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陕西省靖边县作为陕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家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环境的复杂化,鸡禽流感等疫病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随之上升,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鸡禽流感的流行特点,结合靖边县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期为当地家禽养殖业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鸡禽流感;流行特点;治疗策略
鸡作为禽流感的主要宿主之一,其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鸡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复杂多变,其传染源广泛,包括患病禽类、康复或隐性带毒的动物等。传播途径也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禽与禽之间的接触传播,也有通过气溶胶、污染物等间接传播的方式。在治疗策略方面,目前主要采取隔离消毒、全群投药等综合措施。但是由于禽流感病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加科学和精准。因此,深入研究鸡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对于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鸡禽流感疫情现状
近年来,靖边县家禽养殖业在规模化、集约化方面进展显著,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和养殖环境复杂化,鸡禽流感等疫病的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上升,给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此外,疫情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广泛担忧。因鸡禽流感病毒具有跨物种传播特性,人们担心疫情会借家禽产品传给人类,引发公共卫生危机,这不仅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也损害了当地畜牧业形象,进一步加重养殖户的经济困境。
2 鸡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2.1 易感群体
禽流感病毒对所有年龄段及不同品种的鸡均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其中对1月龄以内的雏鸡构成的威胁尤为严峻,此高风险状态归因于雏鸡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其生理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各器官系统正处于构建与功能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相较于成年鸡而言,雏鸡展现出较弱的先天性免疫应答能力和有限的抗病机制,一旦雏鸡感染禽流感病毒,病毒将利用这一免疫缺陷,在宿主体内迅速增殖,导致严重的病理损害[1]。除此以外,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中的传播效率极高,呈现出高度的接触传染性。一旦鸡群中有单一个体被病毒感染,病毒将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在群体内迅速扩散,引发疫情的迅速蔓延。
2.2 发病时间
鸡禽流感的发病流行并不受特定季节的限制,可在全年任何时间段内发生,但是在冬春交替及秋冬交替的时节,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显著变化,如温度波动、湿度变化等环境因素构成了多种应激因素,对鸡群的生理状态产生不利影响。此时鸡群的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抗体水平普遍偏低,导致其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显著下降。当鸡群遭受应激刺激时,其防御机制进一步削弱,为禽流感病毒的侵染和传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除此以外,大风不仅能够促进病毒的空气传播距离,还可能携带病毒颗粒跨越地理障碍,从而实现从一个养殖场到另一个养殖场的远距离传播。禽流感病毒在鸡群体内的潜伏和持续存在能力较强,能够长期留存于鸡只的组织中,一旦疫情暴发,由于其高度的传染性和环境适应性,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难度显著增加,使得病毒的感染传播范围易于扩大,进一步加剧了禽流感疫情的复杂性和防控难度。
2.3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多发。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禽类,其次是康复或隐性带毒的动物。鸡、火鸡、鸭、鹅、鹌鹑、鸵鸟等禽类和多种野鸟均可感染本病。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感染禽与易感禽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气溶胶及与带有病毒的污染物接触而间接传播。呼吸道中病毒的滴度非常高,因此呼吸道产生的气溶胶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禽流感病毒还可以通过人传播到其他场所,或污染生产和拖运设备以及活禽市场中的其他公用设施。野鸟作为流感病毒的储藏库,是家禽尤其是散养禽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来源。活禽市场则是商品禽感染流感病毒的重要来源。由于流感病毒可以从呼吸道和消化道排出,因此在禽舍中禽与禽之间的传播可能是由空气和摄食引起。污染的粪尿最有可能导致疾病在禽群之间传播。
