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再加码

2025-02-10 00:00:00李浩瑄
廉政瞭望 2025年2期
关键词:涉企专项意见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发布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其中明确要求,“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

就在2024年12月16日,国务院以“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为主题,进行第十一次专项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到,“现在一些领域和地方滥用行政裁量权、执法不公平的现象仍然存在。”“明年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稳预期强信心。”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指出要“着力解决涉企行政检查中的突出问题”。

涉企行政检查是行政执法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方式,初衷是规范和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但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涉企行政检查乱作为问题时有发生,检查频次过高、随意检查、重复检查等乱象屡禁不止,不仅损害执法公信力,也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破坏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年一开年,针对涉企行政检查和任性执法的有关事宜,中央部委连续发声,释放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再加码的信号。?

多管齐下,为涉企检查?“立规矩”

2024年11月,司法部公开了一批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其中提到某市一家天然气输送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间频繁接受检查。2021年该公司共接受了326次检查,接待5344人次;2022年接受了156次检查,接待1465人次;到2023年7月底前,已接受了110次检查,接待513人次。这些检查涉及多个执法领域,包括发展改革、安全生产和能源等,且检查层级从省到乡都有涉及。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种多头、多频次、标准不一的检查让企业疲于应付,负担沉重。经过当地司法局组织的规范整改后,检查次数显著减少。

还有浙江某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在该市一网统管平台大数据监测过程中,发现2023年7月到10月期间,该市文广旅体局对市博物馆开展了13次检查,对一家网吧、一家酒店分别开展了5次检查,同时还发现存在对其他经营主体进行高频检查的记录。该局检查行为涉嫌重复检查。

种种案例都反映出,让涉企行政检查更为规范刻不容缓。2024年12月23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意见》。会议要求着眼于稳定市场预期,着眼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合理设置频度,妥善把握力度,着力提升精准度,努力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以来,已经在多个会议上提到规范涉企行政检查。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在全国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2024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健全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涉企监督检查内容、方式和流程,持续提升协同监管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2025年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记者注意到,如何才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意见》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意见》规定,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或者有关部门转办交办的,那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确有必要实施检查的,不受频次上限限制。对于潜在风险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确有必要紧急部署专项检查的,经批准后也可以实施,但要及时修改检查计划。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表示,此次出台的《意见》主要是为了遏制行政检查的突出问题,给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但是,对于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与他们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特别是对于群众投诉举报或者有关部门转办交办的这些问题,该查的不但要查,而且要严格进行,确保检查能够务求实效、不走过场。

《意见》还提出,要坚持过罚相当,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更多采用柔性执法方式,对依法可以采用提醒、告知、劝阻等方式处理的,根据包容审慎原则不罚或者免罚,对问题突出的案例要予以通报曝光。

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唐大杰认为,行政检查是为了“引导规范企业合法经营、预防纠正违法行为”,所以它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引导和预防。这就需要行政部门以服务为导向,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基础上,提供具有服务性质的指导意见,让企业以较少的成本实现合法经营、安全生产。

“合理的检查,能够达到纠正、预防违法行为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过度检查、乱检查,要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要明确行政检查是为了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规范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为了建设法治政府。”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

强化监督问责,保障政策落地

2023年,某省市场监管局下属分局未经批准擅自对当地小微企业开展专项检查,且检查中存在随意扩大检查范围、检查人员未亮证执法等问题,引发企业强烈不满。该省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介入后责令该分局立即停止违规行为,向涉事企业公开道歉;对分局负责人进行公开约谈,全省通报批评;将此案例作为反面典型在政务网站、媒体曝光,并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考核扣分项。此后,该省类似违规检查现象锐减。

可见,确保一项政策扎实落地、精准生效,健全监督与问责机制,能够更好地为政策执行提供坚实保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落到实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落实。竹立家认为,要对“最后一公里”行政人员的行为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并切实执行,同时要对一些乱作为的人作出严厉惩罚。

记者注意到,针对企业反映的一些逐利检查、任性检查等问题,此次《意见》也作出了专门具体的规定,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检查的,企业有权拒绝接受检查,有权投诉举报。《意见》要求,涉企行政检查要做到“五个严禁”“八个不得”。

“有些企业担忧过度检查、乱检查,甚至是逐利检查、任性检查。为了拒绝上述检查,文件也赋予了企业一定的拒绝权。对于一些没有执法资质的,没有执法主体资格的,没有证件的中介组织,或者一个临时工、网格员、执法辅助人员,在没有出示执法证件的时候去执法、检查,企业也可以拒绝。”马怀德说。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提出,投诉举报渠道应该是多元的,可以向纪检监察机关投诉,另外上级主管部门也可以进行监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数字化的方式,比如通过1234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

“只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才能确保《意见》规定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胡卫列说,司法部将部署开展规范涉企检查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监督,对于违反《意见》规定实施的检查,比如,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检查、违反规定程序的检查、超过年度频次上限的检查,或者违反“五个严禁”“八个不得”的乱检查等,要求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企业投诉的,将进行重点监督。同时,还将通过发布典型案例、通报曝光等方式,确保《意见》各项措施执行到位。

猜你喜欢
涉企专项意见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加强涉企收费长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青海省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实施意见
青海政报(2017年15期)2018-01-03 08:12:52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一批涉企收费项目的通知
湖北赤壁:全面降费 落实涉企收费项目清理工作
财政监督(2016年16期)2016-03-28 12:14:01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8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