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焦虑家庭走向美好,一位妈妈的家教使命

2025-02-15 00:00:00周文平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5年1期
关键词:凯伦李华读书会

她不仅成了继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还将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力量延伸到了更多家庭。

2024年12月9日,在浙江省衢州市,第611期“乐悠然幸福读书会”正在举行。“在家庭中追溯力量的源泉,会发现接纳和允许是力量生发的地方,而父母的行动营造了力量诞生的场域……”活动组织者李华跟大家分享读书感受。

作为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李华成立的“李华妈妈工作室”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她创办公益读书会,带领更多家长成长。很多人不知道,她学习家庭教育的初心是帮助继子凯伦走出困境……

深耕家庭教育,继子逆袭学霸

李华是浙江省衢州市衢州三中的一名高中老师。前夫去世后,她与郑明祥走到了一起。郑明祥是金华车务段衢州东站的一名职工,前妻因病去世,有一个儿子郑凯伦。

“咩咩……”第一次见面,9岁的凯伦冲着李华喊。李华知道他想叫“妈妈”却不好意思。看着这个既调皮又有点儿羞涩的小男孩,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36岁的她没有生育过,把凯伦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她和郑明祥相处半年便结婚了。

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互相体谅,生活很幸福,还生了一个女儿。然而,让李华没想到的是,凯伦给她出了一个大难题。他总是安静不下来,喉咙里发出各种怪声,还频繁眨眼、抽动鼻子、歪头。夫妻俩带着他辗转数家医院,被诊断为多动症、抽动症。

读小学四年级时,凯伦的症状更严重了,上课坐不住,经常骚扰同学。6名同学给老师写信表示不愿和他同桌,老师罚他站在走廊听课一周。“我自己就是老师,我儿子却被这么多人嫌弃,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吗?”除了心痛,李华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除了无力,李华还感觉满腹委屈。再婚后,她特意把凯伦从姑姑家接回来,每天辅导他学习,给他洗衣做饭,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凯伦对她也很好,有好吃的总是先问她:“妈妈,你要不要?”母子俩相处得很和谐。李华实在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位同学建议李华去学习家庭教育,或许能够走出困境。通过学习,她才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根源可能在家长身上。作为继母,她很想把孩子教育好,想在别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继母的形象。她想对孩子好,却从来没想过孩子的感受。所以,凯伦没有从她的付出中感受到真实的爱。

比如,凯伦总是先问她“要不要”,其实是一种讨好,这种行为背后有着深层的创伤。他7岁失去母亲,父亲因为工作太忙,把他寄养在姑姑家。这让他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是试图搞出一些动静引起大家关注,所以出现了多动、抽动的症状。

明白这些后,李华很心疼儿子。她知道不能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刻意去做什么了,而要真正走进孩子内心去爱他。其实,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的看见与陪伴。

李华对学习家庭教育上了瘾。每次学习归来,她马上投入实践。每周五晚上,李华会邀请同学和朋友带着孩子一起举办亲子活动。2小时的亲子活动结束后,李华还会带着儿子一起去吃烤串、麻辣烫,让他感受来自妈妈特别的关爱。李华故意对儿子说:“这是咱俩的小秘密,不要告诉爸爸和妹妹哦!”“我一定保密!”凯伦兴奋地连连点头,难掩内心的幸福与满足。李华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叫“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小本子,专门在上面记录儿子的优点。她对孩子身上的缺点视而不见,对优点无限放大:

儿子,今天我看到你专门到卫生间把灯关了,我感受到了你对这个家庭的关爱,也看到了你作为哥哥的责任感。

今天,你破天荒主动去写作业,我看到你抵御住了很多诱惑,你真了不起!

……

李华还让儿子把这个小本子带到学校,请老师帮忙记录,并拜托她只关注孩子的优点,不提任何要求。凯伦生日时,李华专门设计了一张藏宝图,让儿子一步步去寻找。当他找到心仪的礼物时,眼中闪耀着兴奋与惊喜。

在妻子的影响下,郑明祥也改变了之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看到儿子犯错时,他不再威胁恐吓,而是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和儿子沟通。为了让儿子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郑明祥专门陪儿子一起登泰山看日出,父子俩爬了5个半小时。“爸爸,加油呀!”让郑明祥没想到的是,儿子没有一点儿退缩,还不停给他鼓劲儿。“儿子,你可比爸爸厉害多了!”郑明祥忍不住赞叹。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凯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多动症和抽动症竟不治而愈。小学六年级时,凯伦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初中时,他超越了那些曾经不愿和他同桌的同学;高中时,他经常考年级第一名,成了妥妥的学霸。2022年,凯伦以619分的高考成绩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录取。

孩子不能“外包”,父母责无旁贷

把多动症孩子培养成学霸,让李华在学校出了名。凯伦的班主任亲眼见证了孩子前后的变化,邀请李华为家长们做分享。校长也看到了李华的影响力,在学校成立了“李华妈妈工作室”。

从那之后,李华每两周分享1次,做了3年公益讲座。她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为例,向家长们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她的讲座不仅吸引了本校的家长,很多外校的家长也跑来听,每场讲座都超过200人。

见妹妹这么厉害,李华的哥哥把儿子送到了她家,说:“我和你嫂子没空儿管,你帮我教育一下这孩子。”李华和哥哥关系亲密,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们这样做对不起儿子,孩子缺少的是父母的陪伴。如果你是为了甩锅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我很不高兴;如果你想要孩子改变,就来听我的讲座!”

