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控与生猪产业发展探讨

2025-02-20 00:00:00廖家开黄祥航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1期
关键词:疫病防控产业发展生猪

摘要:生猪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动物疫病的频发和复杂化给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篇文章重点论述动物疫病防控在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动物疫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明确当前生猪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以推动生猪产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生猪;产业发展

生猪产业作为我国农业领域中的关键一环,不仅在保障国家食品安全,还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如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的频发和复杂化,我国生猪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动物疫病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1.1 生产损失

动物疫病对生猪生产的影响是显著的。当疫病发生时,生猪可能会因病毒感染而死亡,这不仅降低了生猪存栏量,而且影响了猪肉产品的产量。此外,疫病还会导致生猪生长迟缓,使得养殖周期延长,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疫病对种猪的影响尤为严重,可能导致繁殖性能下降,甚至出现不育现象,从而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1.2 市场波动

动物疫病会导致生猪供应减少,从而引发市场价格波动。在疫病暴发初期,由于生猪存栏量下降,市场上的猪肉供应紧张,导致猪肉价格飙升。随着疫病得到控制,生猪供应逐渐恢复,市场价格也会相应调整。这种价格波动给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增加了生产经营的风险。

1.3 贸易壁垒

动物疫病在国际贸易中是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之一。一旦疫病暴发,出口国可能会采取紧急措施限制生猪及其产品的出口,以防止疫病扩散。可能导致出口受阻,严重影响生猪产业在国际的竞争力。进口国也可能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也增加出口成本和风险[1]。

1.4 消费者信心

动物疫病的暴发可能让消费者对猪肉产品产生恐慌和抵制心理。在疫病流行期间,消费者会担心猪肉及其产品的安全,从而会减少对猪肉的购买力。消费者信心的丧失会影响生猪产业在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销售下滑和产业萎缩。因此,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控不仅关乎到产业发展,也关乎到消费者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2 生猪产业发展所存在的困境

2.1 疫病防控能力不足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防疫人员短缺,防疫设施落后,导致防控疫病的能力薄弱。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当前一些地区的基层防疫体系并不完善。首先,防疫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往往面临着人手短缺、任务繁重的困境。其次,现有的防疫设施普遍陈旧落后,缺乏先进的检测手段和设备,无法对疫情做到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这些问题使得疫病防控工作举步维艰,一旦疫情暴发,往往难以迅速有效地进行控制。

2.2 养殖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知识,养殖设施简陋,养殖环境恶劣,这些情况增加了疫病发生的风险。科学养殖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是提高养殖业整体水平的关键。然而,目前仍有一部分养殖户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科学养殖知识,他们中的许多人仅凭传统经验或简单学习就进行了养殖活动。

2.3 产业用地资源紧张

随着城市化加快进程,可用于生猪养殖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限制了生猪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需求阻碍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和可用于养殖的场地被划拨用于城市建设或工业发展,导致可用于生猪养殖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2.4 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同时也会加深对环境保护的压力。粪便和废水的处理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环保难题。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要求日益严格,对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2]。

3 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推动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3.1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注重防疫设施的完善。各地区政府应进一步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包括升级和扩建现有的兽医实验室网络,确保其具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于快速、准确地诊断和监测各类动物疫病;建设和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确保病死动物及动物废弃物能得到科学、环保的处理,防止疫病传播;配置充足的消毒设备,包括自动喷淋消毒系统、高温高压消毒设备等,以满足日常消毒和应急处置的需求。

另一方面,需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对于基层防疫人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待遇保障机制,包括提高工资待遇、优化福利保障、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以吸引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加入动物防疫工作中来;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教育,内容涵盖动物疫病学、流行病学、疫苗接种技术、现场调查与处置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基层防疫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防疫水平。

此外,还要持续完善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防疫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权责清晰、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动物防疫工作机制,确保在发生疫情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应对。

3.2 加大投入推广科学养殖技术

第一,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为提升生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整体竞争力,应积极引进并推广国内外前沿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包括智能化养殖系统,如自动化饲喂设备、远程监控系统、智能环控设备等,这些先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生猪生长环境,精准调控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参数,有效提升生猪舒适度,减少应激反应,并降低疾病的发生。同时,精准饲养管理也是关键,包括精确配制饲料、精准投喂策略、定期评估生长性能等,旨在满足生猪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减少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进而达到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通过这些措施,可有力推动生猪养殖向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3]。

第二,加强技术培训。各地区管理部门及技术部门应当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以提升生猪产业科学养殖能力,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邀请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养殖户分享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技术。还要鼓励养殖户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如此能够有效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三,优化养殖环境。改善养殖设施和环境条件是降低疫病发生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加强养殖场的通风管理,确保空气流通,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有助于维持生猪呼吸系统的健康;优化采光设计,使生猪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增强机体抵抗力;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定期使用有效消毒剂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消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途径。同时,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3.3 重视动物疫病监测及时预警

第一,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为确保及时防控动物疫病,加强基层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建设势在必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大投入,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可疑疫病。同时,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享疫病信息。

第二,提高疫病监测能力。基层动物疫病监测是防控疫病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和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兽医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疫病防控形势。还要推广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疫情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

第三,强化疫病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预警机制是防范疫情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该机制的目标在于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快速识别潜在的疫病风险,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养殖户和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及时干预和科学防控,降低疫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

4 结语

综上所述,动物疫病防控在生猪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确保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能够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生猪生产的疫病,从而保证生猪群体的健康状态,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这就需要加强疫病防控,提高养殖水平,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如此才能够实现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健楠.探讨乡镇动物防疫站如何做好生猪养殖场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8):153-154.

[2] 梁杰祥.如何做好生猪养殖场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J].中国动物保健,2021,023(10):62,64.

[3] 杜广彬.非洲猪瘟形势下疫情防控及生猪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畜牧业环境,2023,(4):107-109.

[4] 茹贺军,刘国信.加强运猪车辆备案监管,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传播——山西阳城县实施运输生猪备案车辆监管工作的探讨[J].兽药市场指南,2021,(7):5-7.

收稿时间:2024-12-24

作者简介:廖家开(1977—),男。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通讯作者:黄祥航(1973—),男。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疫病防控产业发展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34
肉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建议
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举措分析及讨论
“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的思考
水灾后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48:02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