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皑皑覆盖着山峦,树枝上挂着晶莹剔透的冰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这里是大同市左云县摩天岭风景区,独特的地貌与秀丽的景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冬日画卷。在雄浑沧桑的摩天岭脚下是管家堡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金钥匙”开启了该乡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不仅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还成为大同市有机旱作农业示范乡和养殖示范基地乡。
进入冬季以来,左云县各杂粮加工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的收入不断增长。同时,加工企业还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带动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左云县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是传统的杂粮主产区,先后被确立为全国十大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小杂粮出口示范基地。目前,全县的小杂粮种植品种有莜麦、荞麦、谷子、黍子等,种植面积达26万亩,加工企业40多家。一大批杂粮加工厂正不断发展壮大,春田润美、雁门清高、云中紫塞等6家企业先后进入“大同好粮”区域公共品牌。
2024年秋天,管家堡乡保安村一片丰收盛景,作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杂粮种植村,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气候条件,让该村绿色无公害杂粮系列产品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因颗粒饱满、口感细腻、营养价值高,受到消费者喜爱,其中保安糕面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保安村紧抓山西省打造长城旅游板块这一契机,在杂粮种植、加工、销售上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合作社+农户+品牌”形式,集中连片种植高粱谷黍等各类杂粮。截至目前,全村杂粮种植面积已达8000多亩,成为抓牢小杂粮致富产业的“金钥匙”。村里还积极培育小杂粮深加工产业,实现杂粮种植、加工、市场流通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努力把小杂粮培育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富民产业。先后建成粮食加工厂和土豆粉条厂各一座,加工的小米、糕面特色杂粮产品远销大同、内蒙、河北等地,实现年利润20多万元。
走进左云县春田润美杂粮加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阵阵传来,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筛选机快速精准地将刚收购来的小米杂质剔除,确保每一粒小米的品质。最后,真空包装设备将一粒粒筛选过后的小米进行包装。
近年来,左云县深耕“特优”农业发展,通过积极延伸小杂粮产业链条,促进小杂粮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作为山西省最大的苦荞种植县,左云以“雁门清高”这一品牌为依托,每年销售苦荞1000多吨,产品涵盖有机苦荞茶、苦荞米、苦荞醋等20多种。如今,该公司已成为集种植、科研、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小杂粮深加工企业,除销往20多个省、市、区外,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并不断研发新品,将左云苦荞这一“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左云县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不仅让小杂粮成为左云的特色名片,更为当地百姓铺就了一条坚实的致富之路。今日的左云,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