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萍:秉古承今传匠心 雕琢方寸现乾坤

2025-02-13 00:00:00魏世杰
科学导报 2025年4期
关键词:石砚砚台雕刻

天青觅墨色,小屋听砚声。1月2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忻州市忻府区赵丽萍的工作室,造型各异的砚台映入眼帘,每个砚台上面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亭台楼阁、山脉、荷花等,这些集浮雕、线雕、圆雕于一身的雕刻作品,给人一种古雅大方、浑朴厚重的感觉。

“石头有纹道,也有性子,你把它摩挲顺了,石头就很听话。并且每块石头摸上去都不一样,色彩光泽、纹理走向也都不同,光这一点就让我着迷。”从16岁拿起锤锯錾铲刀,长年累月与石头打交道,非遗石艺雕刻及砚台制作技艺传承人赵丽萍对石头的理解和感情异于常人。

赵丽萍出生在五台县建安乡潭上村的一个石匠家庭,其祖父、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石匠,经常为大伙雕造一些精细的物件。从小受父辈耳濡目染,赵丽萍对石头的了解自然比别人深刻。小时候,学校一放假她就住到定襄河边村的三姨家,三姨在工艺美术厂做工,雕刻仿古石砚,十来岁的赵丽萍看三姨雕砚看得入迷,一来二去便跃跃欲试,她先帮三姨刻一些简单的平雕,如纹饰之类,不久就能上手浅浮雕、圆雕,这也让她下决心成为一名砚台制作技艺传承人。

高中毕业后,赵丽萍顺理成章地来到河边工艺美术厂做一名“抠砚瓦”女工。赵丽萍属于“带艺”进厂,一上手就能刻整件。“当时做仿古砚有现成的、固定的样式,一批货是什么纹饰、图案、人物,雕刻的时候必须亦步亦趋,不可越雷池半步。这种不允许有自己创意的‘模仿秀’,时间长了难免枯燥、单调,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让我的基本功更加扎实。”赵丽萍回忆道。

之后,赵丽萍来到五台工艺美术厂工作,在此期间,她自己创意、构图,运用全镂空雕刻工艺,雕成一台直径一米有余的“九龙砚”。摆脱了模仿的窠臼和限制,赵丽萍第一次享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乐趣。后来,她又来到忻州工艺美术厂,虽然还是雕石砚,但雕刻的题材基本是自己说了算,她创意的潜能被一次次激发。1996年,28岁的赵丽萍注册成立忻府区碑林刻制部,同时挂出“砚宝斋”的招牌。

从业多年,赵丽萍在石艺上精益求精,技艺愈发纯熟。她以石构图,将创作思路放在石材天然纹理、色泽上,并将创新和技巧与自然美相融合,因材施艺、巧用俏色、大胆创新,将题材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实现了在砚雕创作中独辟意境、一砚一品、精美绝伦。

“从一块石到一方砚,方寸之间见乾坤,历经时间的沉淀与打磨,既是砚石的磨炼,也是心性的修炼。”赵丽萍以深厚的功力、过人的悟性、新颖的创意、精湛的雕工,再加之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审美,以家乡的文山石为原料,雕刻出《荷叶砚》《五台山砚》《悬空寺砚》《鱼跃龙门砚》等几个系列、数十个品种的石砚,为中国传统石砚的雕刻题材增加了新的元素。她带着作品参展、参评,获“太行杯”文创奖金奖等各类奖项无数。

万斧千凿自九天,砚池儒雅紫縠烟。时光荏苒,日新月异,唯独一方石砚,守住了岁月,让世人看见了千百年前的笔墨流传。“随着近年来传统技艺不断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石艺雕刻和砚台制作这项充满古老文化气息的技艺被注入了新活力,我们手艺人也看到了许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思路。未来,我将进一步扩大石艺雕刻和砚台制作的种类和范围,努力提高制作水准,打造一流的石刻和砚台作品,争取以精湛的技术、完美的作品,使这项技艺得到传承和弘扬,并焕发出新时代的魅力。”赵丽萍说。

猜你喜欢
石砚砚台雕刻
松花石砚
金蟾松花石砚
聂延林藏品
翰墨飘香的砚台
少儿美术(2019年7期)2019-12-14 08:06:20
On art
墨锭和砚台
雕刻树叶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西部(2015年3期)2015-11-18 10:35:49
听爷爷讲砚台的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