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传播路径探讨

2025-02-14 00:00:00高琪曹洋彬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年3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与传播的意义及其发展路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还能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和塑造学校精神品牌。信息化技术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便捷的传播渠道和互动平台,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感与认同感。但目前信息化建设面临模式多样、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优化信息化建设模式、丰富传播途径的策略,如开发多平台传播、引入直播技术、优化信息推送等,以期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全面发展与传播,增强其影响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 信息化传播" 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3-094-3-ZQ

体育是指以锻炼人的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体能练习为主要途径,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体育在大的范畴上属于文化,其反映并受制于经济基础,一般有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之分。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板块,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助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和传播的问题与方法,以期为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用及契机

1.1、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教育体系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非可有可无的存在。全民体育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不仅能够拓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范畴,还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体育文化以体育赛事、传统及日常活动为载体,深度融入校园生活,成为展示校园精神面貌和教育特色的关键途径。新时代对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所以需要培育出既有健康体魄,又具备完善人格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体验到其中所倡导的团队合作、规则意识以及自我挑战的精神。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具有高度必要性的。

1.2、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1)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身体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之下,能够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其免疫力,培养他们持久的锻炼习惯。而且在体育锻炼中释放压力、获得愉悦感,也有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其更好地学习提供支持。

(2)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磨练意志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挑战自我、磨炼自我,提升抗挫折能力。同时,团队体育项目还能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对手的态度,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文化素质。

(3)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活力氛围: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举办体育赛事、体育社团和相关主题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也能够促进校园内多元文化的交融,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与吸引力。

(4)塑造学校精神品牌: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环节,借助体育活动的举办及传播体育精神,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团队合作力量,体验到公平竞争规则,对塑造学校精神品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举办体育活动,如校运会、体育节等,显著提升了学生对学校活动的参与热情,不仅传播了体育精神,还使学校在社会层面的形象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例如,利用网络直播技术将校园体育赛事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包括家长、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可以不断扩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此外,社交媒体与移动应用的普及,为学生带来更多参与体育活动、分享体育经验的途径,进一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交流。

但是,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传播并非一帆风顺。现阶段,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面临模式多样、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为有效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全面发展,应完善信息化建设模式,丰富传播途径。例如,制定多平台传播方案,借助校园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形成全方位传播模式。

1.3、信息化时代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契机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的可能与方便,可以让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互动和参与等更为便捷。

信息化技术可以让校园体育活动宣传更加便捷高效。比如校园网站、电子公告板、微信公众平台等,可以实时发布体育活动的信息、赛事预告和精彩瞬间,以此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和关注。通过这种即时性的传播方式,能够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信息化技术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学生可以在在线平台参与体育话题的讨论、分享自己的运动心得和体验,形成一个积极的互动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育参与感,激发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此外,信息化技术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比如可结合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工具,以了解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求,然后结合学生的需求来制订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计划和发展计划,以此来提高校园体育文化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契机。

2、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与传播的阻碍

2.1、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模式多样

当前,各高校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呈现出模式多样的特点。然而,这种多样性也带来了诸多阻碍。一方面,不同学校的体育文化基础、资源配置、技术水平和师资队伍等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一些重点高校由于资金充足和技术资源丰富,能够建立起功能完善的体育文化信息化平台,而普通院校或中小学则可能受限于经费不足,难以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导致其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没有针对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规范,不同学校往往按照各自的理解和需求独立建设。这种碎片化的建设模式容易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使各校之间的体育文化信息难以共享和互通。

此外,许多学校在模仿成功案例时,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一些学校照搬先进院校的体育文化信息化模式,未能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文化背景及设施条件,导致实施效果不佳。模式的不匹配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可能打消师生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削弱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甚至有些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个性和特色,而忽视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质和内涵。一些看似新颖、独特的建设模式,实际上并未真正体现校园体育文化的精髓,反而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变得空洞和浮躁。这不仅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削弱了信息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2.2、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传播途径单一

尽管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体育文化的信息化建设,但其传播途径的单一性仍然是一个显著问题。许多学校的信息化传播主要依赖于校内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单一的数字公告平台,传播手段单调且互动性不足。比如体育活动信息仅通过学校官网或线上公告发布,未能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技术或其他新媒体形式,导致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有限,难以吸引广大学生,特别是那些对传统媒介不感兴趣的学生群体。

此外,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文化信息化平台仅在重要活动期间才更新内容,平时的日常更新较少,学生难以持续关注体育文化动态。加之由于缺乏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难以在学生中形成较强的影响力。例如,一些学校虽然举办了高质量的体育赛事或文化活动,但由于传播力度不够,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活动的存在,导致活动参与度和关注度大幅降低。

