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2025-02-20 00:00:00王秀峰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1期
关键词: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摘要:猪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侵染所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属人畜共患病,呈世界性流行特征。猪钩体病具有侵染性强、发病率低等特征,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贫血、黄疸、水肿等症状,一旦传播至猪群内,难以有效根除。开展猪钩体病流行病学研究、综合防控研究,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为自然疫源疾病,猪为主要传染源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夏季、秋季发病率较高,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猪群均易感,其中以仔猪、妊娠期母猪发病率较高且危害较重。容易造成猪群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生猪养殖经济效益。

1 病原学

猪钩端螺旋体病原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又名细螺旋体,为螺旋体的一种,非病毒、细菌、寄生虫类的特定生物群。钩端螺旋体外观为圆柱形,有轴丝、外膜,粒径在6~30μm×0.1~0.2μm[1]。钩端螺旋体革兰氏染色后为阳性,无鞭毛、可自行运动。此螺旋体在实验室培养观察时,需在培养基内加入家兔、牛血清进行培养。培养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8~30 ℃,pH值7.2~7.6为宜。钩端螺旋体致病血清种类较多,有200多种,不同血清型之间致病性具有差异。该病原对高温条件不敏感,置于80 ℃的条件下,病原在30 min内灭活;100 ℃的条件下,病原快速死亡。对猪场内常见消毒剂较敏感,例如高锰酸钾、来苏儿、甲醛溶液等,在干燥、紫外线照射下几分钟内即灭活。

2 流行特点

致病性螺旋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中以环境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较为常见,可以感染猪、羊、牛、马、狗、家禽等多种动物,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猪受螺旋体侵染后,带菌时间长达1年以上,鼠类动物在受该菌侵染后,终生带菌、排菌。不同品种、性别、日龄的猪群均易感染此病,其中以仔猪、妊娠期母猪感病后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猪钩端螺旋体病传播渠道广泛,在日常养殖期间,可以通过破损皮肤、黏膜接触或人工授精、配种、脐带、蚊蝇叮咬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猪钩端螺旋体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该病在我国生猪养殖区呈散发、地方流行性特征。在养殖场内,猪钩端螺旋体病大范围暴发率较低,在首次出现病例后会短暂归于平静,在经过5~50 d出现再次暴发性,呈阶梯式特征。

3 临床症状

钩端螺旋体不同血清型致病力有所差异,猪在感染此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通常与自身的抗病性及体内钩体存留量有关联。总体表现出传播致病率高、但发病率低的特征,并且大部分猪在受到该病侵染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均较轻或无症状隐性发病。依据生猪群体的差异性,发病后病程长短不一,短则1~2 d,长则半个月以上。依据病症表现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3.1 急性型

急性型病猪临床表现多为高热、皮肤黄疸、食欲减少、皮肤干燥、肢体无力、痉挛、可视黏膜黄染、排血色或茶色尿液,进入发病后期病猪惊厥死亡[2]。急性型病猪死亡率较高,病程持续时间短,通常为1~2 d。

3.2 亚急性型及慢性型

亚急性型、慢性型猪钩端螺旋体病多发仔猪、保育猪群。发病初期,病猪精神沉郁、高热、饮水量增多、摄食量减少、皮肤黄疸、呼吸急促、行走不便,病猪的头颈部位置有显著水肿,使用手指按压皮肤表面出现凹陷,但皮肤回弹力差,恢复时间较长。此类病猪病程相对较长,个别病例可长达15 d及以上。受疾病影响病猪抗病性下降,易引发其他疾病继发性或混合发病,病猪康复后生长性能下降,不宜作为保育猪持续管理。

妊娠期母猪在感染亚急性型及慢性型钩端螺旋体病后,多出现死胎、流产等症状。妊娠期不足1个月的母猪,在感染该病4~7 d内出现流产,流产率高达70%。妊娠期母猪流产或分娩出仔猪后,产出死胎时,死胎皮肤的表面有多个出血点,剖检观察死胎内脏多器官黄染异常。娩出仔猪体质较差,无法自行活动、吸乳,在产出后1~2 d仔猪死亡。母猪分娩后产乳量少或无。

4 病理分析

对感染猪钩端螺旋体病致死的猪尸体剖检观察,发现尸体的皮肤、皮下肌肉组织、浆膜等部位黄染异常;心包、胸腔剖开有黄色积液流出,心内膜上有多个出血点;大肠有多个出血区域;膀胱出血,膀胱内积液外观为茶色或血色,积液中漂浮絮状物;肝脏外表黄染、有明显肿胀,质地变脆;胆囊肿胀,胆汁变浓稠,肾脏肿大;头颈部有水肿;器官组织周边水肿;肺脏黄染或有出血点[3]。

5 实验室诊断

5.1 镜检观察

挑选养殖场内未使用过抗生素治疗本次疾病的发病猪,在病猪死亡前、体温高热时抽取血液作为病料,或在病猪病程后期无菌条件下,收集病猪的排出尿液,或抽取病死猪脑脊液、肝脏、肾脏组织等。注意,获取病死猪病料时,以病猪死亡后1h内为宜,死亡时间过长易影响镜检结果。将收集的病料制成涂片,采取姬姆萨染色或镀银染色法进行涂色镜检,置于体视显微镜下,可见串珠样、无鞭毛、能运动的勾状物,即可确诊猪钩端螺旋体病。

