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我等你,你不回来我不老”

2025-02-14 00:00:00
文萃报·周五版 2025年3期
关键词:李佩郭永怀东子

1 月12 日,是语言学家李佩逝世8 周年纪念日。李佩(1917-2017)与科学家郭永怀(1909-1968)的爱情故事,也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

1947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秋意正浓。郭永怀,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在这里深造航空工程,他的目光里有着对科学的无限向往。李佩,同样来自中国,她的美丽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两人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相遇,共同的兴趣和理想让他们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郭永怀的才华和执着打动了李佩,而李佩的聪慧和独立也吸引了郭永怀。在异国他乡,两颗心慢慢靠近,他们共同憧憬着未来,无论是科学探索还是家庭生活。

1948 年,郭永怀和李佩在康奈尔大学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婚礼。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甜蜜与和谐,他们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一起参加音乐会,一起在图书馆度过漫长的夜晚。在学术上,郭永怀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李佩则在语言学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们的爱情,不仅是情感上的相依,更是理想与信念的共鸣。他们相信,科学可以改变命运,可以强国。

1956 年,新中国的成立让无数海外游子心潮澎湃。郭永怀和李佩也不例外,他们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他们必须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光明的学术前途,但对祖国的热爱让他们义无反顾。

在回国的船上,郭永怀亲手烧毁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这是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阻挠。李佩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她知道,这是为了保护科研成果,更是为了保护祖国的利益。回国后,郭永怀投身于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核武器和导弹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李佩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

他们的生活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们的心始终在一起。

郭永怀经常出差,李佩则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工作,从不抱怨。

1968 年12 月5 日,一个悲痛的日子。郭永怀在返回北京的途中,飞机失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保护了重要的科研资料。郭永怀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李佩在得知噩耗后,表现出了惊人的坚强。她没有被悲痛击垮,而是继续投身于教育事业,她知道,这是郭永怀未竟的事业,也是她对郭永怀最好的纪念。

此后的几十年来,李佩几乎从不提起“老郭的死”,没人说得清,她承受了怎样的痛苦。只是,她有时呆呆地站在阳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女儿郭芹见到住楼下的作家边东子,用一双诚恳的眼睛说:“写写我爸爸吧。”边东子后来写了《中关村特楼的故事》,他说:“即使是功力深厚,又如何能写全、写透、写准她了不起的爸爸和同样了不起的妈妈!”

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流过眼泪。老人默默收藏着女儿小时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李佩的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同事颜基义,用米兰·昆德拉的这句名言形容李佩。

今天,当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到编号为212796 的“郭永怀星”和编号为212797 的“李佩星”,它们在宇宙中熠熠生辉,就像郭永怀与李佩的精神,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进的道路。

(据央视新闻)

猜你喜欢
李佩郭永怀东子
为国家而读书的郭永怀
郭永怀 不忘初心志报国 留取丹心照长空
梦中的老阿爸
感恩不计成本
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郭永怀:有一种品质叫无私
夺命的专长
金山(2021年10期)2021-11-02 08:45:53
不肯少上 一堂课
李佩 刘长新作品
大众文艺(2016年3期)2016-04-01 07:15:10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不计成本
故事会(2014年19期)2014-09-25 13: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