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沟渠村在半山腰,要去一趟柳镇农贸市场不容易。各个村的人实在太少了,于是,大家就约定着每月逢二、五、八开市。今天初二,凌晨四点多,陈大爷家开始忙活了。因为他们家昨天刚杀了猪,所以,陈大爷今天赶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猪内脏背去,卖给餐馆老板。
陈大爷在屋外喊着:“我都要走了,你还在摸索什么?”
陈大娘刚忙完灶台上的零碎活儿,粗糙的大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说:“你等一下嘛!”
每逢赶集,陈大娘都会搜罗出一大堆能卖钱的东西,比如手搓的麻绳、腌制的咸菜、树上的野果子……变戏法儿似的,都提到陈大爷面前来。陈大爷拿去集市上卖,七七八八的,也能凑个二三十块钱来。只见陈大娘进了里屋,弯着腰,在一个木箱子里翻找着。箱子里有土黄色的稻糠,稻糠里埋着鸡蛋。平时,陈大娘养了十多只鸡,有三四只母鸡每天都可以下蛋,慢慢积攒起来,数量倒是不少。
她小心翼翼地捡起鸡蛋装进麻布袋里,递给陈大爷,说:“不要把鸡蛋卖给餐馆啊,绕一点儿路,去市场上卖,价钱要高一点儿。”
盘山小路上,陈大爷背着竹篓走在前面,家里的大黄狗跟在后面。他先把猪内脏送去餐馆,价钱还行。但是,在餐馆老板的忽悠下,他把鸡蛋也半卖半送了,更是因为他着急去茶馆喝茶,不想为了卖鸡蛋绕路去农贸市场。
柳镇农贸市场附近的茶馆特别多。一间破旧的门面房,里面有几张大桌子,一群人围坐着喝茶。要是里面坐不下,就在门口放几把遮阳大伞,在伞下放几张小桌子,也可以继续喝茶。五毛钱一杯茶,无限次免费续水,可以喝到中午,就上山回家吃午饭。陈大爷有几个固定的“茶朋友”,非常要好,来自别的村镇。陈大爷年轻时读过书,识字,会看报纸,就把报纸上的国家大事、奇人异事、娱乐笑料讲给“茶朋友”们听,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大黄狗卧在桌脚下,眯着眼睛,偶尔被踢一下,就挪一下位置,继续卧着。
这时,陈大爷突然想起陈大娘的嘱咐:“买竹蒸笼!”这下,他又不得不返回农贸市场买竹蒸笼!
柳镇农贸市场呈弯月形结构,进口处被一堆鸡鸭鹅挡住了。活体的鸡鸭鹅臭味重,不能进农贸市场,只能摆门口。陈大爷小心翼翼地绕开鸡鸭鹅,进入农贸市场。一开始,左右两列都是各个村的人在卖蔬菜和瓜果。城里的人自然是要买蔬菜和瓜果的,但其他村的农民也会买一些本村没有的稀有水果,比如二沟渠村的人要买圆形的黄皮梨。因为二沟渠村在山腰上,气候原因,只能种头小肚大的青皮梨。再进去一些,摆了一排加工食品,如粉丝、豆干、凉粉、面粉、调味料等。陈大爷也买了一包陈大娘最爱吃的粉丝。煮白菜汤的时候,放一小把粉丝,撒上葱花、姜末,那香味,馋得人流口水。后面,就是一排猪肉,有猪头、猪脚、肋排……家里养猪的农村人,就不必再买猪肉,就如陈大爷家。
陈大爷顺着一排排摊位,走到底,停在钱师傅面前。竹蒸笼要选楠竹做的,图个结实。名气最好的竹蒸笼,就是这家姓钱的老师傅手工编的。钱师傅是磐石山里的木匠,他们山里盛产楠竹,他从祖辈那里学来了编蒸笼的手艺。
一套竹蒸笼一般有两到三层,也可以另买几个尺寸一样的蒸笼屉,垒起来增加层数。平时,陈大娘用竹蒸笼来蒸梅菜扣肉、粉蒸肉、双层咸豆沙肉等。除了蒸肉之外,竹蒸笼还可以做临时的饭菜小仓库。山里温度低,把竹蒸笼放在阴凉的地方,比如水井旁边,里面的饭菜隔两三天都不会变馊。这次,陈大娘要准备过年的饭菜,需要竹蒸笼盛放。陈大爷喜欢吃粉蒸肉,陈大娘准备多做几碗,放在竹蒸笼里备着,便在几天前,特意嘱咐他要买竹蒸笼。
陈大爷买完竹蒸笼后,就准备回家了。回去的山路非常陡峭,要爬石梯上山。中途,他遇到了本村里的周大爷。周大爷递给他一个黄皮圆梨,两人一边吃,一边说笑着上山。大黄狗走在前面,跑跑跳跳,不时回头看一下陈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