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奋力打造新时代吉林文化保护传承高地

2025-02-08 00:00:00胡斌
新长征 2025年1期
关键词:吉林文旅文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吉林市跨江依山、遗存棋布,历史厚重、文脉绵长,是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委书记黄强在吉林市调研期间指出:“吉林市作为全省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城市,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培育壮大文化品牌供给,积极推动文旅高水平融合,以小切口挖掘、大纵深推进,不断深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努力打造新时代吉林文化保护传承高地。

一、坚持价值导向,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发掘

牢固树立“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明确“护其貌、复其颜,展其韵、焕其新,铸其魂、扬其神”思路,秉持决不“拆真古迹、建假古董”、决不假借发展之名搞大拆大建、决不让文化遗产“蒙尘生灰”的三个决不原则,抬高标尺、系统动作,守正创新、穿凿做实,在文保工作中努力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价值的有机统一。顺畅统筹、落实、保障三大体制机制。坚持提格统筹,建立市委、市政府主导的全市文化文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级压责、提效管理、提格解事,完善重大事项决策、重点项目调度等7项机制,有效打破行政等级壁垒、部门条块分割。突出责任落实,建立文化保护和文旅项目建设两张清单,拆分任务、拆实责任、拆细动作,全面压实主体责任、直接责任、监管责任,将文保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启动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保护、大利用等文物保护专项工作,共梳理各类文物2181处,已公布文物“四有”档案全部建立,县级以上文保单位设立保护标志碑实现100%。筑牢法治保障,开展文物保护“一法一例”贯彻落实情况专题督导,立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工业基地实际,制定出台《吉林市历史建筑管理办法》、《吉林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等文件,夯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政策法律支撑。破解场所、资金、人才三大制约因素。下定决心破解办公占用文物建筑问题,政府率先示范,全面腾退曾为文保单位的办公用房,修缮盘活吉林机器局旧址、官参局博物馆、吉海铁路总站旧址等展馆,做到还利于民、以文惠民。着力破解文化项目融资难题,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以市场化手段运营朱雀山公园、北山公园等文化项目;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企业捐建的德胜门、朝阳门、河南街牌楼等文化建筑成为打卡热点,企业声誉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多措并举填补文化领域人才匮乏短板,出台人才新政3.0版以及京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校友人才返校回乡若干举措等细分领域人才政策,举办文旅人才招聘专场,开辟出文化领域人才发展新赛道。构建互融、互促、互进三大发展格局。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经济发展互融,探索文旅项目“建投运”一体模式,2024年实施文旅项目63项,改造盘活位于景区、休闲区的闲置资产8处,为近2万人提供了就业创业新机遇,带动全市经济就业“双提升”。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民生改善互促,依托城市更新,在路灯、隔离带、公交站亭等基础设施中注入红色、冰雪等特色元素符号,全面修缮整顿文保单位周边环境,提升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赋予“同舟共济、激流勇进”城市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生态文明互进,依托江城独具魅力的山水文化,以“一江三湖”为主轴研谋松花江旅游经济带,推进松花湖综合改革,重塑“四脉神山”,释放吉林市历史化山水的生态文化活力,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二、突出品牌效应,推动文化遗产焕发新彩

秉持爱国与爱家乡一体、知识与文化并重、公益与市场兼顾的工作理念,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串珠成链,以历史瑰宝为本,着力谋研城市“新亮点”。以遗存遗迹为点、文化风景为线,有机串联各类文物资源,让一个个老式建筑、一处处历史点位相互赋能、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城区松花江沿岸近现代文物建筑资源富集优势,相继推动张连山府邸、原省城自来水厂遗址等文博场馆面向社会开放,与原有文物建筑及沿江优美景色串联后,形成别具特色的松江中路历史文化生态观赏连廊。充分发挥深厚红色血脉优势,将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市抗联纪念广场、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等跨越空间融合串联,整合打造8条红色旅游线路,让抗联革命文物成为弘扬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聚链成群,以特色文化为基,奋力展现城市“真魅力”。高站位规划设计,高标准统筹整合,打造不同特色文化相互交织的文化阵地集群,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质增效。在北山公园,将王百川居宅旧址改建为市满族博物馆,与魏拯民烈士纪念馆、古庙群、四季越野滑雪场等相呼应,共同构成红色文化、满族文化、庙会节庆文化、冰雪文化聚集地。在玄天岭公园,开放市美术馆,打造望云拾玖坊古风酒肆文化街区,修缮连接北武当玄帝观、炮台山遗址、回民美食街道路及配套设施,让非遗文化、边疆文化、道教文化、美食文化得以情景式演绎体现,构建出主题丰富、形态多元的历史文化展示区。集群成势,以文博之城为魂,全力擦亮城市“金名片”。坚持推进博物馆空间与城市地理、文化、历史空间有机融合,以博物馆之城建设将全市重要文物资源、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连接联通。明晰“一条江一座城一方文化一部城市发展史”主题定位,新建开放吉林建制博物馆、东西团山展馆、陶瓷博物馆等11个,提档升级陨石博物馆、水师营博物馆等67个,进一步科学规划观展路线,丰富展陈内容,改进便民细节,探索“博物馆+”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活力十足的博物馆创新发展体系,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三、做好融合文章,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

以江城文化底气、艺术底蕴、生态底色为依托,持续深化“大东山水迎天下”城市文旅主题,着力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全要素全链条的浪漫之城、冰雪之城、文博之城、欢乐之城、红色之城,为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注入不竭动力。坚持以文塑旅。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松花江文化、京剧文化等文脉符号,加强对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吉林大学教学楼旧址等文脉地标的保护利用,挖掘深层次满族、朝鲜族等民族旅游文化项目,让游客在看实景实物中感受浓厚文化氛围。坚持以旅彰文。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扩展文脉复兴、山水寄情、工业追忆、尚食美味、转角有景、乡村娱游、赓续红色七大文旅板块,丰富景区景点周边业态,充分讲解满族萨满、冬捕、狩猎等风俗民俗,生动讲好吉林建城、康熙乾隆东巡、吉林水师奋战雅克萨等史实,大力宣传杨靖宇舍身殉国、吴大澂勘界守土、巴海抗击外敌等英雄人物故事,吸引更多游客了解吉林、感受吉林、爱上吉林。坚持文旅相生。用创意重塑文旅内容、激发文旅活力,以百年吉海铁路迁建为契机,保留原有部分、建设吉海铁路遗址公园,成为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表征体现,并有效连接玄天岭公园、北山公园、桃源山公园等多个景点,打造为多元文化与多种业态并存的文旅热点;兼顾贡品文化,复建吉林官参局博物馆,筹办人参宴发布品鉴会,全面展现特有的参政文化、参商文化、参医文化、参工文化、参俗文化,实现文旅融合与文化遗产保护相互依存、贯通发展。

(作者:中共吉林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滕 飞

猜你喜欢
吉林文旅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13.吉林卷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吉林卷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4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吉林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4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文旅照明的兴起