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肃省作为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之一,苹果产业已成为支撑省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甘肃省苹果产业相关现行地方标准,涵盖了苹果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共计22项,存在标准数量不均衡、全产业链覆盖不充分及品牌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以及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等建议,旨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甘肃省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苹果产业,标准化,现状分析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4.021
0 引 言
苹果是全球最广泛种植和消费的水果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广泛的分布范围。中国苹果产量消费规模均居于前列,中国苹果期货是全球第一个鲜果期货品种[1]。在苹果加工贸易方面,苹果产业链越来越长,出口订单里除了浓缩苹果汁之外,苹果酒、苹果醋、苹果脆片、苹果肉脯等新品也日益增加。
甘肃省是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之一,静宁苹果、秦安苹果、庆阳苹果、礼县苹果和花牛苹果为地理标志产品。主栽品种为红富士,着色均匀,含糖量较高,果肉质细汁多,货架期较长,深受消费者喜爱并远销省内外及海外。苹果产业已经成为省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随着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品种欠丰富、基础设施欠完善、经营管理粗放、自然灾害应对防御技术缺乏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问题逐渐暴露[2],制约了甘肃省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生产活动、实现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农产品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将从苹果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标准化发展的建议等方面对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为甘肃省苹果产业提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发展建议。
1 甘肃省苹果产业标准现状
从甘肃省地方标准全文公开信息平台统计的数据(截至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来看见表1,甘肃省苹果产业相关现行地方标准呈现出较为全面的态势。目前,共有22项地方标准与苹果产业紧密相关,这些标准按照苹果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了细致分类,具体包括产前标准、产中标准和产后标准三大类。
产前标准共计5项,占比22.7%,主要涉及苹果苗木、种质资源及果园建设改造等内容。这些标准对于确保苹果产业的源头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果农提供了科学的苗木选择和果园建设指导。例如《苹果矮化自根砧脱毒苗木繁育技术规程》《苹果静宁1号》《苹果 成纪1号》等标准,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中标准共有11项,占比达到50.0%,是地方标准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这些标准涵盖了田间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及气象灾害防控等多个方面。如《苹果叶片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规程》《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规程》等,为果农在苹果生长过程中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产后标准则有6项,占比27. 3%,主要涉及贮运保鲜相关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这些标准对于保障苹果在采摘后的品质、延长货架期以及提升品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花牛苹果冷藏保鲜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 静宁苹果》等标准,不仅规范了苹果的贮藏和运输条件,还增强了消费者对甘肃苹果品牌的信任度。
分析现行地方标准,可以看出甘肃省在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除了农业生产中重视程度较高的苹果栽培技术规程外,还涵盖了苗木、果园建设及采后保鲜等多个环节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升整个苹果产业链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此外,甘肃省苹果产业现行地方标准相对较新,修订或废止相对及时,这有助于消除老旧标准内容与市场需求发展不适应的情况。随着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地方标准分类也逐渐趋于全面,更加重视贴合产区特色的标准分类。这些举措为甘肃省苹果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甘肃省苹果产业标准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苹果产业链各环节标准数量不均衡
苹果产业链发展从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分层来看,现行地方标准主要集中在产中,而产前和产后标准数量均相对较少。近年来,苹果产业不断多元化发展,“保险+期货+订单收购+交割”新模式、“苹果互联网+”新业态及苹果加工新产业等不断涌现[3],苹果分选分级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因此甘肃省苹果产业相关地方标准也应根据省内苹果产业发展形式进行制修订。除苗木、种质、果园建设和改造外,产前标准也应当更加重视产地环境、良种繁育、品种引进等标准的推进。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产后标准也应更加重视贮藏保鲜相关要求。
2.2 现行地方标准对苹果全产业链覆盖不充分
苹果产业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涵盖种苗、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贮运保鲜、病虫害检验检疫等。苹果产业现行行业标准涵盖更为广泛,包括有种植、种苗、品种、产地环境、果园建设和改造、田间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气象灾害防控、产品、贮运保鲜、销售、品质评价与检测及检验检疫。与现行地方标准比较发现,甘肃省苹果全产业链标准覆盖不足,在产地环境、销售、评价等方面还未有单独的地方标准。
2.3 基于标准化的苹果品牌保护形势严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品牌竞争成为国家竞争中的重要内容。品牌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然而,基于标准化的苹果品牌保护形势却日益严峻[4]。随着苹果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加剧,甘肃省的苹果品牌面临着国内外众多品牌的冲击,这使得甘肃省的苹果品牌在认知度和美誉度上受到挑战,难以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苹果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然而,甘肃省内不同地区的苹果产业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果园在种植、管理、采摘、贮藏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品牌形象。此外,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的甘肃苹果产品,严重损害了品牌的信誉。因此,亟需制定和完善苹果产业各环节的标准和规范,加强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和实施力度,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 对甘肃省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甘肃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品种欠丰富、基础设施不完善、经营管理粗放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甘肃省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推进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目前甘肃省苹果标准化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3.1 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制定与修订
均衡标准数量,覆盖全产业链。目前,甘肃省苹果产业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产中阶段,而产前和产后标准相对较少。建议加大对产前(如产地环境、良种繁育等)和产后(如贮藏保鲜、销售等)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力度,确保标准覆盖苹果产业的全产业链;紧跟产业发展,及时修订标准。随着苹果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应及时修订现有标准,确保标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5]。
3.2 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
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如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提高果园管理水平,确保果品质量;建设标准化果园,以龙头企业、果农协会、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带动苹果产业向集约化、区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通过建设标准化果园,提升苹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3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强化品牌保护,基于标准化的苹果品牌保护形势严峻,建议加强品牌保护力度,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商标注册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建立电商平台等方式,拓宽苹果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6]。
3.4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全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整合科技资源、组建科技团队,为苹果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如瑞雪、瑞阳等新优品种,提升苹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7]。
3.5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保障能力
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果园的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提升果园的防灾减灾能力,如搭建防雹网、安装防霜机等设备,确保果园安全生产;提升贮藏加工能力,加强苹果贮藏保鲜和加工能力建设,通过新建贮藏库、引进自动分拣线等措施,提升苹果的贮藏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
3.6 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强化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苹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支持苹果产业的发展;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为苹果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如推出金果产业贷、仓单质押贷等信贷产品,解决果农和企业的资金难题。
综上所述,推进甘肃省苹果产业标准化建设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完善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以及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等措施,可以全面提升甘肃省苹果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月姣.全球首个鲜果期货品种——苹果期货挂牌交易[J].农产品市场,2017(49):50.
[2]郭建华,李婷怡,包菲菲,等.甘肃平凉苹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2(12):39-41.
[3]季双龙.订单+保险+信贷 促进“e+金”苹果产业体系发展——富县鑫农牧果畜专业合作社“e+金”苹果产业发展纪实[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2(8):44-47.
[4]王向梅.甘肃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问题及路径[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3(7):43-46.
[5]杨诗妮,徐贞贞,王鹤妍,等.我国苹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现状分析及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3(1):46-49.
[6]李昂,文武.浅析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与标准化——以新农寒富苹果为例[J].中国标准化,2023(5):150-153.
[7]穆娟丽.静宁苹果产业“挖老栽新”改造提升的方向[J].西北园艺(果树),2024(2):7-8.
作者简介
竹军,工程师,主要从事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党建、食品工程等领域标准化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佩玉)
基金项目:本文受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苹果产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研究”(项目编号:SSCJGZH-B202301)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