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短剧的语言特色

2025-02-20 00:00:00田婧瑛
青年文学家 2025年2期
关键词:东宫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手机成了人们的第一必备物品,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通过移动智能手机设备浏览和接收碎片化的信息,各种App和信息充斥在指尖的滑动中。”(李丹《跨媒介视域下网络微短剧的审美特征及叙事策略探究》)因此,人们也逐渐习惯于通过刷短视频来获取信息,休闲娱乐。而在这样的趋势下,一系列适应大众的新型影视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如短剧、网剧,这些影视避免了普通电视剧的时效长、内容复杂等特点,而且紧密围绕观众的情感需求,根据相关网络小说进行短剧改编,或者自行创作原创剧本,以吸引观众的语言为亮点特色进行传播,并且在市场规模、商业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迅速的发展。本文将从短剧兴起的原因、短剧的语言艺术、短剧语言传播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短剧兴起的原因

(一)迎合观众的需求

现代社会下,融媒体时代不断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创新化的融合不断汇集在媒体、平台等相关视频网站。网络视听艺术生产实现了从“以创作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从线性传播到立体传播,从资源的单向开发到多元开发”(杨艺雯《媒介融合视域下网络微短剧的话语建构与传播策略》)。为满足快节奏的生活,一些平台针对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及融媒体的特点进行了相关的影视新模式建构,比如电影解说,其平台将时长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基本分成三个部分讲解,其中一个部分的视频内容长度约两分钟左右,而这样的视频解说大幅缩短了电影本身的内容,却又保留了原本影片的精华部分,展现给经常驻足短视频网站的观众,而观众也在逐渐适应并喜爱这样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于是,短视频慢慢发展流行起来,网剧、微短剧、短剧逐渐展现在观众视野,其以十分新颖独特的语言来设置相关名称,并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足以勾起观众浓厚的兴趣,也使观众产生了强烈观看的欲望。随着传播宣传力度的加大,微短剧、短剧也逐步知名起来。

(二)低门槛的创作要求

网络短剧、微短剧作为新兴的影视模式,其打破了传统的影视设计格式和相关传统审美内容,加速了现代社会影视艺术适应观众观看的碎片化时间,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丰富短剧的内涵,注重剧情的设计以及语言的运用。由于现今摄影、剪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门槛也在不断降低,整体剪辑并不复杂,因此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相关剧情的视频剪辑。与传统的电视剧不同,短剧的制作成本整体较低,不需要过于复杂的道具,拍摄时也无须大量的机器设备,相关布景工作人员与传统影视相比也减少很多。而其创作在相关传播方式、感知体验以及消费方式等多方面着手,以精美的短剧海报以及独特的语言去吸引观众,这不仅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也大大减少了视频制作的成本,这从侧面为短剧、微短剧的生长壮大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二、短剧的语言艺术

(一)短剧语言的特点

如今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也日益增多,因此很难完全投入持续时间长,剧情不断细化的大型电视剧当中,反而更倾向于剧情紧凑,叙述简洁明了,结局符合大众心理预期的影视模式—短剧。而近几年短剧也凭借自身的热度逐渐火了起来,如古装剧《念念无明》《古相思曲》《长公主在上》等,还有现代都市剧《脱缰》《声色犬马》《最食人间烟火色》等大批高质量短剧纷纷涌入各个短视频平台,正所谓观众所说的:“这几年短剧真的杀疯了。”而短剧中无论是标题还是对话,其语言都十分有特色。

1.语言的简洁化

在这些短剧中,吸引观众最重要的莫过于标题的创造。而短剧的标题纷繁复杂,可都有一个较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简洁明了。一部短剧的大概内容或故事情节从标题上就能够猜测得出来。例如,古装短剧《古相思曲》,根据标题中“古”字观众大致能感受到故事发生的时期大概在古代,而“相思”则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剧情中对爱情故事的描写,那么喜欢观看古装爱情剧的观众必然会点进去进行较深入的了解,这也达到了制作方吸引观众的目的。再如,一些短视频如《长公主在上》,其名字已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展现了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吸引观众的效果。而在剧情上,一些剧作家更加关注语言的真实性与流畅度。这种简洁化的风格不仅让观众感到亲切,也使得剧中人物更加真实。通过对日常生活语言的简洁运用,短剧能够有效地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增强戏剧的代入感。

