同学把烤肉签随手扔掉时,他一边捡一边说:“我们已经打扰了森林的宁静,心里应带着抱歉,而不是随意丢垃圾,添祸害呀!”
评析:该片段通过对班长李昂的外貌、性格、语言、行为等多方面的全面刻画,一个热情、负责、乐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成为这次郊游故事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四、起因、经过:展现事件诱因与发生、发展和高潮
技巧解析:起因和经过,是记叙文中至关重要的元素。起因揭示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为接下来的事件铺设基础。而经过则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引领读者进入故事核心。
例文分析:在五年级课文《跳水》中,整个故事线紧凑且引人入胜。事件的起因是孩子出于好奇或恶作剧,拿走船上一只猴子的帽子,从而引发后续的一系列事件。猴子为夺回帽子,开始戏弄并追逐孩子。孩子在猴子的追逐下,不断向上爬,最终置身于桅杆的顶端,处境十分危险。
当孩子处于高危位置时,船长迅速察觉到了情况的严重性。船长果断拔出手枪,逼迫孩子跳水,以迅速脱离危险。最终,孩子听从船长的指示,勇敢地跳入水中,并被船上的人员及时救起,安全脱险。
这一经过不仅通过描述孩子与猴子的互动、船长的果断行动,展现故事的紧张氛围和高潮,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在紧急情况下的迅速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性。
仿写练习:
《小强与忠诚之犬》主要片段
起因:那天,小强被小光喊出院子,他决定追上小光,去村边的小树林里玩单杠。然而,小强却将家中烧火灶上正在烧水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经过:当小强刚走出院子20米远时,家里的狗大黑突然追了上来,疯狂地吠叫着并试图咬住他的裤脚。小强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想要挣脱大黑的纠缠。这时,大黑突然跳到他的前方,紧紧地咬住他的裤脚不放,它的双眼中流露出坚定与忧虑的神色。
小强猛然回头,只见自家屋门口有烟雾飘散而出,且越来越浓,还伴随着一股焦味。他的心猛地一紧,立刻意识到家中可能正笼罩在一场火灾的阴影之下。在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小强瞬间鼓起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在大黑的引领下,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迅速冲向那危机四伏的烧火灶。
终于,小强冲到了即将失控的灶台前。眼前的景象令他心惊胆战,锅中的水已快要烧干。暗火刚刚引燃了灶台后的柴草。小强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慌乱,他迅速抄起水缸中的水瓢,连续向小火苗泼去,动作迅捷如同海燕穿越风暴。
随着一瓢瓢凉水准确浇在即将腾起的火焰之上,灶门内外的危机迅速得到了控制。烟雾渐渐散去,空气中虽还弥漫着烧焦的气味,但更多的是一种火灾未至的庆幸。
小强与忠诚的大黑之间,虽无法用言语交流,但这份默契胜过千言万语。
评析:这篇记叙文既符合逻辑又引人入胜。起因部分,作者描绘小强因贪玩而忘记正在烧水的事情;经过部分,作者细腻描述了火灾的发现、发展和被及时扑灭的过程。其中,大黑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大黑的警觉、焦急和勇敢,不仅成功地引起了小强的注意,还帮助他及时发现火灾并进行了有效救援。
五、结果:揭示故事的结局与启示
技巧解析:结果是记叙文的收尾部分,它揭示了故事的最终结局和人物的命运。一个好的结果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深思,甚至改变他们的行为或观念。
例文分析:在六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中,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幻想着温暖和幸福,但最终还是在新年前夜冻死在街头。这个结果,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残酷现实,让读者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和反思。
仿写练习:
题目:《一次难忘的演讲比赛》
结果:经过激烈的角逐,我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冠军的荣誉。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手中捧着奖杯时,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这次比赛不仅收获了荣誉和自信,更让我明白了努力与坚持的意义。从此以后,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评析:这段仿写,通过描述“我”在演讲比赛中的成功经历,展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故事结局。通过努力与坚持,“我”最终获得了成功和成长,这个结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更能激励大家面对挑战保持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