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构建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产教融合内涵和层次的需要。目前,职业本科院校内部保证体系存在缺失性、科学性、层次性等现实困境。鉴于此,通过进一步明确职教本科教育内涵特征,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构建了“五链融通”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通过厘清“四大目标”为引领的“目标链”、制定“三大标准”为主干的“标准链”、畅通“管评改”三大维度的“组织链”、规范“政校行企”四大层面的“制度链”、培育以“质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链”,以更好地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
关键词 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链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5)05-0076-05
职业本科院校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现有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的最高层次,既具有“职业性”,又具有“高等性”,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体。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本科院校在战略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等办学各领域,均有不同的定位、特征和含义。如何确保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职业本科院校的技术适应性?如何高效推进深层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梯次服务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以及如何彰显职业本科院校在办学各领域环节中的“最高层次”是职业本科院校亟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促进组织科学、规范、高效、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职业本科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也正处于实践阶段,尚未形成制度化、结构化、系统化、融合化的成熟体系,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与时俱进地探索构建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势在必行。
一、价值判断
(一)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价值审视
1.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职业本科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主要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已有50余所学校成功升级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这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具有职业本科特色、科学、专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因此,不能简单地沿用原来的中高职质量保证体系,而建立一个适应本科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势在必行,这是本科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1]。
2.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形成闭环的需要
职业本科院校建设完善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完善适应本科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弥补了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层次性缺失。结构化、系统化的本科职业教育层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闭环、机制闭环、体系闭环,真正实现将“闭环思维”应用到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实践和质量治理中去。
3.职业本科院校提升产教融合内涵和层次的需要
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不能局限于职业本科院校自身。要实现职业本科院校的跨越性发展,不仅要着眼当前国内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更应着眼行业转型升级、低碳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等产业态势和发展布局。通过建设并完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的本科职业教育层次质量保证体系,能进一步引领职业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和高度,进一步保障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
(二)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现实困境
1.缺失性困境
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关于职业本科院校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和实训等层面,而作为育人质量的定心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出现可供借鉴、复制、推广应用的成熟经验和模式,缺乏职业本科院校发展的质量保障基础。
2.科学性困境
培养高质量职教本科人才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以人为本,遵循职业发展规律。职教本科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特点和要求,原有的中高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未体现出其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科学性、规律性,不能科学、精准、动态地对职业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应有的质量保障作用。
3.层次性困境
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其自身的特点,有不同的目标和使命。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要求与中高职教育截然不同,职业本科院校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有区别于中高职教育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引领性,能够动态融合地对职教本科育人质量实施诊断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此举也能不断丰富本科职业教育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是丰富职业本科办学理论基础的重要一环。
二、理论内核
(一)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定义
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以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涵盖组织机构、目标体系、标准框架和运行机制等关键要素,通过多元评价主体融合促进机制,实现育人质量的自我可持续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质量保证体系[2]。
(二)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特征
1.主体性:质量观下的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观是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教育质量观是指对教育工作及学生质量的基本看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一个具备多样性、层次性、复杂性的概念体系。因此,需要树立更加健康、全面、科学、可持续的质量观[3]。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不断推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丰富多元评价主体,用好现代教育教学新技术,突破传统的质量观。努力构建一个关注学生持续成长、技能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涵盖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双师队伍、产教融合等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2.系统性:系统观下的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系统观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为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目标。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在符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系统观念,构建一个具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这是保证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办学的必然要求。
