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的含盐量一般在3%左右,而淡水的含盐量是在0.05% 以下,相差有60 倍之多。淡水鱼是无法在盐分如此高的海水中生存的。第一个是由于渗透压原理,鱼体内的盐度会与外部水的盐度达到平衡,如果外部盐度增加,细胞内的水分就会析出,因而身体就会脱水而亡。第二,鱼类是通过鳃来吸收水中氧气。淡水鱼经过演化,鳃结构已经适应了淡水环境,与海水鱼的鳃结构不一样,它无法去处理这些盐分,一旦进入海水,高盐度就会破坏掉鳃细胞,导致鱼类无法吸收氧气而窒息。第三,海水中含钠、钾、钙等离子浓度,要远远高于淡水,这种环境同样会破坏淡水鱼的体液平衡而导致鱼类死亡。
然而,我们却很少在黄河入海处看到,有大量的因为掉入海水死掉的鱼群。相反,你还可能看到水越急,鱼蹦得越欢。这又是为什么呢?
江河流进海中的水,也并非突然就变成浓盐的海水,它是有逐步变化的过渡,呈现一个阶梯式的含盐度。这个位置被叫做“淡水舌”。
淡水鱼并非完全接受不了一点盐分,淡水中就有轻量的盐分,而且鱼的身体是可以逐步产生一定程度的耐盐力。尽管改变不了进入到正常的海水中,但在入海口的“淡水舌”区域,足够它们在待在某个低盐度的区域而不会有死亡的威胁。
淡水鱼本身能够嗅到盐度的变化,在盐度阶梯区域,一旦它感知到盐度的加剧时,它就会往回游动,避开高盐度的方向。尽管它们大多无法回到上游,但是在混合区域还是能够活得非常舒适。
除了淡水鱼之外,还有一类鱼通过强悍的进化能力,成为海河洄游鱼,它们能够在淡水与海水之间随意切换。这类鱼也叫“周缘性淡水鱼”。
这类鱼分成两种,一种是溯河洄游鱼类,它们生活在混合区域,到淡水产卵;另一种是降海洄游鱼类,生活在淡水中,到海水产卵。(据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