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钟宪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这一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持续提升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治理效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以高远的历史眼光深刻把握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提出“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等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前进方向、提供重要遵循。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地把反“四风”和反腐败统筹起来,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风腐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影响政治生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通常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细究起来,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是不正之风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若任由不正之风的“芽”长成腐败的“树”,则后果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高压震慑强化“不敢”,扎牢制度笼子强化“不能”,加强教育引导强化“不想”,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病原体作斗争,通过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等手段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杜绝病毒的蔓延传播,捍卫党的肌体健康。但不正之风犹如附骨之疽,仍是难以根除的顽疾。违规吃喝、家风不正、“围猎”腐蚀、错误观念等腐败诱因导致的腐败行为往往会诱发“破窗效应”,让不正之风进一步恶化,甚至催生出新的作风问题。若不在“萌芽阶段”将这种不正之风加以限制和治理,“风”的线头终会扯出“腐”的线团,风腐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影响政治生态,最终发展成更为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
充分认识风腐同查同治的重大意义
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虽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异同,但两者都是破坏党的执政根基、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毒瘤。如果只查腐败不治歪风,腐败就得不到根除;如果作风堤坝不持续加固,腐败治理成果就无法巩固。历史和现实表明,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就一刻不能停,一旦松口气、歇歇脚,就会死灰复燃,陷入抓一抓、松一松,出了问题再抓一抓、又松一松的恶性循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经验证明,反腐败之所以能够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并全面巩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深刻把握阻断腐败行为助长和加剧不正之风的规律,坚持“由腐纠风”,通过以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严惩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从根源上清除由风及腐的土壤和条件。
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严峻政治斗争,持续发力向纵深推进,必须深刻认识作风建设必将伴随我们党执政全过程,而风腐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风腐同查同治是一个囊括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等多个方面的庞大合集,其运行过程以严密的党内组织体系和纪检监察体制为依托,既是一项系统化、精密化的治党工程,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正风肃纪反腐实践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更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中打好反腐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的最新战略部署。
一体推进整饬作风、惩治腐败
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需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思想,始终坚持对风腐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时刻保持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既“由风查腐”深入挖掘线索,又“由腐纠风”准确把握风腐一体、风腐交织的阶段性特征,实现双向突破,在惩治腐败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腐败案件背后的共性问题,以“腐”的点带出“风”的面,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蕴含着理论与实践、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治标与治本的辩证统一。
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既需要坚定不移地刮骨疗毒,又需要驰而不息地树立清风正气,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零容忍”态度不动摇、高压惩治不动摇,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持风腐同查同治,坚决防止风腐问题滋长蔓延、成风成势,坚决铲除腐败毒瘤,坚决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一方面,切实把严的要求、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各方面,覆盖到权力运行各个环节,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持续发力纠治“四风”顽疾,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破除潜规则、斩断利益链、扎紧铁笼子,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坚决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党的各项纪律全面严起来,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将“全面从严”的要求贯穿权力运行和干部教育、使用、管理、监督全过程,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完善监督体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贪腐者无机可乘,有力遏制增量、有效清除存量,厚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和文化土壤,切实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脉络,形成同题共答、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深入查找作风和腐败案件背后的薄弱环节、制度漏洞,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迎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