听了2次李华的讲座后,兄嫂商量后决定,由爸爸回归家庭,陪伴儿子成长。李华告诉哥哥:“每天放学后,你到学校门口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不要聊学习,只管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哥哥照做,这条放学路承载了父子俩的许多快乐时光。侄子每天晚上回家,总有一盏灯亮着,他知道自己并不孤独,父母是爱他的。2022年,原本桀骜不驯、成绩波动比较大的侄子考入青海大学临床医学系。“你真是改变了咱们家族的命运啊!”就连当过校长的父亲也对李华称赞不已。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李华感到非常自豪,更坚定了把家庭教育事业做下去的决心。

李华成了家长们的定心丸,而在李华看来,丈夫是她的定心丸。她把耐心花在了孩子们身上,丈夫则把她对待孩子的方法用在了她的身上。“我哥和我讲了4个小时你的好!”李华还是从表妹口中得知,原来丈夫这么欣赏自己。她心里美滋滋的,尽管每天很累,既要上课,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但甘之如饴。有了教育儿子的经验,她对女儿的教育更加得心应手。如今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郑如意乐于助人,成绩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拯救问题家庭,带动父母成长

出于对李华的信任,有的家长时隔多年还会向她求助。第一次和李华见面时,高妈妈还没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自从生了二孩,女儿小美就各种“作”,每天要死要活。夫妻俩把女儿送进青少年训练营,结果她自己跑了出来。“我真是没有办法了……”

看得出来,高妈妈非常心疼女儿,但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李华建议她来学习家庭教育。通过努力学习和成长,高妈妈学会了如何关爱女儿,陪伴她平稳度过了黑暗时期,小美后来成了一名艺术老师。最让李华欣慰的是,这个受过伤的女孩特别能对孩子们感同身受,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美长大后,高妈妈便不来学习了。没想到,儿子强强上小学四年级时也出现了问题,焦虑的她再次找到李华。跟着李华参加了一段时间读书会,高妈妈欢喜地分享:“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平静,担忧少了,能量也上来了!”更让她高兴的是,自己每天认真读书后,儿子悄悄发生着变化:之前她吼了多少遍也不肯放下手机的孩子,竟然主动写起了作业。

最近这次期末考试,强强竟然考了全年级第13名,还获得了优秀学生二等奖!高妈妈做梦也没想到儿子竟然进步得这么快。

“孩子出了问题,很多时候根源在父母身上。”李华认为,想要孩子改变,父母首先要作出改变。可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习惯指责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为此,李华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户外活动。有时候,她带大家一起去看海,家长和孩子们欢呼雀跃,随着潮起潮落幸福地尖叫。蓝色的大海变幻莫测,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波澜不惊。孩子们感受着海的博大和包容……

有时候,李华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爬山。沐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看着太阳慢慢升起,壮丽的日出、巍峨的高山,让大家心潮澎湃。到达山顶后,她会让父母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孩子分享这一路走来谁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这样的活动,让父母和孩子在彼此照见的过程中,不断增进感情。

除了每月一次的亲子活动,李华还先后开展公益讲座100多场,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传授自己的经验方法。她还创办了“幸福读书会”,定期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学主题公益直播,目前已开展了611期线下幸福读书会,参与者多达4000多人次,直播受益达2万多人次。“李华妈妈工作室”团队也日渐壮大,固定成员达到8人,除了老师和心理专家外,还有热心的家长们。

2024年7月31日,李华荣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丈夫体贴,儿女优秀,李华愿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助人上。她对丈夫说:“我的目标是帮助一万个焦虑的家庭走向美好!”郑明祥微笑着向她竖起大拇指:“我支持你!”

(感谢浙江省衢州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凯伦李华读书会
Space- starved SingaporeWill End 180 YearsOf horse Racing To MakeWay For Housing
完形填空题汇编
诸葛亮喂鸡求学
敢为当先
百花(2020年2期)2020-09-10 11:24:00
阅读理解题汇编
一封家书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启蒙(3-7岁)(2018年7期)2018-07-10 09:37:56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出版人(2018年5期)2018-07-09 05:26:34
神奇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