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组织有条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在表达时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经常出现词不达意、语言组织混乱的情况。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口头表达上,在书面表达中也同样存在。在作文教学中,对同一主题,学生的表达水平往往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当前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普遍存在内容肤浅、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发言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上,很少能够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能简单复述文章内容,难以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阐释。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思维深度不足有关。
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往往缺乏情感的投入和体验。他们的表达过于客观、平淡,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判断。在朗读和写作中,学生虽然能够准确地表达文字内容,但往往缺乏真情实感,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其次,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分强调书面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关注不够。再次,课堂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情境,学生的表达训练往往脱离实际生活,难以激发其表达兴趣和动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表达情境。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春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春天的经历,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第二,利用文本内容创设情境。如在学习记叙文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人物,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情感。第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其表达欲望。
课堂互动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设计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锻炼表达能力。例如,可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第二,开展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辩题,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准备和现场辩论,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说服力。第三,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阅读体会,在交流中提升表达能力。
阅读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感受语言魅力。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指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优美语言,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细腻的观察、优美的描写,学习其语言运用的特点。第二,鼓励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感染力。第三,组织学生进行续写、改写等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表达能力。
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观察记录、课堂表现等方式,关注学生日常的表达情况。第二,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第三,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的评价反馈,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表达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表达的信心。可以通过设置递进性的表达任务,让他们从简单的表达开始,逐步提高表达的难度和要求。对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提供更具挑战性的表达任务,如主持班会、参加演讲比赛等,促进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其次,要重视表达能力培养的系统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制定系统的培养计划,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训练。同时,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语文、品德、科学等学科教学中都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最后,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减少学生的表达压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达训练。同时,要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态度,对同学的表达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优化课堂互动模式、深化阅读教学设计、实施多元化评价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解放路第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