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庞岭下,蜿蜒盘旋的那条河叫梅溪。溪边有个拐弯的村子三道弯,夜深了,小三的声音在村子上空荡漾:“姆妈(方言,母亲),菩萨,您在哪儿?”
村里人晓得,小三的姆妈黄奶奶在过完八十岁大寿的几天后过世了,被埋在村前的小溪边,伴着长年累月不断流的溪水潺潺远去。
小三的声音还在村子喊道:“姆妈,菩萨,您在哪儿?您不要老儿子了吗?宝仔我听话!”
村里人谁也不想告诉小三,怕伤了他的心,都在瞒着黄奶奶离去的事。
小三是个苦命的孩子,四十多岁了,智力、语言、行为、身子骨儿却停留在七八岁的年纪。那一年,天气很热的天,小三才八岁,一个猛子扎进村子中间的池塘里。池塘里的水很深,也很清澈。好久好久,小三在池塘没有冒头来。村里大人急了,又匆匆把他从水中捞到塘埂上。小三没了气息,脸色紫紫的,嘴唇发乌,就那么躺在塘埂上的草丛里。
村里人说:“埋了吧!”话音刚落,小三却悠悠地醒了过来。村子里胆小的人跑丢了鞋子,喊道:“诈尸了—”就这样,小三的年龄在长,身子骨儿却不长。时间的流逝仿佛忘记了他一样,让他永远活在八岁的躯壳中,一副矮矮短短、胖乎乎的样子。村里人讲,小三是个侏儒。
黄奶奶把儿女养大,两个儿子在城市里买了房安了家,女儿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黄奶奶带着小三这个老儿子守在村里,两人待在这个家过着平淡的生活。村里人讲,小三是上天派来的报应,要不黄奶奶可以跟着儿子们到城里过好日子。黄奶奶说:“这样挺好的。城里住着闹心,想家。我带小三这个老儿子过得开心,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疼。”
小三闹脾气的时候,谁的话也不听,谁也劝不住,最听姆妈的话,讲姆妈是他的“菩萨”。黄奶奶喊一声“老儿子”,小三便一声不吭地蹲在地头,暴躁的症状也消失了。在姆妈的身边,小三总是敬着、哄着她,像是忘了年纪般在姆妈面前撒娇哭闹。
黄奶奶八十大寿,儿子女儿在外面回来,要帮她大操大办几桌,黄奶奶却骂着儿子女儿说不办酒席。她讲农村人不做八十大寿,做了寿表示生命要走到尽头了,不吉利的。可儿子女儿不讲迷信,还是向亲戚朋友发了请帖,全村父老乡亲热热闹闹了一场。小三还在酒席上唱了一首自己编的歌:“姆妈,您是我的菩萨。阿弥陀佛保佑我,我是您心中的老疙瘩,您永远是我的老菩萨……”
黄奶奶走的时候,嘱托两个大儿子和女儿善待他们的兄弟小三,要养他一辈子。她不想走,舍不得闭上眼,这个长不大的崽是她世上唯一的牵挂,招呼他们不要让小三晓得姆妈走了。
哥哥姐姐们回城里去,要小三跟着进城。小三哭天喊地地叫着:“姆妈,我的菩萨,救我啊!我要姆妈—”双手死死地扣住村口那蔸老樟树。
无奈,哥哥姐姐们把小三委托给了村中的堂兄照管着,他们出钱。小三固执地不进堂兄的门,不吃堂兄家的饭,讲堂嫂是恶婆娘,抓他的头发打他的屁股。小三仍然龟缩在他跟“菩萨”姆妈住的老屋里。村里人你一餐他一顿地叫着小三吃饭。小三吃饱后,撒腿满村子钻,漫山遍野田间地头地找,哭喊着:“姆妈,老菩萨,您在哪儿?老儿子想您。回家啊!老菩萨,跟您老儿子说说话啊!”
这几天,村里有了难得的清静。那个哭喊着“姆妈,菩萨,您在哪儿”的声音没有了。
村里人急了。到处找寻着小三。
村里头看山看水的老人跑回村,告诉大家,小三安静地躺在黄奶奶的坟墓边上。
村里人看到,小三很安静,没有了哭闹,没有了喊声,脸上挂着安详的微笑。他找到了“菩萨”姆妈,再也不想离开她,紧紧地抓着她的坟堆。
哥哥姐姐把小三埋在了溪边,埋在了“菩萨”姆妈的身旁,让她带着可怜的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