2.语言的“土味”化

短剧的流行基于观众的审美趋势。随着社会的变迁,观众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逐渐增强,对于新兴的流行语言也认知较快并且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近期在网络上各个短剧更是倾向于“土味”剧情的演绎。观众有时会嫌弃相关剧情十分老套,因为“俗气”的剧情通常比较“无脑”,不需要他们多加思考,而当今社会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大,他们又更倾向于“无脑爽文”的故事情节,这就会被“土味”剧情所吸引。因此,短剧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通常也会利用近期流行的“土味”语言去吸引观众的注意,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例如,短剧《庶女攻略》《嫁东宫》等,其名字浅显易懂,又包含了观众喜爱的关键词“庶女”“东宫”“攻略”等。

“土味”化的语言不仅是剧名上存在“土味”,剧情中的人物对话也有着一定的“土味”词语。编剧以这样的手段将剧中原本比较紧张或无趣的情节增添一定的幽默艺术,从而减少大众的审美疲劳以及千篇一律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延续短剧的热度。

(二)短剧语言的风格多样

网络微短剧为获得更多的流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多采用零散化、娱乐化的内容构建文本。“简短的剧集、快节奏的叙事和加速社会中人们的‘猎者’身份相适应,影视剧传播的大众文化对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刘奕鑫《加速社会中网络微短剧的叙事结构与质量提升研究》)而在这些影响当中,语言的影响最大。新兴的短剧、微短剧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即不同的人物设定、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都有着不一样的语言。编剧们针对这些情况所设计的语言则十分多样,展现出了大相径庭的风格。

1.短剧人物的语言

在短剧中,语言展现力度最大的当数不同人物的语言台词,即短剧中的每个角色都可能拥有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个性化的语言使得角色更加立体。例如,网剧《东栏雪》中的女主角性格狠辣,多谋但又隐忍克制。因此,针对这一人物形象,其剧中台词大多精简却又展现出残忍。当剧中所谓的“穿越女”打破了女主角的规矩,她便毫不犹豫地说出“杖责二十”这样的惩罚,短短四个字充分可见她的果决与心狠。

而同样是《东栏雪》短剧,剧中的“穿越女”的性格则是古灵精怪,想法多样但又盲目自大。因此在剧中,她的语言内容丰富,又因为“穿越”的设定,台词中出现了很多现代化甚至网络用语。这也能够充分展现人物性格,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而整部剧剧情紧凑不拖沓,人物塑造真实感强,语言代入感强并贴合剧情,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也加大了短剧的热度。

2.短剧歌曲的语言

一般短剧都有着自己的宣传曲目,其曲中的歌词已经将剧情涵盖了大部分,甚至一些歌词也透露出主角的经历、发展以及性格。这也在短剧上映前期的宣传中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例如,短剧《执笔》在今年可谓是各个平台上爆火,其不仅服饰精美,情节合理,也充分展现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坚强与独立自主的意识。剧中除了女主角苏云绮台词的语言震慑人心,让观众感受到了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定信念,也在本剧原创歌曲的歌词中有所展现出来。歌词中写道:“丝万缕,在博弈,生死局。”这样的歌词不仅能够体现出苏云绮本身与命运不断抗争博弈的性格,也能暗含出整个剧情的复杂与世界观的宏大,而这样的剧情不仅受大众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有着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三、短剧语言传播的影响

(一)引导一定的社会风气

作为一种网络文艺新形态,微短剧从萌生到勃兴,都给影视领域带来了一股“新风”。而目前看来,在影视文学方面受众最多的应属年轻人群体,他们更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与电子产品的推广,因而短视频平台上的短剧也成为他们热衷的对象。相比于传统的动漫,短剧有着复杂设定背景的剧情,一般情节紧凑连贯,进度恰到好处,并且立意明确,而最能体现短剧主旨的莫过于语言的内容。

