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林业总场闽楠种植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2025-02-19 00:00:00何华唐京蒋明忠蔡斌
南方农业·下旬 2025年1期
关键词:修枝林场苗木

摘 要 闽楠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珍贵树种,具有木材耐腐、纹理优美、香气持久等优点,长期以来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闽楠资源的日益稀缺,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闽楠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根据广西兴安县国有摩天岭林业总场的种植实践,介绍闽楠种植技术,包括育苗、造林、抚育管护等,并提供确保闽楠种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间作、混交造林、轮伐管理。

关键词 闽楠;种植技术;可持续发展;广西兴安县国有摩天岭林业总场

中图分类号:S792.2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70

闽楠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樟科树种,广泛分布于南方各地。闽楠树高可达25.0 m,胸径可达2.5 m,木材质地坚韧,抗腐性强,具有天然香气,广泛应用于工艺雕刻、建筑、船舶及日用产品等制造领域。随着市场对优质木材的需求日益增加,闽楠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广西是我国闽楠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闽楠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兴安县国有摩天岭林业总场(以下简称摩天岭林场)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0.38%,拥有适合闽楠生长的优质林地,在闽楠种植技术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介绍摩天岭林场闽南种植技术,旨在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闽南种植提供参考。

1 摩天岭林场概况

摩天岭林场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广西兴安县林业局,是当地的重要国有林场,属于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摩天岭林场地处兴安县东北部,总面积约为1.08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90.38%。摩天岭林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8 ℃,

年平均降水量1 500 mm,四季分明,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摩天岭林场内的土壤养分丰富,pH值为5.1~7.0,有机质含量为32.7 g·kg-1,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充足,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闽楠作为摩天岭林场重点培育的珍贵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近年来,摩天岭林场通过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推动了闽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提升。

2 闽楠种植技术

2.1 育苗

2.1.1 种子采集

在摩天岭林场,闽楠种子的采集在每年11—12月进行,此时果实成熟,外皮乌黑发亮且果肉松软。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采种,优选胸径30 cm以上、树高15 m以上、树形优美且生长势强的结实树木[1]。采种时,使用高枝剪和钩刀等工具,小心修剪果实,避免对树木造成较大损伤。对采集到的果实在12 h内进行初步处理,通过手搓去除果皮和果肉,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并挑出杂质及不饱满的种子。经过清洗的种子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之后采用湿沙层积储存的方法,将种子与湿润的河沙按1∶3的体积比混合。沙子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手松即散”为标准,贮存温度控制在5~10 ℃,贮藏3~5个月。

2.1.2 种苗培育

在苗圃地选择方面,摩天岭林场优先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选址在坡度不超过15°的背阴地带,避免强光直射和极端天气对苗木生长的影响[2]。对苗圃地进行全面整地,深翻25~30 cm,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机肥3 000 kg作为基肥。育苗基质的比例为黄心土40%、发酵菌渣40%、河沙20%,每立方米基质混合3 kg钙镁磷肥。

播种前对苗床土壤进行彻底消毒,用福尔马林稀释液均匀喷洒,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密封3 d。播种时,选用发芽率在80%以上的健康种子,用0.15%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0 min消毒,再用45 ℃温水浸泡12 h催芽,直至种子部分开裂。播种采用条播方式,行距20 cm,每667 m2播种量控制在12~15 kg,种子均匀撒播后覆火烧土2 cm厚,最后铺上经消毒处理的稻草。播种后,需保持苗床湿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0%~80%。

2.2 造林

2.2.1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过程中,摩天岭林场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清理深度在5~10 cm,清理时所有杂物按照规定堆放并使其自然腐烂,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料,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3]。清理完成后,土壤裸露区域及时覆盖稻草或秸秆,防止水土流失,覆盖层厚度为2~3 cm。清理工作完成后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土地中不残留物杂物。