3 鸡禽流感的临床症状
急性型禽流感病例主要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其潜伏期相对短暂,且伴随着极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出一种突发且迅猛的疾病进程。随着病程的逐步发展,感染鸡只的体温显著升高,出现高热症状,伴随而来的是精神状态的萎靡不振和食欲的急剧下降,病鸡的羽毛变得散乱且失去应有的光泽,病鸡的头部出现水肿,鸡冠颜色变为深紫色,结膜发炎,表现为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2];在呼吸系统方面,部分病鸡表现出咳嗽、呼吸不畅等典型症状,部分病例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如抽搐、震颤等,腹泻症状也较为常见,粪便质地和颜色会发生改变。急性型禽流感病例病鸡的精神状态显著下降,表现出神情呆滞、活力减退的特征,同时伴随有体温升高的症状;从消化系统方面来看,病鸡的食欲明显减退,食物摄入量大幅下降,导致体重减轻,身形瘦小,鼻腔内存在大量黏液性分泌物,眼部症状同样显著,病鸡的眼结膜发生炎症,表现为红肿、充血,且流泪和分泌物的现象较为普遍。
4 鸡禽流感的治疗方案
4.1 加强免疫
在蛋鸡的禽流感免疫程序中,通常执行一个包含三个阶段的接种策略,分别定于雏鸡期的12~14日龄、幼鸡期的45日龄以及成年鸡即将进入产蛋期前的关键时期。对于商品代肉鸡而言,其免疫程序较为简化,一般在7~14日龄期间进行一次免疫接种;对于种鸡而言,其首次免疫安排在14~21日龄,随后在初次接种后的3~4周进行加强免疫,此后根据免疫后抗体效价的监测结果,每4~6个月实施一次追加免疫。对于处于产蛋阶段的母鸡,建议在每年的10月10日之前完成一次免疫接种,并在此后的每75 d重复一次免疫流程。在疫苗选择方面,采用H9N2和H5N1亚型的单价疫苗进行分别接种,相较于联合疫苗,此种策略在诱导免疫应答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单价疫苗能够更专注于针对特定病毒亚型的免疫保护,从而可能提供更高效和针对性的免疫屏障[3]。
4.2 改善饲养管理
为确保禽类引进的安全性,必须严格执行引种检疫程序,严禁从不明确或未经验证的来源引进禽只,以降低禽流感等疾病的易感性;对疫情进行追踪和溯源调查,了解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通过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基因测序等手段,确定疫情的病原类型和传播途径,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提升禽类的健康管理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潜在风险。实施严格的封闭式饲养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外来车辆与人员的进出,以最大程度减少外源性病原体侵入的可能性;坚决避免不同种类的禽畜混合饲养,以减少疾病交叉感染的风险。养殖环境卫生条件需得到显著改善,确保饮水和饲料的清洁与安全,养殖圈舍应定期清扫,粪便应集中堆放并进行至少20 d的发酵处理,以有效杀灭病原体。在消毒管理方面,需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特别是在疾病流行季节。每天应使用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高效消毒剂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并每2~3 d对鸡只进行一次带体消毒,以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病死禽只,应立即采取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措施,严禁将病死禽只流入市场,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4.3 治疗策略
截至目前,针对鸡禽流感尚无特效药物可供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取抗病毒药物与科学调配饲料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增强鸡只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海藻多糖、聚肌胞和金刚乙胺等。海藻多糖与聚肌胞主要通过激活鸡的免疫系统,提升其免疫力,从而促进病鸡的康复。而金刚乙胺则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来减缓禽流感的传播速率。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中药清瘟败毒散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清瘟败毒散被添加到鸡饲料中,每只鸡饲喂1~1.5 g,以充分发挥其清热解毒、败火解毒的功效,有助于鸡只抵抗禽流感病毒的侵袭。
结语
综上所述,鸡禽流感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靖边县家禽养殖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应在做好治疗的同时加强免疫、改善饲养管理,以此来有效控制鸡禽流感疫情的传播和扩散,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 严得元.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及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4,(9):210-212.
[2] 王开峰,李东旭,强立宪.鸡养殖中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J].畜牧业环境,2024,(11):82-83.
[3] 佟玉凤.养鸡场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研究[J].畜牧业环境,2024,(7):134-135.
收稿日期:2024-12-12
作者简介:王治刚(1980—),男,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