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对药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妇幼保健院用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对比两组管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质量评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药品质量,用药安全,药房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4.050
0 引 言
医院药房是医院内的一个专门部门,主要负责药品的储存、分发、调配以及提供相关的药学服务。药房确保将药品及时、准确无误地给予患者,同时,也负责药品的质量监控和管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此外,药房还需对特殊药品进行严格管理,如抗菌药物、毒麻药等,确保其合理使用。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帮助医生和患者解决用药相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医院药房也在逐步引入信息化管理,发展智慧药房,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是指医院药房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管理规范和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药学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运用现代药学知识和技能,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药品的储存、配送、调剂、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1-2],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药房工作的效率,减少错误,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是医院整体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妇幼保健院用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分布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49. 51±2. 66)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分布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49.21±3.5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1)药品储存。对药品进行分类、标签化管理,并按照药品的储存要求进行存放,如温度、湿度等条件,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2)药品分发。根据医生的处方或医嘱,准确、快速地将药品分发给临床科室或患者,同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核对,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及时性。(3)药品调剂。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调配、核对,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药品的配伍安全,避免药品的错误使用。(4)药品监测。对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包括药品的疗效、不良反应等,及时反馈给医生和相关部门,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观察组实施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明确管理目标与原则。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管理目标与原则。管理目标应聚焦于确保药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提升患者满意度。管理原则应坚持合法合规、质量优先、安全第一、效率与效益并重。(2)建立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由医院高层管理者、药学专家、临床医生和护士等组成,负责药房发展规划、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执行。药房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库存管理、质量控制等。药师负责药品的处方审核、调配、发放和用药咨询。药房技术人员负责药品的接收、储存、分拣和发放等工作。(3)制定药品储存流程。药品应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避光等)储存,并定期检查储存环境。配备相应的储存设备,如冰箱、恒温箱等。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及时处理过期或变质的药品。实行药品分类管理,高危药品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4)规范处方调配与发放流程。药师应严格审核处方,确保其合法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对于不合理或错误的处方,药师应拒绝调配并通知处方医生进行修改。药师应严格按照处方要求进行药品调配,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调配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污染。发药时,药师应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发放正确的药品。同时,应向患者提供药品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药房质量管理的总体方向和具体目标,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环节。对药品的储存、调配、发放等环节进行定期质量检查,确保各环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持续改进药房管理流程。(6)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机制。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药物咨询、治疗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监测等服务。一旦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协助临床医生处理不良反应事件[4]。(7)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药品库存、调配、发药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8)开展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定培训计划,包括专业技能、法律法规、药品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确保药房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学习,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的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激励员工不断进步。(9)制定应急预案。包括药品短缺、质量问题、医疗事故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流程,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药房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重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定期对药房管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药房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包括药品储存、药品分发、用药监测三项指标;
(2)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药物调剂错误、给药阶段错误、药品过期或损坏、药品信息错误。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 P S S 2 6 . 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 x±s)为计量方式,予以t 检验,n (%)为计数方式,予以χ2检验。P﹤0.05,表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管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 论
当前,部分医院药房存在药师数量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储存条件不满足药品储存要求、药房服务流程繁琐以及部分药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为解决上述问题,医院药房需要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药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以提高药房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5]。
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是指医院药房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管理规范和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药学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运用现代药学知识和技能,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药品的储存、配送、调剂、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系统化和持续化的管理。其目的是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实施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后,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规范化管理确保药房各项工作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减少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错误发生;强调对药房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准确、高效地处理各项工作;强化对药品质量的监控,包括储存、分发等环节,确保患者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对特殊药品、过期药品等进行严格管理,降低因药品管理不善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鼓励药房采用信息化手段,如电子处方、库存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加强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因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引起的不良事件;强调持续改进,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提倡对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增强患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6]。
综上所述,医院药房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春婷,王聪,王彩莲.医院中药房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药品评价,2022,19(20):1226-1229.
[2]"张建龙.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和影响观察[J].科技与健康,2023,2(5):125-128.
[3]"翁富美.中药房管理研究现状及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2):238-240.
[4]"朱燕芬,金建峰,周亚红.放心药房建设专项检查在促进麻醉药房药品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3):167-169.
[5]"刘胜男,冀召帅,艾超.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住院药房药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20):150-153.
[6]"王智子,沈海滨,赵媛.中药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2):116-118.
作者简介
陈展初,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