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此时天地间阳气由收变敛,万物开始进入收藏状态。冬日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保养阴精,潜藏阳气。《黄帝内经》作为我国中医学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医学智慧。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则生命力越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天气的侵袭。在这个时令里面,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四点养生之道。
古人通过观察万物变化,探究背后的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观点。冬天里天地万物的阳气都进入了封藏状态,人想要保持健康,就要顺应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立冬后,日落变早,日出变晚,我们应随太阳的起落调整作息,早睡晚起,以顺应天地间阳气闭藏之势,养精蓄锐,保养阳气。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缓解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黄帝内经》也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早卧晚起,睡眠的时间要充足。晚上最好在十点前睡觉,待日出再起床,睡眠充足,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觉,被窝里空气不流通,氧气会缺少,时间长了空气会变得混浊不堪,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第二天人会感觉疲倦。冬天外出锻炼不应该太早,要等到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时候才出去锻炼。时间在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之间为宜。“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还是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室外活动,使身体能够适应冬天寒冷的天气。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以使心搏、呼吸加快,体内新陈代谢增强,身体产生热量,有助于身体健康。运动类别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快走、太极拳等,锻炼效果以微微出汗为佳。不建议冬泳、夜跑等活动。剧烈运动易使阳气散发,违背了冬日闭藏之意。
立冬之后,万物凋零,生机潜伏闭藏,日照时间短,容易使人感到抑郁和焦虑。冬季养生要求保证精神安稳,情志方面要尽量收敛起来,力求平静,避免烦扰。要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勿大喜大悲,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力求精神安宁,恬淡寡欲,含而不露,使体内阳气潜藏,不过度消耗阴精。通过调摄精神情志来养生,是冬天藏养阳气的基本原则。天气晴朗时可以出去多晒晒太阳,这样可以固护阳气,也是冬天调养阳气的一种疗法。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人的皮肤有很多毛孔,中医称它为腠理,冬天如果经常出汗,尤其是大汗淋漓,就会导致阳气耗散太过。所以冬天锻炼应尽量避免出汗,适量运动,不要大汗淋漓,使我们的毛孔过度打开。冬天如果流汗过多,就会伤到肾脏,出现肌肉萎缩、精神不振的现象。应该选择轻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在饮食和穿衣方面注意保暖,忌饮冷水。立冬之后天气寒冷,阴气渐重,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容易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需要及时添加合适的衣物保暖。尤其是颈部,风池等穴在后颈部,易被风寒邪侵袭,引起头痛、感冒等疾患。年纪稍大、免疫力差的人,冬季更应注意颈部的保暖。背部是督脉所在位置,督脉主一身阳气,有“阳脉之海”之称,背部受寒可能会从督脉穴位循经传入内脏,所以背部保暖不容忽视。平时可以选择拍打督脉或艾灸等,促使督脉阳气畅通。最后需注意足部保暖。寒从脚起,足部受寒,极易影响血液循环,所以保证脚暖也至关重要,手脚冰凉者可晚上用热水泡脚。
冬季气温寒冷,体内阳气闭藏、内敛,特别需要一些热量来维持体温,驱除寒气。所以饮食一定要避免生冷,吃一些温热之物,但也不宜过于燥热。这个季节,我们应该多吃一些能够补益肾元的食物,比如牛羊肉、山药、枸杞、大枣等。冬季食补应注意进食一些对肾脏有益的食物。饮食五味与脏腑的关系,《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泄之”。冬季是肾的主令,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过量食用咸味食物,肾气会过旺,极大地伤害心脏,影响人体健康,所以饮食之味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五色入五脏,黑色入肾,咸味入肾,故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咸味黑色的食物,如海带、紫菜、黑芝麻、木耳、桑葚等。但是冬季补益不当也会使身体受到伤害。像羊肉、韭菜等温热之物可以适量进食,但不可过量,防止温燥伤津,出现上火、便秘等情况。
我们也可以进补一些具有滋补肾精的中药,如熟地黄、黄精、山药、枸杞、补骨脂等,可制作成膏方以方便服用。还可以使用艾灸,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扶助正气。艾灸常用的保健穴有大椎、肾俞、命门、太溪、神阙、足三里、关元等穴位,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个穴位以10~15分钟为宜,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可以起到补益肾元、延年益寿等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冬季养生主要通过饮食、起居、睡眠、运动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为得道”,违背他,就会发生灾害;顺从他,就不会得病。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掌握养生之道了。总之,冬日养生是一年四季身体健康的基础,只有在冬日保养阳气、养精蓄锐,才能在春日顺应万物生发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