2.2.2 整地

在地势平坦或坡度不超过15°的区域,采用机械深翻,翻土深度控制在30~40 cm,以破碎土壤团块,改善土壤结构。在坡度15°~25°的区域,采用水平带状整地的方法,整地带宽度为1.2 m,间距2.0 m,在每个整地带之间保留天然植被作为水土保持带[4]。在地形复杂或坡度超过25°的区域,需要人工开挖种植穴,种植穴规格为60 cm×40 cm×30 cm,穴内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整地过程中,摩天岭林场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3 000 kg、钙镁磷肥100 kg,施肥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以便肥料均匀分布在根系活动层。对于土壤酸化的区域,施石灰200 kg·hm-2进行改良,将土壤pH值控制在5.5~6.5。

2.2.3 栽植

栽植前,所有的苗木都需要经过严格挑选,确保苗木健康、无病虫害、根系发达。优选苗高40~60 cm、地径0.8~1.2 cm、根系完整且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进行栽植。栽植时间选择在3—4月或8—9月,避开高温或低温天气。栽植穴规格为60 cm×40 cm×30 cm,穴内先填入混合基肥,每穴施入腐熟有机肥1 kg,钙镁磷肥50 g,与穴内土壤充分拌匀后压实。栽植时,去除苗木根部的营养袋,但要保证基质完整不散落[5]。苗木植入栽植穴后,保持其根系自然舒展,确保根颈部位与地表持平或高出地表1~2 cm。填土时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超过10 cm,在栽植完成后沿苗木根际形成直径30 cm的浅盘状土围堰。栽植后,立即灌定根水,每穴浇水量控制在10~15 L,确保土壤湿润,促进苗木根系与土壤的紧密接触。栽植密度为800~1000株·hm-2,行距2 m,株距1 m。所有苗木栽植完成后,安排巡检,确保苗木直立、土壤压实无松动。

2.2.4 补植

在栽植后30 d内,摩天岭林场会进行第1次补植检查,采取巡查和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发现的死苗或生长不良的苗木,立即进行补种。补植选在3月或9月的阴雨天气进行,补植苗木要求与原栽苗木规格一致,无病虫害,根系发达。补植穴的规格与原栽植穴相同,每穴施入腐熟有机肥0.5 kg,与回填土拌匀,确保养分均匀分布。补植时,将苗木根系轻轻舒展后放入穴中,覆土分层压实,确保苗木根颈部位与地表平齐,填土完成后形成浅盘状土围堰,并立即灌定根水,每穴灌水量控制在8~12 L。补植后,定期检查补植苗的生长情况,在必要时进行第2次补植,通常在次年春季进行。

2.3 抚育管护

2.3.1 除草

摩天岭林场的除草工作遵循“早除草、除小草”的原则,及时清除苗圃和造林地上的杂草,保证苗木的生长空间充足。人工除草安排在每年3—10月,每年进行3~4次。在闽楠幼苗期(1~2年生),摩天岭林场重点开展行间和苗木根部的除草工作,采用人工精细除草的方法,确保杂草与苗木根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 cm,防止损伤根系。对于2年生以上苗木,结合机械除草,在行间使用割草机进行除草,清除范围覆盖全林地,机械割草的高度控制在10 cm以内。

2.3.2 施肥

摩天岭林场主要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木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实施分期施肥。闽楠栽植后1~2年,重点施用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每株苗木施用30 g,每年施3次,时间分别在3月、6月和9月。施肥方法为沿苗木根际挖环形沟,深度8~10 cm,将肥料均匀撒入施肥沟后覆土压实,防止肥料挥发和流失。在苗木进入栽后3~5年的快速生长期后,施肥重点转向氮、磷、钾平衡补充,每株每年施复合肥[m(N)∶m(P2O5)∶m(K2O)=15∶15∶15]100 g,分两次施用,时间在4月和8月;配合施用有机肥(如腐熟禽畜粪肥),每株每次施用量为1 kg。9月时,为增强苗木抗寒性,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每株施用50 g,以促进苗木木质化。