3.自主性:内生观下的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内生观起源于社会学理论,是指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从内部挖掘驱动因素,推进事物积极发展。职业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也分为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是根据质量行为主体和行为实施范围不同,在理论上进行的简单划分,二者间并非是对立关系。其中,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强调“内部”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内驱力、增强自觉性、树立自信心、大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建构自主评价体系[4]。高水平职业技能型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职业本科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提高自主培养质量的重大意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自我诊断、自我改进来提升职教本科育人质量。
4.约束性:管理观下的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传统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是单要素发展观的产物,随着“质量”内涵的拓展,使得质量管理的主体和内容发生了改变,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决定了要以全面管理观为指导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因此,应将全面管理理念应用在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上,职业本科院校要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全面组织、协调、统筹,建立起全过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约束并管理影响职教本科层次育人质量的各个要素,从而逐步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观,以指导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不断完善,走好本科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自主培养之路。
5.长效性:人文观下的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不是对教学质量的简单监控,也不是生硬的被动监督,新时代的教育质量理念需要契合地域文化、校园文化、行业文化、彰显人文关怀,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是一项长期事业,也是一项文化工程。职业本科院校要不断坚定高水平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自信心,职业本科院校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身心健康。职业本科院校要把育人和育德相结合,培养学生团结、诚信、敬业等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注入精神动力。
(三)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相通别异
1.超越“被动制”逻辑:从“外部质量保障”到“内部质量保证”
“外部质量保障”是指依据法规、条例、管理办法等客观制度规定,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管理,一般是自上而下的,具有领导的权威性和执行过程中的被动性。“内部质量保证”是为了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全员自发参与的质量提升系统工程,凸显主动性和发展性,强调自主管控和自主保证。只有真正落实职业本科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才能真正促进职教本科层次育人质量的提升,掌握高水平职业人才队伍发展的主导权。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能够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理念、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激发和调动每个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
2.超越“问责制”逻辑:从“质量问责”到“质量诊改”
普遍意义上的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依据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出现问题进行追责和整改。而教育质量的提升重点并非是“问责”而是“改进”,职业本科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突破奖惩性评价的藩篱,重点聚焦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强调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创新,将创新和求真相结合,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育人质量。
3.超越“分离制”逻辑:从“管办评分离”到“管办评合力”
高等教育领域推行管办评分离改革已有多年,“管办评分离”的核心是让政府、学校和第三方机构在教育评价领域相对独立,希冀得到更客观的评价结果。但由于各主体间关系、资源、信息的不对等,其仍存在评价主体间参与度差异较大、人才培养的个人价值相对弱化、评价标准中学生主体性地位不够明确、评价程序的民主性与公开性不足、评价结果的高利害化等问题。在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中,要重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各主体间应打破信息壁垒,调动各个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管办评合力”推进育人质量提升。
4.超越“学校制”逻辑:从“学校主导”到“多元融合”
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规模、质量应始终与国家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需求发展的步调相一致,这并非是学校单方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应从“测量判断时代”过渡到“共同构建时代”,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摆脱原有的“学校主导”模式,改变原来学校的“一头热”,推行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多元融合主导,共同从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出发,创新“多元融合”的质量保证体系。
5.超越“管理制”逻辑:从“管理需求为主”到“育人需求为主”
职教本科教育的发展对“管理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职业本科院校要重新明晰定位,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重要的是“管理”要服务于“育人”,“管理”要侧重于满足育人质量提升需求、满足人才技术升级需求、满足融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满足提升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需求等。相应地,管理方式需要转变,管理模式需要升级,使管理成为服务育人需求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三、实践路径
(一)模型设计
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构建“五链融合”职业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通过厘清“四大目标”为引领的“目标链”、制定“三大标准”为主干的“标准链”、畅通“管评改”三大维度的“组织链”、规范“政校行企”四大层面的“制度链”、培育以“质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链”,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提升育人成效,以更好地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5],见图1。
(二)路径策略
1.厘清“四大目标”为引领的“目标链”
第一,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要既能筑牢基础知识的扎实功底,又能适应行业、产业升级需要,抓好专业创新,注重产教融合,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适应专业变革和产业升级。第二,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质量目标设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上抓好专业课程建设,同时重视实训课程、创新课程等,定期动态调整教学质量标准,更新教学质量目标,不断夯实优势专业的建设基础,为战略新兴专业提质扩容。第三,不断优化学校治理目标。以推进职业本科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梳理职业本科院校治理目标,构建更适应职业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系,使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第四,不断优化社会服务目标。职业本科院校要紧紧围绕国家行业产业升级这条主线,逐步增强职业教育人才的实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升级、资源优化、国际化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目标链促进职业教育人才链和产业链建设。
2.制定“三大标准”为主干的“标准链”
第一,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基础是学生发展的根基,职业本科院校要根据专业特色、专业类型和专业群建设情况,要对标国家、行业和产业升级情况,科学制定专业建设标准。第二,课程建设标准。根据产业升级最新形势及时更新课程体系,按照专业群建设思路,重视梳理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能够体现新技术、新趋势和新需求。规范课程要素和环节,明确课程内容和作用。第三,师资建设标准。师资建设标准应涵盖教学能力标准、技术技能标准和学术质量标准。职业本科院校师资应更加注重校企融通,能够把创新贯通教学全过程,既有来自本科院校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又有来自企业资深的技能扎实专家,构建一支理实结合的教师团队。第四,学生素养标准。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养标准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专业特色,在重视“立德树人”、体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体现时代创新性、运用灵活性及社会适应性。