以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文物回家的感人故事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反思和国际视野的文化作品,激发了人们对家国情怀的共鸣、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意识。剧中曾有一句台词让观众感动泪目:“大家说,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偷鸡摸狗的事。他们说,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除了这一句广为流传的台词,剧中还有许多语言不仅体现出中国的语言之美,更能够展现出浓浓的爱国之情,也体现了虽无法归家,但仍旧心系祖国的浓烈情感,如“山河无恙,家国永安”“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衷肠”。而此短剧一经播出,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央视以及《人民日报》均对其点名表扬。此后,高热度、正能量的短剧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现代年轻人爱国意识的增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更进一步促进国家影视文化的发展。

(二)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

短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通过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国家文化。这不仅生动展现了地方语言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并且对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传播方式也使得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进入现代生活,增强了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近年来,从《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到《去有风的地方》《繁花》《我的阿勒泰》,‘影视+文旅’的‘双向奔赴’已成为拓展影视产业链、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常见策略,也显现出一定的文化消费潜力。”(陈旭东《论微短剧生产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而随着这种类型短剧的不断传播,观众较为切实地感受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也了解到相关的文化习俗与别样的生活方式。其中,《我的阿勒泰》中出现的哈萨克语充分体现了当地文化语言的特色,激发了人们想去当地真实体验的兴趣。当热度到达了一定程度,相关的民族文化则会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进而他们会加大力度对其保护与传承。

《我的阿勒泰》中这样一个民族语言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受到宣传推广,更是一种保护与传承,进而体现出国家的文化多元,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三)语言能力的变化

大多数短剧有着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但由于短剧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较为庞大,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会出现比较暴力、低俗的短剧内容,其剧中的语言也有着不良的诱导性,而这对青少年的语言表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一些短剧过于追捧网络热梗的表达,一味地展现所谓的网络“幽默”,导致其剧中的语言过于平白,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用语,而这可能会导致年龄较小的孩子进行模仿,从而影响他们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这一负面影响,国家也积极进行管控调整,在网络上尽力减少不文明的短剧传播,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社会的不正之风。

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形态的变化、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也让人们无可避免地进入快节奏的生活。而网络短剧、微短剧则是适应社会时代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在其迅猛发展受到观众喜爱的同时,观众也应存在一定的理性精神与批判精神。大量的短剧中很难部部都是精品,其中仍存在很多“剧情不合理”“价值观”低俗等问题,因而适当观看有益于观众娱乐放松,但成瘾就是负面影响了。

随着国家对网络管理力度的加强,许多新兴短剧在剧情设计、人物设定、文学模式以及语言构建等方面均总体呈现出积极的主题思想,并且有着向上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不断进步,也推动着社会良好风气的传播与多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也使得短剧在不断整合的优势当中逐渐走向成熟,进而有利于促进双循环新格局下数字文化产品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东宫
武当山遇真宫东宫前殿复原设计研究
住区(2023年5期)2023-12-01 08:14:02
精览儒释道
全国新书目(2022年3期)2022-05-07 17:48:26
明代东宫教育述论
古代文明(2022年1期)2022-01-08 08:15:44
宠粉式网剧上位
以《东宫》为例谈IP网剧的成功原因
视听(2019年7期)2019-02-20 08:58:31
对接农村基层支部、共促美丽乡村建设
齐鲁周刊(2018年26期)2018-09-13 11:26:52
从土地神角色看双红堂本《东宫扫雪》的独特性
北方文学(2018年9期)2018-07-16 11:39:04
辽代东宫官制的特点
卷宗(2018年12期)2018-05-26 09:52:08
《西宫太子东宫妃》民间封面设计大赛
飞魔幻B(2017年5期)2017-05-24 22:40:01
80后的东宫西宫记忆
新民周刊(2016年35期)2016-09-19 22: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