2.3.3 修枝

摩天岭林场对闽楠的修枝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修枝和成长期修枝。早期修枝在苗木1~2年生时进行,集中去除距地面0.5 m以下的侧枝和枯枝,减少养分消耗,提高主干通直性。修枝频率为每年1次,在秋季(9—10月)进行,此时树液流动减缓,修剪后伤口愈合较快。修枝时使用锋利的修枝剪,确保切口平滑,切口角度控制在45°以内,避免伤口暴露过大导致病菌侵入[6]。对于3~5年生苗木,由于其进入快速生长阶段,修枝重点是去除病虫枝、交叉枝和树冠内的弱枝,每次修枝保留主干长度的2/3。

3 摩天岭林场闽楠种植可持续发展措施

3.1 间作

摩天岭林场推行间作技术以维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积累,根据地块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调整间作计划。在闽楠种植区,摩天岭林场优选根瘤植物和草本植物作为间作作物,如紫云英、苜蓿,以充分利用其固氮功能和改善土壤结构的特性。间作作物每公顷用种量150~200 kg,收获后作物残体翻耕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避免间作作物与闽楠产生竞争,可每公顷增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和钙镁磷肥100 kg。由于紫云英等作物会改变土壤pH值,可施用适量石灰,确保土壤pH值稳定在5.5~6.5。在间作期间,定期监测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避免因养分流失影响闽楠生长。

3.2 混交造林

摩天岭林场通过合理配置混交树种比例,提高闽楠林分的生态稳定性。闽楠与杉木可以3∶2的数量比进行混交,每公顷种植闽楠600株、杉木400株;混交模式采用行间间隔混交,每2行闽楠间栽植1行杉木,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资源。在混交区域内,树种间的株距控制为2 m,行距3 m,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混交造林还应注重水土保持、防风抗灾,在坡度大于15°的区域需要设置宽度不小于5 m的防护林带,种植乡土抗风树种如湿地松、樟树等,减少强风对林分的破坏。摩天岭林场定期监测混交林区的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针对性施肥以平衡不同树种的生长需求。

3.3 轮伐管理

摩天岭林场实施严格的轮伐管理机制,确保闽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闽楠的生长周期和木材质量要求,摩天岭林场将伐期设定为70~80年,具体伐区的轮伐面积每年不能超过总林地面积的5%。伐区划分根据地形条件和林分结构进行调整,每个伐区的面积控制在10 hm2以下,避免大面积采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采伐后,立即开展补植工作,补植密度为800~1 000株·hm-2,确保伐区的森林覆盖率恢复到90%以上。轮伐完成后,对伐区进行3年连续监测,确保补植苗木的成活率在85%以上,并根据林分恢复状况灵活调整下一轮伐计划。

4 结语

闽楠作为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实现闽楠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栽培技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采取综合性、系统化的措施。合理的轮作、混交造林和轮伐管理,能有效推动闽楠种植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摩天岭林场在闽楠种植方面的经验将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林业

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艺玮,覃伟,梁瑞龙.大桂山林场闽楠容器苗培育及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20(19):80-81.

[2] 邓敏.珍贵树种闽楠栽培特性与人工林营造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7):112-113.

[3] 覃卫华.闽楠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52-55.

[4] 杨礼旦.黔东南地区闽楠繁殖和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3(21):122-125.

[5] 王永雄.促进闽楠幼苗健壮培育的施肥研究[J].绿色科技,2023,25(23):96-101

[6] 韩忠谋.浅析闽楠苗木繁育及造林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24(5):124-126.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修枝林场苗木
修枝对连香树林分生长的影响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苗木供求信息
林业与生态(2020年1期)2020-04-16 12:48:22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绿色中国(2019年17期)2019-11-26 07:04:38
盆景树
杨树修枝技术研究进展
最新苗木行情
林场住宅
现代装饰(2017年12期)2017-05-22 02:41:54
最新苗木行情
农村百事通(2017年5期)2017-03-27 19:24:06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