5.2 细菌培养

收集发病猪尿液样品,或病死猪肝脏、肾脏组织病料等,病料中加入新霉素100 μg/mL进行除菌处理。将处理后的病料至培养基中研磨为糊状,培养基以含10%家兔或牛血清的柯式培养基为宜。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置28~30 ℃的条件下恒温培养,每间隔5~10 d观察一次培养基内状态,不同钩体血清种类生长发育速度有所差异。发育速度较快的螺旋体7 d内培养基内即浑浊,慢的需要3个月左右。培养基浑浊后取少量菌体镜检观察,可见串珠样勾状物,即可确诊。

6 防控措施

6.1 治疗措施

猪出现钩端螺旋体病后,治疗方式以西药抗菌治疗为主,搭配辅助治疗措施。选择西药时,以敏感的抗生素制剂为宜,例如常见的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在选择药剂时,养殖户可以依据该养殖场内常用药种类、猪群耐药性等,选择使用次数少且耐药性较低、敏感性较强的抗生素种类。

治疗时,使用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2万~3万IU/kg·bw,肌内注射治疗,1次/日,连续使用2~3 d;或使用注射用硫酸链霉素10~15 mg/kg·bw,肌内注射治疗,2次/日,连续使用2~3 d;或使用注射用盐酸土霉素5~10 mg/kg·bw,2次/日,连续使用2~3次即可。

6.2 预防措施

第一,做好饲养管理。

猪钩端螺旋体病多发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中,因此,在开展猪群饲养时,需确保猪舍内环境干燥,每日对猪舍内的粪便、污染物等进行清理,每周至少消毒灭菌一次。消毒时,可以选用来苏儿、高锰酸钾、火碱等溶液,轮换交替使用,避免增强病原体抗药性。为生猪提供优质、洁净的饮水,冬季避免饲喂猪群冰水,引发应激。猪饲料品质优、营养均衡,在养殖场自行配制饲料比例时,依照猪群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科学推荐的配比,购买优质饲料原料,合理存放。或直接购入全价猪饲料,区分给料喂养,以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猪营养需求。购买饲料或原料时,选择品质优、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购买符合生猪生产饲喂标准的优质饲料,禁止饲喂过期、霉变、变质、污染等类的饲料。在饲喂过程中,增加饲料种类的多样性,例如红薯、马铃薯、鱼粉等,提升猪肠胃消化能力,提升吸收利用水平。除此之外,猪饲料存放区要通风且防潮,避免存放期间出现霉变。猪舍内定期通风,减少有害气体,保持舍内通风透气,避免诱发生猪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多重疾病的混合或继发感染。同时,鼠类为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染源之一,做好猪场内灭鼠生产管理工作,避免造成该病的传播与侵染。

第二,加强疾病的监测管理。

在猪养殖期间,做好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监测工作可以帮助养殖户早期发现该病的侵染,快速预防、防控,避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染。通过定期开展监测数据的管理,对猪场养殖疫情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为后续的疫病防控、疫苗接种等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多种疫病的防控评估效果展示,便于养殖户开展生猪养殖工作。定期对养殖场内的猪群血液、尿液等样品收集,送至实验室采取PCR快速检测方式进行猪体内抗体监测,基于监测结果实施科学的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管理,增强养殖场内疫情发生可控性。

第三,免疫接种。

生猪养殖期间,免疫接种方式是最为经济、高效的防控措施。特别是有过猪钩端螺旋体病发生的养殖场或疫区内对钩端螺旋体病接种免疫时,可以选择钩端螺旋体多价疫苗,依照猪体重规格区分接种剂量。其中,体重低于15 kg的猪群接种剂量为3 mL/头,体重在15~40 kg的猪群接种剂量为5 mL/头,体重在40 kg以上的猪群接种量为8 mL/头,采用肌肉注射接种。接种时,注意次序,先接种健康猪、假定健康猪,后接种发病猪,避免造成该病的交叉感染。接种后,可以对猪体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用于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依据免疫效果制定科学的接种免疫计划。

第四,应急处理。

猪钩端螺旋体病发生后,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养殖户需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快速应对。养殖场内一旦出现疑似或确诊的猪钩端螺旋体病猪,将其单独隔离治疗,避免与健康猪进行接触。同时,养殖场内所有参与养殖生产的技术人员做好自身防护管理,配备防护服、手套、口罩等,接触病猪后及时消毒处理,避免造成人员传播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吴红梅,姜书明,等.猪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预防与治疗[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5):85-86.

[2] 李春雨.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与治疗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7):47-48.

[3] 曹静华.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2):136-138.

收稿日期:2025-01-02

作者简介:王秀峰(1968—),男,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犯罪研究(2016年5期)2016-12-01 18:25:19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基于鸡球虫病及防治措施研究
配电线路安装施工危险点及防控建议解析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4:16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