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措并举推动全民阅读

2025-02-16 00:00:00谢尚楹
现代阅读 2025年2期
关键词:中华出版社传统

编者按: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本刊特邀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就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开研讨,以期激发更多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新发展。

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前身,开创了中国大学设立出版社的先河。1902年至1952年,北京大学出版机构累计出版各种教材讲义和图书600余种。197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恢复建制,2010年完成改制工作,注册登记为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出版社”)。北大出版社坚持“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的办社宗旨,坚持“立足北大,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型办社模式,依靠北京大学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教材、学术著作和文化传承工程专著。

北大出版社积极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在世界读书日期间,通过设置主题活动、名家讲座和书单推荐三个板块,以讲座直播、读书会、新书发布会等多种形式联动宣传高品质图书,拉近名家名师与读者的距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添砖加瓦。北大出版社还积极寻求与各地政府、书店、高校的合作,设立“全国阅读基地”,助力各地的全民阅读推广。经过不懈的努力,北大出版社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综合发展与传播布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北大出版社推出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认知。2016年出版的《唐诗宋词十五讲(第二版)》既是大学专业课教材,也是非专业人士阅读和学习唐诗宋词的优秀读本。书中描摹唐诗宋词自身发展演变态势,对诗歌潮流嬗变进行研究,并结合对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杰出诗人、词人作品的分析,全面展示唐诗宋词的风貌与流变。叶嘉莹著《人间词话七讲》与葛晓音著《唐诗宋词十五讲(第二版)》共同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推荐名单”,这些读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是一套蕴涵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原创图画书,用图画形式演绎和讲述了民间传统中那些最有神韵和活力、经久不衰的风俗。《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不局限于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而是以生活故事为主线自然渗透,实现了心灵启迪、传统文化学习的融合,每册书名以诗词、谚语、民间传说等为引子,颇具传统文化特色和意味,对读者很具吸引力。

策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丛书。针对特定的传统文化主题,北大出版社策划并出版了一系列专题丛书。例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国哲学思想史”等,这些丛书不仅涵盖了广泛的内容,还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源。“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丛书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精心挑选和编排,将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读者。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由北大出版社精心策划,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丛书涵盖了生活、礼俗、科技、社会、文史、艺术、思想、价值八大领域,每个领域都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撰写。《正道:中国文化传统》是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的代表作,首次系统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以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与起点来解读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主流观念、民族精神、社会传习,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前途。

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古籍。北大出版社承担的重大古籍整理工作中,《儒藏》是重中之重。《儒藏》工程是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构思、酝酿的重大课题,旨在将传统儒家经典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它全面、集中地将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域外文献三类儒家代表性著作汇为一编,展示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精神主线。该工程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510种文献先期编纂出版,是一部有完整架构、清晰脉络的儒学思想文库。这项整理工作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通过现代化的排版和注释,使读者更加易于阅读和理解。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儒藏》(精华编)项目即将圆满完成。这一工程不仅体现了北大出版社对古籍整理的重视,也为北大出版社在古籍出版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1998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为《中华古诗文读本》的书籍,因其内容丰富、实用而广受好评。然而,该书停印多年后,市面上盗版频出,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保护读者的利益,北大出版社在2022年将其再版,并改名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这一再版工作不仅保留了原书的精华,还增加了新的内容,使其更加全面细致。

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资助传统文化研究项目。北大出版社还积极资助传统文化研究项目,为学者提供研究经费和出版支持,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除了承担《儒藏》工程,北大出版社资助的传统文化研究项目还包括:《全宋诗》项目,首次系统整理现存宋人诗歌;《十三经注疏》整理本项目,对古代经典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大仓文库粹编》项目,收录和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中华文明史》项目,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与自然的相处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生生不息的心灵世界;《中国儒学史》项目,对儒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项目,展示了中国物理学研究前沿水平和国外物理学研究新进展。

开展传统文化展览与讲座。2024年伊始,由北大出版社、北大书店、不黑文化艺术学社、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三才书画院联合举办的“印记·青春—会说话的石头”主题篆刻艺术展,在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拉开帷幕。该文化展以孙溟珏先生篆刻艺术为主,将书法、金石等传统艺术相结合,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让北大师生零距离感受篆刻的艺术魅力,感知一方石材在艺术家的刻刀下成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北大出版社还通过“北大博雅讲坛”举办讲座,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邵永海教授、孙玉文教授,分享了自己读《韩非子》的感受和体会,并以邵永海教授“读古人书”系列图书第一部《读古人书之〈韩非子〉》为具体案例,同读者一起探讨读《韩非子》等古代经典的意义。展览与讲座都有效地促进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让传统文化阅读在现代生活中绽放新的光彩。此外,北大出版社还举办“中华传统艺术之美”系列讲座。

促进传统文化国际交流。北大出版社还致力于在海外推广阅读,通过设立海外阅读基地、举办文化讲座和读书会等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读者中。“丝路书香工程”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北大出版社积极参与,精选了一批代表中国学术水平、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进行翻译和出版。《从思想世界到历史世界》《南画十六观》等作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融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布局融媒体矩阵。北大出版社在融媒体平台上建立了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多个账号,每个账号都有独特的定位和内容风格,除了发布各类阅读活动新闻、图书推荐等内容,还利用大数据分析、内容运营推广等手段,形成服务受众多元需求的阅读推广媒体矩阵。北大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是其新媒体矩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策划和发布优质内容,该公众号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同时,北大出版社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调查、征集读者意见等,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公众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北大出版社的品牌推广和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微博上,则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书内容和作者风采。

实践融媒体平台传播。“北大博雅讲坛”作为北大出版社“弘扬传统文化和推广全民阅读的高端文化平台”,努力营造书香社会浓厚氛围。“北大博雅讲坛”2015年正式启动,旨在汇聚时代前沿思想,将最新的理念和最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大众。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线下讲座,涵盖文史哲、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内容注重实用知识和深刻理念的普及,用平实的语言传递给大众,并结合时事热点,推出相关主题讲座,如自贸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同时,北大出版社推出手机应用软件“北大博雅讲坛”,提供讲座信息共享、直播预约观看、视频回放、名家阅读推荐等多样化功能。此外,“北大博雅讲坛”还积极地利用大数据分析、内容运营推广等数字营销手段,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北大博雅讲坛阅读基地”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推动阅读解读更加

具体。

创新数字人文项目。北大出版社的数字人文项目是一个融合了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的创新性项目,旨在推动人文社科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通过建设古籍智能处理系统、阅读平台与整理平台等,打造数字环境下人文学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人文社科学者与理工科专家提供交流与协作渠道,推动大数据、智能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应用。项目通过运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自动标点技术、自动命名实体识别技术等手段,对大量古籍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和智能整理,在古籍智能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方便了学者的研究和利用,也为古籍的传承和保护作出了贡献。项目还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如数字化古籍、在线课程、数据库等。这些产品与服务不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出版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亦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北大出版社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设书香社会”和“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号召,通过组织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读者搭建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还有效促进了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展现了自身在文化传承与知识普及方面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未来,北大出版社将继续致力于全民阅读事业的推广,为更多人提供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

猜你喜欢
中华出版社传统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