3.畅通“管评改”三大维度的“组织链”
第一,成立融合型教学质量协同管理机构。由学校、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方代表组成,共同负责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各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第二,构建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让学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反馈评价结果。让企业在人才质量评价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参与到教师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和年度综合评价中。政府在原有质量评价基础上,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政策依据和智力支持,为人才培养评价引入先进评价理念,完善现有评价考核制度。职业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评价的实施推进主体,要遵循融合评价理念,不断优化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参与,更好地反映各方的需求和意见,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育人质量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6]。第三,建立育人质量持续改进机构。职业本科院校要以服务学生发展、提升育人质量为主线,全面识别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环节,构建贯穿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改进机构;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保障、服务支持、监督控制五个环节的工作程序,针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提出可行性措施,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4.规范“政校行企”四大层面的“制度链”
一是政府层面,对标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法律,完善职业本科院校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职业教育相关国家法律精神,以法律法规手段强制保障育人质量。在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职业本科院校管理制度,引导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二是学校层面,对标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职业本科院校质量管理制度要体现办学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制定具有适用性、科学性、完备性的,涵盖课程、教学、专业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并在开放的动态过程中有序推进制度完善。三是行业企业层面,对标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重点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习制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对标企业用人制度、考评制度、管理制度,改革校内实验实训制度[7][8]。确保企业教师深入教学一线,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5.培育以“质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链”
第一,丰富质量文化内涵。质量文化内涵融合了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制度、质量行为方式等多项内容,体现着学校质量建设的软实力。职业本科院校要有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明确的质量意识,并从质量文化的全局来考虑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制定相应的质量愿景、质量战略并付诸实施时,使高校质量文化从“自在状态”走向“自觉阶段”。第二,凝练质量文化特色。质量文化是学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文化建设要体现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同时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好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不断优化质量文化。要突出体现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和匠人品质,打造具有校本特色、区域特征的质量文化。第三,建设科学的质量文化。质量文化建设应具备一定的思想维度和科学维度,以科学孕育质量文化。科学制定质量文化要制定建设目标、建设计划、建设框架和具体内容,全面布局、逐步落实,不断改进完善,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保证的质量文化。
参 考 文 献
[1]庄西真.“职教本科”就要有职教本科的样子——谈优质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必然性[J].职业技术教育,2022(12):8-13.
[2]别敦荣.学术本科、应用本科和职业本科概念释义、办学特点与教育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22(8):61-68+75.
[3]赵蒙成.何谓职业教育的“质量”?——基于实践哲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2022(2):5-13.
[4]王亚鹏.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内生性:超越“问责制”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18(25):12-17.
[5]李胜,徐国庆.职业本科教育技术学科:学术意蕴、内涵要素与建设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146-152.
[6]章义,严双艳.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职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7):98-101.
[7]吴秋晨,徐国庆.职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4):34-42+120-121.
[8]陈小娟,黄崴.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关键挑战与推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2(22):40-44.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Five Chain Integration”i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Value Judgment, Theoretical Core and Practical Paths
Cui Wei, Jiang Jian
Abstract" Building a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level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internal guarantee system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 such as deficiency, scientificity, and levels. Because of this, by further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t is proposed to build a“five chain integration”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his system aims to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by clarifying the“target chain”led by the“four major goals”, formulating the“standard chain”with the“three major standards”as the main task, unblocking the“organizational chain”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standardizing the“institutional chain”of the four levels of“government, universities,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and cultivating a“cultural chain”featuring“quality culture”.
Key words"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ive chain integration”
Author" Cui Wei, assistant researcher of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angzhou 311231); Jiang Jian, professor of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
崔巍(1983- ),女,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发展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杭州,311231);姜健(1978- ),男,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协同育人视角下杭州市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路径研究”(Y202039),主持人:崔巍;2020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时代省域高等院校参与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研究”(Z202016),主持人:陈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