而且信息传播途径的单一性还会导致师生之间互动不足。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文化信息传播仍然是单向的,缺乏学生反馈或意见收集的机制。学生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充分体现,这不仅限制了体育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还阻碍了信息化传播的良性循环,导致校园体育文化的信息化传播难以真正实现其目标,无法营造出体育文化氛围,也难以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和促进学校整体体育文化发展。

2.3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现如今的教育环境中,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与传播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其发展。其一,从政策层面分析,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没有成为教育政策中的重点,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这造成很多学校在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划与足够的资源,无法形成有效的建设与传播机制。

其二,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战略中。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逐渐被边缘化,不能获得足够的重视与资源支持。同时,教师和学生作为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主体,其参与度、积极性也受到重视程度的影响。若学校无法提供充足的激励措施及参与平台,学生、教师参与热情难以被调动,这样影响了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为提升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与传播重视程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明确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目标及要求,为学校提供政策指导与资金支持;学校管理层应将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周密的实施计划与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激发其参与热情。

3、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与传播路径

3.1、优化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模式

针对当前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模式多样但难以借鉴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来探寻解决措施。(1)建立统一的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框架:教育部门或相关权威机构可以制定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指导方案,为校园体育文化技术平台的搭建提供一个参考框架,框架可包含平台建设要求、数据采集要求、用户体验设计和功能设置等要求。例如,可明确规定信息化平台需要具备赛事管理、活动报名、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等核心功能,同时确保系统易于扩展,以便学校根据自身需要添加特色模块。(2)因地制宜设计扩展性信息化建设方案:学校在参考其他成功案例时,应进行深入的前期调研,充分评估自身资源和需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收集学生和教职工的意见,明确他们对体育文化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内容偏好。此后,根据调研结果量身定制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建设方案,确保平台既具备功能性又符合学校特色。(3)推进资源共享和技术支持:设立区域性校园体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各校上传体育文化活动资料、赛事视频、课程资源等内容,实现区域内数据互通。这种共享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单校的建设成本,还能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同时,建立技术支持团队,协助技术薄弱的学校完成信息化建设,解决软硬件开发和维护问题。

3.2、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传播途径

为解决传播途径单一的问题,应注重利用多元化的新媒体工具和技术手段,提升体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具体实施时,可参考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开发多平台传播机制:除了传统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外,学校还可广泛利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以及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制作内容丰富且有趣的体育文化宣传材料。例如,拍摄校园体育活动的精彩片段、学生专访以及趣味运动教程,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和分享。(2)引入直播技术扩大影响力:在自媒体和网红经济时代,直播门槛低,学校大可借助直播技术,将重要的体育赛事、运动会开幕式或校园体育文化论坛通过校内平台或第三方直播平台进行实时播放。并利用直播的互动功能,增加观众参与感,使活动的传播效果不局限于现场观众,进而覆盖更广泛的群体。(3)优化信息更新和推送机制: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投资构建基于AI的智能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浏览记录和兴趣偏好向他们推送个性化的体育文化信息。比如为热衷篮球的学生推荐相关赛事直播,为喜爱瑜伽的学生推送相关活动报名信息。此外可设立专门的线上运营团队,确保平台内容定期更新,重要信息第一时间推送,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信息化平台的黏性。

基于上述几方面来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的信息化传播,预计可以让校园体育文化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并且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和参与,为学校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4、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化建设与传播是推动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提升传播效率,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本文提出的统一的建设框架和资源共享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碎片化问题,而因地制宜的方案设计与先进技术的引入则能让信息化建设更契合学校实际需求。同时,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智能推荐技术以及互动平台的应用,则为体育文化的信息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不仅能够提升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还将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校园整体文化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武泓宇,石啸,刘浩翔.体育现代信息化背景下校园体育管理路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7).

[2]张瑞翔,陈丽,马勇.“体育信息化”背景下校园篮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5).

[3]徐健.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院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8).

[4]殷丹艳.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塑造——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研究[J].体育风尚,2020(06).

[5]仲佳锋,覃宇德.信息化时代体育非遗校园传承研究——以黄沙狮子为例[J].武术研究,2019,4(06).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机制分析
人间(2016年32期)2017-02-26 21:26:58
团体操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以武术为例
体育时空(2016年11期)2017-01-06 11:58:40
论新课标下高中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基础与传承条件
武术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4:07:14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0:54:57
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引领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31期)2016-05-30 15:30:35
浅谈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