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2025-02-20 00:00:00孙香雯纪文龙唐鹏程王子孙雪荣邵庆庆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1期
关键词:生猪养殖治理对策规模化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规模化生猪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满足人类对肉类需求的重要产业,为减轻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及周边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本文深入探讨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分析污染的成因,在了解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为实现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规模化;生猪养殖;治理对策

1 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1.1 粪尿排放不当

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养殖密度大,粪尿的集中排放导致了土壤、水源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同时,氮、磷的过量排放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此外,粪尿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气体,如氨气和硫化氢等,这些气体不仅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会危害人类健康。

1.2 布局不合理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在布局上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养殖场往往过于集中,导致污染物难以有效处理和分散,这种集中布局不仅增加了对周边环境污染的风险,还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例如,相邻的养殖场之间由于距离过近,一旦某个养殖场发生疫情,迅速且不可控地蔓延至周边,通过空气、水源乃至人员的迅速传播,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和经济损失。此外,一些养殖场选址不当,过于靠近居民区、水源地或生态敏感区域,不仅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还可能对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3 污染治理技术单一

许多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在污染治理方面采用的技术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1]。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效率和成本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例如,传统的物理处理方法(如沉淀、过滤等)虽然可以去除部分悬浮物和有机物,但对于溶解性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有限;化学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去除某些特定污染物,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生物处理方法虽然具有成本低、保护环境等优点,但处理周期较长,且受季节、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此外,由于缺乏创新和改进,这些传统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导致养殖场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对能力不足。

1.4 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监管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产业的步伐,导致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2]。首先,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使得一些养殖场在选址、建设、运营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其次,监管力度不足,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往往难以覆盖所有养殖场,导致一些养殖场违规排放污染物而未受到应有的处罚;最后,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面对日益复杂的养殖技术和污染治理手段,监管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和监督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工作。

2 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改进粪尿处理技术

第一,引入厌氧消化技术。厌氧消化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的过程,在生猪养殖中,粪尿作为丰富的有机资源,通过厌氧消化技术转化后可被充分利用,沼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为养殖场提供电力、热能等能源需求,从而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同时,沼气的使用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

第二,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固液分离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粪尿中的固体和液体部分进行有效分离,固体部分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可以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营养资源,这种肥料不仅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被污染的风险;而液体部分则通过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如好氧处理、人工湿地等,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从而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或安全排放。

2.2 优化养殖场布局

第一,考量环境条件和资源分布。养殖场位置应选取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通风顺畅的地点,以减少洪涝灾害和传播疾病的风险,同时,还需考虑交通便捷性,以确保饲料、生猪及产品的运输效率[3]。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分布,例如,养殖场应建在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的地方,以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源。此外,养殖场的布局应与周边的农业用地相结合,利用农业用地对粪尿进行消纳,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二,养殖区域的合理划分。养殖区域的合理划分是提高养殖效率的关键,也是减少不同养殖场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手段,养殖区域应根据养殖种类、规模及饲养管理需求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各区域之间既有明确的界限,又便于日常管理和维护。此外,为了防止疾病传播,必须建立足够的隔离带,将不同种类的动物或不同健康状况的动物分隔开来,隔离带的设置应符合相关防疫规定,确保能够有效阻断病原体的传播路径。

2.3 多元化污染治理技术

第一,生物滤床技术。生物滤床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该技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在适宜的条件下对恶臭气体进行生物降解,这些微生物通过附着在滤料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能够高效地吸收并转化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从而显著降低恶臭气体的排放量[4]。生物滤床技术不仅处理效率高,而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特别适合于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恶臭气体处理。此外,该技术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一种可持续的污染治理方案。

第二,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废水处理方法,在养殖场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模拟自然湿地系统,通过构建由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对废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有效去除。在人工湿地中,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和同化作用去除部分营养物质;微生物则利用这些营养物质进行生命活动,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而基质则提供了微生物附着和生长的场所,增强了系统的净化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湿地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还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4 加强监管和法规建设

第一,完善法规和标准。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畜禽养殖的法律法规,如《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为养殖场的规范化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现有法规和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应明确养殖场的建设标准、运营规范以及环保设施的配置要求,确保每一家养殖场都能达到既定的环保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养殖场的环保绩效进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5]。

第二,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养殖场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频率和覆盖面,确保每一家养殖场都在监管的视线之内,对于发现的违规排放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此外,监管部门应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和污染治理方法,提高监管效率和专业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养殖场的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污染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综合措施来解决,在面对规模化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寻求解决方案,还需要从政策和管理层面加强引导和规范,通过改进粪尿处理技术、优化养殖场布局、多元化污染治理技术以及加强监管和法规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生猪养殖业逐步摆脱污染的标签,成为绿色、高效、和谐发展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陈俊志.探讨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与环境污染问题[J].畜牧业环境,2023(6):27-29.

[2] 张亚龙,王敏霞.规模化生猪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对策[J].畜牧业环境,2023(23):43-44.

[3] 王超.养殖规模化、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污染排放的影响[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4] 涂芳.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和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4(6):95-96.

[5] 陈玉玲.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方牧业,2023(10):8-9.

收稿日期:2024-12-31

作者简介:孙香雯(1985—),女,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生猪养殖治理对策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28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4
农村生猪集中养殖污染及其治理
绿色科技(2016年22期)2017-03-15 20:57:21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桂海论丛(2016年4期)2016-12-09 11:33:59
从市场需求前景出发支持生猪养殖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8:50:32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08:46:08
生猪养殖场的经营管理数学模型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