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共同体构建研究

2025-02-15 00:00:00蔡婷婷
数学小灵通·3-4年级 2025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核心素养

教学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在共同的学习目标、规则和价值观下,通过互动、协作及反思,共同参与数学知识建构、交流与应用的教学行为。这不仅能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探究欲望与自主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等关键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

1.提升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是影响学生吸收知识效率的关键因素。尽管教师具有一定的学识与技能,但难以涵盖数学领域中丰富而复杂的知识点及深邃的理论基础。所以,构建教学共同体,能让教师在互动中吸收知识,彼此参考,协作解决教学难题,并交流各自的授课心得以及教育资源。采用协作与资源互通的方法,也能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借此增强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共同体下,教师也能持续吸收前沿的教育思维与策略,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取向及价值观等。在构建教学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携手规划课程内容,创设学习场景,激励学生投身互动,并促进他们自主探究。教学共同体围绕学生需求,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与自发性,同时促进他们形成创新的思考方式与动手操作技能。同时,多元化评价与互动反馈机制在教学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提升,以推动学生朝向个性化的成长方向迈进。

3.是推动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力量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必须依赖教师的热情投入与合作奋斗。建立教学共同体,能形成统一的育人理念与教学,并凝聚改革动力,以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此外,参与教学共同体构建,教师也能在持续探索中发掘创新的教学模式,这能为教育创新提供宝贵的实践案例与示范效应。同时,教学共同体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扮演着中介角色,一方面,能够促进两者间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能形成联络纽带,以推动政策向科学化方向迈进,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1.根据课程目标共备共学

一要确立教学目标,凝聚教育导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不再单一强调知识传授,而是转向培养学生的技能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建立教学共同体的第一步在于确立课程目标,保障每一位成员对教育目标达成一致的认识与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探讨课程标准,以掌握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模型构建等,进而将这些素养细化成教学过程中的明确目标。在集体研讨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既定目标展开深入探讨,明确教学的关键与挑战,进而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保障教学进程中的方向统一性。由此可见,共备活动不仅能加深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有利于发挥教学共同体的优势。

二要融合教育资源,精炼教学方案。建立教学共同体意味着教育资源的互相分享与融合。所以,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教师需要主动寻求、甄别并融合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科书、辅导资料、在线课程以及教育应用程序等,旨在扩充教学材料,提高教育成效。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与兴趣差异,联合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包括探索性研究、团队协作学习以及项目化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素养。

三要加强自我反思与评价过程,促进教师不断优化与进步。在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迅速搜集学生的反馈与评价,针对教学成效展开公正的评价分析,探究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分析学生在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的效果与不足之处。通过开展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能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并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挑战展开分析,以促进他们合作探索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反思及评价体系,能为教师持续汲取经验和教训提供条件,从而促进他们调整与优化教学手段,以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2.聚焦核心问题共磨共研

第一,捕捉关键难题,融合探究精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核心问题常常涉及学生逻辑思考的深度,这一环节对于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建立教学共同体需要挖掘以下关键问题:探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方法、研究引导学生逻辑推理的策略、琢磨协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路径,进而展开深度分析与讨论。

第二,启动实证探索,以行动验证成效。深入探讨不应局限于理论范畴,实际操作探究也应成为检验教学方法实效性的关键途径。对此,教师可以挑选关键性问题作为探究焦点,以构建教学实验方案,并执行这些方案,通过搜集资料展开深入剖析,以此衡量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保持包容性,大胆探索教学新径,加强内省与修正,以确保研究的精准和严谨。

第三,构建知识体系,促进深入认知。围绕关键问题的集体探讨与深入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整理数学概念间的深层次联系,引导学生宏观地掌握数学组织架构及核心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以核心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挖问题本质,进而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深度掌握与运用能力。

3.引导有效对话共思共辨

首先,创设沟通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共同体教学中,积极的交流对话成为促进学生思考、增强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所以,教师要营造一个充满接纳与自由交流的教育环境,致力于激发学生勇于阐述观点,大胆提出个人的见解及问题。借助小组内的热烈辩论以及班级范围内的互动沟通,学生能针对数学难题开展深度的探讨,交流各自的解决方案与思路,以促进他们思维交流。

其次,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面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能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分析和反思,可以指导学生思考个人判断的依据,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解决方案等。借助问题驱动,教师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考的广度,探究数学问题的核心要素及内在逻辑,进而增强他们的概括能力与适应变化的能力。

最后,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和进步。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包括直接的语言反馈、同伴互评、个人自我反思等,对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行为和成果作出评价。同时,评价学生的表现需要涉及数学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同沟通的能力等,旨在强化学生的核心素质。借助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能掌握自身的长处与不足之处,进而确立奋斗的目标,从而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热情。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共同体,通过根据课程目标共备共学、聚焦核心问题共磨共研、引导有效对话共思共辨等策略,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合作与资源共享,而且还通过深入探究核心问题和开展有效对话,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创新性和多元认知能力。因此,构建数学教学共同体是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体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