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有魔法

2025-02-15 00:00:00晓萧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5年1期
关键词:孩子

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上,我逐渐领悟到一个真谛,并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个“浪漫”的方法。

随着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年龄相差两岁的他们,仿佛同时进入了叛逆期。不知从哪天起,他们开始对各种规则置若罔闻。不但如此,他们还时不时会联手上演一幕幕令我心跳瞬间加速的惊险场面。前一秒两人还在沙发上翻阅绘本,下一秒就踩着一个高板凳,表演起了“高空取物”。

进入叛逆期,孩子喜欢上了角色扮演

为了迅速熄灭这股在两个孩子间悄然升腾起的叛逆火苗,我可谓绞尽脑汁。大多数时候,我用“情绪稳定、温柔坚定”这8个字来鼓励自己,尽量通过温柔地讲道理来化解孩子们的小叛逆。

当然,总有理论无力指导实践的时候。此时,我的隐藏技能“狮吼功”便会被自动触发。令我烦恼的是,无论是娓娓道来还是暴跳如雷,效果都难以持久。而且,如果我对孩子们的小叛逆视而不见,他们便会很快自觉无趣而偃旗息鼓,转头去寻找新的目标。一旦我出面认真纠正或严词制止,反而会强化他们对某个行为的记忆,让他们更乐意逆着我的要求行事。

我知道,根据心理发育的规律,从两岁开始一直到4岁,孩子会经历自我意识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对于我来说,两个孩子一个两岁,另一个4岁。为了和他们一起度过人生中的第一段叛逆期,我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了不少教育方法。无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些难以落地。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们讲绘本,将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换成他们的名字。没想到,他们瞬间提起了精神,投入自己的新角色中去,一本正经地扮演起故事中的人物。生活中总试图跳出各种条条框框限制的两个孩子在“选角”时,都不约而同地想成为正面角色。爬树的小熊、不刷牙的小鳄鱼,这类反面形象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两个孩子这般沉迷角色扮演给了我一个灵感。每晚的睡前时间,孩子们喜欢听我天马行空的自创故事,何不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讲一系列以他俩为主人公的小故事呢?同时,故事里可以夹带点儿“私货”,把那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卫生常识偷偷 “塞”进去。

慢慢地,我讲给孩子们的睡前故事越来越有模有样。不但情节完整,而且经过了老大的花式追问后,故事中的小漏洞也被不断补充完整,很经得起细细推敲。有天晚上,听完我讲的新想出来的安全故事后,老大对我说:“妈妈,真希望我的名字也能出现在故事书上呀!”

孩子们入睡后,我又想到了老大无意中表露出来的愿望。这时,我突然灵光一现。孩子的愿望对我来说,或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作为一名兼职文字工作者,我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每天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动笔整理出来,给儿童刊物投稿。虽然童话故事的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但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日常育儿的重要部分就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口头创作出各种风格的哄娃故事。我接着又想到,如果孩子们看到专属于他们的睡前故事变成了文字,自己更是成为真正的主人公,应该也会发自内心地为自己骄傲。这样一来,书上的故事,一定比我的口头教育或是怒吼,更具有说服力。

童话成了化解叛逆情绪的秘密“武器”

一产生要给孩子们写故事的念头后,我便开始动笔整理之前讲过的故事。经过一番完善,我寻找到了适合投稿的儿童杂志。在等待投稿结果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从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寻找新的灵感,给他们讲最新构思出来的故事。功夫不负苦心人,虽然有些故事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发表出来,但更多的故事都找到了适合发表的平台。

收到第一本杂志样刊是2024年6月的一天。两个孩子虽然还不识字,但看到我小心翼翼拆封杂志的时候,也好奇地围了上来。当我告诉他们“这本书里有妈妈写给你们的故事”时,老大两眼放光,老二虽然不明白我言辞中的意味,但还是学着老大的模样,安静地坐在了我身边,等着我讲故事。那是一篇题为《注意!移动城堡也危险》的汽车安全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以喜欢趁着大人不注意,窜到汽车驾驶席,胡乱操作一通的老大为原型的。老大早已听过我口述版本的故事,但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成为书中的主人公时,还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他再三跟我确认,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真的是关于他的故事吗?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像抱着珍宝般,给其他家人炫耀了一番。

后来,我写的其他童话故事也陆陆续续见刊了,故事里的主人公则由兄妹两人来轮番扮演。两个本就酷爱听故事的孩子,发现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后,更是怎么也听不腻。除了央求着我一遍遍地读故事给他们听之外,他们还会一脸兴奋地指着书中插图上的小孩子,与自己对上了号。

时间久了,兄妹俩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家里的安全宣传大使。老大负责讲不能踩井盖、不能爬到高处、不能玩电之类的安全常识,老二负责用最简单的语言督促家人养成饭前洗手、不浪费食物、不抠鼻孔的好习惯。说来神奇,自从我写的故事一篇篇被刊登出来以后,不用我再大发雷霆,或是一遍遍“唐僧念经”,孩子们开始以故事中的自己为榜样。不知不觉间,那簇叛逆的小火苗竟然日渐微弱了下去。当我意识到老大已经很久没有窜到前排去玩汽车按钮,老二也不再将每晚睡前的刷牙、洗脸视为“大敌”时,距离收到第一本样刊,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

坦白讲,育儿的过程对我来说,有些像打怪升级。面对处于不能自如表达自我需求的婴儿时,我这位“婴语”零级选手登时感受到了颇大的压力。终于等到孩子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时,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孩子的行为总是和我的要求无法完全匹配。在面对新的难题时,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几乎将全部注意力放到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认同我想传递给他们的观念,也盼望着他们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要求都是源自爱。

不过,在传递爱和关心的过程中,我似乎忘记了孩子的天性。正如《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中写的那样:“花时间思考你自己在婴幼儿时期,或是跟孩子年龄相仿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这样做可以帮你培养对孩子的同理心。”是啊,仔细回想起来,比起静下心来探究父母行为背后的深意,孩童时期的我,更在意的是父母外在的表达方式。对父母来说,想表达的内容很重要,但对孩子来说,形式也同样重要。

我们常说,身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但我想,为了找到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的表达形式,父母应该先将目光投向自己,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在擅长的领域探索出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我能想到最轻松地化解孩子叛逆的方式,也是最“浪漫”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们读我写给他们的童话故事,一个个以他们为主角的故事。

猜你喜欢
孩子
你们这群寂寞如雪的女(男)孩子!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6:40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那些特别“听话”的孩子……
做个快乐的孩子
儿童绘本(2017年6期)2017-04-21 23:21:52
顽皮的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2017年2期)2017-02-13 18:20:51
Hey Blue!蓝孩子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25:19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画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