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蓝耳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5-02-20 00:00:00兰延坤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1期
关键词:防治诊断

摘要: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体液传播。其症状表现为仔猪出现呼吸困难,发烧,成年猪出现繁殖问题,如流产,体重减轻等。2024年6月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某猪场部分母猪突然出现高热、食欲减退等症状,随后流产,产下死胎,个别猪群出现耳色发绀。笔者通过对病猪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组织病变分析观察,经过实验室RT-PCR检测最终确定为猪蓝耳病。文章对该病发生的原因、如何诊断和鉴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控措施,希望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防治。

关键词:猪蓝耳病;诊断;防治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隶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一种 RNA病毒,长15 000 bp,呈球形,直径40-60 nm,外包有5 nm长的突起物。按其基因组不同,可分为基因I型、基因Ⅱ型(欧洲型)和美国型(美国型),它们的基因变异程度很高,能通过遗传变异形成不同的变体。猪蓝耳病的美洲亚型是目前世界上危害最大的一种病毒,其基因分为9种亚型,国内又分为1、3、5、8个亚型,以NADC30、NADC34、高致病性蓝耳等多个亚型最为普遍。该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两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冬春季,不同日龄的猪都可被其感染,但其临床表现却存在较大的不同,尤其是孕期母猪及一个月龄以内的仔猪更容易感染。猪蓝耳病是一种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的高接触性传染病。

猪蓝耳病发病急,病程短,多呈群体爆发。发病初期,病猪体温度快速上升至42 ℃,精神萎靡,产量逐步减少,出现气短、倒地不起的症状。发病时,病猪的体表皮肤表面会有很多红色的斑点,耳后的边缘会有明显的干燥,紫红色的斑块状出血会出现在腹部和四肢的末端。大部分病猪表现为腹部呼吸、气喘、咳嗽,并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大部分病猪的结膜都有炎性病变。有些病猪会表现为便秘,排泄的大便呈球形,颜色为赤黄或暗黄,还伴有大量的混浊物质。病期长的猪,以生长迟缓、肤色浅淡、贫血、毛发凌乱、无光泽等为特征。在发病后期,病猪会出现四肢无力、无法正常走路的症状,最终因全身肌肉痉挛而倒地而死。怀孕期多数母猪在怀孕中期或后期发生小产,产死胎,弱胎或僵尸胎。剖检死猪,可见肺脏充血,多处淤血,心脏部分出现暗红色坏死病变。扁桃体出血,化脓,脑内有明显的淤血,脑内有软病变,有大量胶质渗出物。心功能下降,可见显著的心肌缺血、坏死、淋巴结新生及陈旧性出血,梗塞范围较大。肾脏表面和切面上见不规则出血灶。在病死的猪肝脏中,多见黄白两色的坏死病灶,或出血性、坏死区。在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后,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自2006年猪蓝耳病暴发以来,该病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就该病的发生原因、如何诊断和鉴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控措施,希望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高公众对猪蓝耳病的认识,增强猪蓝耳病预防意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1 发病经过

2024年6月,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某猪场发现一例疑似猪蓝耳病。发病初期,十多只母猪突然出现高热、食欲减退等症状,随后流产,产下死胎。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个别猪群出现耳色发绀,经临床诊断疑似为猪蓝耳病所致。用RT-PCR方法证实,确为猪蓝耳病。虽然对病猪进行了隔离、消毒,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但有些猪还是死亡。这次暴发给农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应从疫苗接种、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三个方面做好防范工作,防止该病的再次发生。

2 临床症状及剖检组织病变情况

2.1 临床症状

母猪出现发烧、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咳嗽。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在生产过程中,母猪不产奶,个别病猪耳朵紫黑,皮下有血斑;有个别母猪出现神经瘫痪等症状。

2.2 剖检组织病变情况

肺部有红棕色的斑点,但不塌陷,间质性肺炎;在脾脏的边缘或表层发现梗塞灶;肾为黄褐色,表面有细小的出血点,在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小肠等处有出血的斑点;部分猪出现消化道出血,溃疡和坏死。

3 RT-PCR检测

采集病猪血液,加入含抗凝剂的试管,提取DNA反转录进行猪蓝耳病检测。以反转录核酸为模版,进行RT-PCR扩增,RT-PCR扩增程序(见表1)。

4 结果与分析

该病毒经RT-PCR扩增后,凝胶电泳验证结果猪蓝耳病检测为阳性(见图1)。

综上所述,根据该病猪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RT-PCR结果最终诊断为猪蓝耳病。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环境管理要得到加强。对猪舍中的排泄物、残渣、污物等进行及时清理,做到无害化处理。鉴于温湿度与 PRRSV的增殖与扩散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应加强猪舍的温湿度管理,经常打开门窗,保持猪舍通风、干燥、整洁。加强饲养管理;要根据养殖场猪的年龄和用途等,结合养殖基地的具体条件,对饲料进行适当的配比,保证营养平衡,能够满足猪群的各个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并且要严格控制饲喂次数;在饲料中要经常添加适当的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给猪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猪的免疫能力;还要注意保持清洁的饮用水,加强消毒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消毒管理体系,对消毒次数、消毒方式、消毒剂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定,并将相关的信息进行登记,以便以后的检查和管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杀菌及菌量的监测,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严密的控制,以降低病菌的传染方式。

5.2 加强引种管理

每个养殖场都要遵循“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外来生猪的引进,如果确实需要引进,要强化管理,提高引进的质量。在进行引种时,一定要选择一家专业的猪场,严格执行引种检疫规定,对要引入的猪进行产地检疫、免疫,并调查该地区的蓝耳病的发病率,确定其身体状况良好后,才能将其引入。生猪进入隔离区后,要将其放养两星期以上,并对其进行病原检查,如果结果为阴性,则可以与其他动物混合养殖。

5.3 药物治疗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非细胞型病毒所致的传染性疾病,至今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由于蓝耳病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很容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广谱抗生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补液体疗法在蓝耳病综合疗法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蓝耳病常造成严重的脱水及电解质失调,及时、有效地补充液体,能保持体内稳态,为其赢得宝贵的恢复时间。总之,对于蓝耳病的药物治疗,必须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补液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支持性治疗,将病毒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从而提高治愈率。当然,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及时隔离、严格消毒等其它生物安全措施,才能彻底阻断病毒的传播,才能真正控制住疾病的流行和扩散,及时、全面的综合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5.4 免疫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保护措施。在流行猪蓝耳病疫区,要根据地方兽医局的免疫规划,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因为不同地方的流感病毒株不同,所以在选用疫苗时,应根据不同地域的流行株系,才能达到最好的免疫效果。疫苗的注射方式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鼻内给药三种。针对猪只的特性及饲养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免疫方式,才能保证疫苗的安全有效。在对猪群进行免疫前,必须保证猪群的健康状况。同时,应保证所使用的器材及疫苗的贮存条件符合规定,以防止被破坏或污染。在完成免疫工作后,还要对猪群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评价,以了解其免疫效果及免疫应答情况。定期监测,有助于养殖人员了解补免情况,及时调整免疫计划。

结语

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消毒、免疫,对症治疗。为保证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大对猪蓝耳病的监测与研究,了解其发病规律与变化规律,从而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同时,应加大对生猪养殖工人的培训与宣传力度,增强他们的疾病预防知识与技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想使猪蓝耳病疫区得到有效的防控,就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促进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24-12-05

作者简介:兰延坤(1969—),男,本科,高级畜牧师。

猜你喜欢
防治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51:16
牛有机磷中毒的诊疗与防治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8:05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